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香港
-
水云散发
散文集《水云散发》是李碧华以中外美食为专题的文化小品,通过对各地名菜美点的描述,结合民俗历史,引发出对城市流行文化的多维思考。 -
古苍梧集
书摘*处为左右结构左边为“山”右边为“献”。 -
記憶的腳注
雪月扇上的桃花 2006-07-06 23:36:26 李天葆 雪月扇上的桃花 董橋的書印極為考究,這本<記憶的腳注>灰絨布作封皮,包上透明紙免得弄臟──那底下深淺的絨色仿佛水云渦流,一如書名所謂的“記憶”,而里面的文篇等于云淡風清的“腳注”。常人都說董橋好,好在哪里?我想他營造舊文人的風雅蘊致是到家了──那過去流散在時光天涯的民國名流,不管是學者政客或者才媛詩人,他輕描淡寫幾筆,往往從一兩幅別處看到的詩畫入手,偶插一兩件軼事韻事,梢在文內與時事對照。暗諷月旦,可說接近毛詩的“興”。董橋又性好搜集,附夾的彩印書畫可看出他的用心。對此類舊聞遺風不熟,甚至無心“嘵風殘月”者,只覺造作矯情;或有意尋覓董橋文字八陣圖里的實質意義,翻來覆去唯剩霧來花影,月浸江底,看不出所以然。他曾留英,筆底更添一份“西風”,英美文壇掌故信手拈來;寫阿瑟米勒死后百老匯熄燈相送,其中幾句恍如雪里舀水,清明洞察,深得我心:“──學院里的知識人一向只為私利,在講壇上狎玩當代文學,評作品以自詡,棄作家如敝屐───”故他不看勢利的文學評論。 <姚克先生功力管窺>提及姚老譯筆渾然天成,可我偏記起上官云珠—老上海留在新中國凋紅的一株艷霞;她與姚克所生的女兒。紅顏哀事則重生在陳丹燕的厚甸甸書冊里。閃藏在其中的翩翩紅袖為數不少,大抵董橋有意為文存照,是以舊民國逸事雜記多了一份魅麗光環,麗人綺事,一如白先勇忘了寫的章節,反而由他補綴──不就是此書附印的溥心畬五言對聯:牡丹鳳凰團花里,一朵花一個字,“女蘿搖碎月,仙露綴明珠。“孫多慈與徐悲鴻之戀,叫我意外,董橋照例從拍賣會的「寒江孤帆圖」遠遠來近來寫,再提孫氏之詩,丹青綺戀到思念斷腸,董文用得極其“煙籠傷心碧”,簡直是金綠山水的文字。于是我們熟知徐悲鴻身畔紅粉,蔣碧薇廖靜文之外,還有個孫多慈──蔣廖二女的回憶錄,倒是看過。『汪精衛的三個女人』寫方君瑛陳璧君和施旦,幾個段落寫盡一代漢奸,他的情史艷屑,卻不無真情實意。 文風志趣再個人化,也有其寄托深喻──趙紫陽舊居書房外院的白玉蘭,還有當年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玉簪劫后盛放,都好比是將花喻人風骨冰清。董橋文章身后是南方香港特區背景,政事多變,一本本牛津出版的董氏文集雖是吟風弄月搬炫掌故之嫌;只是一把雪月扇上的朱砂紅,無須點染描畫,心里都有一部借古諷今的『桃花扇』在,枝枝節節隱藏在空氣中,不言而喻。 -
小城無故事
林夕、周耀輝、WASABI、天航、周游、梁科慶、周博賢,以不同的故事描繪在這小 城發生或延伸至別處的風光。 小城,美好在大家有離別與留下的自由;自由,不止於呼喊與呼吸,還可以讓人細語 喁喁的說故事。大家不用喊破喉嚨,以更大聲來把別人的大聲壓下,才能夠把自己 的故事說完;說的,不是偉大的、盛世的,而是在這小城裡,屬於自己的、別人的 ……一個人兩個人的故事。這就足夠了。 -
英华沉浮录 2
《英华沉浮录2》是作者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专栏文字结集,分为阅读、文物及政治文化、语文、人物交游几大类。这些文章曾在香港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上海的报纸也有陆续选刊。 -
男人不够gentlemen 女人不够feminine
港男港女的口舌之戰持續至今依然沸沸揚揚,當女人喊「男人不夠gentlemen」的同時,男人反擊,「不夠feminine的女人,還有什麼資格要求男人gentlemen?」放下執著,從王貽興的新作《男人不夠gentlemen,女人不夠feminine》,好好了解男人和女人的不同觀點,捫心自問,易地而處,讓我們好好愛下去。 「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從前的甜膩酸澀,是今天好好愛人的奠基石。 「我們以為一起了就是約定」──發現男女大不同後,從心出發,重新為愛出發。 「但親愛的,這不是愛情」──無形的枷鎖使愛情變了質,你還記得當初那份純純的愛嗎? 「幸福只是一場虛驚」──幸福的秘訣,從來只有「簡單」二字。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願你能微笑面對過去,守護現在和未來的愛情。 -
蔡澜眼中的八婆与美女
本书是蔡澜先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了对所结识的、所交往的、所熟知的各种类型的女子的文字,从名门闺秀到酒吧女、乃至遁入空门的女尼,皆纷纷展现于蔡澜笔下。蔡澜更是对“八婆”与“美女”作了一番有趣的解析,使人在哈哈大笑之余,悟道做人哲理。不仅涉及诸位佳人的生平小传,又对男女两性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语言精辟辛辣,思想颇为独到深刻、引人深思。本书让熟悉蔡澜的读者们知道,原来在美食之外,还有如此一个性情蔡生。 -
地圖集
這不是一本地圖 它是90年代以來重要的城市論述 在空間與權力中 它讓我們認識一座城市的身世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得主、 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畫家楊智恆 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地圖模仿世界,還是世界模仿地圖? 地圖是埋藏在時間之下的地方, 地圖是凝止在地方之上的時間。 在1841年之前,在1997年之後, 故事已經開始,故事還未結束。 考古學家是下一個太平盛世的第一位備忘錄零餘者, 用文字繪畫香港的地圖,建構一段被遺忘的V城歷史。 彷彿波特萊爾筆下所描述的城市漫遊者般, 或者卡爾維諾的馬可波羅, 考古學家憑藉上一個千年殘存下來的維多利亞城地圖, 通過想像,解讀和重構一個湮沒城市的面貌, 開發地圖這種地理測繪形式中的歷史、文化和權力暗示, 把地圖重新讀成一種小說、一種虛構、一種偽嚴肅,偽學術風格,看似正經,實則荒誕。 有如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用解讀地圖的方式 把一座實實在在的香港城拆成數十節神祕而虛幻的片段 香港新生代重要畫家楊智恆,特別為本書繪製四幅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跨頁插畫, 小說家VS.畫家,是對昔日香港的沉思,對香港未來的推想; 更是小說諧仿理論論述的有趣實驗。 《地圖集》分為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和符號篇,全書成於1997年前夕,作者董啟章嘗試在這歷史性時刻重繪香港地圖: ‧理論篇發掘或發明各種形容香港地理的名詞,帶出閱讀城市的理論; ‧城市篇與街道篇結合虛構與地方掌故,重寫歷史,審視當下的香港; ‧符號篇是對香港城市透過書寫想像的空間刺探一個實體城市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在史實的基礎上鋪排虛構的情節,虛實之間,令讀者著迷。 從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符號篇, 從消失到重建, 香港,這個名字, 從文字到畫面躍然紙上。 -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
★又是黄昏,念想旧时光的味道。 ★金庸、倪匡封笔黄霑作古,“香江四大才子”唯剩蔡澜年过古稀,依旧笔耕不辍。 ★蔡澜眼中的金庸、倪匡、古龙等老友印象 ★成龙说:“有蔡先生这样一个朋友的友谊,更可以说是上帝特别的眷顾。” ★金庸先生亲自撰文推荐,全彩印刷,著名插画师苏美璐(Meilo So)亲绘插图,附赠精美书签。 ★插画作者:苏美璐(MeiloSo),旅居苏格兰小岛。她画过很多英文版的儿童书,在国际出版界地位尊崇,作品曾经获评为《纽约书评》2008年度十大绘本之一。 -
四看金庸小说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一脉相承。通过条分缕析地回溯故事,倪匡为杨康翻案,指郭靖为“伪人”,揭露黄蓉的“奸诈”,贬黄药师的“刻意”,赞欧阳锋的“自恃”、洪七公的“痛快”。金庸小说的精彩与成败尽在其中。 -
三看金庸小说
本书是倪匡对金庸作品《笑傲江湖》、《鹿鼎记》的专题评论。倪匡时而移步于武林人物之间嬉笑怒骂,时而跳脱出来赞叹金庸文笔之奇之幻,将韦小宝、令狐冲两个“绝顶人物”之洒脱写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再次说明《鹿鼎记》在金庸小说中排行第一的理由。 -
所以美好
我是楚。本書作者之一。 如果你看過《東Touch》,你或會記得"Choco"裡面曾經連載廿九几的專欄。例如我和小樺曾在那裡寫過小故事,江記發表過漫畫,孤草寫過小說……如今我們重新編輯過作品,加上昌和閃寫的詩,將之出版成書了。這本書關於甚麼呢?我們各自創作,然後發現,都是愛,或情。 http://29s.hk/ http://29saboutlove.wordpress.com/ -
新不如舊
故土風物,一去不返。低首沉吟,無力回天,聊以文字,錄存舊蹟。 黃鐘委地,豺狼當道。山窮水盡,風流雲散。追憶逝去的水土與人情。 陳雲在<<信報>>文化版「我私故我在」專欄的結集。 -
谈《笑傲江湖》
温瑞安以专业作家的手法,从全局把握《笑傲江湖》“妙造自然,清新可喜”的整体精神,一幕幕、一人人细细说来,将其中线索、伏笔、因果、象征一一点出,缜密、宏大而不失亲切,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看出金庸小说的“门道”。 -
生命是个面纸盒
谜团般的面纸盒,爱情、运气、健康……一张一张地抽,应用的抽不应用的也抽,多抽了,重叠了,浪费了,不在意。以为还有?不知何时,蓦地是最后一张……你恐慌、悲哀,想把仅余的尽情珍惜,但已太晚。人人面对“最后一抽”,都措手不及,还是好好利用自己面纸盒中每日递减的日子吧,我们浪费不起。 -
下一站,天后
《下一站,天后》系作者历年来的随笔合集,讲述自己游历各国之体会感悟,以及生活在不同城市(尤以香港为代表)之心得。因作者任职企业管理人员,故笔下对企业文化也多有触及,为本书之特色。 -
董桥文集②
此書是精装合集,收錄香港牛津以前出版的2本平装書 《回家的感觉真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 -
思念里的流浪狗
收有《某年某天某地》《Baby,期限是用来延迟的》《有一天,你会舍得》《我们毕竟相隔了天涯》《思念里的流浪狗》等百余篇散文。 -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雙管在握的作家要表現一種經驗時,怎能決定該用詩還是散文呢?詩的篇幅小,密度大,轉折快,不能太過旁鶩細節,散文則較多迴旋的空間。所以同一經驗,欲詳其事,可以用散文,欲傳其情,則宜寫詩。去年初夏,和沙田諸友爬山,從新娘潭一直攀上八仙嶺,終於登上純陽峰,北望沙田而同聲歡呼者共為六人:梁錫華伉儷、劉述先、朱立、黃國彬和我。當時登高望遠臨風長嘯的得意之情,加上回顧山下的來路,辛苦,曲折,一端已沒入人間,那一份得來不易的成就感,用詩來歌詠最能傳神。用散文也能,若是那作者筆下富於感性,在敘事、抒情之外尚能狀物寫景。可惜純散文家�有一半不擅此道。另一方面,若要記述事情的始末,例如還有那些遊伴留在山下,為什麼不曾一起仰攀,有誰半途而回,是誰捷足先登,是誰掌管水壺,是誰在峰頂為眾人的狂態拍下照片,甚至誰說了一句什麼妙語,若要詳記這些旁枝細節,用散文,就方便得多了。詩一上了節奏的虎背,就不能隨便轉彎,隨便下來。詩要敘事,只有一個機會,散文就從容多了。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