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法

  •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主要内容:塔三藏圣教序记通称雁塔圣教序记,又称恩寺圣教序记。序为唐太宗李世明撰,记为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撰,褚遂良正书,序文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记二十行,行四十字。永徽四年(公元六五二年),序记由万文刻于石上。二石分到嵌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左右,故名。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工于隶楷。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宝爱王羲之书法,以金帛悬赏征购。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难辨真伪。惟遂良能品评鉴别,并编目藏入内府。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等。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据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明拓本中两『治』未封口本影印,纸墨醇雅,字口光洁,笔划清朗,宛如墨迹,是一件很好的研习范本,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 六朝书法

    作者:华人德

    《六朝书法》中国书法博导丛书。内容简介:近现代出土的秦始皇陵刑徒瓦文和东汉刑徒葬砖都是为辨识棺木尸骨,以便亲属迁葬而设的记识性墓志,故均用残碎的筒瓦和砖块作草率刻画。汉代在贵族地主中已出现设立墓志的风尚。这些墓志形式不一,文辞各异。有墓记、封记,如东汉延平元年(106)河南洛阳出土《贾武仲妻马姜墓记》、延熹六年(163)山东峄县出土《口通本封记》;有崖墓题记,如延光元年(122)四川綦江《索恩村崖墓题记》、阳嘉二年(133)四川南川《雷劈石崖墓题记》等,在四川境内发现有二十余处;有画像题刻志铭,如建宁三年(170)河南南阳许阿瞿墓画像石左方题刻志铭;有石棺、石椁铭,如建安十七年(212)四川芦山出土《王晖石棺铭》,无纪年陕西神木出土《郭仲理石椁铭》、《郭季妃石椁铭》;也有碑形墓志,如山东高密出土的熹平四年175)《孙仲隐墓志》,作圭形,无穿,平置,与西晋碑式墓志直立于墓室中的放置方式不同。这些说明当时的墓志尚无固定形制。三国时,惟有曹魏《鲍捐》、《鲍寄》、《张口》三神座,似是设于墓中的石刻牌位。
  •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

    作者:白谦慎

    本书是一本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研究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傅山的专著,分上下两篇。上篇利用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钩沉辑佚,对傅山和魏一鳌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清政府官员之间的密切交往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清初遗民和仕清汉族官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这些描述和分析将有助于人们比较深入地了解傅山在清初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 吴昌硕临石鼓文

    作者:吴昌硕

    《吴昌硕临石鼓文》在出版中加添了释文,还约请中国美术学院的陈振濂教授撰写了短评,这对临习者来说,一定会有不小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古代书法家在临摹、学习范本碑帖时,常常采用半临半创的方法,既不失古典,又有自家胸中丘壑。于是,在《吴昌硕临石鼓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变左右对称为左低右高、耸动肩角,将线条的平稳沉实写得动荡、变化莫测。《石鼓文》的平淡与老成、均匀与对称,都被吴昌硕往变化、动荡、飞扬、对比、丰富方面靠过去,这让我们看到一种创意,而不仅限于承袭。其中体现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生命个体所在。通过《吴昌硕临石鼓文》这本帖,您不仅可以学到一整套鲜活的技巧法则,而且可以明白即使是临摹,有没有创造力与想象力,也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书法艺术家的成败得失。
  • 元代书法

    作者:王连起 编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人法书墨迹,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都久为世人瞩目。以代表元代书法最高水平的赵頫孟、鲜于枢、邓文原三家作品为例,故宫所藏可以说是国内外博物馆中最丰富的。本卷选择故宫收藏元人法书真迹百件;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元代书法艺术的风格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轨迹。
  • 宋徽宗书法全集

    作者:王平川,赵梦林

    宋徽宗赵佶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艺术上却拥有较高的造诣,其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笔道瘦细有弹性,运笔挺劲犀利,具有秀美洒脱的风骨。本书收录了赵佶的楷、行、草书作品多幅,较全面地展示了赵佶在小、中、大楷及行书、草书方面的造诣。 本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瘦金体”的独特风格,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及临摹。
  • 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作者:金开诚 王岳川

  • 八大山人

    作者:李一

    从汉字诞生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人类一开始即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与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来者对书法美的追求有了自觉的性质,在书法中注入了前人没有的艺术因素,但并不总是如通常说的那种不断超越,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超越。 由于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历来评价书法,时常使用过分抽象的、不确定的词语。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同中国语言习惯中的模糊性有着关连但是也同中国书法的抽象性分不开。再是历来的书法史在谈到某家某派时,偏重师承关系;谈师承是必要的,但有时失于简单化,陷入线性思维的模式。就其现实意义来说,不免束缚创造意识。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我们应当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们要把特定书法家的全部活动看做是社会本质与书法本体的一个显现。 当代书法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一方面是物质条件改变了书法赖以存在的书写条件,另一方面,书法在有限范围内呈现繁荣,倔强地生存。我们的立场无疑要做书法繁荣的促进派。当代书尖在面向时代与开拓未来的困境中从理论与历史研究寻求启发。这就必然赋予书法史以当代的性质。它不是任意改造历史,而是由既往的历史总结规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 王铎诗稿墨迹

    作者:江山

    本册《王铎书法墨迹》乃王铎45岁后所作,古律诗稿116首,手札尺牍6通,行书为主,兼真、草,笔力雄健,结字茂密,气势跌宕超逸,率意天真,节奏变化显著,既得险峻之致,又能复归平正,比其他的作品更加淋漓尽致,发挥个性。 此件墨迹内容之博,字数之多,较现存的王铎传世作品而言,堪称王铎一生之煌煌巨著。
  • 书法有法

    作者:孙晓云

    一本独特的,源于阿城别出心裁的书:浸淫书画艺术几十年的孙晓云,以自己漫长的书法、绘画求索路程为引子,串连起中国书法史上桩桩典故:原来古人写字可以一手执笔,一手擎纸,因为笔法成熟之前桌案还不存在;原来保持笔锋不散开是做到书法方便快捷的原则……但是,孙晓云的功力可不仅止于叙述:那些对书法艺术独到的见解,那些对何谓 “书画同源”深刻的领悟,无一不把观者牵引到一个完全属于黑纸白字的世界。 目录: 1 “中国”不如译成Calligraphy 2 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3 “请循其本” 4 “便捷”是指什么? 5 盲人摸象 6 怀疑“永字八法” 7 先说执笔 8 “五指”还是“五字”? 9 “拨镫”极其形象 10 用“笔法”书写的字才叫“书法” 1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2 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一:裹锋与连续书写 13 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二:没有依托的书写 14 大胆地推理 15 笔杆的直径 16 笔毫的长短软硬 17 纸的起源与“动”、“举”、“握”、“染” 18 《铡美案》的启示 19 笔法成于书写姿势 20 “古法”的绝唱 21 不自觉的丧失 22 桌子的功与过 23 “八分书”的解释 24 “向背”出形势 25 好大一头象 26 “章草”是书法演变的句号 27 “隶化”与“美化”的生理极限 28 三根细绳搓成一根粗绳——“完法” 29 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尚法” 30 “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变法” 31 最不愿意承认的现实——“无法” 32 书法是视觉艺术吗? ……
  • 艺舟双楫

    作者:(清)包世臣 李宗玮解析

    包世臣(著)(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正史中称其“少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言兵”,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书法一科,自古以来有艺有论而堪称双绝者甚少,有清一代不乏书家高手和理论巨匠,然包世臣则是上承阮芸台《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下启康南海尊碑卑唐主张的一位重要书法理论家。他穷毕生精力呕心沥血而撰写的《艺舟双楫》于后世涉足书坛
  • 书谱译注

    作者:马国权

    《书谱》是中国书法 史与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极其重要之篇章,其对书学实践具有双重的意义。此篇是用草书写就的理论著作。草书以王羲之为旨归,理论的宗旨亦是如此。故而此篇是学习与研究书法者,不可逾越的作品。然而不仅因书义之深晦,更因《书谱》文词美丽,草法多变,皆给学者带来不便。故而马国权先生,为能充分弘扬其学术与艺术价值,精心研求,成此译注。其书既有对《书谱》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版本流传诸方面的研究,更有对《书谱》原迹释文的校正、原文的翻译、注释,及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其文深入浅出,考证严谨。马国权先生三十三岁著成《书谱译注》,即被列为日本国筑波大学书法教科书目。今者出版,又复在《书谱》原迹图版旁,附以简化字释文,书后则附以《书谱》极力推许的“古之四贤”——钟、张、二王的书迹作品,以更加方便读者的学习、欣赏及其研究。
  • 历代名家小楷精品集

    作者:广西美术出版社 编

    《历代名家小楷精品集》收录了历代名家的楷书样例。有钟繇《墓田丙舍》、钟繇《荐季直表》、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节选、王羲之《临钟繇宣示表》、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欧阳询《心经》、虞世南《破邪论序》、褚遂良《摹王羲之乐毅论》、钟绍京《灵飞经》、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南宋 姜夔《跋土献之保母帖》节选元 赵盂俯《汉汲黯传》。
  • 赵孟頫道德经

    作者:赵孟頫

    《歷代小楷名作選刊-趙孟頫道德經》,本书是中国元代的楷书法帖。
  • 翰墨风神:故宫名篇名家书法典藏·兰亭集序

    作者:陈万雄/策划

    书法是中华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故宫博物院之书法藏品更是极为珍贵。本系列从中精挑细选名家名篇,全篇完整收录,其中大多为该名篇同一书法体中公认最好的版本,极具典藏价值。 本系列特点在于一书多用,既可欣赏印刷精美的书法作品,针对某些特别值得点评的字体提供书法赏析,又将名作中最精彩的部分制作为字帖供读者摹写,还附上释文及注释以便读者了解名篇的内容。此外,每一册都精选一幅作品做成拉页,可供读者裁下装裱之用。 王羲之书《兰亭集序》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本卷收冯承素摹《兰亭集序》、虞世南临《兰亭集序》、褚遂良临《兰亭集序》、俞和临《定武本兰亭集序》、赵孟 临《定武本兰亭集序》以及柳公权书《兰亭诗》,是一部权威的“兰亭”合集,极具典藏价值。
  • 历代名家心经书法

    作者:王羲之. 欧阳询.张旭.苏轼.赵孟頫.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经典。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二百六十字,爲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阐述五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本性为空的佛教义理,而归于“无所得”(不可得),认爲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果。该经属于《大品般若经》六百卷中的一节,被 认爲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爲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法师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爲通行的爲玄奘法师译本。由于经文短小,便于持诵,在我国甚爲流行。近代又被译爲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文辞优美、琅琅上口,被抄写、传诵、刻印者甚多。更因此经藴含着无上的智慧,而成爲历代佛教徒修行的课本。这短短二百六十个字,既表达了大乘佛教智慧的核心,又藴含着精进修持的法门,被誉爲“经中之经”、“咒中之王”。 佛教典籍中关于抄写、持诵《心经》而得善报、增福慧的故事有很多。历代帝王、将相、高僧大德、书法家、文学家,大多崇尚写经,而其中写得最多的,便是这部《心经》。 本书中所收的《心经》书法,书写者有帝王康熙、乾隆;有大书法家王羲之、欧阳询、苏轼;有名臣刘墉、林则徐、溥儒;有高僧八大山人、弘一法师;也有居士大德赵朴初、啓功,可谓群贤毕至。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上,本书所收的《心经》作品,无一不是心血力作,都是倾注了书写者极大的诚意和恭敬心的作品。对今人修习书法、培养心性,无疑是最有价值的。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美感的艺术,能够经常练习书法,对于提升书者的道德和人格修养很有帮助。 爲了让习字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家作品中,精选了二十一位名家《心经》书法作品,辑成《历代名家心经书法》这样一部“天禄琳琅”之作。爲方便读者閲读临习,我们在排版时注意到作品整体和局部的展示,字体均以仿碑刻拓片形式呈现,黑白分明,疏朗醒目。 愿《历代名家心经书法》能成爲常伴您案头的好书,愿您在临习閲读《心经》时,能增长书法修养,平静身心。
  •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

    作者:海上雅臣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内容简介:赤膊光头、放荡不羁的现代书法家;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平凡教师。艺术上的态度和生活中的脾性交织,造就了20世纪后期日本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井上有一。他的作品,对处于书法和文字之源的中国现代书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幼时家贫无奈放弃绘画理想,青年经历东京大空袭死里逃生,中年克服五十后危机走向愚彻,晚年同恶疾顽强斗争。他不善机巧,甘于淡泊,守贫一生;他不甘守旧,寻求革新,终获心性自由。《书法是万人的艺术》是详述井上有一人生轨迹的评传,著者用与井上有一亲密接触留下的权威记录以及通读井上有一日记后才知晓的事实,展现给读者一个活生生的井上有一。
  • 赵孟頫小楷书道德经

    作者:墨点字帖 编

    《传世碑帖精选12:赵孟頫小楷书道德经》内容主要包括:赵孟俯(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浙江湖州人。赵孟俯博学多才,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后世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之一。 赵孟俯六十三岁时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在卷首,赵氏绘了一幅老子画像,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道德经。该卷书法结构严谨,用笔精到,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通卷一气呵成,实为小楷书法中的精品。该墨迹纵二百四十五毫米,横六千一百八十六毫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为了便于学习使用,《传世碑帖精选12:赵孟頫小楷书道德经》在保持原墨迹的风格的基础上,后期稍作处理,供广大书法爱好者鉴赏临习。
  • 如何寫書法

    作者:侯吉諒

    學習書法必備的一本書! 書法曾經很重要,是傳統讀書人最根本的技術之一,且關係到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書寫工具的改變,書法雖不再是主流的傳遞媒介,卻一直被重視。近年來,教育單位高度宣導,更成為國小老師、學生的必備課程之一。 學習任何一種技術才藝,最重要的是入門的引導,起步是不是正確、方向是不是適當。 學習書法,正確的觀念是入門的第一堂課,但一般的書多從賞析典故開始,讓想學書法的人不得其門而入,也是多數人學不好書法的重要原因。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 如何寫書法(觀念心法) 打破許多舊有的錯誤觀念,在正確觀念一書中,作者除了將一般人最多疑問的問題做解答,還點破許多人學不好書法的原因,一針見血。 如何寫書法(技術工具) 二為傳授書寫書法的祕技。 在此本書中,作者則將多年的祕技公開,不藏私,讓有心學習書法的人,一看就懂。享受書法的樂趣。 寫字不是只有寫字而已,寫字反應的,是所有和寫字這件事有關的元素的總和。 本書讓喜愛書法的人,少走了許多冤枉路,真正將書法的好與美,正確被人所用。也是學生學習書法必備的入門書。 書法的功用: ◎定靜生慧,這是書法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學習和書法相關的文學、歷史、文化等等知識,對生活內涵的影響會更深遠。 ◎寫字和打字最大的差別,是寫字有一種「連心」的作用。 ◎寫書法可以產生高度的專心,專心可以產生強大的力量。 ◎培養耐心、建立美感的最佳方式。 ◎書法和佛法一樣,唯有自己動手、自己修行,才能達到智慧的彼岸。 本書精采論點: ◎你選錯書法老師了嗎? ◎你為什麼不懂書法? ◎寫多久可以「出師」? ◎為什麼工具這麼重要? ◎學書法需要天份?
  • 碑帖鉴别常识

    作者:王壮弘

    《碑帖鉴别常识(修订本)》:崇善楼书系。碑帖二字含义极广,本篇所谓的碑帖仅指历代石刻文字,以及专为传学书法而摹刻的法帖。故凡甲骨、金文、砖瓦、玺印上的文字以及简、牍、帛、绢、纸缣上的手迹皆非《碑帖鉴别常识》范围。本篇既名《碑帖鉴别常识》,当以介绍碑帖版本知识为主,文字考释一概从略。本篇为一知识性的书籍,读者欲广泛深究,拙著另有《增补校碑随笔》、《六朝墓志检要》、《崇善楼笔记》、《帖学举要》等可供参考,本篇因篇幅所限未能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