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香港
-
煙迷你的眼
此書收錄了葉輝於多份報章發表的文章,談香港老地方,如筲箕灣、北角;談旅遊,如日本、緬甸;談藝術;談電影,是作者繼《甕中樹》、《水在瓶》後另一散文精品。 -
红袍蝎子糖
《红袍蝎子糖》讲述人生所追求不外“自由”与“快乐”,作风低调,活得逍遥。懒笼、蝎子糖、龙莲配、小释迦、牛黄丸、蚂蚁汁、蜘蛛腿、驴钱片、茴香饺、富贵蛋、荔枝酒、大红袍、半空儿、活珠子、二手饭、明日菜、神仙粥、乌血子、白猪仔、小团圆等等食品,你有兴趣认识吗?无论写什么题材,李碧华都是一贯的幽默、潇洒又尖刻泼辣。所以同是谈美食,在别处你看到的是色香味俱全,典故生动渊源流长;李碧华的饮食档案,却是从“食”引发出去,各生各态无所不及,随心中是否有深意,就待你去品味了。 -
牡丹蜘蛛面
《牡丹蜘蛛面》是《饮食档案》丛书之一,《饮食档案》是李碧华散文系列之一,共包括《焚风一把青》、《蟹壳黄的痣》、《红袍蝎子糖》、《牡丹蜘蛛面》、《水云散文》、《给拉面加一片柠檬》6本。本系列从独特的饮食角度出发,绘声绘色、畅快淋漓地描述她所钟爱的饮食,充分调动了我们的视觉及味觉器官,使我们极其兴奋地投入到她所营造的氛围中去。《婴胎饺》、《小释迦》、《厚脸皮》……让你跌爆眼球;《蝎子糖》、《喝墨汁》、《胃结石》……让你视野大开;《美人酒》、《七分甜》、《合欢汤》……让你唇齿留香……随之,笔锋一转,各生各态,无所不及,有时尖酸刻薄有时柔情感性,以其独到的见解向我们阐述。 -
紫水云散发
本书是散文集,是李碧华以中外美食的专题的文化小品,通过对各地名菜美点的描述,结合民俗历史,引发出对城市流行文化的多维思考。本书继续发挥了李碧华散文一贯的幽默、潇洒又尖刻泼辣的风格。本书中的散文包括:音乐止痛梳打饼、锅里的泥浆鞋、活抽驴肠是美食、挑战二百株大蒜、皮开肉绽德国包、我们也是榨菜、把薯条可乐烧给年轻的你、没有伤痕的“ 猫耳朵”、酗啡者、花生酱物语、玫瑰香草乳酷、一条优秀的肠粉、原来是忽必烈、猬琐的食物、吃掉九层塔、金不换的回忆、微醉红酒糖、红油抄手的道理、穷奢极侈亡国菜、“狗不理”sell什么、喝墨汁的逃兵、老少平安生死恋、像女人的年糕、“唐墨”抑或“唐砚”、湿润慵倦的Tiramisu、卧虎藏龙白斩鸡、“355”料理、夸张的黄金粟米、“漏油”烦恼、与小电炉的旧情、冷的咖喱失分、灰头土脸时的果香、云南路的“排骨年”、暴烈的牛血肠、猴子的胃结石、沉闷的茄汁、炸鱼薯条也有突围等。 -
蘭開夏道II
Daisy 無懼金融海嘯,管他槍林彈雨或十號風球, 依然拿著 clutch bag,頭也不回,瀟瀟灑灑的 grab and go。 《蘭開夏道II》是 Daisy 以寫日記的心情,道出她的喜怒哀樂以及對世界的觀察, 繼續她的 Bobo(Bourgeois-Bohemian)族生活。 她有錢有學識,家住九龍塘蘭開夏道,拒絕一般中產階層沉悶的生活規律,追求非一般的品味享受和心靈自由。 -送花一定要送去女人上班的地方,以招人妒忌。花不是要來插的,是用來曬的。-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獨立投資銀行隨時跟中國城夜總會一樣,成為歷史的絕響,一起默唸安息吧!-中港同胞最真切的文化交流,出現在莎莎化妝品店。 -女人要個 first honour 有鬼用?賺到錢難道留來老了裝平安鐘? -我是資本主義的奴隸。如果做奴隸開心過做皇帝,我幹嗎要做皇帝? -女人的最大打擊不是失去一個男人,而是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把狗公當愛人。 -一個讀過兩年書的女人,很難接受自己原來那麼白癡。 -戀愛是「短炒」,結婚是「長揸」,混淆不清的話肯定蝕死你! 年輕女律師論盡港女,寸盡港男。在海嘯中繼續跳舞,笑傲中環! -
活在書堆下
羅志華,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出生,曾任職於香港三聯書店,自一九八八年起接手經營「青文書屋」達二十年,並同時負責「青文書屋」的出版業務。 二○○六年八月,「青文書屋」因為租約問題暫停營業,書籍暫存於貨倉,並繼續出版業務。 二○○八年二月四日,羅志華疑於倉庫整理書籍時,被塌下的書箱壓住,意外辭世,終年四十四歲。 -------------- 【明報專訊】編按﹕去年二月,灣仔「青文書屋」老闆羅志華被發現喪生於貨倉書堆下,朋友們、書友們,各自撰文記之念之悼之哀之;一年後,這些文章結集出版,再一次成為對羅志華的追念。文集的兩位催生者,在此表白,既是哀思,亦是感謝。 悼亡書﹕死在這裏也活在這裏 《活在書堆下——我們懷念羅志華》這本文集的構思,始於二○○八年二月的一個下午,編一本關於羅志華的書,最先是葉輝提出的,他在羅志華追悼會上說,「羅志華於短短一生裏曾替不少人出了書,如今,是時候輪到我們出一本關於羅志華的書了」。 《活在書堆下》書名則是馬家輝提議的,我們二話不說便決定選用這個書名,是由於我們相信,再沒有一個字比「活」字更好,更貼切地為這本文集總結陳詞,羅志華一生最好的與最壞的時光,無疑都是「活在書堆下」,他和他主理的青文書屋為不少作者出版過有意義有價值的書,書彷彿就是他永遠的責任和承擔,他在最後的日子裏還固守着一倉書,還有一大堆永遠無法完成的書夢…… 「活在書堆下」不光光是一個意象或隱喻,而是一種精神,我們以為,那就是隨着一個讀書的老好年代日漸遠去的精神,或可稱之為「羅志華精神」——我們永遠懷念這位戇直的書店主理人、獨立出版人,他為香港文化與香港文學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卻一直隱身於幕後的暗角,獨自承擔無比沉重與沉痛的責任和後果。 如果書堆真的是太沉重了,我們希望這本紀念文集能為羅志華解咒,讓他在世界的某一處「活」得輕省一些;如果書堆早已成為羅志華生命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願這本書可以肯定沉重的價值,讓他在未完成的書夢裏「活」得更充實。 《活在書堆下》分四輯,首兩輯是來自四方八面的悼文,第一輯選自報刊(羅貴祥與梁品亮的文章是專為文集撰寫的,從未發表),第二輯選自網絡(多不勝數,無法盡錄),第三輯選自傳媒對羅志華噩訊及追思會的報道,內地報章如《中國青年報》、《北京 日報》報道得立體而翔實,因此很多片言隻語的報道便略而不選了;第四輯是「二樓書店」與青文書屋的追憶文章,從中可窺見香港文化一大特色的興衰變革。 《活在書堆下》的開卷與壓卷,俱為馬國明 的文章,這刻意的編排基於一個想像:青文與曙光一室兩店,猶如唇齒,兩位書店主人長期分坐於一室的兩個角落,對於書堆裏的甘苦與悲歡,大概如魚飲水,恐非室外之人所能體會;這個最簡約的編輯蒙太奇,我們相信,正是對一個遠去的年代,一段讀書的老好日子,兩三代人的啟蒙時光,以及涉身其中的過來人,表達了摯誠的致意。 文 葉輝 馬家輝 -
親密閃光
名家推介: 《親密閃光》裏面有遊記,也有談詩說藝的文章,都展示輝哥多方面的興趣與修養。我特別鍾愛的卻是一鱗半爪的自傳片段…… 葉輝貌似低調的文筆之下埋藏着的詩的胸懷,與默然的智慧…… 《親密閃光》之下是平靜如呼吸的堅持,是葉輝於香港文壇遺下的清晰的足跡。 —陳耀成(作家,評論家,導演) 葉輝寫詩寫散文寫評論,生命中的細緻都被他的敏感文筆所定映和顯影,讀他的文章,常會停下來,對自己說聲,是了,就是這樣了,我也就是這麼認為了……他愛寫此浮城……令你覺得生活再如何惡俗亦可能有美好之處,what a wonderful life,我們都愛這其實也值得恨的城市。 —馬家輝(專欄作家,電視、電台節目主特) 《親密閃光》是我的第六本散文集,前後編了四年零十個月,數易其稿,說來是我最難產、最珍惜的一本書了,也許因而產生某種自戀的幻覺,或可敬告舊雨新知,我十多年來最有感覺的散文,不管有多好或多壞,都在其中了。 —葉輝(本書作者,專欄作家,深資傳媒人) -
算账
捲入權力爭鬥而被軟禁的鐵天音, 向衛斯理求救!衛斯理為營救這位故人之子,希望能將陷入昏迷的權力核心領導人--『老人』喚醒,讓老人下令釋放天音。但是人的一生中能說幾句話、吃多少食物、心臟跳動幾次、呼吸多少立方公升空氣等等,都已是命中注定。衛斯理要如何改變『老人』的生命之數?還是他有其他辦法能救出鐵天音呢? -
時裝時刻
《時裝時刻1987-2007》紀錄了黎堅惠近20年的時裝經驗──天天腳踏Dr. Martens的日子;為買衫身兼四職的階段;第一次去Ball的「騎呢」打扮;對各品牌的品評;與眾名牌的緣份;和Wyman、甘國亮、黃耀明、張曼玉的惺惺相惜…… 本書還有她的大量照片,包括工作照、每天用腳架自拍的Wardrobe Diary、她的各樣favorite fashion items等等,是本份量十足的fashionista diary。 本書除了滿足一眾fans外,也反映了這20年的潮流變化和香港人(特別是所謂社會精英的階層)的穿著品味,同時亦反映出世界潮流背後的哲學。 -
命名日本
此書是作者湯禎兆繼《整形日本》後的延續。 全書分三個部分,分別是「女人」、「男人」,和「消費」,每個部分除了相關文章外,更以對談作結,而對談學者包括: 呂大樂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俊雄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陳效能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 此書之為《命名日本》,是湯禎兆透過在九十年代後,各類型字詞在日本出現的原因,並探討字詞所帶出的文化想像,和背後的意義。 人妻、女子鐵道迷、女子高生、主婦、悠長假期、落水狗、化妝狂、巨乳、購物狂、腐女子、老頭、武士道、足球、寅次郎、欺凌、百貨公司、感淚、郊外、文壇、御宅族、M型社會、AV等等。知道這些字詞的意思,並不單為追趕潮流。這其實是為讀者提供認識日本社會當地語境的新綫索,讓大家考察日本人在過去二十年,如何透過創作新的詞彙與概念去面對社會不安,重新認識自己及他們身處的環境。 從窺看日本的文化現況,預警香港的文化斷層。 -
孔子的敵人
如果你到茶餐廳喝杯凍檸樂,也清醒到認為回家買罐可樂自己加兩片檸檬比較化算,你的人生,就沒有樂趣了。 中國的孔子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文化背景互異,兩者不約而同地提倡美德是專注內心思想的發展,而非追求物質的富裕。 哲學宗師不知道,後來會有 Milk 東touch、海港城又一城、半島四季、微軟 Steve Jobs、Dior Zara、步步高 B&O 、李寧 Jordan、百佳 Dean & Deluca、 Francfranc 宜家、退稅減價,甚至網上購物。 孔子真頭痛。 《孔子的敵人》——卓韻芝新書,為你審視今日生活態度,通過三部分文章﹕「活在香港」、「活在他鄉」、「活在網絡」,好好細嘗「芝式」品味。 「此刻,活著時好好生存,才是自己的事。」 -
我這一代香港人
《 我 這 一 代 香 港 人 》 初 版 一 年 後 推 出 增 訂 版 , 結 集 了 作 者 最 新 寫 成 的 多 篇 論 述 。 陳 冠 中 認 為 : 每 隔 一 段 時 間 , 香 港 和 珠 三 角 要 被 重 新 想 像 、 重 新 表 述 。 現 在 又 到 這 樣 的 一 個 時 候 了 , 因 為 兩 者 都 感 到 焦 慮 : 香 江 動 人 的 舊 故 事 已 說 完 , 新 故 事 尚 編 不 成 章 , 珠 三 角 得 風 氣 之 先 的 改 革 先 鋒 故 事 也 變 陳 腔 濫 調 , 深 圳 更 有 誰 拋 棄 了 深 圳 之 說 。 香 港 珠 三 角 都 在 問 , 令 人 振 奮 的 下 一 章 將 是 甚 麼 。 陳 冠 中 這 樣 說 : 「 我 這 一 代 是 名 副 其 實 的 香 港 人 , 成 功 所 在 , 也 是 我 們 現 在 的 問 題 所 在 。 」 80 年 代 對 香 港 有 莫 大 的 影 響 , 有 好 的 、 也 有 壞 的 , 80年 代 做 成 的 一 些 謬 誤 , 會 否 在 下 一 個 十 年 改 正 過 來 ? -
缘分透支
《李碧华作品集:缘分透支》主要内容有:缘分透支;上海第一场春雪;观音•蝴蝶•梦;喋血江湖《全武生》;东史郎的回信;不止一个;“春晕”;四种礼物,无数故事;哭过更聪明;“一饼三绳”;最难开口的一句话等。 -
低胸裙戰爭
現在請你翻閱本書最後一頁。 剛才你有沒有盯住那胸脯? 有人可能會想摸一下,有人可能會想那胸是真是假,有人可能認爲這真羞…… 總之就是想着關於胸的事。 但凡眼前有任何外露的人類軀體,就會引發思想戰爭。 我在想,如果大家不再對外露的人類驅動感到大驚小怪,這個世界,可能會進步得比較快。 -
蘭開夏道
《蘭開夏道》以私密日記形式,記錄了 Daisy 的Bobo(Bourgeois-Bohemian)族生活。她有錢有學識,家住九龍塘蘭開夏道,卻討厭一般中產階層沉悶的生活規律,追求非一般的品味享受和心靈自由。 翻開本書,你便可以窺探 Daisy 所說的「不可理喻的世界」: 小 Daisy 認識“to eat”與“to taste”的分別,竟然源自一粒豆豉? 港女為何嫁不出?是香港女人高傲,還是香港男人自卑? 初戀對象「正義大律師」與貪小便宜的嫖客,原來只是一線之差。 「史力加」處處撞板,嚇暈同事,但又不能把她辭退,只好用錢包裝,起死回生! 「初級中女」、「中級中女」和「高級中女」,由三十歲起計,每五年升一級,快來看看你有沒有蛻變成「中女」的先兆。 每間公司都有一個「女皇」──要做「女皇」,爬梯爬足「三年又三年」。 「律政鴨」,陪客飲酒表面風光,依然需要 Andy Warhol 這碗心靈雞湯。 有 Philip 親筆披露他與 Daisy 的一段情,以及絕密的童年與少女生活大公開! 年輕女律師「寸」到入骨,令你又愛又恨,欲罷不能。 -
讀者
要數香港成功的書籍中介人,絕對有梁文道的份兒。他的書評既有角度,又不會流於孤芳 自賞。《弱水三千》是他的書評集錄,透過這本作品,他分享了自己的「課外閱讀報告」,深得一眾愛書之人的支持。經過兩年時間,《弱水三千II》載譽重來,為大家介紹更多好書。 -
苍凉与世故
内容简介: 《苍凉与世故》的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后半部分则是作者在香港生活的所思所行,对于作者来说,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冲击下,仍能够坚持阅读、观察和思考,既是一种欢喜,也是一种失落? 目 录: 《苍凉与世故》 张爱玲的启示 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和“现代感” 看张爱玲的《对照记》 张爱玲:沦陷都市的传奇 不了情:张爱玲和电影 香港:张爱玲笔下的“她者” 从《温柔的陷阱》到《情场如战场》 苍凉的启示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刹那怀想重拾经典 张爱玲与好莱坞电影 又一城狂想曲 “又一城”狂想曲 在香港反思资本主义 西九龙与香港文化反思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吗? 维港的文化风景线 旅游、阅读和老友 迪斯尼的理想哪里去了? “后旅游”的乐趣 追寻“前旅游”的乐趣 旅游加“神游”的乐趣 未来世界的“海市蜃楼” 情迷澳门,回眸香江 快乐颂——奥运的精神 历史和幽魂 重读《基督山恩仇记》 三个道德小小故事 悼念我的老同学郭松棻 悼念一位伟大的印尼作家 回忆七十年代的香港生活 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混水摸鱼 漫谈我的购书经验 忧郁之都与动感之都 从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悼念天灾的无辜灵魂 我心仪的一条汉子王正方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悖论 -
梳头记
「我們喜歡懷舊,過去的,回想起來,總是比較美好。我知道這種想法相當愚笨,卻也聰明,反正就是自保的方法,說服自己日子沒有白過。20年後,再看當年寫的,也想過改之刪之補之甚至棄之,畢竟可惜; 只好承認,舊,還是要懷的,像鬼胎,切勿太相信。謝謝所有看到這篇文字的人。 」 從2 0年前為達明一派填寫《愛在瘟疫蔓延時》開始,周耀輝成為香港樂壇一位重要的詞作家,創作了達明一派《忘記他是她》、黃耀明《一個人在途上》、《下世紀再嬉戲》、王菲《色盲》、《流星》等數百首作品。 這次推出的限量版《梳頭記》(20年後簡體複刻版)書籍,由at17的林二汶重新配畫,供讀者和歌迷珍藏。 《梳頭記》是周耀輝20年前在香港出版的文集,題為“一個26歲男子的日記”,放于現時應稱為“博客”。此“博客文集”現已絕版,應讀者要求,凍鴛鴦文化特重編一本“梳頭記 20年後簡體複刻版”。文章一字不改,但邀請林二汶(at17主唱)重新配畫,時空交錯出一段美麗無端。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