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方马克思主义
-
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
《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涵盖了从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国家形成到公元15世纪欧洲封建主义危机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的欧洲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 -
卢卡奇论戏剧
本书将焦点放在国内未有收录的卢卡奇前马克思主义时期的著作上,着眼于梳理出卢卡奇戏剧思想的发展脉络。其中,《戏剧》和《现代戏剧》两篇选自《现代戏剧发展史》,是卢卡奇1909年在布达佩斯大学的哲学博士论文,作为其戏剧思想的理论基础。《渴望与形式》和《悲剧的形而上学》两篇选自《心灵与形式》,集中体现了生命哲学、早期存在主义、古典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等思想对早期卢卡奇戏剧思想所产生的影响。此外,在改宗马克思主义之后,卢卡奇仍然保持着对文学批评的关注,但在方法论上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卢卡奇短文十篇》即选取了其流亡维也纳时期在报刊《红旗》上发表的与戏剧问题相关的十篇短文,可与前文比照对观。 -
漫长的革命
雷蒙德·威廉斯在本书中考察了近代英国的教育、识字(图书、新闻报刊)、“标准英语”的发展,英语作家、戏剧的社会历史进程,20世纪英国小说的形成。在这些考察的基础上,他发现一种文化的变革正在发生,并且与之前英国曾经经历过的民主革命与工业革命一样重要。正是以他的英国文化史研究为依据,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在长时段内存在着一种文化革命的理论。 -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讲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
葛兰西文选
《葛兰西文选》讲述了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活动家和思想家的主要著作文本或其片断,这些文本能够“客观地”反映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应该说是他们的思想的要旨之所在。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社会运动过程,其实就是一部实践和思想相互作用的人类现代社会史的主流之一。在其中,思想对于实践的认识、理解、总结,以及对其可能的发展路向的预测、从而对运动的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枢机。所以,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既是理解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所以然”的深层理由,也是理解当今社会主义运动的“由来”的思想根据的基础方法。 -
历史与阶级意识
本书贯穿了必须恢复被第二国际的领袖们所遗忘和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哲学意义的思想。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后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的范畴”、“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物化”等一系列概念、表述并使“阶级意识问题”在本书中占据相当主要的地位。 -
爱欲与文明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誉为“新左派哲学家”。本书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声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交锋地带
本书是当代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佩里·安德森的代表作。是一部辩论之作,应战之书。作者在此书中对他所感兴趣的理论对手展开回应和批评。这其中包括自由主义思想家的伯林、现代性理论家伯曼、左翼政治理论家昂格尔、民族主义理论家盖尔纳、历史学宗师布罗代尔,还有美国右翼理论家福山等。作者采用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他对这些理论对手的辩驳,代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水准。 -
后现代性的起源
本书主要是从谱系学的角度来谈论后现代的起源、发展以及如何在詹姆逊这里达到颠峰的。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将后现代的不同源头放在它们的空间、政治和知识背景中,只有这样。才能将后现代的观念发展顺序呈现出来。同时,作者将詹姆逊置于这个谱系背景中,并突出他的思想的独特性。本书还回击了对詹姆逊的种种指责。指出詹姆逊敢于针对当代的历史现实,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
激进民主
《激进民主》力图通过重新建构民主观念,使民主重新有利于人民和左翼的反资本主义运动。作者认为,自由主义往往将民主等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有政治制度,而事实上后者在很多领域是反民主的。作者主张为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多种目的,形成面对面的小群体,以普遍价值相号召,争取在社区、工作场所和第三世界的本土尽可能实行直接民主和自治,壮大公民社会,建立自由空间,从而既可以代替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安排,又可以代替传统左翼的权威主义的组织方式。作者认为,这样的民主重建可以使左翼发现资本主义不是历史的终结,并使左翼重新获得目标和号召力,这样,民主将再次和人民站在一起,有利于人民,这样的民主就是激进民主。 -
语言的牢笼(上下)
《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上下)》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的牢笼》是詹姆逊较早的一部专著,发表于一九七二年,和前一年出版问世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尽管这两部论著都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但它们在内容上评述的却是两个有着完全不同传统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两套迥异的概念和术语以及两种本质上对立的方法论。七十年代初,美国的思想界和学术界对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都还比较陌生。虽然维克托?埃利希的《俄国形式主义:历史与理论》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向美国和英语国家的读者详细介绍和评价了这一对本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流派,但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人物(除早已移居国外的人如雅可布森等外)的主要论著却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之后才陆续译成英语,且以单篇文章居多,种类也很有限。结构主义的情况可能稍好。一九六六年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召开的"批评的语言与人类的科学"学术讨论会是当时美国的学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把法国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和他们的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分歧集中带到了美国,但当时能加人这场讨论的美国人不多。法国结构主义的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和详细介绍结构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理论的专著都到七十年代中期、甚至更晚才出现。 -
审美之维
在这部著作中,马尔库塞总结了20世纪左派激进运动衰落的实践,重新在理论上对人的本能解放进行了强调。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现代艺术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以下论点:艺术的社会政治作用与它的审美形式功能,始终保持着辩证的关联,人的本能解放这一乌托邦构想,要凭借艺术一审美的方式才能达到。只有以艺术、文学为中心的“审美之维”的革命才能在根本上造就崭新的人的心理一观念结构,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审美之维》是当代美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
审美特性
《审美特性(套装上下册)》是卢卡奇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以日常生活作为美学的本体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的视角对审美和艺术做了系统的考察,成为国外阐释性美学的一种范本。书中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对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审美的目标和结构本质、艺术创作和接受的心理学及美学原理以及艺术的社会效应做了独到的剖析,并且指出,艺术具有反拜物化的使命,它要在他律与自律的博弈中,发挥人类自我意识的功能。 -
狱中书简
《狱中书简》(全译本)收集葛兰西自1926年11月到1937年1月,从流放地和法西斯监狱写给亲友的456封书信。《狱中书简》是葛兰西思想及活动的“档案”,是《狱中札记》的“导言”及“指南”。《狱中书简》是一幅葛兰西真实、生动的“自画像”,是一曲动人心魄的“悲壮交响乐”,是一部不朽的意大利现代文学杰作,克罗齐盛赞属于整个意大利民族。它是首次从意大利文译出的葛兰西重要著作。 -
卢卡奇早期文选
《心灵与形式》和《小说理论》是卢卡奇早期的两部代表性作品。前者是卢卡奇在格奥尔格·西美尔的“美学社会学”影响下创作的一本论文集,它因为深入刻画了现时代人的存在的悲剧性,而被吕西安·戈德曼推崇为现代存在主义的先声。后者则是卢卡奇在马克斯·韦伯的类型学方法的引导下完成的一部文论著作,它对小说的本质和小说形式的类型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创性研究,并因此被同时代人称为“精神科学运动最重要的出版物”。虽然晚年卢卡奇不断地号召人们忘却和批判自己的这两部早期作品。但它们却超越了他的主观意愿,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德国思想史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布洛赫、本雅明和阿多诺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选收录了《小说理论》的全文,《心灵与形式》中与前者密切相关的三篇论文,以及卢卡奇在创作《小说理论》时期与保尔·恩斯特和韦伯的六篇重要书信。这些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卢卡奇的早期思想及其历史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
本书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代表性论文汇编。全书分几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2)文本政治和性政治;(3)朋友和哲学家;(4)爱尔兰问题,这几个大的方面充分体现了伊格尔顿的哲学美学思考。伊格尔顿现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批评学,他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论争、驳辩和写作成为马克思主义遗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一书正文仅210页左右,却在“导言”之后分别列出“基本概念”、“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三个内容宏富而阐述精练的专章。与《文化与社会》相似,威廉斯以四个关键词——文化、语言、文学和意识形态作为文化唯物论的“基本概念”,既展示四个概念所标示的领域的学术史演迁,又揭示理论脉络背后汹涌的历史潮流。在其后的“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中,则又以一系列关键词为主干展开逻辑推演。 -
政治与文学
在文化研究领域,无论怎样赞美雷蒙德·威廉斯的贡献都不过分。马修·阿诺德和利维斯把文化视为人类“所思所言的精华”,宣称只有少数人才享有文化,他们强调了文化本身超越物质性的一面,以精神贵族自居,垄断了文化话语权。威廉斯则把文化定义为“一种整体生活方式”,彰显文化的物质性和日常性,从而颠覆了精英主义的文化观念,用文化来诠释大众的日常生活。毫不夸张地说,威廉斯对文化定义的拓展预设了当代文化研究的疆域,奠定了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从事文化研究,威廉斯是必须加以了解的一个人物,《政治与文学》是《新左派评论》三位编辑对威廉斯的学术访谈,《政治与文学》内容涉及威廉斯个人生活和学术发展的几乎全部主要历程,对于理解威廉斯的学术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