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弘一法师

  • 送别·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作者:李叔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这位“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李叔同一生著作颇多,尤其是前期的作品很少集结成册,本书收录他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歌曲、文赋和演讲稿等(过于专门的佛学演讲不录),以飨读者。   李叔同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诗文词赋俱佳。长大后风流倜傥,又有爱国心、正义感,很快在当时文坛崭露头角。   这部李叔同诗文精选集,编入他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歌曲、文赋和演讲稿等(过于专门的佛学演讲不录),借此对这位出尘脱俗的杰出艺术大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 弘一大师

    作者:徐星平

    画花鸟在习惯上常被人称作是画[翎毛],这[翎]与[毛]两字原是鸟羽的不同种类的名称,且任何禽鸟的身体,都分区域地覆盖着各种不同的羽毛,所以画鸟实际就是画覆盖在鸟身上的羽毛,而禽鸟又是花鸟画中的主体,所以画花鸟被称作画翎毛是非常自然的事。   所谓工笔禽鸟,就是用工整细致的手法调合五彩斑斓的色彩来表现禽鸟的形体及各种羽毛的方法。   世上的禽鸟何止千万,而经常在画中表现的也不下几十种,现在通过白鹭、葵花鹦鹉、八哥、鹡鸰、绣眼、麻雀、太平鸟、灰喜雀、长尾蓝鹊、金刚鹦鹉、鸳鸯等十多种常见禽鸟的画法介绍,则禽鸟中一切白色、黑色、黑白相间、绿色、蓝色、棕色、红色以及杂色的羽毛禽鸟画法就自然融会贯通了。
  • 李叔同

    作者:杨少波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书稿,往往能蕴含比描述文字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象。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图文个人史丛书。作者是以传主的一生为背景,以优美的文笔来扫描、聚集最能凸现传主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段,并通过历史照片、图片资料与传主自述、他人评点的完美结合,使这些中国规当代文化人物的一生多层次、多侧面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此书每本3万字,图片约120幅。文字简练、图片珍贵,具收藏价值。 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他同时代人的眼里,这是似乎无法统一的两世人生。由风流倜傥的浊世公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大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转折过程?这样一个生命像一颗流星,果断、决绝、炫目、温暖,他留给后世的是一系列永远无法明了的谜团 ……
  • 问君此去几时还

    作者:苏泓月

    他是谁? 出家之前,他是李家三少爷李文涛,风流才子李瘦桐。 他是留日学生李岸,俳优戏艺人李惜霜,教书先生李叔同,断食后脱胎换骨的李婴,留连道门的欣欣道人…… 出家后,他是佛门弟子弘一释演音,战乱时立誓殉教的晚晴老人,过化民间、以佛偈与弘法济世的善梦上人。 他是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的先驱,从没有人如他一般才华横溢、学贯中西。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佛教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慈悲度世,被称为“人天师范”。 一个名字,是一段际遇,有时候他的名字与身份重叠,有时候则依不同的时代精分。 一人,一名,一辈子,能做好便是不易,而他用了六十二年时间,完成了常人的许多倍人生。 为什么? 因为他是一个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所以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绚丽至极而归于平淡。 在本书中,苏泓月以绝美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对真实人性的解读,生动地展现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名僧的悲欣传奇。
  • 李叔同

    作者:陈星

    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生。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 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 悲欣交集

    作者:陈慧剑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时厚有才华的几们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他的浪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选择在了杭州这个风花雪月、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惯“湖山此地,风月斯人”的杭州人士平添了一分新的骄傲。...
  • 悲欣交集

    作者:李叔同

    本书精选作者数十篇文学、美学随笔、札记,反映了作者积极入世与脱俗出世兼具的人生和美学追求,配以精美插图,合乎散步之旨。 李叔同早年深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在艺术方面兼擅多能,他主张以美育来净化人心,强调艺术必须有社会承担。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徜徉留下的文字,既关艺术之要事,又深寓人生之智慧。晚年更注意将佛学思想引入艺道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传统美学平淡、恬静、冲逸的审美风范。李叔同有关艺术和审美方面的论述,是弥足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