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藝術

  • 皇家美术学院十五讲

    作者:(英)乔舒亚·雷诺兹

    乔舒亚·雷诺兹爵士于1769-1790 年间陆续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发表了十五次演讲。这些演讲奠定了他整个宏伟风格理论的基础,不仅为当时的英国画家树立了一个完美的典范,也是当今文化艺术研究者、爱好者学习的必经之路。本书为第一个完整收录十五篇讲稿的中文版本。
  • 另類的出口

    作者:約翰.伯格

    年過七十,依舊精力旺盛的John Berger,向來被敬重為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評論家。他的Ways of Seeing,從社會關係談論藝術,翻轉傳統觀畫的方式,從側面切入,看到了傳統藝術史沒有看到的問題,是使許多人印象深刻,影響深遠的一本書。 本書同時清楚標示了他的馬克思主義色彩,為文熱情、反向思考、大膽批評。二○○一年的新作The Shape of a Pocket,收錄二十四篇,他在蘇黎士、馬德里、瑞典、法蘭克福、赫爾辛基等地以不同語言發表的講演與文章,初次翻成英文出版,基本觀點集中於對現下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批評,文字依舊有著濃烈的批評色彩,John Berger曾在訪問中提及,這是近幾年少數幾本迫切著非出不可的一本書。 書中以對法國史前藝術的觀察,古典藝術大師米開蘭基羅、林布蘭、竇加,以及個性強烈的墨西哥女畫家卡蘿,廿世紀雕塑大師布朗庫西(Brancusi)等人的作品,以及相關的歷史社會分析,批評全球經濟掛帥環境下,對藝術的欠缺理解與乏善可陳,是一本權威敢言且殷切提醒的書。 我所謂群體意指一小群反抗勢力。當兩個以上志同道合的人聯合起來,便組成一個群體。反抗的是世界經濟新秩序的缺乏人性。凝聚的這群人是讀者、我、以及這些文章的主題人物─林布蘭,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畫家,一個來自羅馬尼亞的鄉下人,古埃及人,對描繪孤寂的旅館客房很在行的一位專家,薄暮中的狗,廣播電台的一個男子。意外的是,我們的交流強化了我們每個人的信念,堅信今天在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是不對的,所說的相關話題往往是謊言。我寫過的書,就屬本書最迫切。─約翰.柏格 「柏格既敢言且獨特…其散文風格─一種不加渲染的放聲思考─引發…不同的世界體驗,而當中的藝術,讓人永久牢記。」─〈華盛頓郵報〉 「激發、誘惑、旁敲側擊、暗示,甚至鎮定人心…柏格令我們吃驚的是,重新賦予日常事物以深度,並擴展我們自己。」─〈奧勒岡人報〉(The Oregonian) 「激發、誘惑、旁敲側擊、暗示,甚至鎮定人心…柏格令我們吃驚的是,重新賦予日常事物以深度,並擴展我們自己。」─〈奧勒岡人報〉(The Oregonian)
  • HOLGA-THE WORLD THROUGH A PLASTIC LENS

    作者:ADAM SCOTT

    规格: 尺寸: 17.3cm x 17.3cm x 3.5cm (6.8in x 6.8inx 1.4in) 全书共308页, 书面以仿Holga外皮质地钉装 由Holga大师Adam Scott编辑 全书超过500张耀目照片, 来自世界不同地方超过150位 Lomographer拍摄 由Lomography亲身挑选最奇怪最有趣的Holga秘技 tips n’ tricks 仔细介绍各式Holga玩法: 配合colorsplash和滤镜, 35mm格式, 模拟全景拍摄, 重复曝光, x-pro及更多! 包括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Holga用家的档案并和你分享他们的心得
  •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作者:貝蒂.愛德華,譯/張索娃

    ◎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史培利 強力推薦! ◎全球銷售超過255萬冊,14種語言搶譯出版!用右腦學習繪畫,用繪畫開發右腦。本書教你在5天之內學會繪畫技巧,掌握繪畫的精髓。透過右腦開發的研究,激發你的創造力潛能,你可以像愛因斯坦、凱薩大帝、達文西等天才,反轉你的大腦,看見不同的世界。 如果說,有人能在五天內,教你學會畫畫並掌握繪畫的全部精髓,而且不論你是5歲小孩,還是50歲的大人,五天之後你不但掌握所有技巧,而且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會發生改變,你相信嗎?事實上,真的有這樣的繪畫課程。 這個神奇的課程來自一位美國加州大學的藝術學博士、著名畫家貝蒂•愛德華的頭腦。愛德華長期從事藝術及研究工作,有一天她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史培利關於大腦研究的成果產生極大的興趣。史培利認為人的大腦有兩種思維模式,一個是L模式一個是R模式,而事實上我們絕大部分習慣了左腦思維模式。愛德華很快將這個醫學上的成果應用到自己的美術教學上,她驚奇地發現她自己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在西雅圖的一個成人繪畫班上,愛德華嶄新的美術教學理論得到了驗證:這個成年班的學生繪畫能力不一,受教於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美術背景和不同的繪畫技巧。他們第一天的作品和第五天的作品有天壤之別,連學生自己都難以相信,自己五天後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進步。學生的作品整體顯示了能力的提升,有些作品更展現了令人驚歎的繪畫技巧。 愛德華繪畫技巧分為五項基本技能:一是對邊線的感知;二是對空間的感知;三是對相互關係的感知;四是對光線和陰影的感知;五是整體和完形的感知。這五種感知其實是對個人觀察習慣的重新訓練。通過熟悉這五種技能,不知不覺你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畫手。 一位跟隨愛德華學畫的學生深有體會地說:「愛德華老師教會我如何更加相信自己觀看的方式,這太讓人驚奇了。我覺得基本繪畫技巧就像是寫字和騎自行車一樣簡單,我們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天分獲得和發展這項技能。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畫畫,並且欣賞別人的繪畫,就像愛德華教的那樣,她教你畫畫,更重要的是教你怎樣看眼前的事物。」 愛德華的訣竅在於她完全領悟到人類思維的祕密,一般人習慣左腦思考問題,而且這個世界也習慣用左腦來思考問題。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完全是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他們天生習慣右腦,習慣用左手。天才不習慣用語言、他們習慣於直覺,而他們的直覺往往更接近事物本身。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人物也往往都是左撇子,愛因斯坦、卓別林、維多利亞女王、富蘭克林、凱薩大帝、布希等等。 其實人類思考的祕密一直就這麼簡單,本書作者成功地運用繪畫技能的訓練,揭示人類要如何學會轉換思考模式,使每一個人迅速獲得真實認知世界的方法,而學習美術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重新觀察這個世界、重新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
  • 賴聲川的創意學

    作者:賴聲川

    這是個講究創意的年代。企業無法創新、個人缺乏創意,都將使一切生存愈來愈吃力。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只有天分高,或罕見地靈光乍現時,才會迸發創意;平凡如一般人,創意是可見而不可及的天賦,更別說要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了。但是,創作連連、創新不斷的劇場大師賴聲川卻認為:創意,其實是可以「練」的。賴聲川精煉二十多年來不斷令世人驚奇的創作經驗,首度公開他的私人練功祕笈─「創意地圖」,為讀者徹底剖析「開啟源源不絕創意」的方法。在創意地圖中,賴聲川將培養創意的訓練分為「創意概念(內容)」的培養和「表現手法(形式)」的訓練。他細緻剖析如何將生活中的習性、經驗、動機,藉由重新學會「如何看」,來貫通內心的神祕泉源,將障礙創意產生的「三毒」變成「三智慧」,並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這回,賴聲川要帶領讀者走進「賴老師私塾」,深入「創意之道」的新天地。他透過旅行、生活、禪修的各種體驗、領悟與第一手經驗,分析膾炙人口的《如夢之夢》、《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等劇作創作過程。他也在書中分享與金庸、候孝賢、傅聰等華人世界重量級大師交談所獲得的啟發。
  • 中国插花史研究

    作者:黄永川

    《中国插花史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插花艺术的起源、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插花形式的酝酿与成立、隋唐五代——插花艺术的黄金时期、宋代——插花艺术的鼎盛期、元代——插花艺术的沈滞期等。
  • 為什麼藝術家那麼窮:打破經濟規則的藝術產業

    作者:漢斯.艾賓(Hans Abbing)

    參透藝術界的遊戲規則! 藝術家只是孤陋寡聞的賭徒嗎? 藝術與政府之間的共生關係為何? 為什麼藝術的特殊經濟狀況持續不斷? 藝術的產業經濟非常特殊。藝術作品的價格跟藝術家的天賦息息相關,但其價格不完全反映藝術作品的品質,即便藝術品在藝術市場上的運作很成功。這是因為人們認為藝術是神聖,且藝術創作不受拘束,但這是真的嗎? 大部份藝術家賺的錢很少。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抱負遠大的年輕藝術家,心甘情願的奉獻給藝術?政府和其他的機關組織也對藝術提供捐贈,試圖提高他們微薄的收入。但是這樣的資助真的有什麼效果嗎?還是補助津貼只會讓藝術家越來越窮。 這是本一反慣例的學說分析,作者以社會學、經濟學的角度交叉說明分析技術經濟的特殊之處,而作者本身即是一位視覺藝術家,他不僅深具洞察力,也能驗證藝術產業的分析。
  • 英伦创意动力

    作者:李俊明

    還記得HBO影集「慾望城市」裡的經典一幕嗎?嗜鞋如命的女主角凱莉寧可懇求搶匪拿走她的芬迪(FENDI)包包,也不願他搶去她的「瑪諾洛」(鞋)。從此,「瑪諾洛」成為無數時尚追逐者夢寐以求的收藏精品。 到底什麼是「時尚」?是名模主持的三十分鐘帶狀節目,串起全球時尚發表會片段與生活風格新知?或是派對、Lounge吧裏,隨著沙發音樂搖擺的時髦男女?…時尚的樂趣與範圍顯然不只如此。設計師菲利浦.崔西曾經這麼說:「時尚不僅只是衣服,時尚的內涵比那有趣多了;那是一種感覺、一種心境,而不只是把衣服做出來而已。」 自二十世紀九○年代以降,英國一批擁有顛覆、創新性格與靈活商業手腕的時尚設計師,吸納倫敦多元文化的養分,掌握歐陸品牌年輕化的趨勢,掀起了一股英倫設計浪潮,成為國際時尚舞台的最前鋒,重塑了英國流行文化的氣勢。 本書藉由生動引介12位英國當代傑出時尚設計師,包括「搖滾之女」史黛拉.麥卡尼、「時尚海盜」約翰.加里安諾、「英國壞男孩」亞歷山大.麥昆、具「哲學性格」的胡辛.恰拉揚以及「永遠的時尚革命家」薇薇安‧魏斯伍德等人的創作軌跡,探索其設計內涵以及品牌經營背後的行銷策略故事,同時也全面觀照英國設計能量在全球崛起的精彩歷程,讓讀者從流轉不定的時尚潮流中,得到創意的啟發。 「英倫時尚以其永遠叛逆的風格,影響歐陸,影響世界。」 ──《美麗佳人》雜誌社長 楊玟 「台灣這幾年一直缺乏對於『英倫製造』有全面觀照的書籍。《英倫創意動力》一書及時彌補這項缺憾,讓一般讀者能夠深入認識英國設計的美學。」 ──作家 辜振豐 「本書貼近時尚人士的創作心靈,與讀者分享時尚與創意之間的美妙關係!」 ──設計師 竇騰璜
  • 七一孖你遊香港

    作者:白雙全

    從沙士、七一,走到曾蔭權上場;從鬥志激昂退到冷眼旁觀,「圖文城市」一書兩冊,是屬於「我們」的視覺日記,曾於《明報》與讀者每周相見,誌記?這個城市兩年多以來的變化。 白雙全自2003年起於《明報》「生活」副刊「圖文城市‧單身看」專欄發表的圖文作品,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從個人生活中體驗政治、城市生活的疏離感,與 讀者一起從小處?眼,重新思考政治論述、社會議題的荒謬。「單身看」分為七個主題,間以時事貫穿起我們的共同記憶。白雙全有時緊貼社會時事,反映各種政治 鬧劇的不近人情或荒謬處境;有時又把習以為常、微不足道但又體己貼心的生活體驗,以詩人的觸覺,利用攝影紀錄或實物拼貼的方式,化成視覺日記。例如「董特 首開給財爺和李局長的一張書單」,是他從書店買來的書籍題目上的第一個字,在列印出來的單據上拼湊成了一句句子。這種「參與式概念創作」 (participatory conceptual art),有別於以形象呈現為創作手法的政治漫畫或主題插圖,不但抵死幽默、充滿人情味,更突顯「後沙士」與後「七一」新一代,另類方式參與及反思政治 與城市的生活態度。 陪伴大家上路,將會首先推出「七一孖你遊香港」;作者將於遊行沿途發表作品,隨後再於書店展出原作。 此書在上海point to life有售: http://www.pointtolife.com/
  • Wall and Piece

    作者:班克西

    ◎聯合推薦:王志弘、張鐵志、詹偉雄 橫掃全球的藝術暢銷書,塗鴉教父Banksy唯一官方作品集! Banksy改變了藝術的定義。 他是創作天才,作品屢屢震驚世人,令全球為之瘋狂、媒體及好萊塢明星趨之若鶩,但本人卻從不公開露面,連真名都是個謎。 他是惡名昭彰的塗鴉創作者,讓塗鴉成為藝術品,卻仍執著於塗鴉的創作形式--任何人都可以在街頭上免費看到這些動輒賣到百萬、千萬天價的畫作。他讓世人試同,塗鴉是最誠實、最公平的藝術形式,而不只是滿足創作者的一己之欲。 他是驚世駭俗的政治行動主義者,反戰、反階級、反精英、反隔離,為此屢次出入險地,被許多人尊為英雄。 這是Banksy的官方作品集。一向行事神祕低調,從不接受任何訪問的作者,在這本親自執筆的書中站了出來,披露他的創作歷程、他如何看待塗鴉、他如何用行動顛覆藝術界,也讓我們看到作者本人一如他的作品,既幽默又挑釁,驚世駭俗卻又說出許多人心底的聲音。 本書收錄了他歷年來的創作,其中有許多都已絕版或遭銷毀。
  • 刘小东:金城小子

    作者: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一石文化 编

    刘小东,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著名画家,当代艺术家。本书是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刘小东:金城小子》的展览画册。2010年,刘小东回到其故乡辽宁金城,以其故乡和刘小东在故乡生活的童年伙伴的现时生活为主题,创作了最新的油画作品。在油画创作的同时,刘小东以日记的方式记下了每日所思所感。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也为此全过程创作了电影纪录片。本画册全面收录了金城小子项目中的画作、日记与纪录片内容,展现出艺术家所思考的城市化、友谊、时代变迁等诸多大主题。刘小东的工作方式很像一个电影人。在纸张、画布、视频和电影上,他记录着创作的方式和过程,抓住瞬间的动机、观察和印象,使每个因素都成为最终作品的一部分。他是画家里的导演,画笔下的人物是演员,张望观察的我们就是观众。内文为中英文双语。
  • 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

    作者:董豫赣

    在《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一书的书名中,“从……到”的状语有多重含义。首先,它从时间上涵盖了作者从初涉建筑至今的10余年的研究时光;其次,它从范围上对作者研究建筑的视野进行了限定——从家具到建筑、从半宅到半园;最后,时间的叠加所导致的研究范围的转变,也在这本书里以专业视角得到了尽可能清晰的陈述。适合建筑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建筑师及建筑理论研究者阅读及收藏。
  • 絕版愛情:13對藝術情侶的私密生活

    作者:逸飛視覺

    內容簡介 你也許曾被他們的作品所震撼,但他們真實的愛慾肯定比作品更驚世駭俗!深刻文字和珍貴圖片,展現十三對西方最知名現代藝術家的隱秘生活。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沙特與西蒙波娃、歐姬芙與史蒂格里茲、韋伯與莎拉布萊曼愛情、性慾、才華、野心、激情、背叛、犧牲……若沒有慾望,就沒有想像力。 在這本書裡,我們用翔實寫真的圖片,感性細膩的文字呈現世界最著名藝術情侶的愛情傳奇。幾乎世間每一種愛情類型都可以在這十三對情侶身上找到相對應的範本,當我們聚焦這些傳奇,會發現每一種愛情都被放大,因為「這些藝術天才在生命劇本中過度使用了精神與情感」,他們的人性在愛情中得到最真實的呈現:格外非凡或者格外陰暗,有的與他們的藝術聲名一致,有的出人意料地背道而馳…… 本書特色 ★全世界的年輕編輯和設計團隊共同聯手打造的藝術圖文書 ★收錄珍貴藝術家的私秘照片,全書全彩編印,高度視覺享受 ★大陸人民網推薦:2004年不可錯過的十本書之一 目錄 前言 1. John Lennon & Yoko Ono: 約翰藍儂&小野洋子 2. Georgia O\'Keeffe & Alfred Stieglitz:喬治亞.歐姬芙&阿爾弗雷德.史蒂格利茲 3. Frida Kahlo & Diego Rivera:芙烈達.卡洛&狄亞哥.里維拉 4. Henry Miller & Brenda Venus:亨利.米勒&布蘭達.維納斯 5. Picasso & Francoise Gulot:巴勒羅.畢卡索&芳斯華.吉洛 6. Salvador Dali & Gala:薩爾瓦多.達利&加拉 7. Jean-Paul Sartre & Simone De Beauvoir:尚.保羅.沙特&西蒙波娃 8. Willem De Kooning & Elaine:威廉.德.庫寧&依蓮 9. Andrew Lloyd Webber & Sarah Brightman:安德魯.洛伊.韋伯&莎拉布萊曼 10. Marina Abramovic & Ulay:瑪麗娜.阿伯拉莫維奇&尤列 11. Christo & Jeanne-Claude:克里斯多&珍妮克勞德 12. Peggy Guggenheim & Max Ernst:佩姬古根漢&麥克斯恩斯特 13. Kurt Cobain & Courtney Love:寇特科本&寇特妮洛芙 序 藝術家的愛情傳奇 藝術家也許是離愛情最近同時也最遠的一群人。在強烈的激情和強烈的自我之間,在聲名浮沉和人群愛恨之間,他們的愛情眩目而脆弱。但,任何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燃燒之後,留下的永遠不是廢墟,而是最深的感動,或者感嘆。愛情、性慾、才華、野心、激情、背叛、犧牲……面對羅曼史,站在不同角度,我們可以看出迥異的風情。若沒有慾望,就沒有想像力。 在這本書裡,我們用翔實寫真的圖片,感性細膩的文字呈現世界最著名藝術情侶的愛情傳奇。幾乎世間每一種愛情類型都可以在這十三對情侶身上找到相對應的範本,當我們聚焦這些傳奇,會發現每一種愛情都被放大,因為「這些藝術天才在生命劇本中過度地使用了精神與情感」,他們的人性在愛情中得到最真實的呈現:格外非凡或者格外陰暗,有的與他們的藝術聲名一致,有的出人意料地背道而馳…… 世界上,有些事情的發生是注定的,有些靈魂的不期而遇是必然的,沒有人能夠阻止分別,就像沒有人可以阻止命運中被注定的邂逅。在跨過了常規的情愛形式後,他們進入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之中。我們不去評判他們的是非對錯,因為在愛情中絕無對錯可言。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是如此特別,無論藝術成就還是愛情傳奇,已然成為絕版。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和靈魂,為絕版的愛情,寫下無法磨滅的註解。在此,我們從書中的不同篇章選出一些語句,可以概括他們的愛情: 「愛,要不沒有,要不全部擁有。」「愛就是互相傷害。愛就是把自己的傷口互相展示給對方。痛就那麼容易地顯得不重要了。」「愛到一種極限時,最需要相互摧殘,藝術的施虐性被強調出來。」「每當我愛一個女人時,我越愛她,就越想傷害她,芙烈達是我這劣根性中最大的受害者。」「我這一生有兩件重大的意外事故,一件是車子輾過身體的傷痛,另一件就是狄亞哥。」「當一段感情需要克服時,多數為時已晚,讓步的往往是理智。」「愛情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愛情的證據。」 ──編者
  • 單身看─香港生活雜記

    作者:白雙全

    簡介: 繼《七一孖你遊香港》後,白雙全回到個人的生活點滴。「單身看」以詩人的觸覺,從乏味單調、平平無奇的城市生活出發,竟能看出人和人、人和自然、甚至人和神之間的同情共感,化成平易近人又與眾不同的「視覺日記」。這冊《單身看》,其實更像一個又一個認真的創意遊戲,又或者香港的另類導遊地圖,等待讀者按圖索驥,甚至自行發掘更多景點與趣味。 詳細介紹: 「藝術認真無聊?」,尤其是白雙全這些「概念藝術」! 白雙全自2003年起於《明報》「生活」副刊「圖文城市‧單身看」專欄發表的圖文作品,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繼《七一孖你遊香港》之後,白雙全繼續與讀者一起重拾生活點滴。 「參與式概念創作」聽起來像是有得食有得玩似的!本來「概念藝術」向來多關心藝術語言問題,少食人間煙火;或以圖片紀錄創作過程、或以文字指導讀者思考參與,務求令藝術去物質化。概念藝術的創意法規其實不離開幾度板斧(見本書附錄劉建華文章「X+Y=Z」),但白雙全創作的出發點,似乎更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從他的這些作品裡,你甚至可以重構出他每日的生活流程、他的友儕圈子、到那裡拍拖……甚至香港、國家大事。只要能舉一反三,有感而發,題材竟是無窮無盡。 讀這兩冊「圖文城市」,像在重新學習如何「看」。白雙全在空間高度密集但人情極度疏離的城市,以「無聊」抵抗森林定律。無論像「這麼近、那麼遠」一般給電話號碼上的鄰居撥電話講恭喜發財、還是像「收集空氣」一般從超市買來給困在薯片包裝裡的空氣、或是在「看一本在鏡世界裡的書」一般在鏡像裡讀聖經……均在以荒謬對抗異化,從而重拾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甚至人與神之間似有還無的牽繫。這些細眉細眼的小聰明,人人都曾經想過,卻不曾拿出來見人(尤其當你誤把橫寫的餐牌當成直寫看),更不會勞師動眾,上山下海去實現。愛讀豐子愷的白雙全,運用的雖然是攝影和文字,讀來卻同樣像禪心指月。如果我們撇開藝術不談,這冊《單身看》其實更像一個又一個認真的創意遊戲,又或者香港的另類導遊地圖,等待讀者按圖索驥,甚至自行發掘更多景點與趣味。 這兩冊「圖文城市」既不是漫畫又不是繪本故事集,介乎在詩集與日記之間。圖片先行文字為輔,精簡的解說,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有待讀者主動進入白雙全的思考世界。
  • 觀看的方式

    作者:約翰.伯格(John Berger)

    ◆本書為麥田出版的《觀看的方式》改版書! 觀看先於言語。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接著才會說話。 不過觀看先於言語還有另一種義涵。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 男人行動,女人表現。男人注視女人。女人看自己被男人注視。 赤裸顯露自身。裸體用於展示。裸體的詛咒是永遠無法赤裸。裸體是一種衣著形式。 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強調「形式」和「論點」兩者同樣重要,試圖引發讀者質疑與探究我們是如何觀看繪畫……這無疑將改變讀者觀看圖像的方式。 全書雖以章次為名,但讀者可以隨自己喜好以任何順序閱讀。其中四章由文字和圖像構成,另外三章則只有圖像。由圖像構成的章節,主題分別為觀看女體的方式,以及油畫傳統中的各種矛盾面向,雖然沒有文字,但它們企圖提出的問題並不下於有文字的篇章。在這些圖像篇章裡,作者有時不提供任何相關資料,因為擔心這類資訊可能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干擾圖像正在傳述的意旨。 本書初版於1972年,以BBC的同名電視影片為基礎加以延伸,是所有談論藝術的書籍中,最發人深省也最具影響力的經典作品,直到今日,其啟發讀者如何觀看藝術作品的入門地位依然不變。 【專業推薦】 《觀看的方式》是約翰‧伯格有關視覺藝術最具衝擊性的作品,是談論西方藝術主流傳統的社會角色,以及意識形態和科技如何薰陶我們觀看藝術和世界的方式,最簡練又最具挑戰性的代表作品。——英國里茲「三一與諸聖大學學院」傳播學院高級講師Lloyd Spencer 約翰‧伯格擊中了專業藝評家的神祕要害……他是影像的解放者:一旦我們讓畫作直接影響我們,我們就能以更好的位置做出有意義的判斷。——英國藝術評論家Peter Fuller 這本書的影響力十分驚人,它開啟了我們的視野,帶我們進入文化研究的普遍關注領域。——英國作家兼評論家Geoff Dyer,著有《敘述的方式:約翰‧伯格的作品》(Ways of Telling: The Work of John Berger)等書
  • 艺林一枝

    作者:黄苗子

    本书为作者数十年间在古典美术的芳林中辛勤采撷的结晶之作。含唐以后著名画家的评传;古代一些传世作品的研究心得;古壁画、版画、传神等画种和画家生活的札记;古代绘画的传统技法,以及题画、古书法的装饰美等问题的探讨。全书以散文、随笔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古美术知识。文采奕奕,时涉风趣。本书附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和作者的另一部著作《画坛师友录》是姊妹篇。
  • 單身看II

    作者:白雙全

    Travelling could be about ‘being present’; at times, it could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being present’ – it could be an imaginary act for a beautiful, unseen place. On an ordinary day it could also become a wonderful part of our memory, taking us to somewhere far away … an afternoon … a section of the road … or a strip of cloud. Odd One In II: Invisible Travel is a collection of Pak’s art documentation about ‘getting lost’ in an unfamiliar place and ‘seeing from his inner eye’ during his traveling in Italy, New York, Korea, Tokyo, Malaysia and China. 這是白雙全的另類旅行記錄。他走地圖裡看不到的路,他到中國找一個台灣,他要求自己在陌生地方不斷迷路,他甚至全程蒙著眼睛扮失明人去旅行……,一切一切,都在某次歐洲旅行途中所有行李被偷開始;沒有了相機,沒有了記錄工具,一切又回到最原始,反省旅行途中應該做的事。 這是一本圖文城市的記錄,書中大部分作品都在意大利、紐約、韓國、東京、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地完成。當中有 「與旅人談旅行」部分,分享嘉賓包括歐陽應霽、馬傑偉、潘國靈、陳寧,和朱凱迪。
  • 藝術創業論

    作者:村上隆

    議性最多的現代藝術家村上隆,2006年出版了一本《藝術創業論》,再度為藝術界掀起漣漪。村上隆在新書裡,絲毫不諱言藝術對他而言是一種賺錢的手段,為了實現他理想中的「藝術創業」,他認為藝術不但要投入金錢,也要擁有國際視野及宣傳戰略。 1962年生的村上隆,正是法國名牌Louis Vuitton暢銷的櫻桃包設計者,這款包包為老牌的Louis Vuitton創下了銷售佳績,也讓這品牌在年輕消費者中重新翻紅。村上隆的作品反映日本消費世代的思考,人因為消費而存在,藝術也是商業,藝術家也是企業主。 在新書《藝術創業論》中,村上隆以過來人的姿態,詳論他在紐約藝術圈成功的過程。村上說:「藝術必須有放諸世界皆準的戰略,光是靠熬夜及努力是入不了門檻的。」他也說:「今天日本的藝術家都是些窮酸、頭腦不好、廉價的人才。若要製作讓有錢人有興趣的作品,當然先要投資金錢,然而日本各大美術大學的老師們,卻讓學生們捨棄了應該有的『成本』概念。」 村上隆說:「我的作品對女性的美感意識帶來革命,我覺得比起日本人來,外國人較有趣的評價我的作品。」不僅日本的漫畫家批評村上隆,日本的「御宅族」也在網路上對村上大加撻伐,指村上的作品抄襲、拼湊漫畫家的作品,一躍為現代藝術的新貴不說,還因此把荷包賺得飽飽的。 勇於把藝術當做「生意」做的村上隆,不惜向銀行貸了幾億日圓,把他的藝術經紀公司「Kaikai Kiki」搬到東京的麻布,位於一棟大樓的地下2、3樓層,總計1200平方公尺(約364坪)。該場地有寬敝現化感十足的展示畫廊,所有地板都是精緻的高級原木,純白的牆面讓村上的作品更形搶眼。最近全力投入動漫人物創作的村上隆,預定在這個畫廊兼辦公室的基地裡,創作出更多的「賣錢」藝術品。
  • 對焦中國畫:國畫的六種閱讀方法

    作者:羅淑敏

    國畫果真乏味沉悶?西畫難道較國畫更具可讀性?羅淑敏身為藝術教授,多年教學經驗下深明學生「輕國畫、重西畫」之因由,遂寫下了《對焦中國畫:國畫的六種閱讀方法》(Beyond Forms & Colors: Six Ways to Read Chinese Painting),向有志學習與欣賞國畫人士、藝術通識教育工作者及學生,深入淺出解說閱讀國畫的六大方法,全書輔以大量中西畫作比讀,讓讀者對準焦點,進一步了解兩者間之分別與欣賞角度之差異。 隨著羅淑敏「領航」的這趟「國畫之旅」,讀者將逐步瞭解國畫的承傳概念,還有箇中的寫意筆墨及留白構圖,及閱讀手卷與人物畫之關鍵事項。羅淑敏行文條理分明,解說清晰俐落。此書本身就是一幅「畫論式」手卷──層層拆解有關閱讀中國畫的重點竅門,讓不曾對國畫有認識的讀者,也能置身其中,輕輕鬆鬆閱讀之,吸收之,認識之,享受之。 一本讓不太懂國畫的一般讀者,也會讀懂,甚至愛上的書。也是藝術學好者、藝術通識教育工作者及藝術系學生的必備手邊書。
  • 英倫書藝之旅

    作者:陳曦成

    《英倫書藝之旅》是作者在倫敦追尋「書夢」的體現。 試問有多少愛書人能拿着獎學金,在非常重視創意工業、藝術及文化氣息濃厚的倫敦研習書籍藝術呢?曦成無疑是一位幸運兒。他在遊歷期間,不忘反思我城的種種,並執起筆,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跟我們分享。 此書並不是一般的遊學日誌,它包含了有大量關於書籍文化、美藝的討論。作者對書的熱誠與執着,是顯然易見的。因此所有與書相關的事情──包括讀書、寫作、設計書、造書、賞書的心得、美學理論及個人體驗,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如何從書籍設計裡反映出來,都能在此書裡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