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传记&回忆&书信&日记&年谱

  • 顾颉刚日记

    作者:顾颉刚

    顾颉刚日记12册,ISBN:9787101077599,作者:顾颉刚 著
  • 紫禁城的黄昏

    作者:庄士敦

    《紫禁城的黄昏(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个人的、怀旧的故事集,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顶峰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紫禁城的黄昏》的叙述略带忧伤,寄哀于现代世界中中国不断沉沦的命运。然而,尽管作者意识到中国文明的辉煌已成过去,但《紫禁城的黄昏(套装上下册)》并非满篇哀鸣与幻灭之词。相反,庄士敦在书中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诚挚情感。
  • 《读书》十年(三)

    作者:扬之水

    本书是《〈读书〉十年》系列的第三册,记叙作者于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至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调离《读书》编辑部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另附录关于《读书》杂志的旧文两篇.最后为全三册的人名索引,收录人名一千二百个,以方便读者检索.
  • 夏鼐日记

    作者:夏鼐

    他是中国第一位埃及学专家,他是李济主持安阳殷墟发掘时挖小墓的大学生,还是定陵、马王堆汉墓等重要考古工程的现场指挥者。长期以来,他的日记既记载了国内外学术界重要的人物事件,又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风土人情。是了解我国考古学史极其珍贵的资料。
  • 廬山會議實錄

    作者:李銳

    前言 1959 年的廬山會議,已經過去30 多年了。 廬山之變影響噹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至深且巨,階級鬥爭的理論與實 踐從此升級,引入黨內,直到中央領導層,終於導致十年動Luan的到來。 1980 年秋,討論《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稿時, 關於廬山會議,我曾作過一個較長的發言(《簡報》刊出兩萬餘字)。當時 就有中央領導同志催我,將這段史實盡快詳細寫出,否則,許多真相後代 難以弄清。作為一個親身經歷者,自己也覺得義不容辭。但由於工作繁忙 及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動筆。現在利用在青島消夏的時間,將已經收集和 整理過的資料編寫出來。 所寫的是回憶錄,以自己親身經歷為主,同時也記錄了許多史料,尤其 是毛澤東的多次講話,當年並無錄音或正式記錄(如兩次常委會的批彭紀 實是我記錄的),為傳信存真,考慮再三,還是儘可能如原貌都保存下來, 以供黨史研究者參考(這對於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研究,也是很 有用處的)。一般讀來或嫌繁瑣、枯燥,這也是難以兩全,無可奈何之事。 由於人為限制、保密制度和種種清規戒律,當代歷史包括黨史的研究, 還沒有真正進入繁榮時期,離自由討論、科學探索也還很有距離。我這篇 史料性的東西,其中引用的不少資料,其實在十年動Luan中已由紅衛兵散播 開來,國外研究當代中國的學者一直在利用,應該說不再具有機密的性質 了。我現在不能說自己所記的一定全部準確無誤,但我還相信自己的記憶 力和判斷力,一生在寫作方面也是一個謹慎的人,一字一句我都是負責的。 如果有錯誤或不準確之處,希望讀者指正。 廬山會議雖然是當代至關重要的一段史實,牽涉到許多「敏感」的人事, 但畢竟過去30 多年了,可以到「任人評說」的時候了。我們許多老同志尤 其紅軍老同志,寫了許多有價值的回憶錄,這是留給後人的一份珍貴遺產。 我們的黨史上有許多有爭議之事,待做正確結論;不論怎樣,直接或間接 的當事人,將它寫出來,儘管不完善甚或有錯誤,我總覺得寫出比不寫出 好。否則,人亡事滅,說不定歷史會留下空白點或竟成為千古之謎。因此, 史學界所謂要「搶救活資料」,是很有道理的。在廬山時,我親自聽到彭德 懷說過,「我一生不留筆記與文件」。但為了要澄清對自己多年沉重的種種 歷史誤解(「三七開」,執行立三路線,打長沙,打贛州,會理會議,軍分 會指示,二次王明路線,百團大戰,高饒事件,廬山會議等),他終於在待 罪閒居時,寫了《八萬言書》以為申訴;在傷殘囚居時,又如實「交代」 了自己一生經歷。這就是我們現在何等幸運地讀到的《彭德懷自述》。 作為當事人,我提供了這樣一份史料性東西,自己也覺得是了卻了一件 多年來的心事。 再說一句:我期待讀者的批評指正。
  • 沈从文家事

    作者:刘红庆

    “听沈龙朱聊往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说的故事,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是我隐约知道的,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从细节中,呈现一个更微观的沈从文,恍惚是我命该如此的一个与沈从文的约定。” 学者谢泳说:这本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也不是学院里的高头讲章,但我以为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最为全面也最细致。我想,本书可能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