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

  • 心灵的标符:音乐与数学的内在生命

    作者:爱德华·罗特斯坦

    在这部书的优雅的探索中,爱德华·罗特斯坦这个《纽约时代》的首席评论家,向我们展示了数学和音乐的内在生命,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对我们起作用的,沉浸其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它们将会把我们引向何方。 当罗特斯坦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旅程中前进的时候,他向我们解释了数学是如何使空间具有意义的,音乐是怎样创造故事的,人们是如何研究数字的,旋律又是怎样发挥它的威力的。他探索了巴赫、贝多芬和肖邦的音乐作品;描述了数学之谜和拓扑学精巧的理论。罗特斯坦讨论“戈尔登矩形”,也讨论浪漫主义的发展;用修辞来歌颂希伯莱的圣经,也赞美电话绳的摆动;既高歌数学中风格的重要,又吟颂现在还在争论的“高雅艺术”的本性。
  • 音乐符号

    作者:(芬) 埃罗·塔拉斯蒂

    本书从音乐史及其文化背景中探讨音乐符号,从肖邦、贝多芬到西贝柳斯,从尼采到格雷马斯、罗兰•巴尔特,符号学的视角让熟悉的音乐呈现出别样的意义,包括生物的、性别的、超越的等多种层面,如万花筒一般新奇。作者以丰富例证展示了这个相当前沿的学科的独特魅力,梳理出一套具有说服力的音乐“元语言”,旨在为音乐符号学提供一本实用指南。
  • 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

    作者: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hau

    本书对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中(特别是18世纪中至20世纪中)一些重要的观念和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诠释。作者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音乐观念入手,但在梳理过程中又带有明确的当下视角和个人创见,史论互证,夹叙夹议。书中所涉及到的观念和问题不仅是近现代西方音乐美学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范畴,而且在当下的音乐艺术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依然是人们思考和实践音乐时或显或隐的参考框架,因此,本书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可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思索音乐美学、音乐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 音乐的意义与表现

    作者:(美)戴维斯

    本书是一本关于音乐意义的书。全书主要包括音乐和语言、音乐与绘画、音乐与符号、作曲家与听众的感情、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对音乐表现的反应等几个部分。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音乐的表现力之所以引起哲学家们过多的关注,是因为表现力作为个议题,它带来的困惑急需概念性的分析。分析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困惑产生的速度,这种失衡的状态长期存在着。作者不想多谈创作、演奏和欣赏时的喜悦和困难,因为作曲家、音乐家和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会研究这些问题。本书主要是为音乐哲学家而写,而不是音乐学家、作曲家、演奏家或听众。人们对由音乐引发的这些哲理性的问题饶有兴趣,不仅仅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还因为,毫无疑问,它们还是个难题。难题常常引发复杂的争论。作者所说的东西费解难懂,假如那些不是哲学家的人们依然对此感兴趣,那是因为这些讨论、倾听、分析、创作和演奏音乐的人多数都和哲学家‘样,为音乐所具有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吸引力而着迷。作者希望作者的论述能够澄清并阐明音乐家和哲学家们都碰到的那些难题。 在作者做这些解释的时候,作者应该补充几点说明。作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西方“古典的”器乐音乐。作者之所以关注西方音乐是因为作者估计作者的大多数读者对非丙方音乐不如他们对西方音乐那样熟悉。作者集中研究“古典的”音乐不仅仅是因为作者自己的学识和兴趣主要在这一方面,还因为传统给作者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其他的流行音乐也从中吸取营养。在过去两百年的西方“古典”传统中,器乐音乐,除了它自身所占据的中心地位之外,从哲学角度来看,即使它不处于主导地位,它的地位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就纯器乐音乐而言,哲理性的问题是最为尖锐的,因为这些作品所拥有的意义属于音乐的声音世界。作者想,只有当人们意识到音乐在其最抽象的状态中表现出的长处和短处时,音乐在歌曲、歌剧、电影等等方面的贡献才能显现出来。
  • 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

    作者:卢梭

    《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的原稿脱胎于卢梭多次修改而成的一篇论文,是作者“最用心的一篇著作”。在书中,作者讨论了最初的语言的显著特征及嬗变过程,以及语言与统治的关系等问题。
  • 沉默

    作者:约翰·凯奇 (John Cage)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首个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 《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作为美国艺术和文化的里程碑,该书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了五十万册。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既艰深又通俗,既严肃又好玩的奇书。如果你想明白在勋伯格之后西方音乐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最好的向导。凯奇的实验性音乐基于他对生活、声音以世界的感受与思考,正如他附在每篇文章末尾的小故事所提醒的那样,他将生活与音乐、人生与哲学融为一体,他的书像他的音乐一样,向专家和门外汉平等地敞开。 本书由杰出的美国音乐评论家凯尔•甘恩作序。作为制作精美的五十周年纪念版,作为一本了解现当代音乐的必读书,收藏价值毋庸置疑。
  • 纯音乐

    作者:[美] 彼得·基维

    《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 (Music A Jone)以一种启发性的方式探讨了有见地的音乐欣赏与肤浅的音乐欣赏之间的关系,音乐愉悦产生之原因,音乐的表现属性及其动人力量之间的关系,音乐分析的申克学派,还有音乐之理解、意义、深度诸概念的应用。基维对与音乐哲学相关的诸多方面有着非常敏锐的觉察,各种音乐实例信手拈来,论证深入浅出。全文清晰而简练,并且恰如其分地处理了或许是美学中最微妙和最耐人寻味的问题。
  •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作者:于润洋

    【内容简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是当今国际音乐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教材完成撰写前,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尚无人开设此类课程,更无教材。到目前为止,在西方音乐学术界也尚未见到此类教材或专著,只是在西方音乐美学通史一类的著作(如美国学者E.Lippman的《西方音乐美学史》和意大利学者E.Fubini的《音乐美学史》中作为一个章节有所论述,但篇幅和内容都很简略和单薄。因此,本教材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它既为我国高等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一部较高层次的教材,也为国际音乐学界提供了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研究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的学术专著。 本教材的内容是对20世纪西方音乐哲学的重要思潮和流派进行系统的梳理、介绍和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总体发展作出综合性的描述和批判性的阐释。这对我国未来高层次的音乐理论人材深入认识和批判地借鉴当代西方音乐哲学思想的某些合理内核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涵概了20世纪西方音乐哲学发展的全貌,分别涉及了形式-自律论-现象学-象征-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等诸学派的基本理论观念。关于本教材的上述内容,作者在近20年间对其中的各个课题均进行过比较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我国重要的音乐理论刊物上,本教材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撰写完成的。 本教材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作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同时为建构有中国学术特色的当代音乐哲学体系提供某种必要的理论参照和基础。 本教材出版后,2000年第1期《人民音乐》发表了张前教授撰写的题为《具有深厚功底的一部学术力作――读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的书评,对本书在学术上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章形式―自律论音乐哲学的确立和演进 第一节19世纪后半叶形式―自律论的确立 (一) “形式―自律”概念的提出 (二) 自律论面临的强大论敌和自身的哲学―壮大学渊源 (三) 形式―自律论的确立 第二节形式―自律论在20世纪的演进 (一) 20世纪西方形式文论的背景情况 (二) 形式―自律论在20世纪的演进 第二章现象学原理引入音乐哲学的尝试 第一节罗曼•;茵加尔顿的现象学音乐哲学观 (一) 哲学思想渊源 (二) 音乐作品与其演奏、感受、乐谱是否是同一的 (三) 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问题 (四)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 (五) 音乐作品的同一性问题 第二节阿尔弗雷德•;舒茨的音乐现象学观念 (一) 作为观念对象的音乐作品 (二) 音乐作品的时间构造 (三) 音乐体验问题 第三节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 (一) 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 (二) 审美对象中的感性、意义、表现、形式 (三) 作为审美对象的被感知的音乐作品的本质特性 第三章释义学及其对音乐哲学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节近释义学的形成及其对当时音乐哲学的影响 (一) 释义学正式形成前的情况 (二) 近代释义学的产生――狄尔泰 (三) 近代释义学对当时音乐哲学的影响――克莱茨施玛尔 第二节现代释义学的兴起及其对音乐哲学的启示 (一) 现代释义学的兴起――伽达默尔 (二) 现代释义学对音乐哲学的启示 第四章语义符号理论向音乐哲学的渗透 第一节戴里克•;库克的情感语言理论 (一)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语言 (二) 音乐的表情元素和音乐词汇中的基本术语 (三) 作为整体的音乐作品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第二节苏姗•;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中涉及的音乐哲学问题 (一) 哲学―美学渊源 (二) 作为情感符号的音乐 (三) 音乐中的“形式”概念,它与内容的关系 (四) 作为“时间幻象”的音乐 (五) 对向个相关的音乐问题的看法 第三节语义符号理论对东区音乐哲学的影响 (一) 阿达姆•;沙夫的语义学理论对音乐哲学家研究的意义 (二) 依拉奈克与玛雷舍夫的有关见解 第五章音乐哲学中的心理学倾向 第一节德国的能量论心理学派――库尔特 (一) 哲学渊源和自然科学基础 (二) 库尔特的能量论音乐观 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与格式塔心理学向音乐哲学的渗入――埃伦茨维希 (一) 埃伦茨维希所依据的理论参照系 (二) 埃伦茨维希的理论主旨 (三) 对音乐艺术的深层心理探索及其走向“完美格式塔”的过程 第三节音乐中的情感与意义的心理学阐释――迈尔 (一) 音乐中情感与意义问题的提出 (二) 对音乐的情感反应问题 (三) 期待、偏离和意义的生成 (四) 格式塔原理的运用 第六章社会学视野中的音乐哲学 第一节社会学派音乐哲学家的兴起 第二节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的解读 (一) 现代音乐的社会本质 (二) 现代音乐的精神内涵 (三) 现代音乐的形式、技法特征 (四) 现代音乐的内在矛盾、历史处境、社会功能和前途 第七章音乐哲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尝试 第一节尤里•;克列姆辽夫 (一) 艺术观的哲学基础 (二) 音乐的特殊本质 (三) 几个基本范畴――音乐音调、音乐逻辑、音乐形象 第二节卓菲娅•;丽萨 (一) 50年代――对音乐特殊性问题的探索 (二) 60―70年代――对音乐本质认识的深化 本书参考文献 后记
  • 缪斯的歌唱

    作者:(法)菲利普•拉库-拉巴特

    最好的哲学启蒙书 大哲学家为所有怀有好奇心的读者开启的音乐课 在所有文化中,音乐都无处不在。但 “音乐”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创作音乐、我们又为什么如此需要它? 假如没有音乐,我们的世界将是不完整的,原因何在?这本书将带着我们扣响音乐之门,探寻音乐的源头。
  • 尼采反对瓦格纳

    作者:(德)弗烈德里希・尼采

    尼采在音乐上的造诣很高。在他少年时期,长辈们拿不准到底该不该让他受专门的教育以便日后从事音乐事业;因为在这门艺术上他实在太有才华。假若他母亲未得到普弗尔塔(Pforta)名校为其子提供的六年的奖学金的话,那么尼采,这位学者和哲学家,很可能就是一名出色的作曲家了。因此,说起音乐时,他是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的。而且,当他专门提及瓦格纳的音乐时,他在托里普申度过的岁月里与瓦格纳长期亲密往来的
  • 音乐哲学导论

    作者:彼得•基维

    《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是作者应牛津大学出版社之约,对音乐美学以及该领域重要问题所撰写的一本与众不同的“导论”著作。 在内容上,书中所包含的音乐哲学议题,基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分别是:(一)术语及概念界定问题。(二)审美经验问题。(三)艺术本体问题。(四)虚构与叙事问题。(五)再现与表现问题。(六)艺术价值问题。 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本书对英美分析哲学家有关音乐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式和基本观点等方面,提供了较为全面和直接的理解范例。 在风格上,正如作者所强调的,本书是一部以罗素《哲学问题》为范式的“一家之言”的著作,是基维对自己曾经公开发表的各种重要哲学理论和观点的综合回应与明确阐述,在所论述的各个论题中,作者都以极富个性的方式(“一家之言”)做出了雄辩式的回应。而更富诱惑力的是,在清晰的论证与分析过程中,基维使所有的读者很快了解到分析哲学家普遍关心的艺术问题,并让人们充分感受英美分析哲学研究方法的信服的魅力
  • 音乐哲学

    作者:[英]阿伦·瑞德莱

    对音乐哲学中的五个中心论题作了新颖、独到的研究。这些中心论题是理解、再现、表现、表演和深刻性。本书阐发了我们的音乐经验的某些重要特征,并且解释了音乐如何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相关联,展示了对音乐的哲学思考。本书每一章的写作都围绕一部著名的音乐作品展开,给予读者一个关注的焦点。作者对音乐的思考有着深厚的积累,并且熟悉当代学术思想界对音乐的各种基本见解。 目录: 译者前言 导言 来自火星的音乐 第一章 理解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黑暗中的中央公园》(艾夫斯的作品) 1.音乐与语词 2.释义 3.释义与艺术 4.释义与音乐 5.理解艾夫斯 第二章 再现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沉没的教堂》(德彪西的作品) 1.可孤立的声音 2.习俗密码 3.音乐的思想 4.相似性 5.将标题置于曲尾 第三章 表现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西娜拉》(戴留斯的作品) 1.反声乐的偏见 2.文辞与音乐 3.合适性 4.歌曲是表现性音乐 第四章 演奏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夏空舞曲》(布索尼的作品) 1.反对本体论 2.若干反对意见 3.“真实性” 第五章 深度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塔皮奥拉》(西贝柳斯的作品) 1.深度概念 2.表现的深度 3.态度和观点 4.两点澄清 5.西贝柳斯的深度 结语:另一个主题
  • 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

    作者:郝舫

    这是一本并不晦涩的摇滚乐理论读物,它涉及到早期摇滚乐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了一些至今没有得到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音乐、社会、学术背景较深,所以妨碍了十年前那批读者的理解,但看来它正适合今天的读者。 本书的主题,正如它副标题所说,是摇滚乐的被缚与抗争,这是任何人理解摇滚乐都不可绕过去的主题,其中的悖论、矛盾、希望,以及论题展开的整个文化问题,都值得用十倍于此书的篇幅去论述。所以说,它应该被再版,在今天这个中国音乐界期待着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关口引起更多思考。
  • 新版唱片聖經

    作者:劉漢盛

  • 音乐的构成

    作者:(美)该丘斯

    本书是著者根据他的理论体系,用散文的笔法,概述音阶、音程、和弦、变化音、曲调、节奏、和声外音、转调、对位、曲式等这些音乐的构成要素或表现手段的一本小书。 著者广泛又细致的分析了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归纳成一定的音乐法则,构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著者在本书中所申述的这个理论体系,主要是和声学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点是“五度相生法”的广泛应用。五度相生法在本书中叫做五度连环;即把五度连环作为调的根源,作为和弦关系的准绳,作为调关系的根据,又作为变化音系统的依据。第二点是在音阶体系上采用“一元论”,即认为只有一种音阶并列的“二元论”。这个音阶一元论便是著者的“和声一元论”的基础。 总之,初学者认为繁复的音乐理论,著者把它处理成比较简单,使理论趋于简明,易于学习。这是著者的理论体系的优点。
  • 莫扎特教育风暴

    作者:(日)铃木镇一

    我信奉的理论是“培育不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没有采用优秀的教育方法;培育出了平庸的人是因为被平庸的人所培育的必然结果。” 遗憾的是这一简单的道理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人们总是去关注我培育出了几个所谓的神童,却注意不到才能教育运动对幼儿才能开发所具有的强大动力,这思想对我国今后的教育是百害无一利的。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正是为了让大家能理解这一道理,让大家明白我提倡的并非是什么神童教育、天才教育,而是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 哪怕只有一个人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了我的教育思想,并依据这种思想从事教育;哪怕最后只有一个孩子能因为我的思想而受益,那么这本书就已经有价值了,而我也会由此获得深深的满足。 全美进入各大音乐学院的学生中,有70%接受过铃木音乐教育法的教育。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来,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久石让钢琴作品精选集

    作者:顾韶捷,邱晓柳编配

    仿佛,所有的语言在这里都是苍白的。 因为,在久石让的音乐里,满满得全是记忆中的电影画面,刻骨铭心。 黑键白键,一幕一幕,是特写或全景?抑或晃晃悠悠的长镜头?音乐象一阵风,掠过风之谷,划过天空之城,从龙猫森林到地上的乐园,从小魔女的海滨小镇到豪尔的移动城堡…… 每一支乐曲,都是一段故事,故事里那些永远澄净欢笑的孩子们,成为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图书目录 ENCORE Piano Stories Piano StoriesII:The Wind of Life Piano StoriesIII:Nostalgia 补充
  • 格伦·古尔德的生活与艺术

    作者:(美)奥托·弗里德里克

    格伦·古尔德,这位钢琴巨匠,受到乐迷的顶礼膜拜,但是他憎恶场演出,31岁时便永远告别了音乐会舞台,成为录音技术的热情倡导者。这位出了名的怪人——用围巾和手套将自己层层包裹,服用大量药片,还曾因斯坦威公怀一名职员和他握手时动作粗鲁提出上诉——其对音乐的诠释也与众不同。在“古尔德遗嘱执行委员会”的正式授权下,经过大量的采访并查阅从未公开的档案,资深作家奥托·弗里克完成了这部在深度和文笔上都堪称典范的传记著作。从古尔德短暂而辉粕的演奏生涯,到作为教师、作家和讲演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他的公开言论和不为人的知的私生活——本书对这位多才多艺、性格乖张的天才作了公正的评价。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

    作者:郑又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内容简介:郑又慧是台湾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四十多年,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学生和家长喜爱,在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中,她详尽解答孩子音乐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对指导孩子学音乐很有帮助。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音乐的良师益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名为《父母是最好的音乐老师》,意为尽量将我这许多年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和演讲中,所遇到各类有关音乐学习的问与答,收集整理成册,并搜集其他国家音乐工作者的教学心得,以求有更广泛、更多样的看法及做法供读者参考。虽然不可能解决所有有关音乐教育的问题,但求抛砖引玉,或许有更多的音乐工作者也能共襄盛举,让我们的社会因为音乐的润饰,变得更祥和、更美好!——郑又慧 书中内容如: 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份? 孩子几岁可以开始接受音乐训练? 儿童音乐班该如何选择? 五线谱该如何学? 我的孩子缺乏节奏感怎么办?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乐器? 学乐器会不会耽误学校的课业? 孩子不肯练习怎么办? 学音乐可以改变气质、增加贵族气息? …… 这些都是家长们在孩子学音乐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习音乐的极好的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