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葛兆光
-
中国经典十种
《中国经典10种》由葛兆光编写。 -
中国经典十种
《中国经典十种》是葛兆光先生在清华大学为全校学生所开选修课“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的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书中之经典,不仅包含儒、佛、道的“三教”经典,还包括了史学、小学的经典著作。作者对其逐一进行了精辟解读。 -
无风周行
本书是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在学术研究和严肃的论著之外,随着遐想和感悟所写下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五大辑。“着眼成翳”为作者对当今时代种种社会现象的思索,从潘金莲一绺头发所包含的生命信息揭示克隆技术背后隐含的哲理,从人类基因图谱猜想它对人类未来历史的影响。“览史稗谭”是作者在文献史料中披沙拣金的搜索之余的随笔与杂感,从“垂衣而治”谈到衣服与文明的关系,进而得出“一套有效的规矩比高尚的理想更重要,文明的常识比文化的想像更有效”;在一个小小的螺壳化石中看到它“压缩了漫长的历史时间和丰富的历史故事”,而考古就是要从文字中透视出历史;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称呼上从“夷”到“洋”的变化,则折射出了强弱的逆转和历史的变迁。“书林穿行” 是作者的书边杂谈,从鉏麑触树而死引发对文学的想象与历史的真实的思考,从王士祯《池北偶谈》中记录与外国使节交邦之语气,谈到清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极端盲目自大,比较了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观和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藤下漫谈” 写的是眼见耳闻的琐事,诸如“新风气与旧文谈”、“清代官方文书中的白话”,还有画符、念咒、用印中的语言暴力等等。“随风周行”选摘了作者的部分日记,记录的是他在中国台湾、西安,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地行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每篇约千字左右,短小精悍,在感性的文字中透出理性的思考。捧读本书就仿佛在作者带领下,穿透历史的帷幕,重新让遗迹和文物复活,重新想像和经历过去。 -
汉字的魔方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深刻地指出,古典诗歌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采用的是独特的言语。这样,作者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的分析,而是从宏观的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做出把握。 -
唐诗选注
前言 1 虞世南 一首 蝉 2 王绩 二首 野望 夜还东溪 3 上官仪 一首 入朝洛堤步月 4 骆宾王 三首 夕次蒲类津 至分水戍 在狱咏蝉 5 卢照邻 一首 长安古意 6 杜审言 五首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夏日过郑七山斋 旅寓安南 春日京中有怀 渡湘江 7 杨炯 一首 从军行 8 王勃 六首 咏风 春日还郊 深湾夜宿 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 秋江送别 春庄 9 刘希夷 一首 代悲白头翁 10 沈佺期 三首 夜宿七盘岭 杂诗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11 宋之问 四首 泛镜湖南溪 陆浑山庄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12 贺知章 二首 咏柳 回乡偶书 13 陈子昂 四首 感遇 登幽州台歌 度荆门望梦 晚次乐乡县 14 张若虚 一首 春江花月夜 …… -
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佛教、道教对文学的影响的著作,它的内容主要是范围是在古代宗教史与古代文学史领域。 -
古诗文要籍叙录
古诗文要籍叙录(大学用书),ISBN:9787101085914,作者:金开诚,葛兆光 著 -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不想把“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泾渭分明地划开,也不想特别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作者只是想让阅读者了解并且感受“古代中国文化世界”。所以,这里的内容,有古代中国观察世界的方式,它影响了一直到今天的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的立场和态度,也有古代的婚礼丧仪,因为它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家族制度,甚至了解到儒家和政治,作者想这是古代与现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它构造着中国人对内部世界的秩序感。佛教可能是西洋文明来到中国之前,对中国冲击最大的外来文化,需要追问的是,到底它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生活世界?而道教呢,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至今中国人的生死观念和幸福观念,好像还在古代道教的延长线上。尽管前面儒、释、道都有了,但是,为了让阅读者了解一个更真实更普遍的古代中国,作者也在书中勉力去谈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专门讲了一下流行于中国的风水,因为,在风水背后是影响整个汉族中国人思维的阴阳五行知识。 -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本书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这份课堂讲录大致可以按内容分为四类:一类是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能够运用到中国思想是的研究中,这里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一类是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文物、图像、甚至地图,主要是想改变过去思想史研究资料狭隘其实是视野狭隘的缺欠;一类是尝试使思想史与其他历史研究领域——比如文明史、知识史、观念史、法律史以及社会史——之间有沟通和互动;一类是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减法”。此外,在一头一尾,还讨论了近来中国文史学界的一些新变化和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力图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境遇、问题与方法。 -
想象异域
李朝朝鲜的燕行文献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轶闻和失落的历史,其中不少是在中国史料中难得看到的。作者在阅读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震撼,因为在燕行文献中,“中国”对于李朝朝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异国”,“大清”对于朝鲜文人,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游览胜地。“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曾经是文明来源的天朝上国,又已经“华夷变态”,充满“膻腥胡臭”的地方。他们在复杂心态下,近距离观看中国,记录下他们感到不寻常的种种现象,又在想象异域悲情的情感驱使下,李代桃僵地为大明王朝招魂,处处搜寻大清帝国的种种怪现状。这似乎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近世东亚以及中国,重看东亚与中国的文化史,重新思考亚洲与中国、民族与认同、族群与疆域等等问题。 -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导论》上下;原来分别放置在第一卷与第二卷前面,题为《思想史的写法》和《续思想史的写法》,目的是交代和说明研究角度、资料取舍、写作思路,现在重印,把它们合在一卷,统称《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用“写法”为题;并不是说这里讨论的只是一种写作策略,因为思想史的不同写法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写法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这里讨论的就是一些关于中国思想史成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比如思想史应当如何思考精英与经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识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知识史与思想史之间应当如何互相说明,古代中国思想的终极依据或者说基本预设是什么;思想史应当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写法和充满训导性的教科书式的章节结构,以追寻思想史的真正脉络和精神;思想史是否应当描述所谓“无思想”的时代,在无画处看出画来;作为历史记忆的传统知识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诠释中成为新的思想资源,又因此而产生了思想史的连续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发现与文物资料等等,最后,《导论》也讨论了在后现代历史学理论渐渐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应当怎样理解和限制这种理论资源的意义和边界。 第一卷: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本卷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上古到七世纪以前的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本书不仅关心古代中国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而且分析这些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和终极依据,不仅描述古代中国在七世纪以前的最深刻的思想,而且也描述这些思想的土壤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 本卷改变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徵丰富的古代文献,也参考现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七世纪以前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目的是希望理解和说明,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 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这一卷主要讨论的是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其实,现代中国人常常说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种所谓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传统,应该说,并不是秦汉时代奠基的那种古代中国思想,而是经过唐宋两代相当长时间才逐渐建构起来的新传统。在八世纪的社会变乱之后,由于一统而变得平庸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发掘历史资源,围绕着重建国家权威和思想秩序,人们借助旧学开出新知,提出了种种问题,终于在传统中求新变,在宋代形成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在经历了“道统”与“政统”也就是文化权力和政论权力短暂分离的历史后,十三世纪前后,中国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也由于这种观念的制度化和世俗化,在那个时代,形成了古代中国伦理的同一性。可是,经过元明两代,当十六世纪的中国开始从“天下中心” 的朝贡想象逐渐进入“万国”的时代,这种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却渐渐出现了深刻的裂缝,尽管明清嬗代,曾经有一度在表面上弥合了这种裂缝,暂时在公众和政治话语层面上,重建了同一的思想,但是,这种公与私的领域之间已经分裂的传统终于在坚船利炮的压力和诱惑中开始瓦解,特别是1895年中国被日本所败,在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觉下,中国开始按照西方的样式追求富强,从此走上了向西转的不归路,由此激荡出现代中国的种种思想。 -
宅兹中国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
古诗文要籍叙录
本书选取古代中国文学史上120种最重要的诗词和散文的总集(包括选集)、别集和诗文评著作,梳理这些文献的成书、刊刻、流传,考察其内容缺佚和真伪,讨论其选本和注本优劣。该书可作为一个简便有效的古典文学工具书,供研究者和爱好者使用。 该书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原书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本次再版由葛兆光先生撰写再版序言,另补充新出整理本情况以供参考。 -
汉字的魔方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深刻地指出,古典诗歌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采用的是独特的言语。这样,作者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的分析,而是从宏观的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做出把握。 -
唐诗选注
回想历史,在中国那么长的几千年里面,连环劫般的朝代变更、走马灯似的战争烽火、政治舞台上下的纵横捭阖、连续不断的旱涝饥荒、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不知未来的焦虑让人战战兢兢戒惧警惕,难得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样的富裕,难得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自由,难得有这样纯真、朴素和快活的心情,这样的时代,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不也很值得特别写上一写么? 当那“八个醉的和一个醒的”诗人随着繁荣时代的结束走进了历史,当月宫碎影中的“霓裳羽衣舞”被渔阳鼙鼓和胡儿喧哗惊破,唐诗也渐渐变得沉思和深刻。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