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歌研究

  • 追寻缪斯的踪影

    作者:杨德豫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杨德豫先生几十年来在从事英美诗歌翻译工作之余写下文章的结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谈及对英诗汉译的一些主张、体会及看法,下篇主要是英诗汉译之外的一些杂文,多见诸杂志报端。全书共收录其文章23篇,另有代序及附录各1篇。
  • 大河拐大弯

    作者:西川

    本书汇集了诗人西川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诗歌写作、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在较大程度上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和历史的大背景中被处理。在这个仿佛"大河拐大弯"的时代,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而在作者看来,中国诗歌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问题。作者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 诗歌的先锋派

    作者:(美) 斯特朗

    贝雷泰·E.斯特朗的《诗歌的先锋派:博尔赫斯、奥登和布列东团体 》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三个不同的艺术探索先锋派在文学和文化方面作 了深入浅出的研究。 《诗歌的先锋派:博尔赫斯、奥登和布列东团体》比较了活跃于两次 世界大战期间的三个先锋派团体,即那些围绕在J.L.博尔赫斯、W.H.奥登 和A.布列东周围的诗人。这些团体使用先锋派特有的自我表达模式,出版 小型期刊,采用非正统的引人注意的策略,与主流媒体进行互动。但他们 特殊的美学、社会和政治纲领展示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先锋派极其广泛的 活动范围。 斯特朗考察了这三个团体在他们的激进目标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社会和政治变革力量发生冲突时所作出的选择,强调他们在言与行之间的 差异。该书聚焦于先锋派努力调和矛盾的动机:既希望激进创新,同时又 寻求能够使自己生存下去的读者群体。
  • 失去象征的世界

    作者:耿占春

    本书以现代汉语诗歌为切入点,以“象征”为叙述对象,追溯“象征”的古老出身,和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形记”。作者意在指出,“象征”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和仪式表述手段,更是人类感受世界、认知自我的途径;在中国当代文学时期,“象征”的存在与消失过程,表征着社会、文学和生存境遇的变化;“象征”的改写也意味着人类对自身文化、生存意义的改写。 目录 绪论:从文本到语境 第一章 修辞批评与社会批评 第二章 象征:再现和话语自我指涉 第三章 象征:知识与神话 第四章 象征主义的遗产:从神话到政治 第五章 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 第六章 作为传记的昌耀诗歌 第七章 自我的地理学 第八章 微观知觉与语言的启蒙 第九章 语言的激进化 第十章 感受性主体 第十一章 感受力的现代性 第十二章 现代性与死亡 后记:零散的感想
  • 风骚与艳情

    作者:康正果

    本书上自先秦,下迄清季,全面讨论了古典诗词中与女性相关的作品和批判理论,风骚精神和艳情趣味两大源流对立、融和的趋势则是贯串其间的主线。书中特别分析了政治与爱情、文人与女性、诗歌与音乐的复杂关系,同时对现代批评所关注的读者反应和女权主义理论在古典诗词研究中的运用也做了适当的尝试。该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既可对普通读者欣赏古典诗词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为妇女文学的研究开辟了另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摘自本书
  • 日本的诗歌

    作者:[日] 大冈信

    大冈信所著《日本的诗歌:其骨骼和肌肤》,是译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发现的。此书行文明晰简洁,通俗易懂又不失品位,既有学术深度,又有艺术趣味,所以读来兴味盎然,收获良多。在阅读此书时所得到的淋漓酣畅的快感,使得译者产生了一种把它译成母语、介绍给祖国读者的冲动。经过四年的多方努力,当年的冲动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
  • 古典诗的现代性

    作者:江弱水

    “用一把欧美名牌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然而,作者却“想拿西方诗学的试纸,来检测一下中国古典诗的化学成分”。本书以现代诗学的观点对中国古典诗词加以重读、复述与解释,论证了自南朝文学起,经唐诗里的杜甫、李贺、李商隐,到宋词中的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已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连贯叙述及说教倾向的独特传统,体现出文学精神的“颓加荡”、艺术理念的“讹而新”,语言形式的“断续性”、“互文性”。而这些历久弥新的现代性品质,为中国古典诗在现代语境里的转生提供了契机。
  • 里尔克,现代主义与诗歌传统

    作者:[美] 朱迪思·瑞安

    里尔克在诗歌读者的心目中一直是个被上天选中的诗人,他的诗歌总是升华到接近神的领域。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里尔克的吸收能力,和他让人望尘莫及的求知欲,还有他惊人的转化能力,也因此,我们常常忽略了里尔克创作的复杂文化根基,他所受的影响,以及在强大的文学传统中的犹豫和挣扎。 《里尔克,现代主义与诗歌传统》中,朱迪思·瑞安给我们描述了另一个里尔克。尽管里尔克总是自觉地营造着个人的神话,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则是这样一个人: 一个赞助人机制和商业化之间的走钢丝者; 一个对文化潮流既着迷又拒斥的时尚达人; 一个拥有非凡吸收能力的诗歌学徒; 一个自觉地进行持续的自我塑造的变形者; 一个通过返回传统完成现代主义转向的复古主义者。 里尔克把自己神化为孤独的天才,出于对这一观念的怀疑,朱迪思•瑞安揭示了里尔克的写作如何深深扎根于时代的文化中。里尔克开创自己诗歌生涯的十数年时间,正是决定现代主义诞生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里尔克屡屡绝望地缠斗于时尚、影响和独创性诸问题之中。通过里尔克信奉的诗歌传统与视觉艺术的棱镜,《里尔克:现代主义与诗歌传统》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他从唯美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轨迹,但最重要的是,此书改变了争论里尔克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话语方式。 要了解一个全面的里尔克,更重要的,要更切实地进入里尔克的诗歌世界,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