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法

  • 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作者:蔣勳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 導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裏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裏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 而在歷史的騷動裏,《寒食帖》經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和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 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裏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 法书要录

    作者:(唐)张彦远著

    我国书法艺术,源流久长,论撰繁富,但其中瑕瑜互见,真伪参杂,又多杂出散见。《法书要录》一书,则是第一部汇辑并选录唐以前这些书法资料的总集。 辑录者张彦远,生於晚唐时期(生卒年月不详,据余嘉锡《四库所要辩证》的考证,约生於唐宪宗元和十年左右,到僖宗时还在),官至大理寺卿。他的高、曾、祖父三代都官至宰相,於法书名画收藏甚多。张彦远自幼爱好书画,又多见名迹,所以精於鉴别。他著有《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二书,自己说:「」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法书要录自序》话虽有些自负,二书却还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要籍。 卷一 后汉赵一非草书 晋王羲之论书 王羲之教子敬笔论不录 晋卫夫人笔阵图 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宋羊欣采能书人名 齐王僧虔答太祖书 宋王愔文字志目 齐萧子云论 卷二 ……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 黄永年谈艺录

    作者:黃永年

    文史大家黄永年先生篆刻造诣颇高,并洞悉书法源流,对碑刻学亦有独到研究。本书收入《书法源流杂论》、《唐人楷书述论》、《篆刻艺术》,以及《碑刻学》等相关著述,并选配插图。 编辑推荐 ☆ 回望大师身影。这是一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的“副业”,但成就令人钦羡。 ☆ 澄清认识误区。《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书,柳公权的字不适合初学,齐白石、邓散木的篆刻并不高明。
  • 中国书法名作100讲

    作者:朱以撒

    《中国书法名作100讲》主要内容:中国书法有那么长的历史,遥远而幽深;有那么多的书法家,摈古竞今,卓烁异彩;还有那么多的书法作品,汗牛马而充栋宇,诸体兼备,四时异景。书法史、书法家、书法作品,以时间为序,由远而近,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成为后人寻绎、效法、欣赏的不尽源泉。 书法家是靠书法作品存活于世的。那些因时日久远已经没能留下作品的书法家,现在提起来,已经是模糊一团毫无感性可言了。那些留存了作品的书法家,却在后人的累代阅读欣赏中越发直观、感性,作品使人清晰,如同复活于今日。像李白有《上阳台帖》、杜牧有《张好好诗》,虽然仅有一件存世,也因此让后人鲜明地储存在记忆中。由此可见,书法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作品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走向,见证了审美观的发展和转变。在一个留有各个时期作品的书法家面前,像颜真卿、米芾、赵孟(兆页),我们看到的就更为立体,有仪态,有血肉,更有精神、气度。作品的丰富,也对全面地认识一个书法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 启功给你讲书法

    作者:启功

    《启功给你讲书法》的作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字形、选临碑帖、文房四宝、用笔、结字、执笔法、参考书等十三个方面,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体会和主张,主要目的是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书法艺术的各种不正确的观念、认识,以及人为制造的神秘感。全书以破为主、立在其中,既是启功先生数十年习书经验的总结,也为初学者打破种种观念束缚,赢得自由、自信。
  • 书法这点事儿

    作者:高惠敏

    本书所收,是笔者近年来关于书法、篆刻的部分议论,钢笔毛笔、讲解批评、纸面网上,杂七杂八一锅煮。发言的动因,多源自书法诸相及学生提问。我口写我心,卑之无高论,话未免尖锐另类、不留余地——个性如此,且由他去;但从另一面想,年轻人、爱好者,多见点众生相、听些过头话,知道书法也可以这样想、这样做,应该也不算坏事——辨别是非邪正,大家有足够的能力,不用谁担什么心的。 这次广东人民出版社以《书法这点事儿》为题,邀编这个“不成体统”的集子,我除了感谢,还真钦佩他们如此知人懂我。也许他们已注意到:挥毫留墨,我一向只以小名“阿敏”签署,正表明了我对“这点事儿”一贯的态度。 其实,书法如此,其他事也如是,即便是壮举伟业,也不必抬到吓人的高度。我佩服那些举重若轻,以“游戏”心态轻松处之的人。固然,家国事功,是“成也游戏,败也游戏”,归因自当见仁见智,但反过来也证明,人生处世,态度这因素,真是既关键又有趣呢。
  • 手帖:南朝歲月

    作者:蔣勳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 ●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 ●王徽之《新月帖》 ●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 ●王薈《癤腫帖》 ●王慈《(木百)酒帖》 ●王珣《伯遠帖》 ●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 一脉文心

    作者:陈乐民

    陈乐民先生(1930—2008)属于这样一代人:出生于民国时期的旧式家庭,接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长大后进入新式学堂,经历新思潮洗礼。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之时,他们刚好大学毕业,怀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向往步入工作岗位,投身祖国建设。比起之前较早的一代,他们在青年时期的人生选择更紧密地与国家需要相连;比起“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他们又多了一分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惦念。 1953年起,他长期担任新中国的外交“公务员”;后又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二十年间写出《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等多部专著,开创中国的“欧洲学”研究。在女儿眼里,他西化得很,法语地道,英语流利,可以不打底稿临时用法语发表长篇演讲;喜欢吃牛排、奶酪,爱喝红酒、咖啡,吃顿好西餐舒心得很,自称全“盘”西化。但同时,他又完全沁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看的是世界,想的是中国。满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精通京戏,爱听昆曲,唱起老生韵味十足;他最大的梦想或者说是幻想是哪辈子家中能有套二十四史。他用毛笔对抗数码时代,我们的电脑不断更新换代,他的桌面上则是永远的纸墨笔砚,始终一管毛笔,一面著书立说写欧洲,一面写字作画。他的书桌上经常是一摞原文欧洲文史哲,一摞线装古书。就连他的文风和眼光也是交替变换的。 这本小书,将更多展现出陈乐民先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相浸的一面。陈先生并不是书画家,书画只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著书立说之余,他坚持用毛笔在陋室书巢中挥洒出一方书画天地,这些字画太过属于文人画的理想——“自娱”,以至于其中许多连家人也未尝见过,直到他过世整理遗物,大家才连连惊叹,他究竟是如何从读书、思考、写作、疗病的缝隙里挤出时间,留下如此多墨迹。我们从中遴选部分,并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事实上,陈先生本人对他的这些字画并不满意,也绝没有想过要拿来出版),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人——他的人生际遇,他的志趣胸襟,他的思索与抗争,以及他对祖国和家人无言的挚爱,谨此表达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追思与纪念。可以说,陈先生的心路历程在他那代知识分子里是有代表性的,从这些书斋字画中,我们看到一辈人正在远去的身影,但愿他们不是真的走远了。
  • 中国碑帖名品·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作者:

    《中国碑帖名品: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收录了多篇书法作品。《中国碑帖名品: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文字由长安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中所集,自贞观二十二年(六四七)至咸亨三年(六七二)历时二十五年完成。由于所集之字自然精美,故为世所重,历代皆为习王书之首选范本。现存西安碑林,陈列在第二室东侧第二排。
  • 手帖:南朝歲月

    作者:蔣勳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王薈《癤腫帖》●王慈《?酒帖》●王珣《伯遠帖》●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

    作者:雷德侯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附录部分则详细整理米芾有关晋代书法的论述和晋代书迹的源流。中国书法的赓续取决于强大而稳定的古典传统。这一传统并不排斥书法家的个人风格。而书法家对传统的经典作品各有所解,形成了中国书法的“风格结构的综合体”。其中,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是这一传统的渊薮所在。有关晋代书法的评定,众口不一,最值得重视的当属褚遂良(596-658)、米芾、赵孟頫(1254-1322)和董其昌(1555-1636)。其中影响之大非米芾莫属。在作者看来,在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中,米芾所掌握的关于晋代书法的知识起到了筛子的作用。《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即围绕这一基本看法展开讨论,这些讨论廓清了中国书法史学研究中的晦黯之处。作者在艺术史训练、汉学知识方面的精湛造诣使他在分析问题时左右捭阖,我们仿佛在谛听他坐在三角琴前弹奏古乐,妙音袅袅,弥漫着古典的庄严和典雅。
  • 怎样学书法

    作者:费新我

    《怎样学书法》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专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一本普及读物。内容包括《习字十法》、《学书十要》、《常识七知》三章二十七篇。从执笔、运笔、选帖、临帖……到各种书体的特点、写法、书作款式等都有简明实用的阐述,并绘有示意图。书中还附有从甲骨文到清末名家的各种碑帖精品一百四十余幅。文字深入浅出,内容图文并茂,一读便能融会贯通。在时下的学习书法类图书中,由当代书法大家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来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普及读物仅此一种。亟宜人手一册,将是有志于学习中国书法的爱好者们攀登艺术高峰的绝好阶梯。
  • 汉石门颂

    作者:

    《历代碑帖法书选:汉石门颂》介绍了:石门颂摩崖又名杨孟文颂摩崖。王升撰文,隶书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一字,额题隶书『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十字,碑文字载杨孟文修葺石门道之事。汉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刻于陕西褒城褒余道石壁。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幻。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藉;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清王昶《金石萃编》说:『是刻书体劲挺有姿致,与开通褒斜道摩崖录字疏密不齐者,各具深趣,推为东汉人杰作。』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山,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 汉鲜于璜碑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历代碑帖法书选:汉鲜于璜碑》内容简介: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年)。一九七三年五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此碑在历史文献、金石书籍中,均未见著录,是迄今发现的保存完整、字数最多的一通汉碑。其书法笔致方整朴厚,点画富于变化,与传世隶书名作《张迁碑》风格相近,对于研究汉代书法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ISBN:9787501008582,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
  • 宋赵佶真书 千字文 秾芳诗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组

    赵佶,即宋徽宗。生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一0八二年),卒于南宋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年五十四岁。宣和七年金兵入侵,传位于赵桓。 赵佶由于个人爱好,在位时广收古物、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画技法颇有造诣,书法得力于唐薛稷,别具风格,自称“瘦金书”。 《千字文》卷系小字楷书,书法瘦硬劲挺,为赵佶传世墨迹中的珍品。卷末自题:“崇宁甲申刚岁宣和殿书赐童贯。”甲申为崇宁三年(公元一一0四年),时赵佶二十三岁。原件每行十字,为保持字的原大,现割裱每行八字。原件现藏上海博物馆。 《秾芳诗》卷系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二十行。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原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千字文》与《秾芳诗》同是瘦金字,风格各异。现合并一册,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 柳体玄秘塔标准习字帖

    作者:柳溥庆

    柳体玄秘塔标准习字帖,ISBN:9787200000788,作者:柳溥庆编
  • 王羲之传本墨迹选/历代法书萃英

    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传世墨迹有《寒切贴》、《姨母贴》等十余贴,这些墨迹传系唐人双勾廓填摹本。其中《快雪时晴帖》的摹本时间可能更晚些。册中所收的墨迹就是从这些摹本中选出来的。
  • 赵孟頫\书《寿春堂》

    作者:赵孟頫 书

    中国碑帖汗是牛充栋,中国善书者众矣。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碑帖包括为历代书家所推崇的名家名帖,流传至今,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字迹缺残和帖面磨损。为了便于今人学习仿练字者提供最佳的书法范本,本社特约请有关学者精选历代部分名帖,重新进行考证,补注其碑的文缺残之字,清修其帖面漫漶之迹,使碑文完整无缺,帖面焕然一新。 习书练字最关键的是掌握书体运笔规则,而历代书家运笔均各有千秋,为方便习书者学习,我们特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作者:杨为国,吴涤生

    “回宫格”系依据汉字书写结构规律、书法造型原理与人的视觉习惯等融汇一体后,创造的一种新的习字格式和习字方法,已获国家专利。回宫格的主要特点是能明确而直观地显示出字体的结构,具有易懂、易教、易学的作用,能使学习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真正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内在规律。发明人杨为国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证实了,采用回宫格方法学字,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中老年书法爱好者,其书写水平进步情况明显加快,并与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等习字格式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同志为回宫系列字帖作序并题了词,称其为“书法教育的良工利器”。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启功、沙孟海先生经过鉴定,又专此题词,给矛极高的评价。本套习字本共分四册,其中三册的范字分别选自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与《回宫格楷书字帖》配套,供学习者直接临摹之用。本册是空白的回宫格习字本。供已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对照已出版的其它楷书、行书、隶书等回宫格字帖临习之用。本套习字本突出结构教学。考虑到学习需要,在形式编排及整体内容上分描摹、临写两部分,同时按照笔画和结构教学的要求,附有简明易懂的文字说明。这种同步开展、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利于学习者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