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
-
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
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ISBN:9787506015974,作者:(美)罗伯特·克拉夫特(Роберт Крарт)著;李毓榛,任光宣译 -
blur 3862 days
The official story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British band of the 90s. Now updated with fresh interviews including insights into lead singer Damon's new act, Gorillaz, that is sweeping awards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This is the story of bitter rows with record companies, farcical feuds with Oasis, fist fights with each other, struggles with the bottle, foundering romances and a love-hate relationship with America. Drawing on the hours of exclusive interviews he has done with the band since their early days, Stuart Maconie offers a gripping insight into this intense, hedonistic quartet. Updated with fresh interviews including insights into Damon's award-winning new act Gorillaz. The official story of Blur, told through exclusive interviews. -
命运夺走我们的一切
1966年9月17日,德语国家地区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弗里茨·翁德里希因一次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当时人有评论道,音乐界遭受的损失是无法预测的。在他逝世后近40年的今天,人们发现,他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他走了,没有留下接班人。他是一位独一无二的歌唱家,一位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他留下的大量录音最有力地证明这一点。本书第一次介绍这位歌唱家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和他的艺术生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国度过贫困的童年时代;在弗莱堡汪贫的求学生涯;在小城市音乐会上第一次胆怯地亮相;最后,他取得空前的成功。这位备受欢迎的男高音不仅在欧洲最著名的音乐之都斯图加特、慕尼黑、维也纳、汉堡和柏林赢得辉煌,而后在著名的萨尔茨堡和爱丁堡音乐节上迎来归热烈的喝彩。本书非常细腻地描述翁德里希独特的成功之路,客观地叙述一些自发性事件,十分投入而客观地叙述艺术家的生平,同时也发表评论。 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我们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歌唱家的传记,而且还通过翁德里的许多艺术家同事的谈话摘要,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欧洲音乐和戏剧界最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如维兰德·瓦格纳、君特·伦奈特、奥斯卡·费里茨·舒赫、鲁道夫·哈特曼和乔治·施特雷勒。本书同时描述了伟大的指挥家克伦佩勒、肯佩、舒里希特、弗里乔伊、卡拉扬、伯姆、凯伯特、莱特纳、库贝利克、克尔特斯和卡尔·里希特对当时的音乐事业乃至翁德里希产生的影响。 -
生与死的交响曲
这是我国第一部从整体上认真审视和研究马勒音乐的尝试性著作。作者紧紧抓住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社会的特殊情势、艺术思潮及传统文化特征,特别是作曲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心理路程,在这个基础上悉习地阐述马勒音乐深层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西方大量的马勒研究文献中,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 ——音乐学家 于润洋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从整体上认真审视和研究马勒音乐的尝试,它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部著作研究的重心侧重在马勒音乐的精神内涵方面,性质上偏重于社会学的视角和纬度。这个选题取向和论域是恰当的。作者紧紧抓住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社会的特殊情势、艺术思潮及传统文化特征,特别是作曲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在这人基础上悉心地阐述马勒音乐深层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西方大量的马勒研究文献中,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 作者在研读了相当丰富的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勒音乐本身的实际感受、领悟和分析、阐述了他对马勒音乐中所蕴涵的内在精神和意蕴的理解。应该说,这部著作弥补了西方相关著作中在这方面的薄弱和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马勒音乐实质的领悟和认识,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
昨日遗书
收录当年《昨日遗书》的全部内容外,还有大量以前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散文随笔、演出手记等。另外随书赠送一张CD,CD共收录9首歌曲,包括8首老歌和一首新歌《往事2000》。这首《往事2000》为钢琴人声版,是罗大佑为此书特别录制的,和专辑《罗大佑Ⅱ》中收录的版本不同。 自序 活着太久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告别而去的,究竟又怎么了? 曾经以为不可能被盼到的二000年,竟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隐埋;回头看时,了无痕迹。 那么,我们有没有长进一些聪明才智,与人生的顿悟呢? 真的不知道—也许这样比较好。 歌是语言绽放出来的花朵;但这样的花朵,即使再妖艳,也并不能保证她不凋零,归根而去。 所以,答案可能在那颗小小的种子里。 但这个时代的小朋友们太快乐了,不可能体认到真...... -
Let it Blurt
Let It Blurt is the raucous and righteous biography of Lester Bangs (1949-82)--the gonzo journalist, gutter poet, and romantic visionary of rock criticism. No writer on rock 'n' roll ever lived harder or wrote better--more passionately, more compellingly, more penetratingly. He lived the rock 'n' roll lifestyle, guzzling booze and Romilar like water, matching its energy in prose that erupted from the pages of Rolling Stone, Creem, and The Village Voice. Bangs agitated in the seventies for sounds that were harsher, louder, more electric, and more alive, in the course of which he charted and defined the aesthetics of heavy metal and punk. He was treated as a peer by such brash visionaries as Lou Reed, Patti Smith, Richard Hell, Captain Beefheart, The Clash, Debbie Harry, and other luminaries. Let It Blurt is a scrupulously researched account of Lester Bangs's fascinating (if often tawdry and unappetizing) life story, as well as a window on rock criticism and rock culture in their most turbulent and creative years. It includes a never-before-published piece by Bangs, the hilarious "How to Be a Rock Critic," in which he reveals the secrets of his dubious, freeloading trade. -
肖斯塔科维奇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 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最新出版的。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
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
本书不仅讲述了弗兰茨的故事,它还告诉人们什么是声名卓著以及钢琴大师们是如何在公众面前弹奏钢琴的,等等。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取自弗兰茨在日常谈话中讲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又能使他产生联想,所以这些故事并未按发生的年代编排。由于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猝然辞世在弗兰茨内心和感情上引起的撞击,故事便从丰富多彩的霍洛维茨开始。在书中,弗兰茨还将告诉你其他一些钢琴家在后台的故事,并把你带入他自己的童年世界和战时的经历。 -
英格兰之梦
亚马逊书店不供货,不出电子书,仅在母语文化淘宝店 70年代之初,所有参与了后来所谓“朋克”运动的人都还活着,但绝大部分人彼此互不相识。1976年到1977年间,他们将走到一起,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其乱不亚于狄更斯 小说中所描写 的兔子洞似的伦敦贫民窟。朋克诞生所需的一切 因素皆已具备 本书是英国著名音乐记者乔•萨维奇(Jon Savage)所著的一部记载英国朋克 文化的经典之作。该书“权威可靠地记录了英国朋克运动历史”(《纽约时报》 书评),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关于朋克音乐文化的最佳作品。全书以编年的形 式记录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朋克运动的兴起和衰落,包括朋克运动中重要人物的活动,如“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冲撞”乐队(The Clash)、“朋克之父”马尔科姆•麦克拉伦(Malcolm McLaren)和“朋克教母”——英国国宝级服装设计师薇薇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等等。 -
黑白溢彩
內容簡介 鋼琴上的黑白琴鍵,在鋼琴大師出神入化的演奏下,賦予樂章不一樣的雰圍和感染力。不管你是否鋼琴音樂的愛好者,這本書都能帶你進入一個絕妙的生活境界: 「倘若你是一個鋼琴音樂的愛好者,那麼這本書將令你愛不釋手,因為邵教授在書中對荷洛維茲的鋼琴演奏作了全面而詳盡的介紹和分析,還加入了他個人的體會和意見,你可以一面聽荷洛維茲的錄音,一面對照作者的評介,必然可以增加你對鋼琴的迷戀。」 「如果你只是一個偶然聽聽鋼琴音樂的人,看了追這本書也一定會想進一步了解鋼琴音樂,並且對音樂滋生出更大的愛好。」 「即使你對音樂和鋼琴的興趣不過爾爾,這本書仍舊可以當作益智讀物來閱讀 …… 從而通過音樂,享受一個奇妙的生活境界。」 ──沈鑒治 如黃牧(古鎮煌)所說,這本書不但是他看過的絕對最好看的用中文寫的音樂書,也可能是最好看的一本寫荷洛維茲的專書。「西方寫荷洛維茲的文字太多了,但像邵教授寫這本書所下的工夫,做了驚人的資料搜集,我相信不但在中文音樂寫作中應屬絕無僅有,即使在英文寫作中也可說難得一見。後來知道邵先生在大學任教,我想也許這正是這本書的資料考證之所以如此豐富,堪稱達到學術著作的要求的一個原因。」 本書特色 ★ 荷洛維茲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特別出版,向一代大師致敬,更具意義! ★ 本書對荷洛維茲的鋼琴演奏作了全面詳盡的評介,資料豐富,趣味盎然,帶你通過音樂,享受一個奇妙的生活境界! -
贝多芬
听到贝多芬音乐的人,有谁不感到振奋,不燃起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你若是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即使在悲哀沉痛的乐句里,也依然能听到斗争和希望。是啊,如同他所说的:“谁能悟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我们渴望更多地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和他的作品,这样我们才会对这隽永之语有更深的体会。费里克斯·胡赫的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这一愿望。 本书作者怀着诗人的激情,以巧妙的构思,细膩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受难者的形象。书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书中的情节也多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但在一些细节上也借助了想像力,不过它们不是作者的凭空臆想。而是符合人物思想和性格的逻辑发展的构思。相信本书会受到那些喜欢和开始喜欢贝多芬和他的作品的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读了这部小说之后,会对贝多芬产生更大的敬意,对他的作品更为喜爱。 -
把青春唱完1990-1999
20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音乐历经短暂的爆发之后,进入了长久的沉眠。但这十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音乐不仅呈现了“一种社会现实性的、个人内心化的焦虑与寻求宣泄表达的企图”,也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 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因其时代的特殊性成为不可复制的时代 缩影。一代人对于青春、自由、才华、独立的追求,深远影响了那个时代。在这十年中,摄影师高原近距离记录下了中国摇滚台前幕后的影像经历,凝聚着整整一代人的情感回望。与此同时,高原记录的也是自己在摇滚乐圈里的真实生活,记录她和她的朋友们。 看到青春,重返青春。与其说高原在记录摇滚乐的十年,不如讲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朋友的生活状态。这本书里的人物,是音乐人、艺术家,也是高原的朋友。她的镜头里有他们:崔健、窦唯、何勇、张楚、老五、丁武、高旗、艾敬、许巍、栾树、汪峰、孟京辉、张扬、黄觉、周迅、讴歌、欧洋、王勇、黄燎原、张有待、贾敏恕、张培仁……高原和他们见证了摇滚乐的黄金十年。若干年后,他们会如何看待曾经的青春时光。 这段在混乱中自在生长的记录,因其真实和诚恳而具有特殊的力量。从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是从摄影、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还是重新唤起自己的青春记忆。 -
永远的猫王
1977年8月16日,年仅42岁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因过量吸食毒品而永远离开了深爱他的歌迷。他是二十世纪世界流行乐坛最重要的人物,他那充满磁性的歌喉和多变的音乐,连同他不羁的个性与独特的舞台形象,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为世人所铭记。 本书为首部普雷斯利家族成员讲述猫王这位传奇人物真实生活的记录,是普莱西里娅、帕齐、丽萨·玛丽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真情回忆。他们共同讲述猫王作为丈夫、堂兄、父亲、儿子、朋友以及艺术探索者的真实经历,见证了作为明星的埃尔维斯,也讲述他在聚光灯以外的非常私人化的生活。200多幅珍贵的家庭生活图片和一个个迷人且复杂多变的埃尔维斯的故事,全面展现了猫王的辉煌之路以及他所经历过的曲折与失意……堪称一部传奇人物的温情档案。 这是一本非常引人注目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书,是一个唯有亲人才可以倾情讲述的家庭故事,堪称一部传奇人物的温情档案,也是全球无数猫迷最值得回味和珍藏的记忆! -
音乐逸事
本书为爱乐者而作,充满了乐趣与启迪,堪称趣闻轶事的盛宴,同时揭示了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最人化的一面。 这里有大胃王(亨德尔吃三人份的晚餐),有尴尬场景(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时睡着了),有咄咄怪事(布鲁克纳的狗儿被训练成能够对瓦格纳的音乐嚎叫),也有爱的奉献(一位仰慕者不惜为普契尼宽衣解带)。这里也有值得记忆的片断,比如斯特拉文斯基告诉普鲁斯特自己如何厌恶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通迷糊电话,德沃夏克对于鸽子的奇特迷恋,威尔第绞尽脑汁把“女人善变”的旋律变成最高机密。 这里还有绝妙的日常琐事(贝多芬喜欢喝十个生蛋做的“面包汤”),古怪的策略(威尔第觉得街头的管风琴整日演奏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十分恼人,便租下了所有的管风琴锁在房间里),音乐家的慷慨大度(海顿称莫扎特“是我认识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不管是通过本人还是名字”),以及冷嘲热讽(有人问托马斯?比彻姆爵士:“您听过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吗?”“没有,”他回答,“但我可能踩过一些。”) 这些逸事来自于成百上千的书籍、文章、未刊发的手稿(附录中提供了材料的来源),保存了原有的叙述方式,为那些音乐厅中广为人知的形象增加了新鲜的光彩。不论是对音乐厅常客、唱片买家、歌剧迷、八卦爱好者还是一般爱乐者,不论你的目的是浏览、细读、研究或娱乐,阅读本书都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
布鲁克纳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 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最新出版的。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前言 布鲁克纳难题 童年 年轻的乡村教师 圣弗洛里安修道院的十年岁月 林茨大堂管风琴师生涯 维也纳音乐学院教授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两条阵线之间 挫折、成功和死亡 布鲁克纳交响音乐的无意识在内在统一性 造型、关联、质量 版本的两难处境 -
放耳听世界
20世纪是艺术革命的时代,无论是听觉艺术还是视觉艺术领域,都在反反复复地进行着纷繁变幻的前卫实验,名目繁多的新学派、新宣言像万花筒一样令人眩目,其变化之快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能够与之相比拟。然而一切往往又是昙花一现的:今天刚在历史的聚光灯下慷慨激昂地推出新艺术,第二天即被更新的东西挤出历史舞台,世人会毫无留恋地把前者忘得一干二净,把关爱的目光迅速地投向纷至沓来的新主张。于是有人扼腕喟叹:“做先锋容易,做大师难!”20世纪的艺术舞台真可谓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然而在这万千头绪的乱世之中,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年9月5日-1992年8月12日)则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先锋大师,在他五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一直以领袖或先知的地位处于先锋艺术领域的中心,这位长盛不衰的前卫艺术家在瞬息万变的20世纪以持久的号召力创造了奇迹——他在美国高度自由的艺术氛围里,穷其毕生精力,以严肃的思考、独特的行为方式去探求音乐的新发展,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理解。 由于凯奇在他整个音乐生涯中,不断地制造具有轰动效应的音乐活动,这使得他长期处于研究者们的聚光灯之下。西方音乐界对约翰·凯奇音乐思想和创作的研究从40年代起至今,数十年而不衰。起初,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而足,有人对他的行为给予最热烈的欢呼,而有人则认为他只是一江湖术士。在美名远扬和臭名昭著之间徘徊了几十年之后,近二十年来西方音乐界对凯奇的评价基本已成定论: ——《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他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作家,居于美国先锋艺术的中心达数十年之久,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力遍及全世界,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比20世纪任何其他美国作曲家给予世界乐坛以更大的冲击。” ——《贝克20世纪古典音乐家传记辞典》:“是一位具有极为罕见的发明创造性和深受爱戴的带有后现代倾向的美国作曲家、作家、哲学家和视觉艺术家” ——《咆哮的寂静》:“约翰·凯奇被描述为是我们时代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和观念不仅影响了音乐,而且还影响了舞蹈、绘画、印刷制作、电视艺术和诗歌。” 由于西方音乐界对约翰·凯奇的研究与凯奇本人的音乐活动差不多是同步进行的,到目前为止研究资料的积累已相当丰厚。在纽约,劳拉·库恩博士主持的“约翰·凯奇信托基金会”中保留了他的乐谱手稿、画作以及已出版的研究专著和唱片目录等,给音乐学研究者们提供了最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在纽约百老汇最大的唱片店Towerrecords里,凯奇作品灌制成的唱片多达六七十种(虽然凯奇本人并不认为他的作品适合灌制成唱片)。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公立图书馆里,都藏有大量的凯奇研究专著、乐谱、唱片和录像。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从网上也可以下载到大量关于约翰·凯奇的资料,内容涉及他的个人生活、音乐思想及其他方方面面——如音像资料、个人图文集、语录以及研究文章和专著等,林林总总不下好几万个条目。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称约翰·凯奇是一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作家”,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西方研究界曾广泛地认为约翰·凯奇作为哲学家的意义可能大于他作为音乐家的意义,认为他的音乐观念比他的音乐本身更有趣。纽约时报的一位编辑曾对他的撰稿人说,约翰·凯奇与其说是当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不如说他是一位音乐哲学家。但事实上,凯奇首先应该是作曲家。他作为作曲家的特别之处就是像传教士与教师一样,不断为自己的音乐理想进行布道、说教。他写了许许多多的文章来阐述他的思想、传播他的作品,他的《无声》和《从星期一开始的一年》为他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依据。他的思想和音乐创作完全是相辅相成的,他的音乐思想有时为他的音乐创作铺路,是他音乐的先声,而有时候又是他音乐作品的具体演示。而且,他有着与历史上任何一个作曲家都曾有过的类似的经历。他曾分别师从亨利·考威尔、阿道夫·威斯和阿诺德·勋伯格等学习作曲;以他毕生的精力来从事音乐工作;创作了上百首作品并由著名音乐出版社出版;他的作品被灌制成磁带和唱片,在全世界范围内演出和传播;他的名字出现在任何一本涉及现代音乐家的辞典……这一切都说明了,凯奇毫无疑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音乐家。 凯奇曾以他“无声的”钢琴音乐《4分33秒》、以偶然的方式作曲、以不确定原则让演奏家代替作曲家完成作品、以行为代替音符、以拼贴别人的作品而构成新作品等创举引发整个艺术界的一次次大地震,让人感觉到一代先锋大师所带来的强大冲击波。他说:“两个人在写同一种风格的音乐,那就说明这种音乐已经太多了。”“我喜欢的是我从没听过的音乐。”他以不妥协的实验态度大胆推翻前人并不断更新他自己的创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谈吐得体,轻声细语,举止优雅,并深谙东方禅宗三昧,对真菌研究充满兴趣,是全美蘑菇协会的理事,一派“采菊东篱下”的飘逸,而没有他音乐中所体现的破坏性和对传统的反动。因此,他本人就是一个有魅力的神秘的谜,充满了矛盾、充满了不可知。 凯奇对西方音乐界(甚至整个艺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使人无法无视他的存在。如不了解他的音乐思想和他的创作,要考察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全貌是不可能的。他音乐的思想基础——大胆创新、推翻传统,与真正纯粹的美国式思维方式关联极为密切;但是他的音乐思想却常常渗透着东方哲学的韵味和禅宗氤氲。在这里,让我们试着走进他的世界,一个必须要用自己的心、自己的双眼去看待一切的世界,一个禅意浓郁的世界,一个充满绿色植物、蘑菇、石头和阳光的世界…… -
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访谈录
本书以全篇对话的方式,记录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与法国音乐家、记者及评论家萨米埃尔的谈话,从他们夫妇二人1955年相识4天之后结婚开始讲起,一直谈到巴赫、贝多芬、以及众多的俄罗斯艺术大师,并且谈到了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以及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法国《费加罗报》推荐说:“此书充分展示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艺术家的成长,通篇的对话内容深刻而感人,让读者看到了艺术家们如何参与生活,献身艺术”。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