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李劼

  • 给大师定位

    作者:李劼

    书里说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人物特征是局外人和流浪者,他们的心态和状态,就是“在路上”。当旧的世界不能再负荷重载,新的大厦还没有定稿的时候,大家都在寻找,都在摸索,都是孤独而游离的。
  • 汉末党锢之谜

    作者:李劼

    本书小说主要描写汉末党锢之迷,从女性的视角,审视汉末党锢造成的悲剧。小说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看似随心所欲,其实顺其自然,笔下的人物生动鲜活,有血有肉。
  • 百年风雨

    作者:李劼

    多少梟雄文士,巨盜冠冕,縱橫晚清到民國成異色風景? 或結構更深沉的歷史底蘊? 在中國上個世紀一百年的歷史圖景中,「五四」運動無疑是最具影響力又最有爭議性的歷史事件之一。無論從文化承傳、人文精神,還是從民族的文化心理、社會的精神內涵來說,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影響都不下於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比起七十年前的「五四」運動,八九年的學生又理性又溫和。但人們又可以從那樣的理性溫和中發現,八九年遊行集會的學生,比起他們的先輩來,內心深處存有不少恐懼。蟄伏在其理性溫和背後的,與其說是教養或者謀略,不如說是長年專制重壓底下的恐懼,並且還摻有被官府的意識形態及其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乃至家庭教育所悉心調教出來的奴性。 從「五四」到「六四」的二十世紀中國歷史進程,十分詭異地將「五四」學生的暴力傾向,演變成鎮壓「六四」的屠城慘案;致使此後一次又一次的愛國主義狂潮,與「五四」學生的誇張,遙相呼應。與此相反的聯接則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言科學和民主,轉化為以「六四」為標記的國人之於自由的憧憬和人權意識的覺醒。因此,很難說「六四」學潮是「五四」學運的承繼,一如很難將「六四」以後的人權運動,看作是「五四」新文化之於科學和民主倡導的續篇。 歷史像在重複,但是人文內涵和精神維度卻很不一樣。黑白分明的思維方式,就像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念一樣,根本無法解釋這樣的歷史圖景。自新世紀以來的人文災難,不但見諸大國崛起的虛妄,同樣見諸學術概念的荒謬拼抄。倘若要直面一百年的中國歷史,與其說首先在於歷史的真相是什麼,不如說在於歷史書寫者如何審視歷史。歷史真相,其實一直默默地佇立在世人面前,只是由於缺乏有效的觀察,人們只得在黑暗中蹣跚。
  • 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 論<<紅樓夢>>

    作者:李劼

    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魯迅 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骨,三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 講一回、驚一回、說一回、嘆一回——蔣勳評說紅樓夢 民國以來,紅學家無數, 殫精竭慮探索紅樓之秘 李劼獨以驚人才華,開闢紅學鴻濛 《百年風雨》、《中國文化冷風景》之後,又一驚世鉅著 從《紅樓夢》,看中國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 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經典一樣,《紅樓夢》也頗具地標意味,並且也同樣承接文化的始源性。但丁《神曲》源自《聖經‧新約》,歌德《浮士德》呈示有關荷馬史詩的記憶,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緬懷騎士時代,莎士比亞戲劇綜合了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的雙重傳統。由此可見,《紅樓夢》從《山海經》神話起筆,並非偶然的巧合。正如文明是遞進的,文化是回返的,以文藝復興的形式。中國式的文藝復興自有宋年間悄悄開始,至《紅樓夢》問世方才彰顯其巍然恢宏的氣象。中國歷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紅樓夢》裏獲得淋漓盡致的呈現。 《紅樓夢》的問世,既標記著對以往歷史的顛覆,又標記著一種人文精神的崛起。作為一個曠古的文化靈魂,她照亮了昔日的興衰;作為一則《城堡》式的寓言,她啟示了未來的存在。正如人們可以在世界文化的橫座標上發現《紅樓夢》的文化命運之意味一樣,人們也可以在中國文化的縱座標上領略這部鉅著的神靈所在。按照《紅樓夢》開篇有關石頭的敘說以及小說所展現的恢宏氣勢,其文化和歷史的氣脈不是出自二十四史,也不是緣自孔孟老莊,而是直承《山海經》所記載的遠古傳說,女媧補天,開闢鴻蒙。如果說《紅樓夢》是一個文化精靈的話,那麼其靈氣則源自最為始原的混沌時代。這樣一個靈魂所繫於的不是什麼文化傳統,而是人類起源和天地之初。她上通茫茫宇宙,下接浩浩塵世;吸納天地之精氣,沐浴四季之靈秀;興衰際遇,世劫歷歷;從而為神靈之使,為上帝立言。
  • 个性·自我·创造

    作者:李劼

  • 美国风景

    作者:李劼

    本書為作者在美生活多年的散文傑構,以一個中國學人的眼光,記錄在美旅行、閱讀、生活體驗,切中美國文明的深層面貌,但又洋溢東方哲思,融合東方哲理與西方體驗,並結合音樂的書寫調性,寫來揮灑自如,傳形寫物,絲絲入扣,是近年罕見的大師手筆。
  • 脚下的沙漠,天空的鹰

    作者:李劼

    基督是鹰,佛陀是鹰,老子也是鹰。不管城市文明发达到什么程度,鹰的高度是永恒的。鹰的自由意味及其真实性,是人类文化经久不变的标高。 该书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视野解读了蕴涵在自然景观、音乐、文学、哲学里的美国文明和美国精神,那就是:沙漠上空自由飞翔的雄鹰。美国文化的城市化成就呈现在东部,美国文化的灵魂却默默地蕴藏在西部。该书不仅解读了美国的现代文明,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有深刻的见解。该书内容极其丰富,文字优美,像散文,像诗歌,像评论,阅读它本身即是一种美的文化享受。
  • 中國文化冷風景

    作者:李劼

    李劼繼《百年風雨》之後,又一金石鉅著,恢弘問世 他的小說森羅萬象,把一個家族的歷史做成了百年中國駭浪驚湍的全息攝影。寫作中的《中國文化冷風景》一書,尚未完成,已足以使我確信,一個和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同一量級的學者,正在向我們走來。──高爾泰《隔膜》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是商紂和妲己,最無恥的謊言是女人禍水,最大的烏龍是姬昌演易,最冷血的偽君子是周公姬旦,最世故的至俗是孔丘,最愚昧的無知是曲解楊朱貴己,最弱智的學案是不懂白馬非馬,最僵硬的思想是朱熹理學,最荒誕而又最恥辱的事實是兩千多來至今未輟的尊孔從儒。 中國需要一場真正的文藝復興,承接從禪宗到《紅樓夢》的偉大啟示,回到河圖洛書,回到《山海經》人物所呈示的文化心理原型;重新審視先秦諸子,重新書寫中國歷史。這完全符合相對論時間倒流的高維時空原理,也是老子生命需要復返嬰兒的真諦所在。 中國被譽為世界僅存的文明古國,相較於其它古文明,不是早已湮滅在一片廢墟之中,就是徒具軀殼、名存實亡,唯中國雖屢經浩劫,猶能浴火重生,究其原因,乃中國具有千年不變的傳統。為此,作者從華夏文明的源頭一路探索,重新詮釋河圖洛書及易經的奧秘、審視先秦諸子的智慧、評點歷史人物的優劣,從眾多典籍和史料中挖掘「千年不變」的歷史之謎,原來存在於文王演易、周公建制所佈下的天羅地網裡。後經孔孟的宣揚、漢武的獨尊儒術,自此,聖人的古老幽魂便如戲偶師般,藉由那稱作「儒家傳統」的線穿越時空,操控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即使朝代更迭,歷史依然在原有的框架中,重複上演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戲碼。本書於儒家獨尊的傳統敘述外,別開新境,大膽立說,內容旁徵博引,氣勢磅礡,讀來暢快淋漓,成一家之言。
  • 上海往事

    作者:李劼

    本書是旅居紐約的上海作家李劼,奉獻給世人的又一部力作。這是融家族史、上海史和二十世紀中國史為一爐的歷史傳奇,也是一部盧家人、上海人和二十世紀中國人的真實寫照。一個家族的興衰,聯接著上海這個城市的滄桑。盧家兩兄弟的故事,將上海人的務實和空靈,演繹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故事裏的五個女主人公,更是一展老上海女子的綽約風姿。無論是小姐還是丫環,亦無論是良家婦女抑或風塵女子,各有一番韻味。其婉約,其素樸,其悽楚,其悲涼,遠非大家閨秀或者小家碧玉那樣的說法,可以概括。至於故事所涉的國共兩黨紛爭,既是遙遠的背景,又是切身的悲歡離合。 讀過《星河流轉》裏的世紀末故事,回首《上海往事》裏的上半世紀歷史,別有一番滋味。或者讀過《上海往事》,再讀《星河流轉》,自然會另生一重感慨。小說將三個敍事者的交織敍說,訴諸三種不同的筆調。有時是生動的上海閒話,有時是飄逸的內心物語。文字上的搖曳多姿,契合了故事的虛實相間。上海人那種市民生活的嘈雜交響之中,由此飄出一股山林式的清香和高遠。以前寫上海和上海人的著名大家,都是女人。如今終於有了一個上海男人的上海敍事。讀者可以做出自己的比較。品嘗過後,可能會領悟,緣何大廚總是陽性的。精彩的故事,上乘的小說,無非就是一道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上海人的上海敍事,百年難遇。
  • 李劼思想文化文集(全5卷)

    作者:李劼

    简单的逻辑,深邃的推理,从哲学形而下到意识形态,讲解了一个民族悲剧,当然,你也可以从这历史车轮里看到喜剧的心态,想知道具体写啥自己耐着性子去本书吧。
  • 商周春秋

    作者:李劼

    本书是作者继《吴越春秋》之后,又一部“新历史小说”的力作。全新的视角导出了一个全新故事。在这一交织着爱情的王朝变更故事中,历来被污蔑为“狐猩精”的妲已获得平反昭雪,被塑造成一个美丽而智慧的悲剧女性;而一直被视为“暴君”的商纣王也摆脱了“妖魔化”的阴影,呈现为一个有性情的天子和一个因爱情而疯狂的男人的复杂形象。小说还着力刻画的周武王姬发在江山和爱情之间的两难选择,以及成为新天子却永远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之后的无奈和痛苦。凡此种种,无不基于历史与人性两方面洞幽烛微的独到眼光,据此作者不仅重写了商周之交那段历史,空刻提示了古中国如何由一个相对自由民主的联邦国家,沦为封建王朝专制的转变契机,从而重新解读了整个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小说的叙事方式紧凑巧妙;故事情节百回千转、悬念迭生;语言出史入诗、充满张力,读来令人爱不释手。只是,事先要做好不停流泪的准备。
  • 红楼十五章

    作者:李劼

    《红楼十五章》内容简介:作者不落红学研究的窠臼,另辟蹊径,将《红楼梦》搁置到由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史、文学史、美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术体系构成的多维空间进行解构论述,将其阐释成为一种崛起的人文精神,引导读者向上可以厘清汉语文化的历史脉络,向下可以纵观文化历史的大致走向,向外可以全景关照西方文化的演变历程。 作者行文汪洋恣肆、才气横溢,阅读此书,可以感到一种率真人文激情扑面而来。
  •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

    作者:李劼

    本书是拟从历史文化和生命美学的高度重新解读《红楼梦》的史论专著。 全书共分《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贾宝玉的死亡准备》《林黛玉的爱情期待》等十五章。作者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方法而从《红楼梦》所提供的真实图像和丰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 类文化的 历史命运。在王国维的悲剧说和胡适的考据说之后,标出了又一个新的学术观点,即从灵、梦、情的三维结构上探讨《红楼梦》的总体结构、叙述风格、人物造型、意象构建,及其之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之于整个人类精神的反省意味。 从一定意义上说,本书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 论红楼梦

    作者:李劼

    在这个流行伪知识和本本主义的时代,这是一本罕见的由一个真正的学者写就的有思想创造力,真知灼见并且充满激情的著作。——诗人 于坚  广阔的历史视野,极端的人文激情,不羁的理论想像力,颠覆和建设的绝妙对称,使李劼在当代思想文化批判中独树一帜。——评论家 唐晓渡  他总是率性而为,不计物议。不新鲜的见鲜,他是不屑于发表的:不痛快的文章,他是不屑于写的;不能给他自在与快乐体验的学问,他是不屑于做的。也许这个比喻未必妥贴,但我确实想说,他是中国文学和文化批评界一个马拉多纳式的人物。——作家 李洁非  李劼对《红楼梦》有很深的缘份,有较高的哲学美学素养,熟知现代文化,而他恰恰又是红学圈外人,这就使他有可能对红楼梦研究做点有趣的事情。——散文家 余秋雨
  • 丽娃河

    作者:李劼

    丽娃河是一道正在消失的风景,一个让人又悲又喜,又哭又笑,最后哭笑不得的故事,这个故事因为虚松而显得特别真实。整个故事从主人公的失踪开始,到主人公在人们讲说和阅读中重返结束。人们可以从故事里读到在知识背后隐藏着的欲望,也可以读到在欲望丛中开放出来的爱情。这是一部著名批评家写的长篇小说,其文化底蕴你必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去剥开才可以读得到,原来,只有最里面的东西才真正令人回忆无穷……
  • 爱似米兰

    作者:李劼

    米兰,一名米仔兰,又名碎米兰,楝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无毛;夏秋开花,花小型,繁密,黄色,极香;然香气惟有在远处可闻,近前反而不觉其香,此乃米兰最为显著之特征。
  • 吴越春秋(上下)

    作者:李劼

    我在这里要向大家透露一个小小的秘密:我的作品正在进行第三次的修改。全部作品都准备出线装本,但要在修改之后才出版。现在我已改定了《书剑恩仇录》,在这次会上听到华东师大李 先生的发言,就很受启发,对修改《越女剑》一篇短篇就很有帮助。李先生说,在吴越之争中,吴国是文化很高的阐明之国,而越国则是文化很低的野蛮之国。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吴国,使用了许多野蛮卑鄙的手段,勾践实际上是个卑鄙小人取得成功,这在中国历史上好像是条规律。我日后修改《越女剑》将会吸收李先生的意见,不过,不可能得写太多。这个例子说明,我在这个会上真的得到了具体的教益。
  • 枭雄与士林

    作者:李劼

    本书以政治和文化为两个交叉座标,对20世纪中国的百年历史再度作严苛的审视,引爆争议性话题。其论述具有对庸常主流陈见的颠覆性震撼,涉及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所有重要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翘楚;月旦人物,评骘群雄,慧眼独具,洞见迭出。 本书推翻了诸多历史定论,重新评价了诸多历史人物,如孙中山、袁世凯、汪精卫、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等。本书同时又揭示出别一种人文承传和文化景观,重新审察与评说王国维、陈寅恪、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钱穆、熊十力、梁漱溟、徐志摩、邵洵美、施蛰存、钱钟书等人文形象,角度新颖,见解独到,在思想文化界独树一帜。
  •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

    作者:李劼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是身兼作家、評論家、思想文化學者三位一體的李劼,在美國紐約旅居期間寫下的一部相當奇特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在手法上,融歐洲評家勃蘭兌斯宏觀視野和中國經典《世說新語》的筆法為一爐,對中國八十年代的文學和文壇人物及其文化背景,既作了氣勢磅礴的宏觀論說,又作了洞幽燭微的細膩描述。尤其對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城市的文化心態和文學景觀,作了栩栩如生的精妙勾畫。此著幾乎涉及所有當代中國聲名赫赫的文學人物,其中不乏作者的朋友,乃至師長。作者秉承真誠和坦率的原則,以親身經歷的諸多細節,掀開常人鮮知的文壇內幕,揭示出中國文學的欣喜和悲涼,披露了諸多文學名家形形色色的文化人格。 引 言 第一章 在文學回到人學立場的日子裏 壹、師從錢谷融先生 貳、系主任齊森華 參、錢谷融教書育人的無為而治 肆、錢谷融的人文淵源及其精神譜系 第二章 86年新時期十年文學研討會 壹、電梯門口相遇劉曉波 貳、不願踩人道主義一腳 參、劉再復的人道主義和懺悔意識 肆、劉再復本人的性格組合 第三章 研究生時代恰遇各路英雄風雲際會 壹、桂林會議和新青年研究學會 貳、殷國明的鬥蟋蟀和雙向同構的緣起 參、跟王曉明的兩次合作 肆、畢業論文選了老舍的小說作論 第四章 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壹、周介人的銅牆鐵壁 貳、站在新潮文學的海灘上 參、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第五章 上海1980年代文學文化風景 壹、文化精神和歷史流變 貳、都市裏的人生景觀和文學寫作 參、上海女性筆下的眾生相和作為芸芸眾生的上海女作家 肆、1980年代上海的文化復甦和繁榮 第六章 上海的自由主義文學批評 壹、昔日「獅駝山」 貳、活著,是多麼的美好! 參、陽光燦爛的日子 肆、《文學角》第三期之後燈光轉暗 第七章 先鋒文學的如何先鋒和如何喪失先鋒 壹、幸福的一代 貳、尋根到底在尋什麼? 參、1987年的先鋒沙龍 肆、馬原的故事能力和格非的敘事語感 伍、三個上海作家的三種語言方式和三張城市面孔 第八章 他們的生活和寫作使先鋒成為可能 壹、北島及其《今天》詩派 貳、詩歌和皮鞭的對話,黃翔和秋瀟雨蘭傳奇 參、張獻的戲劇實驗和總得有人要吃虧 肆、黃河詩會上的武林聚會和野草般的四川詩人 伍、韓東、于堅和《他們》的他們意味 陸、上海80年代的先鋒景觀和先鋒詩人 第九章 北京文人墨客的皇權意識和中心話語情結 壹、海子的血案和顧城的殺婦 貳、王朔小說和大院文化 參、邊緣人李陀的中心話語情結 肆、史鐵生等北京知青作家 伍、北京的同行們 陸、唐曉渡和其他朋友的北京狀態 第十章 千瘡百孔的學府和躁動不安的校園 壹、廢墟般的學校,殘敗不堪的學人 貳、在課堂和麻將桌之間的日子 參、從批判者變成倖存者 肆、我走向那個象徵性的舞台,走向黑壓壓的觀眾 附錄一 有關人文精神討論及其它「合作」舊事 附錄二 重建人文精神討論的更正發言兼論新左派思潮 ──致《讀書》雜誌公開信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