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探讨

  • 大地上的悲悯

    作者:摩罗

    摩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民间思想者”。他的“精神导师”钱理群教授认为:“摩罗终于与鲁迅所开创的,已经中断了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谱系承续上了。”摩罗作为一个批评者,他的批判很刻毒,但很多人都对摩罗的批评很感动。这是因为摩罗在批判人文、政治的时候,也在批判自己。有人评论摩罗其人:从摩罗的文字里可以感觉到摩罗是一个很懂事的人。他懂得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而现实中人又不是这个样子的。他的文字好像是从他的鲜血中流出来的。好像他把自己的毛细血管都伸到别人身上了,这血管伸得非常的长、非常的细,伸到什么地方又从什么地方流回了他的心,又从他的心里流了出来。他和人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毛细血管的循环关系。还有人说他:摩罗的文章有一种宗教感,这种宗教感不是教堂里的宗教,而是一种大地上的宗教。请读者从这本文集中感受一下摩罗吧。
  • 江南词典

    作者:邹汉明

    如果将江南看成是一首诗,这至少会得到杜甫、白居易、张若虚、杜牧、柳永、苏东坡等一流诗人的支持。同样,在张继、寒山等一些次要诗人的作品中,江南也还是伸手可以触摸的。我相信江南就是由这些诗人用一些特定的语言发明出来的。这个可以触摸的江南大抵由以下的语词构成:塔、杏花、春雨、满月、杨柳、旧桥、寺院、石板弄、木格子花窗……当然还有少不了碧绿的水。这是一个名词的江南,她完全可能是一次语词的盛宴。这些语词成了江南的手、胳膊、腰板、小腿肚……乃至大脑,也就是说,江南首先是活生生的——一个不施脂粉的少女。自然,我们不会忘记这个少女是有一双特别明亮的眼睛的,这双眼睛有一个清澈的名字——明月。即使后来我们的身体已不在江南了,当我们身处异乡随口念出这个充满柔情蜜意的语词时,一轮满月马上就会降临在我们眼前。   江南,正是因为有了明月,她才显得特别的容光焕发,她才会从泥淖之中拔出光洁鲜活的身子,而成为了一个精神性的文化意象。从一个又一个具体可感的名词开始,江南这一首抒情诗就日渐丰盈起来了,而且像所有的诗歌一样,诗的美妙的第一行给了我们一个方向,那就是:从长江开始,追随着温润的植皮,一路往南……紧接着的那个空间是多么辽阔,以至我无法想象她的最后一行该在哪里结束。幸好作为具体的诗行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江南以无比的耐心捧出了时间深处珍贵的册页——它保存着令人晕眩的花香、鸟语、节气、光速、亡灵的叮嘱;保存着清水中的荷叶、荷叶上的露珠、露珠上一只突然逗留又突然展翅飞离的蜻蜓;她还无可怀疑地保存了门楣上的铜绿、青石板背面的苔藓、独眼的石狮子的自尊、以及朴实的人民水滴石穿的韧性。这可能是江南最深沉的一页内容了,在这一页里,我完全省略了一个人声鼎沸的江南,一个吆喝连连的江南。在这样一个旧江南,一场圣洁的大雪覆盖了杂乱无章的大地,使得江南的一切都黑白分明起来。   江南最后进入一个词,一个像苹果一样掷地有声的名词,在她最接近生命的那个果核里,我想我已经用诗替代了散文,用整齐的条石替代了单一的水泥,用想象之水替代了现实之水……一个名词的江南在我心中无比坚实。于是,作为一名擦拭明月的歌者,我在这本克制着呼吸的散文集中毫不妥协地反对了另一个——也是需要警惕的形容词的江南。我相信,仅仅作为一种修辞,那个抽象的江南存在于别处,而不存在我眼前的一片落叶、一滴雨露和一点霉斑上。
  • 阅读的寓言

    作者:[美] 保尔·德·曼

    《阅读的寓言》保尔•德•曼叙写了“解构主义批评”的传统……它的前提是一切语言都是建构起来的,所以批评的使命,就是解构语言,揭示语言背后的东西。这本新著作的标题,反映了德•曼之悉心关注语言的不可靠性……无论就理论的原创性叙述,还是特定文本的细致分析或者说解构而言,这《阅读的寓言》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 《阅读的寓言》从历史的研究出发,以阅读的理论结束。批评能否采取进一步的超越这个解释学模式的措施,不应当预定地或天真地被认为理所当然。
  • 八卦西游记

    作者:周六我要休息

    作者在豆瓣网站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坚持半年有余,洋洋几万余字,娓娓的道出西游记中那些人物的性格命运,加之作者常年居住在北美,身处西方文化,这些特点淋漓紧致的体现在《八卦西游记》中。虚幻的小说人物与现实也有了可比之处,从东海龙王逆子――小鼍龙说到西方校园枪击案中的叛逆青年;从中国性别比例失调联想到《西游记》中师徒4人在女儿国的奇遇说开。本书用了十几篇的篇幅倒也把《西游记》的人物剖析的新颖独特。更是激发了众多不同年龄的读者重新找来《西游记》拜读。 目录 代序 我看《八卦西游记》1 第一部分 角色:奇怪的个性时代 5 壹 琵琶精,世间最毒妇人心? 7 贰 你我八戒 19 叁 如此二奶 27 肆 “可爱”黑熊怪 35 伍 唐三藏的标准 43 陆 人情练达的观音•官瘾特大的二郎神 53 第二部分 事件:神仙的头条新闻 59 柒 女儿国,花园里白走一遭 61 捌 你的底牌是什么? 69 玖 悟空的孙子兵法 77 拾 “尾巴”问题 83 拾壹 半截观音,爱换马甲的妖精 89 第三部分 关系:古代的“圈子” 97 拾贰 那一场渔樵问答 99 拾叁 荆棘岭上的唱和酬酢 105 拾肆 也有爱情?说说刘全与翠莲 117 拾伍 贞节,这是个问题 127 拾陆 女人 •孽障 135 拾柒 闷头马杀鸡 143 第四部分 命运:小社会的命运沉浮 149 拾捌 小鼍龙的身世之谜 151 拾玖 关于善财童子的几种看法 161 廿 马流崩芭:长生不死也麻烦 171 廿壹 “这是你的命” 179 廿贰 打了你,还得叫声“好” 187 廿叁 西游记之围城:走到哪里去 197 廿肆 好照管 205 参考文献 211 后记 213
  • 《圣经》的文学阐释

    作者:刘意青

    本书评价了20世纪中期至今西方兴起的将《圣经》作为文学研究领域内的主要代表,如俄尔巴赫、艾尔特、斯腾伯格、弗莱、巴尔等学者的理论和阐释实践,填补了中国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空白。该书涉及了《圣经》对西方数千年文化、政治、文学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以及希伯来认知传统和希腊哲学的对立和互动关系。书中选择了《旧约》和《新约》脍炙人口的故事并演示了如何用现当代的叙事学、女权主义理论和社会历史观念来解读《圣经》文本。
  • 波伏瓦与双性气质

    作者:(英)玛丽亚姆・弗雷泽

    本书在近来后结构主义和同性恋争论的语境下,提供了一个关于身份和主观性的新概念。作者指出,分析、甚至“解构”身份和自我的各种努力仍然有赖于西方关于身份的一些核心技术,如个性、有界性、自主、自我实现和叙述等等。正是通过对自我的各种创作方式和被归于波伏瓦的性别气质的探讨,本书的分析才具有了超出波伏瓦个体的普遍意义。本书对所有关心自我、身份、性别气质和欲望问题的人来说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读物,而对当代女权主义理论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将主要采用德勒兹(Deleuze)对福柯的分析(1988年)。德勒兹声称,福柯的著作改变了“思考的含义”(德勒兹,1988年,p120);福柯则宣称,“本世纪将被认为是德勒兹的”(福柯,1977年,p165),这进一步加强了这两位思想之间概念上的联系。罗西·布雷多蒂(Rosi Braidotti)指出:“哲学因福柯—德勒兹的联系而成为创造性、积极性和批判性的工作”(布雷多蒂,1991年,p67),如果不联系德勒兹,福柯的著作就绝对是不完整的,因为德勒兹“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追随福柯,并且以多种方式继续进行远远超出其创始者目标的福柯式事业”(布雷多蒂,1991年,p66)。本书肯定了布雷多蒂的主张;我将会表明,虽然福柯的著作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自我技术分析,但他自己的自我概念,即一种自我美学,却最终不足以说明本书所提出的“双性气质”。
  • 你如此需要安慰

    作者:李银河

    在我梦想中,21世纪的爱情是一种更加自由的爱情。所谓自由,就是承认差异和多元。自由是爱的翅膀,没有翅膀,爱就不能飞翔。而真正的爱情天生是要飞翔的。   这本书是我与网友的笔谈录。他们当中大多是男女同性恋者,也有少数异性恋者。由于同性恋目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是比异性恋感受到更多的压力,网络这个新生事物成了他们畅所欲言的新天地。他们在其中抒发心中的郁闷,宣泄情感,也向外界寻求帮助。   作为一位做过同性恋研究的人,我在每位网友的文字之后,写了一些自己的意见、评论和建议,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助益。尽管我的动机是善良的、单纯的,但也难免会有“好为人师”之嫌。其实从我的心底,对一些网友的纯情、激情,对于他们当中一些人的生活态度,甚至是他们的文笔,是由衷赞叹的。   虽然他们的性倾向至今仍为社会中少数人所不容,但是只要用心去读他们的文字,读读他们的心,我相信每一位有教养的人都会发现,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我们也是一样的。当然,他们应当拥有同所有人一样的权利去追寻他们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去享受快乐的人生。   我希望,我也相信,21世纪人类的爱情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差异,更加多元,也更加自由。我憧憬一个在爱情问题上有着更宽阔的自由空间的新世纪。
  • 不准调头

    作者:张秋

    本书选择救赎作为总引线,从十位电影大师处挖掘了人性中极具普遍意义的十个“救赎母题”,试图从大师储量丰富的油矿里,集中地引发一次精神经井喷。 它融合了大师情感的经历与体验,人格的形成与演变,思想的传承与呼应,艺术的勾连与探索,以及对其相关作品及其心里动因的解读。 这是一本试图触摸大师灵魂中痛苦的烈焰,并从中取暖的书,也是借助于大师,对人性及个体伦理的一次扫描,而书中的十个母题,便是开启大师电影的十把钥匙。
  • 我们时代的叙事

    作者:崔卫平

    本文力图阐述1949年之后的中国电影如何讲述中国社会历史现状,以及这种讲述与社会历史本身的关系如何。本文选取了这样几个片断:50年代初期某些电影,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表现了真实的社会矛盾冲突,它们与新世界本身一样,是生气勃勃的;60年代的谢晋电影,至少有一头扎根于真实的现实关系当中,引起观众特定的现实联想,只是它们的结尾被归并到统一的主导意识形态的框架中去:陈凯歌电影是中国稍晚才出现的艺术电影,其更为重视人的内在精神尤其是儒家文人的情怀;而张艺谋电影则可以看作中国的主流电影,其中所体现的“游民文化”,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某些症候。
  • 1421:中国发现世界

    作者:加文·孟席斯

    《1421中国发现世界》: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在总兵太监郑和的带领下,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船队从中国出发,其中不乏150米长的巨舰。中国船队如同海上仙山,阵容最浩大时各种舰船达100余艘,各类人员28000余名。其出航的目的为“宣德化而柔远人”,这次旅行历经两年.并环游地球一周。当他们回航时,盛极一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已体衰势微,中国也走上锁国道路。巨船任其腐朽,远航的记载也遭到毁弃。从此再也没人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的研究结论是: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并且在麦哲伦的100年前便已环游地球。除此之外.中国人更是在库克船长的350年前就发现了澳洲与南极洲.并且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问题。作者加文·孟席斯(GavlrI Merlzles)花了14年时间研究这段中国船队惊人的传奇之旅。他应用得天独厚的天文导航绘图以及航海专业知识并广泛搜集古地图、东西方断简残篇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成功地解释了近年所发现的中国船队沿路留下的遗物与碑文,以及中途的沉船,还有水手在各地祭拜妈祖的遗址。
  • 文明的解析

    作者:查尔斯·默里

    《文明的解析》按文化起源和地理分布,历数在艺术和科学领域成就卓绝的天才人物,通过严谨的历史计量学分析的方式,编制了文学、音乐、艺术、哲学和科学各领域的名人录(全世界共4002人),经过量化分析,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创造力的分布如此不均衡:多见于西方而非东方,多见于男性而非女性?为什么多见于犹太人——-而且又以哲学、科学而非艺术见长?为什么我们现在感觉到创造力的衰退? 最后,作者详细分析了产生卓越人物、卓越成就的各种必要因素。
  • 菊花与刀

    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英汉对照),ISBN:9787224080193,作者:(美)本尼迪克特 著,苏勇强,费解 编译
  •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

    作者:冯象

    本书接续((创世记:传说与译注》,也分上下编。上编研究《圣经》与文学翻译,包括西方解经学传统、中文旧译的舛误类型或"病理机制",并以下编《出埃及记》为例详细说明。《圣经》之外,还讨论一组古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文学经典,如荷马史诗、柏拉图《理想国》、西塞罗《论老年》、圣奥古斯丁※忏悔录》.但丁《神曲》和乔叟《鸟儿议会》。这些伟大作品昭示的古典伦理同自由人格的理想,跟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突出病症-一大学教育和学术的深度腐败、行业道德的全面崩溃-一冶成鲜明对比。作者认为,由此入手提问分析,或可为改革与反思拓开一条新路。 全书插图五十四幅,卷末列有简明的"圣经年表"和"参考书目",都是专为配合读者鉴赏思考书中论及的人物故事、社会现象和经文哲理等问题而精心选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