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先秦史

  • 古礼足征

    作者:高崇文

    《古礼足征(礼制文化的考古学研 究)》主要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古代礼制进行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礼制文明篇,研究了中国古 代礼产生、形成、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探讨了古礼 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第二部分都城礼制篇,探讨聚落的形成、都市的形成、由聚落 到都市发展的社会转化、中国古代都城礼制文明的形 成过程。第三部分丧葬礼制篇,将考古材料与文献材 料相结合,研究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丧葬礼制及其演变,复原了古代丧葬礼仪中早已失而不传的内容。第四部分青铜礼器篇,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两周时期青铜壶、东周时期晋和楚国青铜器进行了形态学研究 。第五部分江汉地区古文化与楚文化研究篇,主要探讨了楚文化起源和发展,楚文化的特征及楚都屡迁地望等问题。
  • 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

    作者:谷中信一

  • 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

    作者:顾史考 著

    本书对象为战国时代一批重要出土文献,即一九九三年发现的郭店楚墓竹简。该批竹书以儒家思想为主,本书重点亦在其儒家部份,内容则分为「宏观篇」与「微观篇」两部。前者将郭店楚简放在整个先秦思想史的脉络中去研究,所论为其儒家著作之思想上及学术史上的探索,包括其中「以人治人」的思想、礼乐美学思想、「情义终始」论等哲学要点,乃至于这些思路的历史背景、其与战国诸子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对后世儒学的种种影响。后者则以郭店楚简的文本为主,重点在诠释上的具体问题,如竹简的排列顺序、章节文句的句读与解释以及各别字词的可能释读,同时亦包括一篇专讲出土简帛如何该与传世文献相互校对的诠释理论。两部合为一书,图以不同角度窥见郭店楚简儒书之全体。
  • 商代史论纲(商代史卷一)

    作者:宋镇豪

    商代是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中国历史画卷在商代史的永久记忆上前赴后继地拉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代文明的发展时空,下启中华文化演进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 《商代史论纲》为全书总纲,概述《商代史》的著述体例,商代史研究的回顾,重建商代史的课题立项与意义,有关商代史的史料问题与研究方法,总叙商朝的历史年代、政治区划地理、社会人口规模与人口构成、国体与政体、社会组织、人物事件、社会形态、经济生活、文化信仰、周边方国及军制战争等。《商代史论纲》由宋镇豪主笔。
  • 三代文明研究

    作者:李学勤

    本书为李学勤先生的论文集,收集了作者在2009、2010年发表的重要论文、演讲以及一些序跋和短文,主题所涉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与文化,牵涉不少复杂费解的学术问题,是李先生最新的科研成果。
  • 金景芳全集

    作者:金景芳

    本书以类为经,以时为纬,收录金景芳著作12部(易通、周易讲座、周易全解、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上述虞夏书新解、中国奴隶社会的几个问题、论井田制度、中国奴隶社会史、孔子新传、经学概论、先秦思想史、先秦思想史专题讲授提纲)、论文100余篇及未刊稿,末附金景芳传略、学谱、学人回忆、书评文字及相关资料。
  • 战国秦社会经济形态新探

    作者:张金光

    书稿深入研究了战国秦社会经济形态,内容包括官社经济体制的根基、官社经济体制下的田间佈置规划标准化体系制度、“邑”的社会政治经济实体性、周代的村社组织、《周礼》中的官社经济体制、孟子井田为官社经济体制说、秦的官社经济体制、战国秦汉的“社”与“社”会活动、官社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
  • 殷代商王国政治地理结构研究

    作者:韦心滢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地理结构是近期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基于商王朝是迄今为止有据可证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作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商后期王国的政治地理情况进行了细致而深化的研究。作者欲从政治地理结构层面来分析商后期王国领土范围,并进一步探讨领土内的政治结构,
  • 天命与彝伦

    作者:晁福林

    《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是先秦社会思想研究的一篇力作。思想是研究的灵魂,但如何研究它又是长期困扰学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常是虚言蹈空,或是厚诬古人。《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主要内容包括:“属谨天命”: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演变;“彝伦攸叙”:尘世间的准则与秩序;“心之精神是谓圣”:社会思想的菁华与核心。
  • 先秦史参考资料八种(上下册)

    作者:耿素丽 编

    《先秦史参考资料八种(上下册)》共收录了有关炎帝、黄帝及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研究资料8种,内容涉及人物传记、历史纪年、事史考据考证等。 《先秦史参考资料八种(上下册)》所收均为清人撰写、辑录或考释的有关炎黄至春秋战国历史的文献。包括唐•王瓘撰、清·孙星衍校《广黄帝本行记》,宋·佚名撰、清·孙星衍校、清·顾广圻覆校《轩辕黄帝传》,清·林春溥撰《开辟传疑》、《古史纪年》、《古史考年异同表》,清·崔述撰《补上古考信录》、《唐虞考信录》,佚名撰《古史帝系考》。 《广黄帝本行记》备详黄帝始末;《轩辕黄帝传》考黄帝史事,尤以其功业为详;《开辟传疑》将炎黄时代诸氏足录者以次论之;《古史纪年》自周共和上溯黄帝年纪阙如者,推校诸书,集载而成;《古史考年异同表》以十二干支为序,将《竹书》、《世本》、《三统》、《大衍》、《通志》、《前编》之纪年进行比较;《补上古考信录》、《唐虞考信录》均为崔述《考信录》之一种,分别考证上古及尧、舜史事;《古史帝系考》 考证上古史事近三十条,文前并附“黄炎世系表”一幅。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许多重大问题正逐步深入探讨。近年来先后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标志着先秦历史研究成为学术热点。
  • 先秦社会形态研究

    作者:晁福林

    先秦社会形态的系统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学术工程。本书只能选取若干我自以为重要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如果本书的探讨能为这个工程的基础增加一个小土块,我将十分欣慰。回忆起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时常感慨系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交会之际,在北京师范大学编号为“学12楼”的研究生宿舍里,每当外面风雨大作而又不愿意顶风冒雨奔向图书馆借书、看书的时候,大家就在鸟笼式的房间里高谈阔论,让思想冲破这鸟笼。限于当时学术发展的形势,大家不可能就这个问题深入全面地进行研究,不少问题也就只能是说说而已。现在能够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实得盎于思想解放的大形势,得盎于思想禁区的被逐步打破。现在虽然早已离开了那“鸟笼”,有的学友还住上了宫殿般的华屋,但是大家依然留恋那“鸟笼”和那风雨中的往事,忆念那“天下英雄”的气概,并且一任在留恋与忆念中不知老之将至。
  • 东周与秦代文明

    作者:李学勤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迄今出土的东周与秦代各诸侯国的文物考古材料及有关历史问题;第二部分,研究当时的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丝织品及制造技术,货币、玺印、简牍、帛书、帛画、文字等。
  • 商周甲骨文

    作者:王宇信,徐义华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综述了20世纪商周甲骨文的重要发现和甲骨学的发展历程,并对新时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作出展望。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29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先秦两汉史研究

    作者:吴荣曾

  • 先秦史论稿

    作者:徐中舒

    出版说明 1 一 古代东亚大陆与中国原始社会 1 二 古史传说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建立 15 1 有关三代以前的古史传说 15 2 高阳与高辛 16 3 唐虞夏的部落联盟 20 三 夏代的历史与夏商之际夏民族的迁徙 29 1 夏代历史 29 2 夏商之际夏民族的迁徙 43 四 殷商民族及殷王世系 53 1 殷商民族 53 2 殷墟及其年代 57 3 巫卜与甲骨 60 4 殷代的世系 63 5 兄终弟及制与祖甲改制 66 6 外婚制与宗法制度 69 五 殷代侯甸男卫四服的指定服役制与周初的封建制 73 1 殷代官制 73 2 辽代宫卫制及部族制 76 3 周公成王东征 79 4 改变指定服役制为建侯制 81 5 殷代的灭亡及其部族迁徙 83 6 夫余与高句丽的奴隶制 89 六 周代的自然经济和生产状况 91 1 自然经济 91 2 生产技术 94 3 土地制度 97 4 租税赋役 107 七 周王朝的兴起 115 1 周人出于白狄说 115 2 周之先世 119 3 殷周关系 124 4 文王时代的发展 127 5 武王克商 132 6 周公东征 135 八 西周社会性质 145 1 封建诸侯 145 2 生产力状况 148 3 生产关系 155 4 西周的封建制 161 九 西周的衰亡 166 1 周室衰微 166 2 厉王革典与共和行政 172 3 宣王中兴 176 4 西周灭亡与平王东迁 183 十 春秋霸业 190 1 齐桓创霸 191 2 宋襄图霸 197 3 晋楚之兴 201 4 秦霸西戎 206 5 晋楚争霸 212 6 晋军制与三家分晋 215 十一 魏齐争霸与合从连横 224 1 魏初创霸 226 2 三晋联盟破裂和魏惠王争霸 231 3 田齐的挑战和代兴 237 4 六国称王 248 5 齐、秦的强大与和从连横 254 6 苏秦事迹与燕齐之争 260 十二 商鞅变法 267 1 变法的内容 267 2 生产的发达与国势增强 275 3 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278 4 秦复东征 284 十三 先秦的两种公社和学术思想 290 1 家族公社 290 2 农村公社 297 3 儒家渊源 302 4 儒家学派 308 5 道家学派 323 6 墨家学派 332 7 法家学派 339 附:《中国史稿》第一册批语 345 整理后记 375
  • 秦与楚

    作者:张正明

    著名学者、我院博士生导师张正明先生的遗著《秦与楚》本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与此同时,由先生弟子编选的《张正明学术文集》也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秦与楚》是张正明先生的遗著。去年9月,先生确诊为直肠癌,其后一边放疗一边赶写书稿,在手术前数天才把书稿完成并订正了一遍。本书在今年上半年曾被民族出版社风闻后约稿,但先生考虑到自己的学术生涯是在华中师范大学结束的,所以把本书放在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聊表心意。这部著作在广集细梳、条分缕析相关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将秦与楚的历史文化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从而清晰地展现了秦与楚的民族源流、历史道路、文化特色和成就以及国家发展和命运,深刻揭示了秦与楚兴衰存亡的历史原因、秦人与楚人性格倾向对华夏民族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进而高度概括了国家统一与文明进步的关系、中国统一皇朝赖以巩固和发展的根基。全书内容丰富,阐发精辟。本书是地域文化比较研究的首部专著。
  •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约公元前21世纪初,中原出现的夏王朝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继之而起的是商王朝,夏商承替延续千年之久。中国古代文明由早期形成阶段至夏商时期趋于成熟并走向繁盛,创造出独具特征的绚丽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其后数千年间中国社会的基本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近、现代考古学提供的丰富材料,极大地拓展了认识夏、商文明的视野。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考古学研究,成为重建夏、商信史的主要途径。杨锡璋等编著的《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精)》系统介绍了20世纪夏商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及其为探索夏、商历史,重现夏、商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精)》重点介绍了1928年以来的殷墟发掘与研究,二里冈商文化与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研究,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及夏文化的探索,偃师商城、安阳洹北商城以及商代其他城址、重要遗址和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夏商时期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书中以“偃师商城之始建为夏、商王朝交替界标”说为基点,论证了夏、商文化关系和难解的夏、商文化界定问题;进而追溯了二里头文化之前的早期夏文化和先夏文化;还讨论了夏、商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作为系统论述夏商时期考古学的著作,《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精)》阐述了关于夏商考古研究的任务、特点与方法以及相关的思考,展望了夏商考古学发展的前景。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精)》适合研究历史、考古、文博和美术史的专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
  • 中国风俗通史: 夏商卷

    作者:宋镇豪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接其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寿诞、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本书按时代划分,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民事十二卷,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风俗发展的历史轨迹,至于各卷的章目设置。本着“求朋同,存小异”的原则,力求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 经过数载的艰苦努力,凝聚了众多中国史学家的智慧与心血,一部追溯华夏民族风俗起源和传承的历史巨著《中国风俗通史》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书规模宏大,按历史断代划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等十二卷,力图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同时又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俗差异,将每一段历史时期中最值得探索的热点、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尚的事例加以发 掘和论述,进而从风俗角度对整个中国历史提供一种诠释和观照。 《中国风俗通史》用详尽的考古和文献史料,生动的叙述、准确的描绘,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各个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揭示和考证。在理性探讨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感性史料,运用了恰当的文人笔记和古典小说、诗词例证,涉及的人物和场景从帝王到百姓,从宫廷到民间,使全书在严肃的学术氛围中透出活泼、通俗的气息,极尽情态地反映了中国人真实生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