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探讨

  • 部落动物

    作者:罗伊·F.鲍迈斯特 (Roy F.Bau

    做男人意味着什么?男人和女人的真正差别在哪里?这个秘密,一直隐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进化、人际、心理、婚恋、职场、商业……回溯到部落时代。鲍迈斯特教授告诉我们:人类创造的文化,将男人作为消耗品,鼓励其激烈竞争、优胜劣汰,以胜过其他文化、得以发展和存续。直到今天,现代男人和女人身上依然保留着远古遗风,而我们的社会也依然保留着祖先的痕迹。我们都是部落动物。
  • 乌托邦影录

    作者:廷・雅

    2004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影录!BOBOS饥渴的视觉档案馆,游走在历史与空想之间,婚情、爱情、性情、建筑、空间、情调……原来统统可以这样秀SHOW!当影像镌刻成辞藻! 这里的BOBOS不是印象符号,这是第一本以波波族(BOBOS)的思考模式呈现的新文化影录。BOBOS族是这个时代精英们的“另类”阐释。他们有“小资”的生活享受,却拒绝“小资”的思考方式。因为,他们有特立独行的浪漫气质,有沙尘筛落后惟我采撷的新文化思维……
  • 风格与时代

    作者:(俄)金兹堡

    《风格与时代》集中概括了革命后头几年里苏俄先锋文化中大量涌现的纲领,比当时所有的著作都更全面透彻地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它从建筑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出发,阅明建筑在社会方面和技术方面都合理化的必要性和途径,现代建筑要组织新的生活,给新生活以形式。这本书很雄辩,表现出作者的博学和自信。
  • 修补裂痕

    作者:伊凡·休伊特

    本书是对古典音乐走完20世纪旅程后的历史反思。作者伊凡·休伊特[Ivan Hewett]敏感地意识到,在音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以及电子工业和互联网技术已迫使音乐接受方式发生巨大转型的当下,音乐文化的面貌已不再是丰富多彩,而是扑朔迷离——我们已进入了“新新音乐”时代,艺术已没有“雅、俗”之分和“是、非”之别,我们时时刻刻被形形色色的“音乐”所包围,却不幸地已丧失了评判其优劣的意识和准绳,甚至连体验音乐的激情也在日益麻木。音乐,是否还持续具有可供标榜的价值?如果有,它是什么;又该如何评判?这正是本书的核心论题之一。 休伊特对此采取明朗的肯定态度,认为:音乐是一种饱含价值的话语体系,具有与人性类似的“升华性”或“超越性”,因此不能对之采取漠不关心的随意态度和回避价值评判的中庸眼神[参见第一章];引领我们通向音乐价值的可靠向导不是别的,正是古典音乐以及与它一脉相承的现代精神。在休伊特看来,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并非通常所谓的“敌对关系”,而是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方案,即,当曾经统一的音乐领域迫于社会变革而四分五裂时,如何“修补裂痕”以使其复归统一。音乐领域过去曾掺杂着宇宙数学、经院哲学和社会功能,既不独立、更不统一,古典音乐是这第一道“裂痕” 的催生物,它“弥合裂痕”的办法是在不脱离传统和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发展形式规范,从而孕育普适性的公众音乐话语;但随后由于其内部的扩张[如和声的发展、文学的渗入]和外部的融合[与流行音乐和世界音乐等“他者” ],艺术音乐重又走向了分裂,于是诞生了新音乐。现代主义者前赴后继所苦心探索的,也正是能够弥合裂痕、以使音乐领域复归统一的最佳方案[这同古典音乐相像]。而由于这些方案均有缺陷[或是脱离传统,或是脱离社会,或是缺乏形式价值,详见第六章“本真性”]且各自独立、相互轻蔑,故终未如愿,由此出现了第一段描述的种种“病态”。正是在这种境遇下,休伊特真挚地呼唤古典音乐的“超越”理想,并主张这种音乐精神应成为我们认识当今音乐文化的最佳向导。 不过作者坦言,时下乃是流行音乐派系纷呈、世界音乐异军突起、古典理想正位处边缘并日渐消融之际,把古典音乐视为价值准绳无异于冒险挑衅之举,但作者通过对各种音乐样式所主张的“本真性”[即某种音乐样式借以标示其不可替代性的品质]、以及这种“本真性”在各样式的代表性曲目中的实现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介,最终说明了“古典”准绳的合理性。
  • 艺术与观念(上册)

    作者:[美] 威廉·弗莱明,[美] 玛丽·马里

    《艺术与观念》通过对自史前文化、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欧洲和北美(也涉及亚洲和非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哲学、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描述和分析,概括和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艺术观念。
  • 武艺丛谈

    作者:龚鹏程

    武术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活动,我之习武,主要是技击实战,每天邀人手搏,打得个不亦乐乎。虽然荒唐浪荡,泛滥无归,却大体摸熟了中国武术之来龙去脉及各门各派的功法特点。我后来的许多作为,事实上都可说是练武生涯的延伸。如今年岁老大、江湖梦远,徒能于纸上谈侠说剑,不无感-慨。而频年混迹上庠,讲论诗书,好像也不适合再去聒絮好勇斗狠的武林旧事了。在学术界文化界,武术乃是支流甚或末流,文人学者,袖手雅谈而已,对于武术竟能关联于中国文学、医学、药学、儒道佛学、帮会史、社会史等,大抵并无概念,不如此乃欲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之秘钥。武术界的朋友,演武论技,固擅胜场,但文史非其所长,更常因门派、见闻所囿,其讲古论艺,时不免河汉其谈。因此我之稽古考文、说拳论剑,常也不知可持与谁看。可是少日一段情缘,竟尔割舍不禁,仍要耗费我许多笔墨。以此偶恣胸臆于谈锋,稍示武学之广涂,提要钩玄,愧乎未能,徒存少日之意气,志一时之芳菲而已。
  • 纯粹・局部接触

    作者:弘泰武仕 编

    文化是人类精神价值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存形态。文化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市场化转型,这种转型最为重要的文化表征就是文化的市场化趋势,如今文化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很多人都在说:文化产业是最后一个金矿……他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干的,虽然我们的文化支离破碎,但大家乐于做这样一个“淘金者”,因为“淘金”本身也是一种建设。
  • 丰饶的苦难

    作者:索飒

    《丰饶的苦难》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拉美大陆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描绘,所涉内容包括西方人的入侵和殖民、天主教中人道主义思潮的衍化、拉美思想的奠基和繁荣、主要政治事件和人物、本质的艺术和文学代表、作为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精神的拉美知识分子、民族的气质和性格,此外还有相关的地理环境、早期史、语言和文化基础、数据和文献,以上内容都力图交代清晰。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作者:汉宝德

    中国人建屋为什么要建成那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形式?屋顶上为什么有曲线?为什么那么五颜六色?为什么用木材而不用砖石这些都是独特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所造成的。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反映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与生活,比如知识分子怎样求得心灵的安顿,统治者怎样展示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凡此种种,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空间架构上;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予以修改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 逝去的大学

    作者:陈远编

    蔡元培说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学之学府也”,斯乃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五四”新文化发展源地的北大。   竺可桢说大学就是“求是”之地,“办大学者不能不有哲学中心思想”,正德厚生利用,还要有“真理的蕲求”与“但知是非不计利害”的作人原则,“君子盖有兴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者,亦求其是而已矣,岂以一时毁誉而动其心哉,此为我校求是精神之精义”,斯乃有“东南民放堡垒”之誉的渐大。   张析苓说:“教育之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就人才,三育并进而不偏废”,这才有涌也周恩来的南开。   梅贻琦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才有水木清华大师如林的场面,这才有“通才教育”的有力支撑。   这些话,睽违已久了,大概是背时的迂腐话了,可怎的新世纪的今天听起来却沁人心脾,让人缅想不已?今天的大学,楞曾再有如是的磅礴大气?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大学与校长”选取当时名胜一时的大学中最著名的校长,或叙述他们创建学校之时的艰辛,或叙述他们在大学生存环境发生转变之际的境遇以及选择。不仅记“其迹”,而且记“所以迹”。蔡元培、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司徒雷登、唐文治……这一串名单,可以作为过去大学校长的一个缩影,从中当可窥探出过去大学的发展史。第二辑“大学往事”,选取了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云南大学等过去少为人提起的大学,这些大学至今多已不复存在,看看发生在过去这些校园里的故事,当知大学之以为大学的所在。第三辑“大学理念”是近年来时贤对于过去大学留下来的资源的一种梳理,可以看作是对当下教育的谏言。
  • 旧约笔记

    作者:张晓梅

    基督教是所谓的“圣书宗教”,但“圣书”写的是什么,又是如何写的呢?古代以色列人的宗教和历史文化经典,部分地被基督教继承为《旧约》,它的历史跨度、文化含量、文学深度等等,与它的篇幅一样,大大超过后来的《新约》,而对于处在一种异质文化中的现代人而言,理解的难度,恐怕也同样是这个比例。 本书摘取了《旧约》中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些篇章,以现代学术成果为背景,用作者自己的眼光和感受,予以解读。 宗教追求神,反映的其实是人——人的欲念,悲欢,爱与恨,安与不安,理想的遥远,现实的残破。以民族命运为最终依托的宗教,带着与生俱来的某种悲壮。这种人的、民族的和历史的戏剧性,令宗教——和它们的圣书——久远不衰。
  • 言言斋性学札记

    作者:周越然

    言言斋主周越然向以小说及词话类书籍的收藏闻名海上,其中尤以性学方面的各种资料为富,本书即是周先生发表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晶报》上的文章结集,其最大特色就是语涉香艳,凡西人书籍之涉及性爱者,作者浏览所及,必撷其精华为之彰显,除故事颇具秘闻性而离奇可读之外,尚有书林掌故、版本探源、购书趣闻、域外风情之类,内容之丰富可谓洋洋大观,而作者思想之通达亦同样可圈可点。
  • 樱花瓣

    作者:蔡葵

    作者多才多艺,博学广收,文理均自名校熏陶,打造出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感受性。谈文化,跨文学、美术,有专业学者的洞察力,游刃有余的态度丝毫不矫揉造作。谈社会,中日美多层次多角度地细致比较,心态平和,敏锐而不愤世嫉俗。谈生活,妙语连珠,风趣机敏之中发掘复杂的人性。 细腻的笔触来自女人的敏感,却不流于小女人的肤浅。思想深邃、文风轻松,不故作艰深。120幅精彩图片,以设计师的眼光深入东京生活的细微点滴,展示出旅游观光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世界。
  • 空虚时代

    作者:(法)吉尔·利波维茨

    伴随着个人主义历史新阶段的到来,自恋和冷漠替代了直抒胸臆的反叛,诱惑和非标准化替代了整齐划一的逻辑,普遍的幽默风格取代了堂皇的意识形态。发达的民主社会在“后现代”时期盛行着标新立异,表现为暴力的减少和衰竭,这使得我们处在一种全新的时代氛围之中。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社会元素的分析,认为凸显在民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的断层,在所有的社会层面、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普遍产生了对主体自立的渴望。这些变迁的社会元素共同成就了一种新形式的行为制约机制,它使当代个人主义追求“心理上”的洒脱、放松和趣味,但光怪陆离的生活模式却又使个体日渐地精神空虚。因循着空虚和自恋的逻辑,个性化进程对信息、性以及需求的倡导,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对本性、真诚和幽默的推崇等,一方面是“适当的”、“可行的”,另一方面是“野蛮的”、“现行的”,它造成了纪律社会的分解,却与禅性社会的布局相一致。 在大众消费时期,当代个人、社会、道德上的变迁以及一种社会化、个人化新模式的出现,与17、18世纪所建立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生活在第二次个人主义革命时期,私有化在扩大、社会认同遭到侵蚀、政治与意识形态遭到疏远、个性特征加速不稳定化,可以说,我们的时代只有完成以上的在个人本身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持续革命后才能根绝革命末日论。 先进的民主社会在发展,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按照一种新逻辑在不断地重塑,这个逻辑我们称之为个性化进程。 本书通过对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社会元素的分析,认为凸显在民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的断层,在所有的社会层面、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普遍产生了对主体自立的渴望。
  • 势利

    作者:【美】艾本斯坦 Epstein

    《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 》是作者发表于2002年的著作,当年即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榜行列,这是一部对美国上流社会及其仰慕者也就是中产阶层极尽调侃、讽刺的辛辣之作,但通过其阅尽人情世故后的另眼,反而更真实地描绘出了如何进入上流社会的秘辛。全书共分24章,分别从教育、职业、消费、艺术、文化乃至饮食、穿着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运用势利这一另类的分辨术,来达到高人一头的愿望。 目  录 前  言 001/彼此彼此 …………………………………………………………………………… 1 我嘲笑——尽管从不当他们的面——我认识的人买了我认为是破烂的现代艺术 品,他们假装很欣赏它,其实暗地里盼着它升值。对于很多东西我未加鉴别,所以 认为它们不重要,然而人们对它有兴趣,那么至少在我脑子里我都会将它们束之高 阁。 002/什么是势利眼 ……………………………………………………………………… 10 一个粗浅的定义:势利眼是指那些为差别歧视体系欢呼鼓舞、实践势利行为并 为其所迷惑的人。“势利的重点就是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要我说,势 利眼的重点是以他人为代价让自己感觉良好。 003/势利的机制 ………………………………………………………………………… 17 真正瞧不起他人的势利眼通常不仅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在其他那些渴望往上 爬的势利眼中引发绝望更能让他感到愉悦。前者,指出后者的缺陷——错误的家庭, 错误的学校,错误的社会关系,错误的衣着,错误的品位,错误的举止,所有都是 错的。他清楚地放个牌子在你面前:贱人止步;贱人,说的就是你! 004/民主的势利眼 ……………………………………………………………………… 24 民主社会使得靠着一两代人的努力从底层爬到上层社会成为可能,但这种社会 体制也为势利行为的萌发提供了优质的土壤,而且为卑躬屈膝、傲慢,或者其他和 势利眼趣味相投的异常行为提供了空间。 005/职业选择的势利 …………………………………………………………………… 33 由于野心的含义已经变化颇大,职业选择中的势利也就随之而变。传统的野心 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勤劳认真地工作才能换来丰硕的成果,多挣的那点钱刚好 可以用来按摩在艰苦劳动中受伤的肌肉。这种野心勃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006/噢贵族,你到底在哪儿?  ………………………………………………………… 42 对贵族权力消亡的最好类比可能是英国放弃了他们的帝国统治……一个稳固的 上流社会,也就是贵族以前所提供的,给势利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上流社会稳固 了,势利眼才能给自己定位;否则就全都乱套了。 007/阶级的下课 ………………………………………………………………………… 55 尤其近些年来,很多事情出乎意料,阶级不再是一个做市场预期的稳定标准。 比如说,郊区有钱人的小孩从城里的穷人黑小孩那里跟风学样,学黑人小孩穿什么 样的衣服、牛仔裤和鞋子。以前的流行是从有钱人的高端向低端穷人渗透,现在几 乎完全反过来。 008/品位不错 …………………………………………………………………………… 64 品位常引人争议。在很多领域,品位的高低是非常明显的,有些人天生就有很 好的判断力,很聪慧的口味……然而品位也可以是各种偏见傲慢和嗜好的混合物。 品位也可以很古怪,是昨天、今天和耒来的融合. 009/没有势利的区域 …………………………………………………………………… 73 会有势利眼够不着的区域吗?在那里,人们不关心势利的问题,因为不用担心 自己的地位被损害或者被腐蚀,所以不想也不必把某些人拦在圈子之外。上帝的 宠儿们待在一个小岛上,那里应该没有势利了,但是我们怎么样才能抵达那里呢? 010/对地位的高级精致的迷恋 ………………………………………………………… 81 19世纪巴黎沃德斯男爵办公室外的走道里,一个男人看到仆人拿着沃德斯男爵 的夜壶从自己面前经过,他立刻脱帽致敬。这就是名望的力量。 011/我心交付与贪婪 …………………………………………………………………… 88 为什么说这些小东西和势利总有相关性呢?看看衣服的例子,一件这样的东西 除了保暖、遮羞之外,应该完全别无他用。当然,没有什么衣服是穿上会要人命的, 如果是这样,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期望穿上某件衣服就让自己变得生机勃勃呢? 012/名校势利眼 ………………………………………………………………………… 100 每当谈起孩子的时候,他们都会问起我那个20多岁的孩子是否在上大学。当 我回答是在斯坦福大学的时候,我都有自己手里握了一张大牌的感觉……类似的谈 话就好像是一场牌局:大学势利牌,比拼的不是牌面而是学校…… 013/亲爱的老耶佛顿 …………………………………………………………………… 107 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根本应该是教人区分事物的表面和内在事实,但是在美国高 等教育界,事情却不是这样。如同其他领域里的势利眼一样,在高等教育当中,表 面也就是内在事实本身。就像前面说到过的:“傻瓜,当然是(为了)招牌了!” 014/俱乐部势利 ………………………………………………………………………… 120 在我记忆中,那些刚从蒸汽浴里走出来的人个个体格魁梧,面色红润,穿着木 底鞋,裹着厚厚的浴巾,一边吃着红瓤西瓜,一边玩金拉米牌戏,白衬衣、蓝裤子、 腰上还系着金色腰带的菲律宾年轻男仆在一旁仔细小心地伺候着。 015/知识分子的势利,或曰(不计其数的)快乐小众 ………………………………… 131 知识分子总喜欢打扮成权威的模样,而其势利或许就来自于这种外表下面所隐 藏的不确定感。势利也以一种巧妙而隐晦的方式,隐藏在纯粹的知识活动当中。 016/政治势利眼 ………………………………………………………………………… 144 在更为浅薄的政治文化下,政治观点不仅仅是一种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 方法,更是一种引人注目和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的方法,以及让自己显得很重要的 方法。既要与众不同更要鹤立鸡群,当然,这就是势利眼的目标。 017/男同性恋和犹太佬 ………………………………………………………………… 153 (很大程度上)同性恋者被视为没有未来,这归罪于他们没有孩子,没有实现延 续社会所要求的任务,没有能传递给下一代的东西。从古到今,绝大多数犹太人, 包括那些有着异常的天分爬到社会上层的犹太人,都很难把自己看作所在社会的完 整成员。 018/同样的新玩意 ……………………………………………………………………… 163 没有什么比不加选择的赏识更能终结时尚的了,这源于时尚本身就要求具有选 择性和原创性。当这种原创性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时候,比如说,如果超市收银女 孩也穿了件古琦牌T恤衫的时候,时尚显然就要升级了,因为那些以自己的时尚为 荣的家伙们会赶快去追寻新兴的东西了。 019/别拿名人名字开路了! …………………………………………………………… 175 拿名字开路也是一种趋炎附势的行为,一种很廉价的方式。说它趋炎附势,是 因为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听众认为你具有更高的地位和生活级别,试图传达一种与 自己的实际生活并不符合的假象;说它廉价,是因为这种行为太过于随便,而那些 真正想要挤入上流社会的人们,是需要花费很多努力的;而且这些大牌的地方都不 是轻松地只是引用个名字就能得到名字附加上的那些名气、成就和财富的。 020/叫人看不透的名气 ………………………………………………………………… 188 名望的范畴,在过去是严格而且十分明确:一个人可能作为先知、殉教者、君 王、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或者勇士而有名望……今天,一个人可以因为杀人、因 为在电视智力竞赛节目中赢得大奖,或者是因为与一个政府高层官员口交而变得有 名气(指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译注)。 021/亲英、亲法和其他的崇外怪癖 …………………………………………………… 197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美国公司有一个英国人做某个职位的秘书,就表明这个 公司的地位非同一般……这一切,都是那可怜的势利在作祟(当我面对一个纯正的、 属上流社会的英国人时,我这样的亲英分子也会跳出一个老派的激进主义者才有的 念头:克伦威尔废黜君主制真是做对了)。 022/势利眼的餐桌 ……………………………………………………………………… 209 当桌子上比食物的味道还更有利害关系的事件出现时,势利就开始浮现。当客 人们在晚些时候谈论主人上卷心莴苣是一个相当于文法失误的行为,或甚至是营养 学上的错误时。势利就登场了。 023/局内人的艺术 ……………………………………………………………………… 220 担心自己跌落到局外,多半意味着你已经在这个局中了;而渴望自己能够入局, 也就清楚地表明这个局对你来说大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024/典型重症 …………………………………………………………………………… 233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好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不带任何先决条件 地停止比较,而仅仅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意和高兴呢?事实是,我们中的大多数 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 东方神话

    作者:(英)雷切尔・斯多姆

    《东方神话》汇集了伊斯兰、希伯来、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日本等东方诸国脍炙人口,以及鲜为人知的神话故事,带领我们进入包罗万象的神话世界,并从中领略东方不同文明和种族对宇宙、人类起源充满激情与想象的阐释。这里既有对神明的崇拜,对山川风物的赞美,也有对那些带有鲜明民族烙印的传世英雄的颂扬。古老的东方文明在各自的神话中折射出独特的光彩,并通过它们不断警世后人--请对上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 西亚神话:影响古埃及、波斯、小亚细亚、苏美尔及巴比伦等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诸神传说。 中亚和南亚神话:亚洲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其中以印度神话最为绚烂多姿。 东亚神话:以中日两国为代表,吸收了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宗教传说,并增添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新诠释。
  • 谣言

    作者:[法] 让-诺埃尔·卡普费雷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里的一本名著,在对公共舆论的探讨上有重要的地位。作者经过数千次电话调查,搜集了无数各种各样的谣言分析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人们只有掌握了谣言的规律,才能找出控制它或者反击它的办法。作者充分运用了“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生动地论述了谣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作者搜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法国流行的种种谣言,阐述了他们的起源和流传路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们、人们是如何利用谣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他还分析了谣言在明星制度、政治、金融、商业行为中的作用,不仅着眼于谣言本身,更对谣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与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生命的沉湖

    作者:钱理群

    《生命的沉湖》作者钱理群,当年,执政府门前的那阵阵枪响,把所有的知识分子的灵魂都震撼了。鲁迅停止了正在进行的写作,愤然写道:“实弹打出的是青年的血”,“笔写的,有什么相干?”他把这一日称作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且预言:“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 群氓时代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群氓时代》是一本具有思想深度的著作。书中从作者赫连勃勃大王的亲身经历出发,记述了他平日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追逐名牌、购买轿车、淘宝收藏、网络性行为等等,旨在揭示当今中国人的思想现状:奢侈、势利、焦虑、恶俗、虚假、纵欲、跟风。人群中这些浮躁而盲动的思想状态,是一个“群氓时代”开始的标志。作者以自身为箭靶,用辛辣的笔锋对生活中的丑恶进行了激烈的讨伐,化自身为药汁为这个世界消毒。
  • 我這一代香港人

    作者:陳冠中

    我這一代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人,成功所在,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香港的好與壞我們都要負上絕大責任。1980年代我們的一些作為,決定了今日香港的局面。 舉世無雙的香港本色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 不知道是天才的劇本,還是自然渾成:土地是皇家的,政府做莊家,以限量供地造成稀有令房價不斷上揚,我這一代香港人紛紛向銀行貸款買房,世代相傳了地產必升的神話。有餘錢就繼續買房,或投在當時七大地產公司主導的股市,有恆產者與地產商、股市、銀行利益與共。至於在私人住宅市場買不起恆產的人,政府建公屋,或租或賣讓大家住。政府同時靠賣地增收入,保持低平窄稅,聯繫匯率,法治開放,繁榮安定,進一步吸引全世界包括中國的直接投資、避難逃資、投機熱錢湧入我們香港。房價股市越發猛升,大家發財,順便造就了我城幾十年的富貴與浮華、我這一代人的燦爛與飛揚 - 思之令人感傷,然後不禁啞然失笑,簡直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天仙局。誰還理會製造業空洞化,資源投在非生產性的建設,競爭力消失,房價比新加坡高三倍,大陸在改變,地緣優勢在磨滅,熱錢靠不住? 往前走,不能不解掉那些1980年代以來我們這一代香港人自己設下來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