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翻译研究
-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是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和现当代等各个历史时期西方的翻译实践史和翻译思想发展史,从古罗马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作品,一直写到21世纪欧美几个国家翻译理论领域的最新成果。此次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更新了附录,并纠正了第一版的谬误。同时增加了大量内容,代表吸收了西方翻译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作为我国乃至华文地区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翻译史的专著,该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且叙述简洁,可读性强。适于大专院校外语和翻译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本次增订保持了原书的基本框架。第一章概述西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梗概、变迁和发展,对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翻译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陈述了自己意见。在以后各章中,分时期、分阶级对西方翻译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全书注意吸收当代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突出重点,对各历史时期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西方翻译领域的代表人物、代表译作、思想流派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加以叙述与评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相互间的促进、演变和发展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讨论;对于翻译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性质及方向,也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认识和见解。 -
翻译史研究 2011
卷首语 《翻译史研究》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所策划和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翻译研究中心成立于1971年,自1973年开始出版文学翻译刊物《译丛》(Renditions),一年两期,译介中国文学。《翻译史研究》为该中心出版之学术研究刊物,以中国翻译史作为专门的探研对象,侧重个案研究,每年出版一辑。第一辑的出版,正值翻译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亦可视为其中的一项纪念活动。 《翻译史研究》第一辑共收论文13篇,部分是特约邀稿,其余为外来投稿。外来稿件全经专家学者匿名审查,并提出严格修改要求。论文次序根据其研究主体的“历史位置”——即顺时序——编排。“译学新芽”栏目主要刊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每两年主办一次之“书写中国翻译史——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中较优秀论文,也收录年轻学者的著作;本期所选文章,其中两篇来自第三届的研讨会(2008年)。“外国翻译史论文选译”栏目旨在介绍外国翻译史研究成果,每辑刊登三至四篇。 《翻译史研究》筹划至出版历时差不多两年,但仍难免错漏,恳请各方大家指正。 另外,《翻译史研究》园地公开,企盼慷慨赐稿,详情请参阅本辑末征稿启事。 -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
本书是一部关于翻译理论的研究论文集,以理论形式出现。本书包括米歇尔·福柯、沃洛希洛夫、贝尔·胡克斯、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刘禾、伽亚特里·斯皮瓦克、谢莉·西蒙、劳伦斯·韦努蒂八位作者的八篇文章。福柯在他的短文中以浓缩的形式提出了他在几部主要著作中所讨论的语言的基本问题。刘禾的论文讨论了中国现代翻译中语词的功能问题。斯皮瓦克是在女性书写的前提下讨论翻译的,这使她比福柯更接近了翻译的政治所具有的复杂内涵,把翻译的问题推向了更为广阔的视域。翻译的政治性存在于它的多重张力与现实政治张力之间的不简单对等关系之中,而并非存在于主流话语的边缘地带。希望对于本书的阅读有可能引出这样的问题,即翻译对于我们,是否有可能意味着新的文化立场的建构。 -
“边境”之南
本书在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中考察中国在1949-1999年间对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与接受,关注这一过程中翻译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揭示翻译与接受过程中的种种误读与错位、改写与挪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当代中国的文学与历史。书分五部分: 近现代对拉美文学的零星翻译;1950-7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拉美文学翻译机制的建立;1980年代研究"魔幻现实主义" 的拉美文学热;1990年代以博尔赫斯为代表的后现代作家的译介;结语归纳前述历史过程中体现的中国自身文化定位与世界视野的变迁。 作者力图避免将翻译与政治、文学与政治相对立的研究思路,尤其警惕不加反省地移植"操控"理论观照本土翻译历史。相反,本书通过细密的历史考察,再现翻译与政治之间的复杂联结,并试图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恢复翻译/文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当第三世界/南半球在中国视野中渐次消隐,当全球范围内财富疆界(南/北)渐次清晰时,重提一种第三世界/南半球文学,反观它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历史,再现中国与拉美/第三世界之间曾经紧密的政治/文化关系,这无疑是出于某种恢复完整的世界视野、探索多样性的未来道路的一种自觉努力,亦是作者希望在学术写作中带入的一种现实情怀。 -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是翻译学的入门教材,广获欧美高等院校采用。全书综览现当代重要的翻译学说,加以阐释和评议,更辅以逾八种语言的文本为解说。 -
翻译研究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在翻译实践中哪里有地雷,哪里有险滩,哪里有流沙,也指明了安全的道路。贯穿全书的思想是,译文要像中文。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为文介绍:此书是最适当的翻译教材。 书的内容包括序、序二、翻译要点、字典名称缩写表、引言、总论、把英文译成中文的基本条件、参考书、固有名词的翻译、新词、专门名词的翻译、中文语法、代名词、被动语气、中文修辞、中文字词、英文字、白话文和对话、白话文的节奏和音调、毛病、中国的中文、句型、改编、利用成语与迁就习惯、标点符号、英诗中译、其他、翻译评改等。 -
译者的隐身
本书是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一本代表作。本书批判性地全面审视了17世纪至今的翻译活动,介绍了在各种翻译策略中通顺的策略如何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形成英语中外国文学的成文规范。对外国文学作品中反映这一时期英语国家价值观的种族主义及帝国主义文化后果,作者提出了质疑。在追溯翻译历史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并指出那些与通顺策略相对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这些理论与实践质在传达而不是消除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作者还援引英美及欧洲国家的一些文本和译文,细致阐述了把翻译作为一个差异集合体进行研究和实践的理论及批判依据。 -
19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
This title features nineteen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a single poem with comments on each version by Eliot Weinberger and an introduction contributed by Octavio Paz. -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是“中华翻译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是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项目、湖北省“九五”重点出版项目。本书是系统研究近代翻译文学的学术专著,开创性地从宏观上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发展轨迹和总体特征进行事实求是的学理探究,有关专家将其誉之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拓荒之作”。《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被评为湖北省99年度最有影响的十种书之一,2000年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
翻译与文学之间
本书是中国香港著名学者王宏志教授关于文学与翻译研究的论文集。作者以跨学科、多角度的学术视野,将翻译研究融入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史活动,仔细考察了翻译与文学、文化、政治等领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为学界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拓展出更为丰富的发展空间。 -
通天塔之后
本书初版于1975年,是18世纪以来第一部对翻译理论及翻译过程作出系统性研究的著作。它规划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并迅速成为一部既有争议又有重大影响的作品。 本书初版以来,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新的注解,扩充已有的注释,并对参考文献做了全面修正和更新。第二版和第三版新增序言又将本书置于阐释学,诗学,以及翻译研究的环境中,并就社会,技术,政治等的发展动态与翻译的关系作了探讨。 本书对翻译理论及翻译过程作出系统性的研究,作者就自然语言在诗学、文学批评、文化史等诸多方面所作的考究,最终都将服务于对于翻译行为的阐释。 此书系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十一,英文影印版。 -
文学与翻译
《文学与翻译》分上、下两编,既谈文学翻译的理论,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作品。翻译理论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既可应用于外译中,也可应用于中译外。因此,《文学与翻译》作者把“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理论,一方面既应用于翻译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司各特的小说,拜论、雪莱的诗歌,又应用于翻译国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作家的作品;另一方面,还应用于中国的《读经》、《楚辞》、唐诗、宋词的英译和法译。 -
译书记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一本译者讲述他们的翻译故事的书。在本书中,柳鸣九等三十多位翻译家或从翻译缘起、译介及出版历程、原著或译著版本比较等方面介绍一本书的译介情况,或通过讲述译介过程中的点滴译事来回忆一本书背后的故事,或记录翻译过程中的甘苦心得、拾零翻译理论的宝贵经验……于我们而言,这些都是对我们日常所读的书的另一个世界的回首与展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