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
-
见证
《见证》内容简介:这不是关于我自己的回忆录。这是关于他人的回忆录。别人会写到我们,而且自然会撒谎——但那是他们的事。 关于往事,必须说真话,否则就什么也别说。追忆往事十分困难,只有说真话才值得追忆。 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我不想在这些废墟上建造新的波将金村。 我们要努力只讲真话。这是困难的。我是许多事件的目击者,而这些都是重要的事件。我认识很多名人显要…… -
谁愿永生
本书是关于“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最私密、真实的一部传记,由他生命中最亲密的朋友、担任过他十二年私人助理的彼得•弗里斯通撰写,英文版原书副标题为“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写的私密回忆录”,它在西方被公认为是了解弗雷迪的最佳读本,一枚通往费雷迪•莫库里的最佳介质。 上天赋予弗雷迪的不仅仅是高亢璀璨的华丽音色、横跨四个八度的宽广音域,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皇后”乐队的经典歌曲中竟然有一大部分是由弗雷迪包办了词曲创作!这其中就包括《波西米亚狂想曲》、《我们是冠军》、《杀手皇后》、《找个人来爱》、《那疯狂的小东西就是爱》等。除了惊人的音乐天赋和创作能力,作为摇滚乐史上第一位死于艾滋病的摇滚明星,弗雷迪的性取向、放纵不羁、低调神秘和英年早逝也为他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当人们通过欣赏“皇后”乐队的演唱会视频,看到他那已然脸谱化的八字须和黑色短发,听到他那自由奔放的演唱,感受到他那驾驭数十万人的气场,自然会禁不住去想,这个舞台上激情四溢的“皇后”,人前光芒万丈的“神”,日常生活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摇滚人物传记。一来它的作者彼得•弗朗斯通并非传记作家或乐评家,而是弗雷迪生前的私人助理,一个对其饱含深情的密友,一个“愿意为他做任何事”的男人。自1979年开始为弗雷迪工作时起,彼得和他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居住生活在一起、形影不离,为其打理一切所需,直至他最后入土为安方才离去;二来它并非遵循一般摇滚传记从出生到死亡大事记,辅以过分煽情描述的传统套路写出。关于撰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彼得坦陈是肩负了“辟谣”的使命,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用最平实的语言,把一个真真切切的弗雷迪展现在人们面前。他在书中写道:“我不想做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学究姿态。在我看来,要想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弗雷迪,最好的办法就是如实记下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它是一本写满回忆的私人日记本,一本十二年里的私密故事汇,而这些点点滴滴聚集在一起,则为我们描摹出费雷迪的真实轮廓。 当然,彼得也在书中为我们描述了弗雷迪广为人知的“神”的一面,与此同时,他力图褪下弗雷迪“神”的光环,还原弗雷迪不为人知的“人”的一面。 我们在阅读彼得有些干涩却至真至情的文字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那些点点滴滴看似琐碎细微,却是浸透了情感的润泽。如果读者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会发现它带给你的震撼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在彼得眼中,“弗雷迪是这个世界上个性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弗雷迪的个性到底有多复杂,弗雷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彼得通过拼接起记忆中琐碎细腻的细节片段给出了答案——我们不得不佩服彼得•弗里斯通的记忆力,经年之后,他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关于弗雷迪的一切。曾经那些尽在彼得眼中的细节,诸如弗雷迪的衣食住行,舞台上及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他的每一次猎艳,每一次际遇,每一幕难忘的场景,每一个情人和性伙伴,每一个朋友,每一只猫,每一个家,拥有的每一样艺术品,去过的每一家餐厅和同性恋酒吧……从他的笔端缓缓地流出。他用笔尖述说着记忆,仿佛弗雷迪从抽象的符号中复活,穿过遥远的时空来到我们身边。通过这些彼得娓娓道来的细节,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弗雷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个性,他的音乐,他的为人,他的观念,他的嗜好,他的习惯……我们才得以“认识”一个有血有肉、与常人有别但又能为你我所理解的弗雷迪。 -
关于一个孩子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涅槃乐队及其主唱手科特•柯本的极有价值的传记。该书分为16章,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乐队的上升期和早年的声望,也不像1994年后出版的书籍那样千篇一律地用英雄崇拜和悲剧上演的论调来叙述该乐队。在“涅槃”短暂的音乐生涯中,27岁柯本的死是挥之不去的事实,这也导致其后的书籍似乎永无可能完全走出这个阴影。因此,本书活泼有趣、栩栩如生的叙述方式显得尤为珍贵。本书有其时间烙印,即按照它初版时的光景前瞻性地预言了“涅槃”三人组合将凭其开拓精神而前程远大。读者若想仔细了解美国Grunge音乐时期最好的乐队,此书是绝佳选择。 -
满是镜子的房间
提起吉米•亨德里克斯,人们心目中往往会浮现起一个超乎现实的形象——一个注定成为巨星的人,他点火焚烧吉他,也燃烧着无数歌迷的心。然而在这本书中,畅销书作家和音乐记者查尔斯•R•克洛斯深入地为这位音乐天才描绘了一幅极具说服力的画像。他从无数夸张描写、私人信件,乃至亲自进行的300多次采访之中提取材料,完成了这本《满是镜子的房间》,向人们揭示了这个摇滚史上最为长盛不衰的神话与谜团——吉米•亨德里克斯是如何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白手起家,用吉他令整个世界为之疯狂,之后又漫不经心地一手毁掉了自己燃烧的才华与生命。 “本书披露了许多从未披露过的细节,比如吉米是怎样逃避兵役;对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等盛事做了精彩的描绘;而且……还讲了很多他那些情人们的八卦!” ——Nylon “一本真正的摇滚专辑,从各种谣言与谎言中悉心筛选出事实。” ——《基督科学导报》 “一副精彩的画像,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吉米的青年时代、他那激动人心的成名经历与传奇的最终宿命,感人至深,难以超越。” ——《洛杉矶时报》书评 “克洛斯的辛勤工作贯穿于每个章节,本书堪称一副精彩的画像。” ——《娱乐周刊》 “本书不像一本传记,倒像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像。克洛斯讲了一个精彩之极的故事,既有趣又充满辛酸,时而充满刺激,时而发人深省。” ——《西雅图邮报》 “克洛斯先生这本细节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书把关于亨德里克斯的记忆再度带回人们心中。” —— Janet Maslin,《纽约时报》 -
我是你的男人
莱昂纳德·科恩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是他最权威的传记,由浦睿文化出品。 大半生的辛苦奔忙,创作时的苦思冥想,嗑药后的飘飘欲仙和坠入深渊时的痛苦挣扎,以及所有那些让他心花怒放,让他大动肝火,让他坠入爱河,让他拂袖而走,却从未真正离他而去的女 人,一起成就了今天的他。如今,年届八旬的他,依然庄严优雅,依然锋利如刃,依然就在这儿。这位集作家、画家、诗人、歌手、僧人、情圣、瘾君子于一身的犹太老男人,依然夜复一夜地,像个小男孩般一路小跑地蹦上舞台,依然会双膝跪地,将自己和自己的歌深情呈现于世人面前。他的嗓音听起来更柔和也更粗粝,甚至有一点点撕裂,这不是问题,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我就在这儿,我是你的男人。” 著名音乐记者、乐评人西尔维·西蒙斯历经四年努力,通过查阅浩如烟海的史料与文献,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她对一百多位与科恩亲近或是有过交集的人进行了专访。他们中有他的家人、朋友、老师、拉比、一起修行的僧侣以及音乐伙伴——这些拨冗接受西蒙斯专访的音乐人中充斥着巨星级的人物,包括朱迪·科林斯、卢·里德、大卫·克罗斯比、伊基·波普、杰克逊·布朗、克里斯·克里斯托弗、尼克·凯夫、小精灵乐队的布莱克·弗朗西斯、莎朗·罗宾逊等。当然,这串长长的名单中还有他的情人兼缪斯们(丽贝卡·德·莫妮、玛丽安·伊伦、苏珊•埃尔罗德、安嘉妮等)。最重要的,还有科恩自己,他会在西蒙斯著的这本《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中时不时地亮相,就像坐在你面前那样侃侃而谈。 -
灿烂涅槃
柯特·科本,一个来自穷街陋巷的邋遢大王,自小便蒙受敌意的眼光;一个精神上的朋克小子,从来只汲取叛逆的乳汁。他贯彻着加缪大叔的主张:人的根本面目之一,便是反抗。 柯特·科本从不自封英雄。他向来在内心的无助和道德的虚妄之间抑郁,他反感的并不是自孩提时代便只身承受的痛苦,他畏惧的是此一痛苦的毫无意义甚至毫无出路,一直到他找到吉他、找到音乐、找到摇滚。他从此跻身在命运与恶行、病痛与名利的夹缝之间,寻找那可以寻找的、挽救那可以挽救的、期盼那可以期盼的。 柯特·科本是另类英雄。在已经骄横凯旋的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面前,他举起了朋克摇滚的螳臂。他是溯流的漏船,他是带伤的逆子。他装着不知道,这已是一个用现金换算一切的世界,人们已经习惯乃至已无法想象还会有另一种生活和思想方式的存在。至少,我们的面目都已以谋生的媚笑出现,即使是曾经最为不羁的艺术家,也不再敢把挑战的手套扔到生计的严峻面孔面前。 在满目的唯唯诺诺之中,终于有像柯特·科本这样一种非主流和反主流的孤独的反抗之声响起,它映现出的是一个最痛苦之人的影像。他也背负内疚的隐疾,可他毕竟重现了从现代主义到朋克摇滚的颠覆性微笑和救赎性灵光。 世纪末音乐的黄昏,他依然在孤寂中伫立,头在散乱的金发中低垂。他拒绝了一本正经的命运的怜悯,拒绝了他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朋克摇滚的垂青。他举目凝望,依然有海湾的斜阳晚照;他低头顾盼,竟然有幻梦般奇妙的快乐升腾。他紧握枪,如同紧握温暖而美丽的情人,他要游完他的溯流航程。枪口抬起了,枪机在静默中滑动,从最响亮的轰鸣中,飞出了那颗子弹;只有它自己知道,它是颗多么悲哀的子弹,因为它击毁的,是20世纪最后一场英雄梦。 -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超越时空的音乐通史, 60年来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的音乐史典籍 才、学、识兼备的大师巨著 作者将音乐置于“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的历史进程。此书被公认是美国音乐学走向成熟的里程碑著作。六十年来,该书不仅已成为音乐史学领域的大师级经典论著,而且也被证明对文化史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就单个学者所著的单卷本音乐通史而论,在体现史家的“才、学、识”方面堪与本书比肩的同类书寥寥无几。该书中译本亦获得国内翻译界一致好评。 在本书中,作者所展示的不是一个专门家细致周密的考据钩稽,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最高水平的综合家在把握时代精神脉搏上的独到功力,在全方位联系各种人文、艺术、精神现象时的雄才大略,在洞察音乐风格和理解音乐思维上的内行眼光,以及表述文风上的华美修辞。 -
伤花怒放
这是一本并不晦涩的摇滚乐理论读物,它涉及到早期摇滚乐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了一些至今没有得到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音乐、社会、学术背景较深,所以妨碍了十年前那批读者的理解,但看来它正适合今天的读者。 本书的主题,正如它副标题所说,是摇滚乐的被缚与抗争,这是任何人理解摇滚乐都不可绕过去的主题,其中的悖论、矛盾、希望,以及论题展开的整个文化问题,都值得用十倍于此书的篇幅去论述。所以说,它应该被再版,在今天这个中国音乐界期待着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关口引起更多思考。 -
来自民间的叛逆
本书以近似说书的方式记录了上百个民歌手的经历,书写了美国的民歌历史。从学者艾伦·洛马克斯到铅肚皮,从民权斗士乔·希尔到流浪民谣歌手伍迪·格斯里,从左派民歌手皮特西格到民谣之王鲍勃·迪伦,从毒品到伍德斯托克……这些人以看来混乱而且不可思议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历史。书中充满着躁动、人民与明星、根源与现代,艺术与商业,其间的交错与矛盾,展现的不仅是民歌的历史,也从另一个角度书写了二战后美国的历史。本书能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对民歌的看法,并且深深地喜欢上民歌。本书严谨、清晰、朴实,叙述丰满,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
恶魔奏鸣曲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古典音乐史上一首恶魔音乐的故事。;徐可雅是古典乐评论家。一次采访后,他所采访的法国钢琴家离奇死亡,并在遗嘱中提到了他的名字。徐可雅因此受邀前去巴黎领取钢琴家留给他的遗物,并因此遇到一连串神秘的遭遇——二战时寻找恶魔音乐的纳粹上尉,六八年被谋杀的钢琴家,沉睡不醒的未婚妻……为了揭开疑团,也为了挽救自己死亡的命运,他在巴黎开始了寻找恶魔之曲的旅程…… -
晚安,北京
《晚安 北京》、《美丽世界的孤儿》、《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里》, 为所有的爱与死与罪与罚而祈祷,为每个人的青春、痛苦、孤独和梦想而歌唱 我想通过一个故事,写出整个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我那个年龄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如果说小说的主人公王凡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那也主要是心理基础和对社会的看法方面的,他的性格、行为方式和经历并不是我的。小说里的戏剧冲突最后所要表达的悲剧性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结局。 ——汪峰 这本书以著名歌手汪峰的小说处女作《晚安北京》为主体。小说以北京青年王凡一天的经历为主线,从侧面剖析了世纪之交年轻人的迷茫;写躁动而阴郁的青春,写一代人的绝望和坚持。 “我想通过一个故事,写出整个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我那个年龄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如果说 小说的主人公王凡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那也主要是心理基础和对社会的看法方面的,他的性格、行为方式和经历并不是我的。小说里的戏剧冲突最后所要表达的悲剧性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结局。” 本文还收录了其随笔“怒放笔记”,主要关于个人音乐创作、人生感悟等,透露了其丰富精彩的创作心路。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汪峰早期的部分歌词和未发表过的诗歌,共计30首左右。 -
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收录了作者的处女作《你别无选择》,中篇小说《混沌加哩格楞》、《蓝天绿海》、《寻找歌王》等。刘索拉的小说被看成是中国新时期“先锋派小说”的首批作品。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阅读这本书,可以看见一个精准、细致、可感、可触的刘索拉,以及她眼中的音乐与文学。 -
回到苏联
这是一本献给对上世纪六十年代音乐感兴趣的乐迷的最好礼物,也是研究苏联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有力参考。作者是著名纪录片导演,在1962年时就曾录制过披头士表演的珍贵视频,并由此引发浓烈兴趣,探寻披头士风靡全球却独独在苏联被下禁令的真实原因。 -
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
《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收入了余华关于音乐的随笔,是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特质。全书主要包括了音乐的叙述、高潮、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第七交响曲》和《红字》、灵感、否定、色彩、字与音这几个部分。余华用他的细腻感受带我们欣赏音乐之中的旋律和节奏,指引我们去和它们相遇。 -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2012年版)》收入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音乐的叙述》、《高潮》、《否定》、《灵感》、《色彩》、《字与音》、《重读柴可夫斯基》、《消失的意义》、《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等随笔。 -
间奏
《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收入了余华关于音乐的随笔,是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特质。全书主要包括了音乐的叙述、高潮、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第七交响曲》和《红字》、灵感、否定、色彩、字与音这几个部分。 -
高潮
《高潮》中的文章均是余华对音乐的感受的文字表述,他说:"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 时候是如此的一臻,它们都暗示了时间漫长的衰老和时间漫长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转瞬即 逝: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音乐中的强 弱和渐弱,如同文学中的浓淡之分;音乐中的和声,类似文学中多层的对话和描写;音乐中 的华彩段,就像文学中富丽堂皇的排比句。一句话,它们的叙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为 它们在流动,就像道路的存在是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学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续,而音 乐的道路列像是在空中伸展。” 从中可以看出余华小说中富节奏感文字的来由,也可以从余 华文字中感受余华对名曲的另一种诠释。 -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影响我的写作》为《音乐影响我的写作》,收录了十三篇作品。余华是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世事如烟》、《活着》和《兄弟》等作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余华以跳跃式的姿态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高度。他越来越自如地开拓了自己的文学天地,构筑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 -
左岸香頌 DANS MON ILE
专辑曲目: 01 C'Est Si Bon 如此美好 02 Rever... 作夢 03 Les Feuilles Mortes 枯葉 04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天生一對 05 J' Ai Vu 我見過 06 Salade De Fruits 水果沙拉 07 Watch What Happens 看看會發生什麼 08 Elle, Lui, Nous... 她, 他, 我們 09 Dans Mon Ile 在我的小島 10 Pour Toi 給你 11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12 Derniere Valse 最後的華雨滋 -
东亚乐器考
全面考述东亚乐器起源、沿革、乐律及名称语源 可资研究东亚民族音乐、民俗、文化史、交流史 译者涉猎音乐、戏剧、美术、医学,精通日、意、德、法文 作者就东亚各国——主要是中国,以及日本、印度、朝鲜、缅甸、柬埔寨诸国的古乐器,如铜钹、金钢铃、梵钟、方响、五弦琴、卧箜篌、三弦、琵琶、胡笳、筚篥、唢呐等,按照乐器分类法的四大纲目(“体鸣乐器”、“皮乐器”、“弦乐器”、“气乐器”),进行了系统的绍介和考述,涉及各种乐器的起源、沿革、乐律以及乐器名称的语源等诸多问题。 全书群征博引,内容丰富,对实物的考查、研究和鉴别尤其着力。可供研究东方各民族音乐及东方文化史者作参考,于东西文化交流史、东亚民俗文化等方面亦可资取鉴。随书配有近两百幅珍贵图片,包括不同时期的各种乐器,直观地展现了东亚乐器的历史形态和交流情况。书末还附有日本正仓院数种《献物帐》中所列乐器条目等珍贵资料。 译者钱稻孙学问渊博,精通日、意、德、法文,涉猎音乐、戏剧、美术、医学,使得此一学术译著能够兼美信达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