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施蛰存

  • 金石丛话

    作者:施蛰存

  • 金石丛话

    作者:施蛰存

    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收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午文化的各个方面。
  • 施蛰存日记:闲寂日记.昭苏日记

    作者:施蛰存

    本书体裁为日记版本,主要写施蜇存闲寂日记、昭苏日记。施蛰存先生在日记艺术的探索上是自觉而积极的,他走在了当时社会的前列。施蛰存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成为了“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施先生的日记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但是我们的文学研究界长期忽视他,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才开始重新研究他。
  • 施蛰存散文选集

    作者:施蛰存

    施蛰存散文选集,ISBN:9787530606841,作者:施蛰存著;应国靖编
  • 灯下集

    作者:施蛰存

    《灯下集》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集。1937年,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已在上海登陆,我国展开了全面抗日战争。因此,这本书没有发行到内地各个城市。此后,经过了八年抗战,五年内战,这本书没有再版的机会。全国解放以后,连上海的各个图书馆里,也不见此书。从去年开始,出版界掀起了一股“散文热”,陆续出版了不少散文别集、选集及总集,把“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各种散文收炒得火热,这本书《灯下集》,也有好几篇被采录了。 我羡慕弗朗思的《文学生活》那样精劲的批评散文,也羡慕兰姆及史蒂芬孙那样从容的絮语散文,我想我恐怕永远不能写出有他们的文章之一半好的东西来。因为我原本不敢希望在散文这方面有怎么大的成就,所以现在也就无顾惜地让我这一点可怜的修养给读者诸君瞧个透。至于这本小书命名的意义是很简单的,我曾在十六支烛光的电灯下把这些文章编集拢来,所以就叫做《灯下集》。
  • 薄暮的舞女

    作者:施蛰存

    施蛰存的海派小说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文化氛围浓厚,其心理分析小说独步文,细致入微。本书以图文链接的形式,配以大量的老上海图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生活的众多侧面。舞厅、跑马场、酒吧、电影院、弹子房、西式建筑、淑女、影星、舞女、普通市民、作家书稿、报刊影印本等均在文字与图片的交织中顾盼生辉,有旧貌换新颜之感。
  • 施蛰存代表作:薄暮的舞女

    作者:施蛰存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脉,它深植于民间,普及方能提升,华夏出版社寻访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之优秀作品,以超廉之价格,成丛推出“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十元书系”,第一辑凡十八种。旨在引导积极的文学阅读,提升国民的文学鉴赏力与社会洞察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十年创作集

    作者:施蛰存

  • 施蛰存心理小说-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

    作者:吴立昌 编

    《施蛰存•心理小说》收录《鸠摩罗什》、《狮子座流星》等作品。施蛰存的心理小说,应特指具有弗洛伊德色彩的心理分析小说,它与一般着重分析人物心理的小说不能等同。
  • 雨的滋味

    作者:施蛰存

    《雨的滋味》主要内容包括:雨的滋味、绕室旅行记、玉玲珑阁丛谈、浮海杂缀、跑警报、栗和柿、河内之夜、在福建游山玩水、卖糖诗话、旅晋五记、雨窗小咏等。
  • 沙上的脚迹

    作者:施蛰存

  • 施蛰存序跋

    作者:施蛰存

    目录 《现代》创刊宣言 重印全份《现代》引言 《中学生文艺月刊》创刊的话 《文艺风景》创刊之告白 《文饭小品》发行人言 《现代诗风》创刊号卷首语——《文饭小品》废刊及其他 《活时代》发刊辞 《词学》第一辑编辑后记 《江干集》卷首语 《江干集》附录“创作馀墨”(代跋) 《娟子姑娘》序 《上元灯》自序 《上元灯》再版自序 《将军底头》自序 《梅雨之夕》自跋 《善女人行品》序 《小珍集》编后记 《灯下集》序 《待旦录》序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施蛰存》序 《文艺百话》序引 英译本《梅雨之夕》序言 《沙上的脚迹》序引 《西游补》题记 《晚明二十家小品》序 《金瓶梅词话》跋 《北山楼诗》自序 《燕子龛诗》引言 北山楼增辑《燕子龛诗》跋 《唐诗百话》序引 《词学名词释义》引言 《花间新集》总序 《词籍序跋萃编》序引 《宋元词话》序引 《云间语小录》序引 《十日谈选》题记 《一九零二级》译者致语 《妇心三部曲》译者序 《域外文人日记钞》序 《胜利者巴尔代克》译者引言 《称心如意》引言 《丈夫与情人》引言 《渔人》译者题记 《火炬》译者题记 《智慧帽》译者题记 《荣誉》译后记 编后赘语(沈建中)
  • 云间语小录

    作者:施蛰存

    序 我是松江人,在松江成长,住了三十年,才迁居上海,至今六十多年了。过去的上海是松江府的一个县,现在松江却成为上海市的一个区,而上海又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这一变化,使我很有些沧桑之感。闲来无事,写下了许多段关于松江的人物、风俗、土宜、掌故的杂记,名之日《云间语小录》。 「语小」是说这本书中所说的都是一些小事,无当大雅。「云间」是松江的古名,其实是错的。陆云到京城洛阳,遇见洛阳名士荀鸣鹤,彼此互通姓名。荀说:一我是日下苟鸣鹤。陆说:“我是云间陆士龙”「日下」是太阳之下,即皇帝直接统治之下,可以作为首都的代称;而“云间”只是取“云从龙”之义,不可能用作地名。松江是元朝才用的地名,元以前,只是一条河名,即今之吴淞江。但这个江名又是错的,应当说是“松江”《后汉书·左慈传》中称为“吴之松江”,苏东坡《后赤壁赋》中说“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都是指今天的苏州河上游,都不是地名。 从秦汉到元代,松江这块地,名为“华亭”它还是海边一个小驿站,供过路的旅客歇宿之处,“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故名为“华亭”。今天上海周围还有“安亭”,“仪亭”,“亭林”,凡是地名带“亭”字者,都是古代的驿站。 元代以后。“松江”成为府名。“华亭”成为县名,隶属于“松江府”。 一府领七县,松江府城内,南半为华亭县,北半为娄县。这样一来,我这本琐记就不便定名为《松江语小录》。或《华亭语小录》了,只好采用“云间”这个代名了。 此书断断续续写了好多年,早些时候被小友沈建中看到,帮忙整理成册。他又为我谋求印行,居然如愿以偿,例应致谢,附记於此。
  • 北山谈艺录

    作者:施蛰存著

    施蛰存这位文史功力深厚的大家,不仅擅长现代文学创作,而且古汉语修养也颇深。因此, 对于金石题跋、题记类文体,能极为娴熟并独特驾驭。善于从文物旧闻、前贤之说中采撷史料、旁征博引,详实考释,趣味斐然地再阐述自己独到的心行,在蕴于“玩古”的幽远书卷气和清 澈流畅的文字里娓娓道来,仿佛老师般的谆谆平易,淡然意赅,使人解颐大悟,掩卷回味无 穷。《北山谈艺录》全书共分三编。卷上“题记编”,主要择其以金石书画的题跋、题记为主,并 兼及相关的几篇谈艺小品文。卷中“序跋编”,则是采用他所撰写金石著述的部分序与尚未 发表过的金石专题新文。北山老人以往有“百话”、“百咏”、“百选”等“百”字辈的著 作 ,因此特将本书也整理成百篇余一。
  • 石秀之恋

    作者:施蛰存

    本书是我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施蛰存的小说合集的上册。
  •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

    作者:陈子善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学术史上,施蛰存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作为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先生在新文学进程中的众多建树完全可以用“杰出”两字来形容;作为唐诗研究家、词学研究家、金石碑版研究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施先生的学术贡献同样令人瞩目。所谓“四窗”,每一扇窗都是如此灿烂辉煌,以至今人要研究施先生,不能不感叹“北山”的博大精深,难窥堂奥。虽然近年来海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施先生的成果,包括访谈录、专著和评传等问世,但严格来说,施蛰存研究还起步不久,还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有待开拓。本书汇集了海内外各界学人纪念施蜇存先生的文章,有施先生的文友、同事、学生乃至素不相识的读者对他的音容笑貌的描绘,对他的道德文章的追述。尽管这些生动的回忆以施先生中、后期的大学教学、文学著译和学术研究活动为主,仍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第一手史料,将对施蛰存研究的深入会有所裨益,有所推动。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收入施蛰存先生的文友、同事、学生乃至素不相识的读者对他的音容笑貌的描绘,对他的道德文章的追述,其中有些文字是专为本书而写的。尽管这些生动的回忆以施先生中、后期的大学教学、文学著译和学术研究活动为主,仍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第一手史料;尽管由于时间和语境的不同,书中若干回忆存在说法不一、看法各异的情形,本书对施蛰存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所裨益,有所推动,却是完全可以预期的。2003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庆祝施蛰存教授百岁华诞文集》,书中有不少深情回忆施先生的文字。限于篇幅,本书只能从中酌选个别篇章。读者如有兴趣,可进一步参阅该书。
  • 施蛰存海外书简

    作者:施蛰存

    《施蛰存海外书简》收录了施蛰存写给海外友人的信件297封,起讫时间为『文革』后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些书信真实地再现了施蛰存最后二十年的生活和他在词学研究、金石碑刻收集、编辑《词学》杂志等方面的成就,也问接反映了中国八九十年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极具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 唐诗百话

    作者:施蛰存

  • 词学名词释义

    作者:施蛰存

    施蛰存先生是我国词学专家。本书中收集了他近年发表的词学名词考证释义文章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