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设计理论

  • 创新自信力

    作者:【美】汤姆•凯利,【美】戴维•凯利

    创造力与生俱来、人人皆有。本书讲述了如何释放、培养和提升创造力,字里行间充满真知灼见,令人信服。它出自创新前沿的两位领军人物——IDEO创始人戴维•凯利和畅销书《创新的艺术》的作者汤姆•凯利。 今天,创新和创意已被公认为商业成功的驱动力,也是领袖人物身上最可贵的素质之一。然而多数人往往把创新的衣钵拱手让与“创意型人士”——那些以绘画、雕塑、设计或写作为生的人。人们早已淡忘了儿时的自己也是有创意的,那时的我们拿泥巴捏各种玩意儿,用蜡笔随心所欲地涂涂画画。可是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太多的人因创新的尝试遭到贬抑而最终投身传统行业。在《创新自信力》中,凯利兄弟提醒我们,人人都不乏灵感与见识;并阐述了创新是一种思维倾向、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另辟蹊径寻找解决方案的积极策略。我们未必都能成为艺术家,但却可以成为更具创意的律师、医生、管理人员或推销员。 凯利兄弟运用他们在IDEO和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工作中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解决问题时应如何发掘创意源泉与想象力,并透露了释放我们蕴而未发的创意火花的具体策略。他们解释说,创意和创新能力如同肌肉,越用越强劲。《创新自信力》给了我们改变身边世界的勇气,激励我们把突破性理念付诸行动,从而使我们的公司、事业和生活蒸蒸日上。
  • 思维与设计

    作者:周至禹

    《思维与设计》内容简介:作为中国设计基础教育的思维训练课程,应当超越专业的局限,着力研究广泛性、普适性的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也更加需要汲取艺术富于想象力的创造精神。艺术的本质应当是创造与个性的发挥,而不是模仿与再现。设计则是在规定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形成完美的结合,中国现代设计的美好前景就为期小远。
  • 设计师式认知

    作者:[英]Nigel Cross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新的设计教育方法的不断发展,“设计师式认知”的概念逐渐浮现。1982年,Nigel Cross教授在《Design Studies》期刊上发表了名为“设计师式认知”的论文,首次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之后,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逐渐融合,形成一门新的设计学科,极大地推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设计师式认知》所阐述的独到见解开启了设计研究、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领域的新篇章。 Nigel Cross教授是国际公认的、最受尊敬的设计研究学者之一。《设计师式认知》收录了他近25年来发表的重要学术文章。本书回顾了本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尝试诠释设计认知的本质,并剖析了设计师(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等)拥有并使用这一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现象。全书涵盖以下议题。 设计能力的本质与培养 设计中的创意认知 设计的自然智能 设计学科与设计科学的区别 设计的专业知识 《设计师式认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适合设计研究人员、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设计师和设计管理人员阅读。
  • 工业设计心理学

    作者:李乐山

    《工业设计心理学》针对传统工业设计以技术为本和以机器为本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详细阐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以期推动国内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工业设计心理学》以心理学和社会学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和人们心理行为的变化特点,注重创新,在用户调查方法、建立用户模型、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或理念,有助于读者把握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掌握实用的设计方法。 《工业设计心理学》适合工业设计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电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参考。
  •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作者:James J. Gibson

    This is a book about how we see: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its surfaces, their layout, and their colors and textures); where we are in the environment; whether or not we are moving and, if we are, where we are going; what things are good for; how to do things (to thread a needle or drive an automobile); or why things look as they do. The basic assumption is that vision depends on the eye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brai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natural vision depends on the eyes in the head on a body supported by the ground, the brain being only the central organ of a complete visual system. When no constraints are put on the visual system, people look around, walk up to something interesting and move around it so as to see it from all sides, and go from one vista to another. That is natural vision -- and what this book is about.
  •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作者:Donald Norman

    A popular, entertaining, and insightful analysis of why some products satisfy customers while others only frustrate them. B & W photographs and illustrations throughout.
  • 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

    作者:[英] 福蒂

    本书追溯和分析了1750年以来产品设计的历史,配有两百多幅图片说明,以历史实例展示设计如何反映和改变社会文化,以及现代消费社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书中强调不应只着眼于设计师个人的行为,而要从更广阔的社会关系角度来认识设计的过程。这是设计领域的一本必读书,也是关于我们社会的一部耐人寻味的记录。
  • 中国工艺美学史

    作者:杭间

    《中国工艺美学史》包括主体人、人与自然、道与器、生活需要、物的功能、功能与装饰等方面,这是对中国工艺美学的本质的剖析,反映了工艺美学的特殊性。 主体章节系统地阐述了工艺美学的风格演变。汉代奠定了古代工艺美术的基础,唐代使工艺美术更为丰富并发扬光大,明代则深化了工艺美术的创造思维。《中国工艺美学史》贯穿了工艺美学的主线,勾画了工艺美学的轮廓,给人以全面的认识和印象。
  • 惟有园林

    作者:陈从周

    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本书以鉴赏的眼光,描述了我国江南江北一个个著名的园林。对建筑、山石、布局,作者都有独特的看法,可以给读者观赏园林以指导。
  • 设计的精神·续

    作者:香港设计中心,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 编

    《设计的精神(续)》主要内容:很久以来,设计被认为是商业的工具,没错,但也不全对。设计既是一种跨领域的科学,更是跨领域的思维方式。我们每年邀请来自全球的设计与商业精英分享经验和知识,本身也在帮助读者构建设计的思维。浮躁的年的年代随着经济泡沫的消退而慢慢退场,理性与忠踏实的风格悄然回归。这里的每一位设计大师都讲述了他们对人与社会的理解和探索的故事,表达出他们对生活和调序的激情,阅读他们的文字不仅是对设计精髓的探索,也是提炼自身思维的过程。 有机会请到来自全世界各领域的顶尖设计师与我们面对面地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念。设计的各种领域在21世纪越来越交汇融合,设计的思想与精神却贯穿着这些纷繁的领域。讲故事是人类传承历史的一中充满乐趣的方式,因为有乐趣,也使故事中的观念和精神更容易被大空接受和传承。于是我们选择了《设计的精神(续)》里来自这些设计师演讲中的故事片段,并记录了编者与他们的对话,以期听故事的人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观念,领悟设计的精神。
  • 王受之讲述建筑的故事

    作者:王受之

    写在前面|王受之: 其实,我这辈子都在讲设计的故事,只不过以前老在讲台上讲,很少通过书的方式和大家讲。现在就想和大家通过这本薄薄的书来讲故事。如果大家每天读一两页,也就是每天听我讲一个故事,说不定一年下来,也知道好多新的事情呢。每天读书一两页.要花多少时间呢?读得快的人大约就是四五分钟的样子,读得比较仔细、比较慢的人最多也不过10分钟,如果能够在565天都坚持这个习惯,那一年就扎久实实地读?一本书,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总有些所得的。我自己现在还能记得住的大部分重要的故事和常识,都是在16岁到30岁之间读的,当时有点囫囵吞枣.没有人指导,乱读。其实,一个17岁的毛孩子当时哪里能够理解吉朋的《罗马的兴衰》,或阿拉贡的《共产党S》,即便当时比较流行的玛雅可夫斯基的构成主义诗也并不懂得如何欣赏,尤其量能够记住拜伦、济慈,布朗特、霍桑、高尔斯华绥的一些皮毛。但不管懂不懂,只是喜欢读,经年累月,即使在农村插队、在工厂做工,无论多累,还能坚持每天看上个把小时。当时并没有什么计划(其实,也轮不到我能有什么计划,除了毛选,新华书店卖的书可真不多),到得了手的书都读。没有想到,那些零零星星读的东西,居然有些就入了脑,现在还有印象。与美国同事聊天的时候,大凡涉及这些方面,还能够应答。当年不经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了有关苏联、东欧的文化知识,使我在这些方面的常识上要比不少同事了解得还多一些。谈到肖斯塔科维奇、贝拉巴托克的音乐时,可以说出个道道,在谈肖洛霍夫、昆德拉的时候,也不至于太白痴。就是在我自己写作的时候,也能够比较容易把经典著作的一些精华提炼出来运用,每到这种时候,我真是感谢自己当年那股读书的劲头,也相信积少成多、每日读书的作用。年轻的时候,我的确有股牛劲儿,决心要读好多好多的书,做个有文化的人,自己定下指标,要按时完成。我在1963年考上当时叫做武汉师范学院附中的高中部,现在改名为湖北大学附中了。以我自己的感受,读大学附中有两个独特的好处,一是每年都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来当老师,年龄比我们这些高中生大不了多少。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兴奋点,对我们来说,的确是鼓励和刺激;第二就是大学图书馆常常将那些藏书册数比较多的书拿些到附中图书馆来,因此我们学校的图书就比一般中学图书馆来得丰富,特别是文史哲方面的书。
  • 设计随笔79

    作者:Michael Bierut

    《设计随笔79》内容简介:我认为自己是设计师,而不是作家。十多年前,在鲜有证据证明我有写作才能的情况下,三名优秀的编辑史蒂夫·海勒、奇·珀尔曼和里克·波伊诺就纷纷开始给我一些简单的撰稿任务。他们的鼓励和建议让我学会了如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大约在四年前,里奇、比尔·德兰特尔、杰希卡·海尔凡德和我决定创建一个博客,不过当时心中并无明确的目标计划。《设计随笔79》的成功编纂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初的那个决定,以及我们之间的友谊。在每天的工作中,我都能从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们那里获得灵感和激励,他们是:吉姆·拜伯、迈克尔·杰瑞克、卢克·海曼、艾伯特·米勒、丽萨·施特劳费德,尤其是宝拉·谢尔,文笔优美的她为我树立了一个重要榜样。艾伯特则创造了《设计随笔79》优雅(且诙谐)的设计风格。萨什·菲尔南多则以无比的勇气和热情,负责了该项设计的实施,直至最后完成。对于以上诸位,我都心存感激。我还要特别感谢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的凯文·利珀特,马克·拉姆斯特、克莱尔·雅各布森,以及劳伦·纳尔逊·帕卡德,是他们提出了《设计随笔79》的出版计划,让它成功付梓。
  • 完成设计

    作者:[美] 蒂莫西·萨马拉 (Timothy

    尽管有很多图书都展示了平面设计作品,但很少能对设计作品的概念、策略、视觉问题的解决进行深度剖析;也很少有图书介绍如何将设计原理具体运用于设计实例,从而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所以,读者只会肤浅地理解如何操作设计项目,以及各个视觉设计元素如何组合以传达预期信息。 作为《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的后续本,《完成设计一从理论到实践》主要关注设计的基本方面和原理,展示专业设计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作出创意决策,从而实现有效的视觉传达效果。书中还运用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如何运用视觉原理。本书为读者创设了一个较为正规的教学模式,使读者理解和掌握图片、版式、文字及色彩的组合与搭配,以及表现整体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 MUJI无印良品

    作者:Peng Yangjun and Che

    Brands A to Z:是一套讲述富于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品牌故事的丛书.本书详细探寻了每一个被选择品牌的历史,反映了其公司文化,并展示了其卓越设计.在字母”M”序列下作者选择了日本著名品牌MUJI.这一品牌起源于日文”Mujirushi Ryohin”,含义为”无品牌的商品” MUJI以它的禅宗.严肃性以及无品牌哲学为大家所熟知.本书介绍了该品牌在以不提供非必要服务理念的支撑下多年来的广告艺术作品及其创意思维过程.本书不仅提供富有创意作品集锦,也对其设计师进行了访谈,并详细介绍了这一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的品牌的历史.这本书极具视觉欣赏性的书是MUJI品牌发烧友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可以为设计师以及广告从业者提供灵感.
  • 版式设计原理

    作者:(日)佐佐木刚士

    版式设计原理,ISBN:9787500677390,作者:(日)佐佐木刚士
  • 最佳设计100细则

    作者:利德威尔

    本书按字母顺序编排,查阅方便,能迅速根据名称检索设计原则。对于有兴趣解决具体问题的读者,本书根据设计师常见的问题给通则作了分类。每一个原则均用双页的版式呈现。左手页包含原则简明的定义、详尽的描述、运用的例子以及运用的准则,文本的右侧有边注,提供详尽的说明和参考书目。右手页包含直观的实例和相关的图形,使读者对设计原则有更深的理解。   完美的设计不只属于少数才华出众的人士,其实几乎所有设计师都能在设计上臻于完美。使用公认的设计原则能增加成功设计的概率。使用《最佳设计1 OO细则》,把它作为增加跨学科知识和增强设计理解力的手段,能促发奇想,找到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更新不常使用的设计原则的记忆。最后,还可把本书用作检查设计过程和作品质量的手段。
  • 设计元素

    作者:[美] 蒂莫西·萨马拉 (Timothy

    平面设计师的工作,是让需要传达的信息实现视觉转换,变得井然有序,形象生动,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对于平面设计师而言,若想成功,就必须具备正确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敏锐的直觉。 本书是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引进美国Rockport出版社“美国视觉设计学院用书”系列之一。书中清晰地阐述了平面设计的诸多原理,如版式设计、字体设计、色彩应用、空间处理、图像选用等,以及如何将这些设计元素整合起来的方法,帮助设计师掌握优秀平面设计的基础技巧。书中收录了国外几百幅精彩的设计作品,附有精辟的点评,能够点亮设计师的灵感火花,是平面设计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设计技巧的指导用书。
  • 设计师的设计日记

    作者:南征

    设计师的设计日记(全彩),ISBN:9787121167232,作者:南征
  • 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册)

    作者:李砚祖

    《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主要精选有代表性的外国设计艺术的经典论著,尤以当代的著述为主,每篇均附有作者介绍和导读,相当多的文章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光辉将照亮我们学习外国优秀设计的征程,可以为艺术设计爱好者开启又一扇崭新的知识宝库大门。
  •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作者:Victor Papanek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贺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从历史可以看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