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

  • 唐代陳拙論古琴指法

    作者:[明]蔣克謙,姚丙炎 注,姚公敬,姚公白

    《唐代陳拙論古琴指法》是上一代上海著名琴家姚丙炎先生遺著,他將明代蔣克謙所輯《琴書大全》中之《唐陳拙指法》篇從新整理編排,並加標點句讀及注釋而成。原文為議論古琴指法之著,資料豐富,自成體系,為古指法珍貴資料,經整理注釋之後,更具學術與研究價值。 全書由姚氏以小楷親筆抄寫,字體蒼勁秀麗,注釋部分由其後人姚公敬補抄,姚公白寫《編前語》,本書可說是兩琴代人心血結晶。
  • 音乐人类学

    作者:汤亚汀

    《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近50篇文章分十四章,按照“定义与现状”、“历史与思潮”、“程序与方法”和“运用于领域”四辑及“附录”编排,每一辑都有一个“概述”提要性地总结该部分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和理念。如此,作者以横向结构性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将音乐人类学在近15年间所发生和发展的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进行了展示。
  • 三联爱乐·2007年第1期

    作者:三联爱乐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 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

    作者:李祥霆

    在线阅读:http://www.chineseculture.net/guqin/newsletters/lixiangtingtangbookfullversion_files/lixiangtingtangbookfullversion.htm 序㈠ 在我国的音乐史料中,有关於乐器方面的文献为数甚多,其中又以古琴音乐的史料最为突出。这是因为古琴是文人雅士的乐器,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高雅的音乐型态,与「士无故不撤琴瑟」的文风乐教息息相关。 汉代蔡邕在其所著「琴操」中说:「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是故我国自古就把琴视为表徵道德的乐器,用以陶冶性情,移风易俗,进而「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在历代长期不断的传扬发展过程中,有关琴史、琴谱的搜集整理,琴弦、琴律的改革考究,以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琴发现保存,成果辉煌,使古琴的艺术生命绵延不绝、源远流长。 李祥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琴学家,在古琴演奏和学术研究方面,均有其独特造诣。民国七十九年(西元一九九O年)自英国返台,向本会提出「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一文之撰写计画,次年五月签约撰稿,越年四月底完成。李先生在本文中所叙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的阐发,见解卓越,有独到之处,深具琴学研究参考价值;所选与古琴有关的诗词文章,内蕴繁茂,丰硕可观,除富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外,兼含音乐、哲学、思想、情趣的寄寓,无不言外有音,美不胜收。学者诵读之余,启发必多,在此谨向李先生申致敬意与贺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申学庸 序㈡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难以胜数的伟大成果,古琴艺术则是其中尚未被人们充份认识的宝贵的一项。古琴艺术产生至今已三千年左右,是人类文化中唯一活着的最古老的艺术。这一古老的艺术有着丰富的很高水准的古代音乐作品、美学文献,以及精美的古代乐器保留到今天。这些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全面发展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峰,而古琴艺术是突出的部分。琴曲之王「广陵散」完成於此时,今天所见的经典之作「幽兰」谱的写本抄於此时。名曲「梅花三弄」作於此时;周详的记谱法产生於此时并且沿用到今天。现存於世的精美绝伦的唐代制做的古琴「九霄环佩」「飞泉」「玉玲陇」「春雷」「万壑松涛」仍发出绝妙的声韵。而古琴演奏美学和音乐思想亦有着精譬深刻的观点。 历来以琴、棋、书、画称为文房四艺,而琴居其首。但是现在有关唐代文化著述多着眼於文学和美术。在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著述中也少论及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和音乐思想。因此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和音乐思想的研究是一个很为重要的课题。笔者於一九九一年五月开始了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 为了对唐代古琴艺术研究的准确性,除直接采取唐代文献,包括诗、词、文及琴谱「幽兰」之外,仅是采用了最接近唐代的有关材料四种:宋人朱长文的「琴史」、後晋修撰的「旧唐书」、宋代修撰的「新唐书」以及明代宁王朱权编篡的「神奇秘谱」中的琴曲「广陵散」谱。「旧唐书」去唐最近,「新唐书」是宋代所修正史,去唐未远,皆应可以凭信。朱长文生於一O三八年卒於一O九八年,与「新唐书」修撰年代的一O四四至一O六O年同期。而且朱长文家藏书二万卷,十九岁得中进士後,因伤脚,居家二十年,读书著述,成就甚多。其後曾任秘书省枢密院编修等职。他著「琴史」专在记琴人之事,其可信程度当与正史同。朱权为朱元璋之子,封为藩王,又酷好古琴。以其心之切,其位之贵,寻求得古代皇家秘谱完全可能。而且他记述「广陵散」谱流传之脉胳清楚肯定,当也有所据,亦可凭信。 为尽可能正确认识唐代古琴艺术,取材宁可过苛而不敢稍宽。所幸者,唐代文化果然不愧为中国文化高峰、诗歌王国。「全唐诗」四万八干多首中与古琴有关者,竟寻得多达一千零七十多首。此外寻得与古琴有关的词十六阕,文三十六篇。所包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广泛。一些著名诗人写出为数可观的有关古琴的诗篇,其中二十一位写有十三篇以上。伟大诗人李白所写最多,达四十四首。白居易次之,有三十三首。诗圣杜甫也有十六首之多。 经过一年的研究,对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和音乐思想形成的总体认识,在演奏美学方面概括出十三象:一日雄、二日骤、三日急、四日亮、五日粲、六日奇、七日广、八日切、九日清、十日淡、十一日和、十二日恬、十三日慢。在古琴音乐思想方面基本分为两种,一为艺术琴,一为文人琴。在文人琴的音乐思想中,归纳为七类:一欣然类、二深情类、三清高类、四旷逸类、五艺术类、六圣贤类、七仙家类。 本书所提出的研究命题虽然已进行完毕,但对唐代古琴艺术的研究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笔者在此对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的鼎力支持,对郭前主任委员为藩 、余处长玉照、周顾问维屏、利专门委员明勋、游素凰小姐的关心和协助,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希望得到上述各位及海内外琴入学者的指正。 李祥霆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於伦敦琴窗 气象万千的唐代古琴演奏艺术 演奏美学是音乐思想的体现,它所达成的音乐实际乃更深入影响演奏者和欣赏者的感觉与思想。唐代诗、词、文及其它文献中有关古琴的作品,在古琴演奏美学方面有着生动而丰富的反映。可以令我们有一个广阔而深入的认识。迄今为止,关於古琴演奏美学,成为独立篇章之系统理论的,唯有清人徐青山「溪山琴况」十四则。此外只是散见於一些琴谱中的叙述而已。因之此命题尤需关注。 总观已得到的唐代有关古琴文献材料,可以发现唐人在古琴演奏美学方面虽然没有形成一篇独立著述,但在这些文献对古琴的表述中,已经甚为明确而具体。现在可以归纳出十三题,试名之为「琴声十三象」。一曰雄、二曰骤、三曰急、四曰亮、五曰粲、六曰奇、七曰广、八曰切、九曰清、十曰淡、十一曰和、十二曰恬、十三曰慢。这十三象可以解之为十三种现象,也可以解之为十三种类型。但不只是外表现象,而是艺术内涵的表现与传达。薛易简有「琴诀」一篇,提出琴有七种可以达到的艺术境界,同时它也是对古琴演奏艺术的七种要求。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演奏美学理论。他所提的是原则式的概念,可惜没有像「溪山琴况」那样作进一步的解说或论述。他又提出弹琴有「七病」,是直接从演奏实际中提出的法则。在唐代一些琴家的传略中尚保存一些他们的演奏美学材料,放在「琴声十三象」之外加以综述。
  • 《谿山琴况》探赜

    作者:王耀珠

    《谿山琴况》作于崇祯十四年。徐上瀛,号石帆,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征交往,后发展虞山派“清、微、淡、远”之风格,并兼收各家之长而别创一格,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琴家,虞山派代表人之一,时人誉为 “今世之伯牙”。本书对《谿山琴况》进行了解注介绍,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的这本小书中,在理论研究的各个部分,分别使用了上述的方法。研究方法一节,介绍了结构主义方法让文本自己说话的原理和具体内容。这种方法在文献研究中是普遍有效的,通过对字、词、句、段、章各个部分的结构分析,历时性的陈述转换为共时性的陈列,古人的音乐审美思维结构逐一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定性分析一节,学习了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的非理性主义研究方法,对乐论史中各个时期出现的审美鉴赏的概念进行差异质性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其实在20世纪初的比较学中大量被使用,但是福柯却特别强调了人类经验的知识性、体系性。因此,通过异质比较,中国音乐审美思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以审美概念的提出为一阶段;概念群的出现,体现出国人的探索精神和趣味的多样化和层次性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为概念定性和体系化;第四阶段便出现了徐上瀛的《豁山琴况》文本。通过结构分析,《谿山琴况》文本提出的二十四况有着一些基本构成,作为类概念的审美范畴属性可以自明。在琴论部分,作者再次沿用福柯的方法,发现了被认为处在衰退中过程中的琴学其实是处在前进中,甚至可以说是引领了过去某些时代的潮流。譬如唐代,雅乐普遍不被看好,而当时古琴的减字谱却被曹柔发明了出来,而这种字谱有一种潜在价值,这就是它可能与雕版印刷术结合。这种例子对传统的观念有一种颠复性,到底如何评价唐代的琴乐?能否以受众面的多寡作为评价尺度?因而,被指责为孤芳自赏的清高的文人行径,众人皆醉作者独醒的文人精神,它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也逐步清晰了起来。结语介绍了研究《谿山琴况》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变审美鉴赏的无序状态,而且对于认同文人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是不可或缺的。
  • 琴曲集成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

    《琴曲集成》琴谱目录 第一册 碣石调幽兰 白石道人歌曲 事林广记 太古遗音 新刊太音大全集 神奇秘谱 五声琴谱 浙音释字琴谱 谢琳太古遗音 黄士达太古遗音 新刊发明琴谱 梧冈琴谱 第二册 风宣玄品 琴谱正传 第三册 西麓堂琴统 步虚仙琴谱 杏庄太音补遗 杏庄太音续谱 第四册 太音传习 五音琴谱 重修真传琴谱 第五册 琴书大全 第六册 玉梧琴谱 三教同声 文会堂琴谱 藏春坞琴谱 三才图会续集 第七册 绿绮新声 真传正宗琴谱 太古遗音(又本) 伯牙心法(又本) 阳春堂琴经 阳春堂琴谱 第八册 琴适 松弦馆琴谱 新传理性元雅 乐仙琴谱 第九册 四齐堂琴谱 太音希声 古音正宗 中洲草堂遗集 义轩琴经 陶氏琴谱 第一〇册 徽言秘旨 徽言秘旨订 大还阁琴谱 第一一册 愧庵琴谱 臣卉堂琴谱 友声社琴谱 琴苑心传全编 第一二册 琴学心声谐谱 和文注音琴谱 明和本东皋琴谱 太原止郎本东皋琴谱 松风阁琴谱 抒怀操 松声操 松风阁琴瑟谱 德音堂琴谱 第一三册 琴瑟合璧 琴谱析微 蓼怀堂琴谱 诚一堂琴谱 一峰园琴谱 第一四册 琴学正声 响山堂琴谱 澄鉴堂琴谱 五知斋琴谱 第一五册 卧云楼琴谱 东园琴谱 存古堂琴谱 光裕堂琴谱 琴书千古 第一六册 颖阳琴谱 兰田馆琴谱 大乐元音 研露楼琴谱 第一七册 琴香堂琴谱 自远堂琴谱 第一八册 立雪斋琴谱 琴学练要 春草堂琴谱 敏亭琴剑合谱 龙吟阁秘本琴谱 桐园草堂阳关三叠 酣古斋琴谱 第一九册 太和正音琴谱 裛露轩琴谱 响雪山房琴谱 小兰琴谱 第二〇册 萧立礼琴说 虞山李氏琴谱 琴谱谐声 指法汇参确解 峰抱楼琴谱 琴学参变 琴学轫端 第二一册 邻鹤斋琴谱 天籁阁琴谱 律话 第二二册 梅花仙馆琴谱 一经庐琴学 律音汇考 悟雪山房琴谱 第二三册 乐山堂琴谱 琴谱正律 二香琴谱 行有恒堂录存琴谱 张鞠田琴谱 槐荫书屋琴谱 稚云琴谱 第二四册 师白山房琴谱 荻灰馆琴谱 钱寿占琴谱十操 秋水斋琴谱 钱塘诸氏琴谱 琴学尊闻 琴学入门 青箱斋琴谱 白菡萏香馆琴谱 第二五册 天闻阁琴谱 第二六册 蕉庵琴谱 琴瑟合谱 以六正五之斋琴学秘谱 希韶阁琴谱集成 希韶阁琴瑟合谱 第二七册 枕经葄史山房杂抄 双琴书屋琴谱集成 养性堂琴谱 绿绮清韵 友石山房琴谱 第二八册 枯木禅琴谱 鄂公祠说琴 琴学初津 第二九册 十一弦馆琴谱 琴学摘要 梅盦琴谱 琴学管见 琴学易知 琴学秘诀 沙堰琴编 第三〇册 琴学丛书
  • Hi-Fi音响入门指南

    作者:唐道济

    《Hi-Fi音响入门指南》是音响技术与音乐欣赏相关知识的百科,内容深入浅出,侧重实用而新颖全面。《Hi-Fi音响入门指南》分三大部分:(1)电声基础,包括声学和音响在内的基础知识;(2)音响百问,对393个有关音响技术包括AV影院的实际问题阐述解释;(3)音乐与欣赏,提供欣赏音乐和选购软件的相关知识。 《Hi-Fi音响入门指南》可供音乐、音响爱好者及有关专业人士阅读,在高质量声音重放方面作为参考和指南。
  • 世界音乐地图

    作者:杜亚雄

    《世界音乐地图》语言通俗,图文并茂,适合广大音乐爱好者阅读。作者以旅行指南为线索,介绍各个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让人们在旅行趣味的牵引下,轻松了解世界音乐。《世界音乐地图》按世界区域分成10章,每一章节又根据不同的国家分别进行详细介绍。作者从介绍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各民族风俗习惯来引入他们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而后又通过比较、论证来总结出其音乐的特征,极具地域风情和欣赏特色。
  • 关注音乐实践

    作者:戴维·埃里奥特

    何为音乐?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如果是,为什么?音乐课该教哪些内容?如何教?《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通过把音乐理解为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之广义研究,为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答案。《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表演、聆听、音乐素养、多元文化、创造性活动、自知自觉、课程发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和意义提出了创造性的反思和透析。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分为三个部分,特别关注现有的音乐教育理论所遗漏和忽略的问题。第一部分探讨古往今来的哲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在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新思维方式上构建了音乐教育哲学。第三部分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基于对过去的哲学思想敏锐的反思,《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发展了一种多元音乐观念。它解释了为什么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叉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 基于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建立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它可以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部占有中心地位。《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中“课程作为实践”的观念,为音乐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这是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也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也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因此,当然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
  • Film Music: A History

    作者:James Wierzbicki

    Film Music: A Histor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music by considering large-scale aesthetic trends and structural developments alongside socioeconomic, technological,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circumstances. The book's four large parts are given over to Music and the "Silent" Film (1894--1927), Music and the Early Sound Film (1895--1933), Music in the "Classical-Style" Hollywood Film (1933--1960), and Film Music in the Post-Classic Period (1958--2008). Whereas most treatments of the subject are simply chronicles of "great film scores" and their composers, this book offers a genuine history of film music in terms of societal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within the film industry. Instead of celebrating film-music masterpieces, it deals-logically and thoroughly-with the complex 'machine' whose smooth running allowed those occasional masterpieces to happen and whose periodic adjustments prompted the large-scale twists and turns in film music's path.
  • 音乐鉴赏

    作者:

    《音乐鉴赏》著名文化学者卢那察尔斯基谈到音乐时说:“音乐或建筑,是什么思想也不能表现的。若要将乐音或建筑的言语翻译为表现着某种概念的我们的言语,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是,虽然如此,音乐和建筑的影响却是非常伟大的。音乐和建筑的要素,可以说,在任何艺术中无不存在。”我国音乐老前辈钱仁康教授谈到音乐时也曾说:“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音响的色调变化,在运动中表现情感的变化与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可见,音乐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是一切艺术的先锋。我们时常可见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艺术门类的鉴赏表现出有所取舍,可是还从未曾见有什么人将音乐从自己的生活中舍弃出去。所以,在我们多元的日新月异的文化生活中,音乐不仅丝毫没有式微的迹象,相反伴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而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凸显其强势。音乐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涉猎社会层面最广、文化信息承载量最大的艺术形态。 长期以来,我对国家教育领域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改革心存期望,对近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满怀欣喜。因为在这种格局下,国民音乐文化的整体素养会从局部得到改善,进而给整体的发展带来好的影响,而且,民众音乐欣赏的品位也有可能因为音乐教育的有效干预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我,作詞家

    作者:陳樂融

    這是你第一次,也很可能是最後一次 看見台灣當代重量級作詞家的生命對話 孤單的歌、快樂的歌、失戀落淚的歌、教我們怎麼去愛的歌…… 熟悉的旋律伴著我們走過人生歲月,有些歌一旦起了頭,你就可以自動接著唱下去- 原來,歌詞的意義可以這麼深刻! 陳樂融深入十四位台灣當代作詞家的創作生命,為華語流行音樂寫下跨時代的生命對話,這絕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你可以觸碰時尚音樂背後最可貴的價值。 奉獻、塵緣、台北的天空、聽海、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瀟灑走一回、原來你什麼都不要、天黑黑、我願意、花心、如果雲知道、用心良苦、青花瓷…… 離開歌手,走下舞台 這些紅遍華人世界暢銷名曲的背後 藏著一個又一個真誠、熱烈、時而飛揚、時而愁悒的生命 作詞—文字「精緻工藝」的表現 作者得將滿滿的情感與思維 納入百字上下的框框 切磋、琢磨、百轉千迴……然後找到出路 憑藉一股「自律」和「自負」 外加幾分孤傲、黠慧和創意 十四位本土作詞家穿梭旋律和文字兩端 在大眾心靈與市場定位間反覆叩問 呼風喚雨華語流行歌壇數十個年頭 多元跨界才子陳樂融 在出入音樂、藝文、媒體、行銷各領域後 以「作詞家V.S.作詞家」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首次為近三十年來華語詞壇的中流砥柱 留下第一人稱的訪談紀實 這是你的第一次,也希望不是最後一次 聽見「點亮星空的文字大師」的絕妙心法 台灣當代重量級作詞家惺惺相惜的生命對話 14位作詞家v.s.代表作 楊立德 愛人(鄧麗君)、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孟庭葦)、他不愛我(莫文蔚) 娃娃(陳玉貞) 明天你要嫁給我(陶喆)、一翦梅(費玉清)、張學友(想和你去吹吹風) 陳克華 台北的天空(王芷蕾)、塵緣(蘇芮)、齊豫(九月的高跟鞋) 林秋離 謝謝你的愛(劉德華)、聽海(張惠妹)、天黑(阿杜) 丁曉雯 青蘋果樂園(小虎隊)、祝福(張學友)、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林憶蓮) 何厚華 愛火(孫耀威)、有多少愛可以重來(迪克牛仔)、容易受傷的女人(鄺美雲) 陳樂融 天天想你(張雨生)、至理名言(鄭秀文)、瀟灑走一回(葉蒨文) 鄔裕康 原來你什麼都不要(張惠妹)、親愛的你怎麼不在身邊(江美琪)、忠孝東路走九遍(動力火車) 廖瑩如 脫掉(杜德偉)、Honey(王心凌)、作戰(孫燕姿) 姚謙 只有為你(瘐澄慶)、公轉自轉(王力宏)、我願意(王菲) 厲曼婷 花心(周華健)、誓言(徐懷鈺)、一輩子失去你(張國榮) 許常德 如果雲知道(許茹芸)、鴨子(蘇慧倫)、真愛(張學友) 十一郎 猜心(萬芳)、用心良苦(張宇)、囚鳥(彭羚) 方文山 熱帶雨林(S.H.E.)、布拉格廣場(蔡依林)、青花瓷(周杰倫) 目錄 楊立德:品牌包裝工程師 娃娃:天生願過閒散日子的人 陳克華:愛情,是人生鑽石最閃亮的一面 林秋離:寫歌,我天生無敵 丁曉雯:音樂的苗,被壓迫在社會角落 何厚華:癌症:是老天爺給我的禮物 陳樂融:不管有沒有知音,我在創作我自己 鄔裕康:越寫越簡單,但並非簡單到沒有內臟 廖瑩如:在這世界我到底擁有什麼 姚謙:能獨立完成的事,才是真的「完成」 厲曼婷:圈內要不了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許常德:若看不起潮流會被淘汰 蕭慧文:對太美好的事有恐懼 方文山:給我時間,憑空生出一個世界
  • 伯克利爵士作曲/理论与实践

    作者:(美)特德·辟斯|译者:赵仲明

    《爵士作曲理论与实践》包括能有效示范爵士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的CD,同时还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写作的各种习题。你可以通过这些练习,开始创作属于你自己的爵士音乐作品。从20世纪初起至今,爵士作曲已经成为了一门既有严格规则,并也能充分表达人类情感深度与广度的音乐艺术。尽管长期以来,爵士音乐与爵士作曲仍然被人们神化。然而,伯克利音乐学院教爵士作曲课程长达25年的特德?匹斯教授的《爵士作曲理论与实践》一书,使得爵士作曲不再神秘。
  • Sound Kapital

    作者:Matthew Niederhauser

    China exists today in a liminal realm, caught between thesocialist idealism of old and a calamitous drive for wealthspurned by recent free-market reforms. This seeminglyunbridgeable gap tears at the country’s social fabric whileprovoking younger generations to greater artistic heights. Theunique sound emerging from Beijing’s underground delvesdeeply into this void, aggressively questioning the moral andsocial basis of China’s fragile modernity even as it subsistsupon it. A formidable new wave of Chinese musicians is taking thecity by storm. Revolving around four venues spread acrossBeijing, a burgeoning group of performers are working outsidegovernment-controlled media channels, and in the process,captur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community.They now constitute a fresh, independent voice in a countryrenowned for creative conformity and saccharine Cantonesepop. In Sound Kapital , photographer Matthew Niederhausercaptures the energy of the personalities and performers atD-22, Yugong Yishan, 2 Kolegas, and MAO Livehouse. Theserevolutionary Beijing nightclubs remain at the core of thecity’s creative explosion by hosting an eclectic mix of punk,experimental, rock, and folk performances. Included with the book are concert posters and illustrationsthat encapsulate the underground scene in Beijing, as wellas a CD sampler of the new music being produced. There isno doubt that these musicians will continue to break groundwithin Beijing’s nascent artistic landscape, helping to pushthe boundaries of an already expanding realm of independentthought and musical expression in China.
  • 歲月如歌

    作者:朱耀偉

    粵語流行曲陪著香港人成長,我們在緬懷過去時,有時少不了會哼上一兩段歌詞,這並沒有半點誇張。朱耀偉教授在本書中與你一起回顧粵語流行曲的發展歷程,藉歌詞檢閱不同時期歌曲的特色,探析不同名家的填詞風格,帶領讀者細味粵語流行曲這份香港獨家的文化珍饈。「當世事再沒完美,可遠在歲月如歌中找你。」且讓我們透過歌詞從新的角度去欣賞香港粵語流行曲那時樸質或濃豔,時深沉或狂野,時柔雅或激揚的百變風貌。
  • 城市·大演奏厅

    作者:刘元举

    《城市·大演奏厅》是一个内容丰厚、篇幅较长、人物众多、信息量大、绝对超出你阅读经验的报告文学读本。因其作者具备敏锐的触觉、开阔的思维、高远的目光、理性的智慧、专业的知识,辅以饱满的激情和动人的故事,加上音乐般美妙的文字和足够的文化含量,从而令人产生饶有兴味的阅读体验。你会爱不释手,并从中得到比想象中更多的东西。它是以钢琴与建筑作为经纬编织或解读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的书;一部讲述音乐人与建筑师在一座城市奇迹般成功,赢取海内外巨大声誉的书;一部展示名人成功机缘与秘密、揭示国际钢琴大赛赛事奥妙的书;一部深刻反映世界优秀钢琴演奏家傅聪、殷承宗、刘诗昆、郎朗等精神风貌的书;一部详述李云迪、陈萨、张昊辰、沈文裕、左章这些钢琴王子与钢琴公主的成功与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关系;一部讲述中国建筑师第一次投放到香港下海,如何在迷茫之中于深圳的南海采撷到第一枚“珍珠”的故事……一部鲜活的中国建筑史话,娓娓道出迅速崛起的城市肌理的建筑演绎,它告诉我们这座城市如何成为建筑界的“黄埔军校”,如何像“移栽大树”一样“移栽”人才,使这座城市遍布了发展壮大的机缘……翻开这部书,就能走进这座城市;读懂这部书,就读懂了这座城市所铺陈的神秘的成功路径。《城市·大演奏厅》像一曲雄浑壮阔的音乐与建筑、现实与历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织而成的城市交响,振聋发聩,辉煌壮美!
  • 中國音樂導賞

    作者:陳澤蕾,黃泉鋒,楊偉傑,王景松

    ◎ 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分別介紹中國器樂、戲曲及中國音樂歷史 ◎ 每篇包含延伸知識,及五十多個聆聽練習,培養並提升讀者對中國音樂的欣賞能力,提供入門導讀 本書特點: ‧ 市面少有系統化的中樂入門書連音樂 CD ‧ 由四位年輕音樂學者執筆,有系統介紹中國音樂的傳統及現狀,是認識中國音樂的必要導讀。 ‧ 隨書附送中國音樂CD 3隻 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介紹了 各樂種的風格和特色,透過敏銳的筆觸,討論了中國音樂與文化內涵和社會變遷的緊密關係,適合一般對音樂有興趣的市民閱讀, 更是高中與大專同學的重要參考書。認識音樂,需要聆聽。隨書附送的3張光碟內存古今樂曲五十多段,加上精心編排的聆聽練習, 讓讀者對中國音樂的欣賞能力得以提升。透過聆聽中國音樂,希望讀者對歷史文化的演變有更廣的視野! 本書上篇四章描述中國器樂的獨奏合 奏,包括〈現代中樂團〉、〈器樂獨奏傳統及變遷〉、〈江南絲竹與粵樂〉及〈古琴藝術〉。下篇三章為戲曲導賞,包括〈國都 之戲京劇〉、〈本土廣腔粵劇〉及〈百戲之母崑劇〉。 最後的附篇則探討〈聆聽音樂歷史〉。
  • 调性·无调性·泛调性

    作者:[奥] 鲁道夫·雷蒂

  • 苏亚人为什么歌唱

    作者:[美]安东尼.西格尔(Anthony S

    《苏亚人为什么歌唱:亚马孙河流域印第安人音乐的人类学研究》由安东尼·西格尔编著。 《苏亚人为什么歌唱:亚马孙河流域印第安人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内容如下: 苏亚人的“歌唱”并不是我们概念中的歌唱,因为在苏亚人语言中没有相等于我们的音乐和歌唱这样的词汇。所以苏亚人并不认为他们是在歌唱或从事音乐活动。那么,在我们听来他们的确是在歌唱的“歌唱”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也就是说,这种“歌唱”对他们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苏亚人的“歌唱”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内在的,另一是外部的。内在的意义体现在“歌唱”对血缘、家庭的维系,对生产、生活、生存的作用,对视觉形象的表达,对宗教膜拜的渲染。在这个意义上,“歌唱”不是音乐活动而是语言传达,“歌唱”不是艺术形式而是心灵的表述。对音程、音阶、音值、音节、音色、音响的规范在这里是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们必须“歌唱”,因为这是苏亚人的生命和生活。苏亚人“歌唱”的外部意义是象征性的,是一种部落的符号,是我与你的对比,是自我存在的化身,是历史传承中牌坊式的东西,也类似于战争中号角式的作用,是一种社会化、政治化的意义。从现象上说,这种“内在”和“外部”的意义是功能性的,但是,本质上它们是观念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