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法
-
书法与古籍
《书法与古籍》无意深入探究书法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内容,而旨在试图展示理解这种形式确有问题,并明确厘定其界限。藉此至少有助于观看和沉思此番名为“书法与古籍”展览所选诸项展品。因此,我们面对的问题有两个,而不是一个:先要理解何以导致书法在东亚如此重要;其次,必须认识书法在中国与东亚古籍漫长发展史起到什么作用。当然,只限于展品本身所带来的眼福而未加深究也不为其过。上述两个问题同样恰切,而后者可以导致从外部观察一种文明时最常见、最严重的错误:想当然地类比原本乌有之物。我们起码致力于展现中国书法之为迥异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书法。 -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以“娟娟发屋”作为话头,讨论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与修辞策略的关系。 作者从清代以来的碑学观念切入,通过对“所有出土文字遗迹都是书法”这一逻辑的廓清,探讨了书法经典化过程中文化、心理、体制等多重原因。该书花费大量笔墨,展现古代与今天“素人之书”的不同命运,指出当代书法界所标榜的“民间书法”概念名实不符,实际上只是提倡者的一种修辞策略,“平民性”的诉求看似开放,却有相当的局限。 -
极简中国书法史
本书从文字的起源与功能变化、书体的演变发展与兴衰更替、书写主体的变化及书家的风格特点与文脉传承、帝王的喜好风尚及其影响等方面出发,清晰呈现了书法之发展脉络及其实用与艺术并重的双重特点,展现出了承载千年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
中国书法五千年
本书第一次从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对中国书法五千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与逻辑地考察,引领大家一同进入各个时代书法艺术的审美殿堂,进行一次书法审美的巡游。本书以150幅中国最景点的传世书画杰作,170种各大博物馆的文物精品,25万文字讲述“中国书法五千年”。 如果用一句话对书法艺术进行概括,那么只能将其称之为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在世界各国,比如在英语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也有被称为书法家的人物或书法艺术的事务存在。然而那种书法艺术却主要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一种技艺。那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不可能被书写成条幅或中堂在美术馆展出,更不可能在报刊上以书法作品的名义发表,以称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为人欣赏。而他们的书法家,也绝对不会具有中国书法家所具有的艺术家地位,受到世世代代的顶礼膜拜。 书法中的审美意识和书法艺术一样源远流长。书法理论既是对每一个时代书法艺术创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影响和指导当时及以后的书法创作实践。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中国美学,并无法全面把握中国艺术精神。 -
兰亭
兰亭为何? 其为名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其为故迹,兴废几度,佳境尤存。 其为风物,形神相因,不即不离。 其为集诗,言意玄远,词约理丰。 其为异文,性灵所钟,悲欣交集。 其为逸事,高绝千古,慕者如云。 其为公案,聚讼纷纭,千年未决。 何为兰亭?欲辨已忘言。 吾谁与归?兰亭羲之也。 本书收入书法、书画鉴定、历史地理、考古、中文、哲学等学科的学者,撰写的从诸多角度解读《兰亭》以至魏晋时代的文章,不仅深入解读了《兰亭序》及王羲之书法,也展现了从竹林七贤到二王的广阔文化天地。 附录部分收入王羲之书迹的所有唐摹本。全为从摹本所在博物馆购买的精品大图,颇具收 藏价值。 -
中国书法史(全7册)
本书是“中国文库”之《中国书法史》,全书系统论述了四项内容:一,探讨书法史与书法艺术的传统为三千年书法史的发展寻找活的灵魂。二,总结、评价古人对书法的理解和阐释,充分利用古代书论,帮助我们复原或接近历史的真实。三,以书体演进的线索系挂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概括说明前期书法史。四,以书家和书法传承系挂作品,证以时代风尚及流变,系统梳理书法史。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吴大澂和他的拓工
本书主要是以研究吴大澂的拓工为主,同时研究同光时期金石学家和拓工的互动关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访碑传统及黄易对吴大澂的影响;第二至四部分讨论了吴大澂家庭和交往圈中的传拓风气、吴大澂的拓工、拓工的生存状态、吴大澂的三位擅长传拓的幕友;最后则是作者对拓本的品评语言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些思考。 -
千年书法
《千年书法》拍摄历时两年,片中大量精美绝伦的国宝级名家墨迹的展现也是过去少有的。片中学者的访谈,许多观点独辟蹊径、见解独到。观后使人赏心悦目,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使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在增长对书法艺术发展历史理解的同时,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中国书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黑与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千年书法》通过从晋到清这段跨度为1500年时间中,每个朝代引领书风的书法大家的介绍,揭示了书法这一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千年书法》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刘墉等书法大师的介绍,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千年书法》除了介绍他们在书法艺术方面的精湛造诣外,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人物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进行了探索和挖掘。那些名垂千古并被神化的书法大师重新回归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
字里千秋
《字里千秋:古代书法》:1926年,梁启超为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作了一次有关书法的演讲,他说:“美术,世界所公认的为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写字。”梁启超说的“写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有着实用与艺术的双重性格,在古人那里,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书法是在不可逆转的挥运之中传达书写者的功力和气格,显示书家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同时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
硯史箋釋
《砚史》,清代著名书画家高凤翰所藏砚品之谱录,又名《西园砚史》。高凤翰(一六八三——一七四二),山东胶县人。精于金石书画,高凤翰平生癖好收藏砚石,据说最多时达千余方,且又择其佳品镌刻铭跋,将题署的心爱之砚加以收集,著成《砚史》四卷。全书收砚一百六十五方,所拓砚图一百一十二幅,据说最初是用彩墨拓印,并在模糊处用笔勾勒填补。原书设色以浅淡,并配朱墨、藤黄、赭石等色,钤以朱印,色泽古雅可爱。高凤翰去世后,《砚史》原本为宿迁王相在高氏后人处得,并延请太仓王应绶摹刻上石。王氏去世后,由清吴熙载用枣版摹刻补成,至此,《砚史》一书方得流传。 《砚史》原册原藏于王应绶藏书处——池东书库。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华东,《砚史》原本在变乱中散佚。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于宿迁发现残页十六幅,并发现王应绶所刻原石四十五块,后交南京博物院保存。 《砚史》一书浓缩了高凤翰一生藏砚、制砚、铭砚的艺术成就。本书据王相重摹之原拓本制版,系《砚史》各本中最早并且最为精良的拓本,世所稀见;并由藏书家田涛、书法家崔士箎两位先生合作详加笺释。 -
纸
一张纸能承载多少文化,一张纸能成就多少创意。。。 本书内容配合上海博物馆“纸文化”系列展览,邀请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撰文,邀请插画师绘制大量插图,从不同的视角展现纸文化的丰富多彩。全书分为纸源、字纸、纸工、纸韵四部分,分别展示了历史上各类手工造纸法,各个时代的印刷、书籍装帧工具,各种纸制物、工艺品,以及各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是继承前人结构规律充实发展而成的。本次编印之新书与原书的主要不同是:一、增加释译。每类满城风雨则之后增加了百字以内的白话释译。释译包括解释该法原意;注明选 错、写错之例字,对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及读音;指出和改正黄氏错讹,增加了各类字的书写指导。二、增加了大楷例字。为提高本书的临摹功能,增加了由书法家房弘毅书写的欧体大楷例字。字径为七厘米,以反白印刷,呈显碑拓效果。三、增加欧阳询例字。在保留黄氏原有例字的同时,还增加了从区阳询书法中选取的例字,便于读者临摹、参考。在集字时,尽量选用欧阳询楷书,缺字者以相近之字替代,或以其他古人楷书补充 -
学书有法
《学书有法:沈尹默讲书法》将沈先生在五六十年代散布于不同报刊或单本印行的论书文字捡摘切实可行的,对学书者有较大帮助的,编辑成册,并选配部分先生的书法作品,及先生在文中提到的名家作品图影,作为对《学书有法:沈尹默讲书法》内容的补充,以期对读者更深入了解先生思想有所帮助。 沈尹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工正行草书,尤以行书擅场。他崇尚晋代二王一派的书法艺术,并广集历代名书家所长,得其神韵而创立了独特而典雅的个人风格。沈尹默先生精于用笔,于笔势、笔法多有阐发,其倡导的理论及书法艺术,对近代书法界有深刻影响。 -
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一0三六——一一0一),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书家、文学家、诗人。在他十岁时,其父苏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其书,嘉祐二年试礼部,欧阳修惊其文才,叹曰:“我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熙宁中,王安石变法,轼上书论其不便,遂遭到新党的排斥,谪为杭州通判,复徒湖州知府,元丰二年又被贬为黄州副团练使安置。元祐中累官翰林学士,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后卒于常州,终年六十六岁。 本册所载《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的代表作品,此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被世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王羲之的《兰亭》为第一,颜真卿《祭侄稿》为第二),此卷行书是他被贬到黄州时所书,诗中流露出他当时窘困的境遇,通幅字势大小错落,奇正疏密,如乱石铺街,似雨中夹雪,笔力沉劲,气势磅礴,字里行间,仿佛有一种悲怆郁凉的气息毫无拘束地在纸面上宣泄,与苏轼平时的稳健风格似有不同,想其书写这幅作品时意不在书,天机自动,若有神助,而意外之笔端,足以使人回味无穷。今按原迹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
智障儿童学写字
智障儿童学写字,ISBN:9787501160853,作者:,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历代小楷精选
《历代小楷精选》讲述了楷书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关系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同时还承载着延续中国文明的功能。小楷是相对于中楷、大楷而言的,是楷书艺术中一种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书体紧密相联的艺术表现形式。 -
褚遂良倪宽赞
《倪宽赞楷书墨迹》此书笔力遒劲,点画挺拔,轻重分明,画之中截,纯以中锋提运,故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而画之两边不光而毛,极富质感,有虽瘦而实腴,似癯而实清之妙。其结字横势多平,并微杂隶意,极其端庄温雅,赵孟坚跋云:“褚书《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撄之。”更为可喜的是此赞为墨迹,为我们研究褚楷用笔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初学者若能以此赞入手,继则可临《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以深入堂奥,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作,是书法爱好者的极佳范本。 -
董其昌书法精选
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号思翁、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董其昌是晚明书法泰斗,天才俊逸,善谈名理。他的艺术主张,常见于他的作品题字和后人所辑的《画禅室随笔》等书中。董其昌提倡学习书画要以古人为师,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有丰富的见闻和渊博的修养;强调艺术表现,主张书画融合;提倡文人士气,反对行家匠气。同时,董其昌又是中国美术史上最为复杂、最多争议,并且是最易被误解的人物之一,其充满矛盾的一生一直令史学家们困惑不解。 -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 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 “穷乡儿女” 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
启功论书法
本书为啓功著作的启功论书法,书内详细介绍了汉字、书法、画法,以及相关的作品,以及中国现代的理论与其相结合。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