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香港
-
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
《記憶的城市 虛構的城市》是一部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自傳體的遊記回憶錄,一個充滿自省和比較的旅程。 寫香港成長的一代,到外面去,又再回來。寫他們與其他文化的接觸,反省其成長的背景,面對現實的劇變。 從一些比較熟悉的普通人物身上,看他們如何承受挫折、化解煩惱,在傾側 的時代自己探索標準,在混亂凝聚素質。 -
時間的話題 - 對話集
本書是兩位從事文學創作、研究的人,通過對話的形式,反省各種文化現象:球賽、戰爭、旅遊、電影、攝影、人物、時間。當然還包括文學。普及與精緻並舉,而能深入淺出,是一系列寓嚴謹於從容的文學、文化評論。 《時間的話題》 為兩位對文學∕文化評論高度關注,並各具有豐富的閱讀和創作經驗的現代知識份子,通過定向交談的方式書寫出來的一本屬於智慧、意念、品味的「對話集」,照明文學與藝術的主題,兼及現實各種文化現象,取材立論嚴謹,風格則深入淺出,從容不迫。西西與何福仁為「素葉文學」同人,其思維與實踐立義既高,智識歸屬不同凡響。 目次: 前言:说出本书來 从头说起--谈足球、狂欢节、复调小说 天方夜谭--谈电子时代的戰爭敍事 讲故事的人--谈西方的旅遊敍事、《一千零一夜》 飞行 害怕与畏懼--寻找卓古拉 人物:博赫斯、卡爾维諾、巴特 《明室》絮语 怎么幵始一个{时间}的話題 創造者瑪莉·雪萊 卢卡契、布萊希特、形式主义之类 騙徒与女海盜---重读博赫斯 附录 童話小说--谈童話、《碗》、《煎锅》及其他 脸儿怎么说--谈《图特碑记》、《鬍子有脸》及其他 胡说怎么说--谈《我城》 后语--何福仁 -
不但而且只有(散文)
不但而且只有 世事難免「有意栽花花不發」。雖然犯賤,越得不到,越想要,覺得它最好。但費盡心思,就是失望,到不了手。 但世人的悲涼,不止這樣。較為可怕的,往往是「不但有意栽花花不發,而且無心插柳也不成陰」。因這「不但」,「而且」,加倍的傷心,真是個絕望的栽種人。誰無幾番橫禍?到底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忽然記得一個廣告,它說:「世事無絕對,只有真情趣。」咦,「只有」二字,相當樂天。便借來開脫:辛苦營役,不一定得到最好的結果,栽花插柳,得看天意,如何預卜?見那拉麵師傅忽地一下失手,把麵條拉斷,「夾#尾巴」逃走,總覺太過自苦,世事無絕對呀,不如享受過程。 賭多了,一定明白,這遊戲是「有殺有賠」的,只賭的過程好玩。真情趣在此。 ──不然還能怎樣?胸襟因而寬了。 -
少爺占交換日記 3
名唱片騎師才爺占以及自由唱作人林一峰又再次交換日說。究竟2003年的後半年,他們都是過得開心?不快?失意?過癮?忙碌?還是過份有空去做了一些無聊的事情?一峰在加拿大有沒有奇遇或奇緣?阿占為什麼不信占卜塔羅牌?還大談何為去「蒲」?看看這本日記,原來當中的事,都一一記錄下來。 -
體育時期(下)
二○○○年,我因為聽了椎名林檎而產生了新的小說構思。以林檎為原型,我創造了不是蘋果這個人物,加上另一個同樣是二十來歲的女孩子貝貝,組成了小說《體育時期》的兩個女主角。可以說,這部小說是以椎名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寫成的。當中那些有點刻意模仿椎名風格的歌詞,其實是假託於兩個女主角而寫的詩歌。因為椎名,我發現了日常生活還存在詩的可能,也通過椎名,我才得以首次寫出了類近於詩的形體的東西。我從前一直以為,我和詩是絕緣的。《體育時期》是關於兩個年輕女孩和人生侷限搏擊的故事,但我極力避免它落入理想的追尋和幻滅的俗套,或者變成對青春的濫情頌讚和懷緬。我想寫的不是抽象的青春,而是陷於具體環境條件侷限和個人心理缺憾的成長後期生存狀態。那是在放棄個人堅持的社會化門檻上最後的停步省思。我也拒絕用友誼或其他既有的籠統觀念,去形容兩個女主角之間的關係,反而以更繁複的手法和反覆的辯解,去說明一種可以跨越人際障礙的共同感。這種共同感甚至可能——或者必須——建基於恥辱的體驗,也即是尊嚴受到生存狀況剝奪的體驗。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最堅實,最可信賴的共同立足點。 -
否想香港
香港孤懸於南中國外海,原是蕞爾小島。一個半世紀以來,因緣際會,一而為東方之珠。香港的璀璨光華,不但見證了中西歷史交會的一頁傳奇,也更照映「現代」文化想像的種種層面。從「殖民者的天堂」到「冒險家的樂園」,從蘇絲黃到白流蘇,香港的形象在在挑起、反射我們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情色的欲望。 隨著九七,香港更成為世紀末國際政治焦點。但在回歸熱潮以後,我們要怎樣繼續想像香港呢?而這香港的想像又要如何與香港的歷史現實掛鉤呢?三位知名香港學者提出了他們極具衝擊性的看法。 「否想」香港不是「不想」香港,更不是重蹈殖民思潮的窠臼,對著這個島嶼硬作非非,或非分,之想。「否想」香港企圖批判傳統香港論述,並由此建構香港的過去與未來想像。藉由文學、電影、文化史等媒介,本書作者托出香港的位置,總游在歷史與虛構,恆常與過渡之間。是這樣一種位置使香港自外於大(中國)歷史之外,成就它獨特的過去,也承諾它獨特的未來。 -
香港文學散步(新訂版)
《香港文學散步(新訂版)》主要內容簡介:香港近年流行「文化旅遊」和「集體回憶」,大家都對古跡的「拆」和「留」十分敏感。其實香港值得一遊的地方又豈只天星碼頭??原來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墳墓就在香港仔,魯迅曾經在中環基督教青年會演講、女作家蕭紅的骨灰就撒在淺水灣,而那裹的鳳凰木竟然就是張愛玲創作《傾城之戀》的靈感??我們每天經過的地方、常常到訪的都有歷史的痕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香港文學散步》增訂版保留舊有精彩內容,並新收錄了數篇文章及全新炮製的「與小思對話」,讓大家一探中國近代文化名人如蔡元培、魯迅、蕭紅等在香港的生活,再加上全新繪製的「散步地圖」,帶你走過香港的大街小巷,尋找名人們的足跡。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拿起書,去散步吧! -
鬍子有臉
《鬍子有臉》為西西近年完成之小說合集,由洪範鄭重推介給有意追求新文學的現代領域的讀者,其中包括十二篇錚鏘有力的短篇小說,試探之深遠,語意之繁美,感懷之廣大多面,時常超乎想像,果敢細膩,非平凡作者所能及。 西西的小說表現了傳統和現代的交錯,歐美及拉丁美洲文學的精髓融合在中國語意格調之中,現實意識,悲喜感性,激盪出一種飛逸的神氣,直指讀者心靈,永遠不落俗套。 目次: 看画(代序) 方格子襯衫 海棠 浮生不断记 档案 肥土镇的故事 聖誕老人与煙囪 垩牆 镇咒 图特碑记 鳥島 鬍子有脸 永不终止的大故事 附录:脸儿怎么说(何福仁) -
雙身
如果一個男人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個女人,那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林山原在日本失去了記憶,焦慮地想明白自己變成女身的原委。一路尋來,曲折細膩的情節,神秘而引人...... -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本書輯錄的文章選自香港電台、《明報周刊》及明報出版社合辦的「我們是這樣長大的」寫作比賽優勝作品,以及城中文人作家的成長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深刻而感人,在無憂爛漫或艱苦歲月的過後,回頭看看成長的道路,是一朵朵陽光燦爛的笑容從淚眶裏綻放出來的光亮。 -
飛氈
書名《飛氈》,嚴格說來,應是《飛毯》。氈與毯,音和義皆有別。 先說氈。何謂氈?我古代製氈,是把羊毛或鳥獸毛洗淨,用開水澆燙,搓揉,使其黏合,然後鋪在硬葦帘、草帘,或木板上,趕壓而成。《說文》之解釋為『捻毛也,或曰捻熟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謂之氈』。《釋名》說:『毛相著旃旃然也』,稱為氈。《考工記》說:『氈之為物,無經無緯,文非織非衽。』 氈並沒有經過紡捻和編織加工的過程,紡織學上稱為無紡織物。它的出現,遠比任何一種毛織毯為早,新疆地區氣候較冷,在原始社會時期,已經廣泛使用。公元前一千年的周王朝,宮廷中已設了『共有其毳皮為氈』,監製氈子的官吏,稱為『掌皮』。 氈是無經無緯壓成之物,如今居室所用的blanket,即毛氈。一般手工用的felt,也是氈之一種。氈音沾。 次說毯。毯也是用羊毛或鳥獸毛製成,卻經編織過程;織法大玫分兩類:一為經緯平紋組織法,一組經線與一組緯線平行交織;相當於如今几桌上月的襯墊物mat,或置於門口地上用之蹭鞋墊rug。二為裁絨法,主要是在一組經線二組緯線織成的平紋基礎組織上,再用絨緯在經緯上拴結小型羊毛扣;即如今一般所稱之地毯,carpet。毯音坦。 《飛氈》一書中所敘述的毛織品,是地毯,為什麼稱為氈呢?《說文》說得好:『氍毹、毾登,皆氈菼之屬,蓋方言也。』小說中的肥土鎮,有自己的方言,對於毛棉絨絲織成的鋪墊物,不管平紋或栽織法,不管是為人取暖、覆蓋、供人欣賞,包裹東西,作為書寫的墊子,以至純為踩踏之用,一律稱之為氈。這不完全是虛構,我生活的地方,一直氈毯不分,都讀成『煎』。所以,小說從俗,名為《飛氈》。至於內文氈、毯並用,則略有分別:分正常敘事,用毯;如由肥土鎮人口中陳說,則用氈。 打開世界地圖,真要找肥土鎮的話,注定徒勞,不過我提議先找出巨龍國。一片海棠葉般大塊陸地,是巨龍國,而在巨龍國南方的邊陲,幾乎看也看不見,一粒比芝麻還小的針點子地,方是肥土鎮。如果把範圍集中放大,只看巨龍國的地圖,肥土鎮就像堂堂大國大門口的一幅蹭鞋氈。那些商旅、行客、從外方來,要上巨龍國去,就在這氈墊上踩踏,抖落鞋上的灰土和沙塵。 可是,別看輕這小小的氈墊,長期以來,它保護了許多人的腳,保護了這片土地,它也有自己的光輝歲月,機綠巧合,它竟也飛翔。蹭鞋氈會變成飛氈,豈知飛氈不會變回蹭鞋氈? 這書的寫作,曾由朋友替我向香港藝術發展局申請資助。資助通過後半年,忽然產生一些古怪的議論,讓我看清楚了某些人情物事,而這,未嘗不是多年來努力編織這氈的額外收穫。 -
小風景
六、七年前讀過一篇《樓前白玉蘭》,說一位學人到北京一所賓館去開學術會議,看到院子?三株盛開的白玉蘭,又碰到做生意發了大財的中學同學大秦在賓館?包了個套房做辦公室。大秦套房那扇窗正對著那三株樹,學人說大秦真有福氣,有那麼標致的玉蘭花陪著。大秦似乎從來沒注意到院子?的樹,還以為學人說的是他窗戶上掛著的「招財進寶」菱形掛件,一味誇說是香港買的鍍了金的真貨。學人心?發堵;催他上樓開會的人說住這賓館的個個是大款,問他那位中學同學是不是也非常有錢。學人回頭看了看那三株白玉蘭說:「不,他其實很窮很窮」。 這篇小品劉心武寫得很有意思,給了我一些聯想,當時隨手寫了一篇《故園那株白玉蘭》。我不羡慕大秦,也不鄙視他,做大生意賺大錢是他的私事,不把窗外白玉蘭看在眼?也沒什麼大不了。學人瞧不起大秦滿腦子招財進寶我也能理解,他說大秦「其實很窮很窮」反映的正是讀書人的精神面貌,有點迂腐,有點滑稽,卻是高遠的。我當然覺得那三株白玉蘭那樣好看,簡直是窗外一幅小風景,冷落了多可惜! 這種小資產階級心態我是甩不掉了,去年報上專欄欄名索性改為《小風景》,正是這篇小品撩出來的。 轉眼寫了八十篇,幾乎每一篇都配著一幅小圖畫,全是我家的藏品,存心讓讀我小品的人抬頭瞄一瞄窗外閑閑淡淡一翦疏影,算是碌碌浮生?意外的慰藉也好。 牛津大學出版社願意出版這樣一本附尠彩圖的《小風景》,那份細心是大秦沒有的。我的文章其實也很窮很窮,書裡這幾十幅大名家小名家的作品倒是十幾年來我苦心招紅進綠的成果,標致不輸賓館院子裡那三株白玉蘭。報上發表的畫作跟文章本來就不很搭配,又縮小縮得厲害,這次編書重新做了些刪削和調度,圖與文還是掛不了鵾,隱隱然多了一點點呼應好像好多了。 -
倫敦的夏天等你來
這本《倫敦的夏天等你來》收錄二○○一年至二○○二年作者在《蘋果日報》上寫的「信息小景」專欄小品近百篇。作者說:「現實政治一旦貶值成一台冗長鬧劇,藝術一定要守住這樣傲慢的潔癖。我想起我在《從前》寫的那篇《倫敦七六冬天》,想起那位南非同學,想起我們一起喝白酒的暑假,想起草莓帶生鮮的香甜:倫敦的夏天確實綿麗而深情。」 -
多雲有雨
這是劉以鬯最精彩的短篇小說集。三十個短篇,篇篇都不重複且「不合常規」(〈自序〉),篇篇極富創意,包括被王家衛拍成《花樣年華》的〈對倒〉。讀此《多雲有雨》,可以看見作者六十年來對小說創作的用心、思考和不倦的探索。 -
窮風流
提起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學生,就令人想起追求理想,投身社會運動的一代。這批人後來逐漸轉變,安定下來,建立家庭,開展事業;少數投身政治或其他領域,在現實世界尋求理想的實現。還有一批加入了留學行列,擴闊視野,增長見識,反省思索,以待重新出發。雷競璇這本書憶述在法國的學習和生活,平實真摯,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世情和人生,反映了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側面。 -
味道/聲音
本書乃作者繼《拾香紀》後又一力作。共收兩個故事 ──〈味道〉和〈聲音〉。作者通過其獨特的分章結構,記述兩個分別有關味道和聲音的故事,令人再三回味。 -
四季歌
陳慧的小說都是地道的香港故事,香港人隨著這個城市的發展而經歷的變故,他們在都市繁華背後的種種憂愁和欣喜。如此平凡而又靜美的人世場景,如此令人回味和珍重的人間情意,在她的小說中府拾即是。 一切生活細節家常物事在陳慧的筆下都有別致的情味,陳慧的故事因此讓人親近。世事驚擾,百姓的日子仍如流水,沒有大悲喜,也應珍惜眼前人。 如此,便是你我身邊的陳慧。 ( 本書其中一個短篇故事〈七月好風〉,2008年拍成電影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278021) 上映。)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