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藝術

  • 醜的歷史

    作者:安伯托‧艾可

    繼讓全球驚艷的《美的歷史》之後,博學大師安柏托‧艾可寫出「醜」,而且他親自保證,一定比「美」更精采。 每個世紀,哲學家和藝術家都提出「美」的定義,藉他們述作之助,我們能夠建構一部審美觀念史。「醜」則異於是。大多時候,醜被界定為美的相反,但幾乎不曾有誰針對醜寫一部專論,醜淪落為邊緣作品順帶一提的東西。因此,美的歷史可以援引範圍很廣的理論文獻(我們由此推出一個特定時代的品味),醜的歷史則必須在關於人或事物的視覺、文字刻畫裡窮搜資料。不過,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還是有些共同特徵。首先,我們只能假定一般人的品味在某些方面和他們同時代的藝術家相同。設使一位來自外太空的訪客走進一所當代藝術的畫廊,又設使他看見畢卡索畫的女子臉孔,並且聽到其他觀賞者形容其為「美麗」,他可能誤以為,在日常生活裡,我們這時代的人認為畢卡索畫的那些女子臉孔美麗,秀色可餐。 但是,這位訪客看一場時裝秀或環球小姐選美,目睹那裡讚美其他類型的美,可能就要修正他的見解。很不幸,我們回顧久遠以前的時代,無法做到這一點,無論談美還是談醜,我們都無此參考,因為那些時代留給我們的只有藝術品。 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另外一項共同特徵是,我們討論這兩種價值的故事,勢須局限於西方文明。在上古文明和所謂原始民族方面,我們有出土藝術品,但我們沒有理論文字來告訴我這些藝術品本來的用意是要引起審美的喜悅、對神聖事物的畏怖,還是歡欣。
  • 自由交流

    作者:[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美] 汉斯·

    内容提要
  • 杜尚访谈录

    作者:(法)皮埃尔・卡巴内

    本书作者是法国艺术批评家卡巴内,完成时间恰在杜尚去世之前。杜尚作为现代艺术中最多姿多彩、最扰乱人心的发明家,首次这样深入地阐述他的艺术理念。如同大师的肖像,本书记录了作者与杜尚的访谈,从而勾勒出杜尚的性格特征、生活经历,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思想,以及他对现代艺术的重大影响。 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1968),出生于法国,1954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他的代表作有《下楼的裸女》、《泉》、《L.H.O.O.Q.》、《大玻璃》、《给予:1.瀑布 2.燃烧的气体》等。本书记录了作者与杜尚的访谈,从而勾勒出杜尚的性格特征、生活经历,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思想,以及他对现代艺术的重大影响。
  • 无墙的博物馆

    作者:[法] 安德烈·马尔罗

    《无墙的博物馆》描述了自中世纪以来,绘画和雕塑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同时说明了现代考古学、现代摄影术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在我们艺术知识的丰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通过对艺术的深层阐释,把一些观众看来“无法理喻”的艺术品变成一幅幅清晰的图像,使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成为可能。
  • 跟雲門去流浪

    作者:林懷民

    雲門的舞者很習慣奔波,彷彿舞者的生涯就是一齣「流浪者之歌」。而當觀眾的我們,則很習慣看到舞台上技藝精湛的舞者,鮮少去探究幕後是什麼樣專業的團隊,撐起這一幕幕撼動人心的表演;更無從得知在緊湊的行程中,舞者們如何從累成人乾的狀態,回復舞台上精神飽滿的表演者。 今年七週的歐洲巡演,雲門去了六個國家、八個城市,表演三齣舞碼:〈狂草〉、〈水月〉和〈流浪者之歌〉。旅程中,老師每天寫日記,記錄幕後的點點滴滴。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窺見雲門世界級的工作團隊及舞者舞台下的真實生活,了解雲門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並且藉由老師的雙眼,以一種寬闊的視野看舞,看世界,看雲門。讀者讀到舞,也讀到了旅途中的風景。 老師說,「表演藝術在我們的社會仍是一個陌生的行業。許多人以為雲門舞者才華洋溢,到戲院化好妝就可以上台起舞。更多人認為場場滿座,一定賺翻了,或者,『你們一天到晚到世界各地去玩,好好喔!』」這個旅行,老師說他「總算老老實實每天在旅館、劇場,甚至在飛機上寫字。希望這本書讓大家對於這個『逐水草而居』的行業,能夠多一點認識。」 如果你對表演藝術,以及這個以世界為舞台的人生,有過想像和好奇,那麼,就以林老師這本親筆著作,和雲門一起,去歐洲流浪。
  • 縫熊志

    作者:西西

    西西的《縫熊志》是一本極具創意的奇書。作者多年來以寫作知名,這次轉而做熊,親手縫製各種各樣的毛熊。不單做熊,還為毛熊書寫,其中中國古代人物服飾熊、水滸英雄、花木蘭等,既為毛熊縫做中國各朝的衣飾,又通過文學的語言,以優美散文描繪古典人物,並細緻地闡述服飾的變化。 毛熊製作,本來自歐美;以個人風格見稱的熊藝家,則始自上世紀七○年代。近年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也逐漸出現熊藝家做出穿著中國服裝的毛熊,但以系列形式,作為主題大量出現,至今沒有,《縫熊志》是這方面傑出的試驗。毛熊都做得形神俏妙,飽含情意;再加上西西一向精擅的散文,可說天衣無縫,相得益彰,提升了毛熊的文化內涵。 西西的讀者,熊藝的愛好者,以至一般的朋友,捧讀此書,一定獲得觀賞的樂趣,並獲得啟發。 目錄 top 中國古代服飾熊 傳疑時代:黃帝、嫘祖 西王母、后羿、嫦娥 商:婦好 春秋:范蠡、西施 戰國:鍾離春 莊子 屈原、山鬼 荊軻、高漸離 漢:司馬相如、卓文君 張騫、忽迷 司馬遷 魏晉南北朝:洛神、曹植 嵇康、阮咸 王羲之 陶潛 隋唐:風塵三俠 玄奘 公孫大娘 宋:包拯 元:成吉思汗 明:鄭和 清:曹雪芹 雲想衣裳花想容:原型熊 水滸英雄 燕青、史進、楊志、時遷、張清 花木蘭 化妝舞會 阿拉伯的勞倫斯與中東女子、肚皮舞姑娘 鐵扇公主與牛魔王、美女與野獸 埃及女王和凱撒大帝 長頸女子和大眼睛 斑馬鼻子家族 全家福 圍巾黨 黃飛熊 雜技小子
  • 猿猴志

    作者:西西

    《缝熊志》之后,西西再度为猴穿衣,为猴拟像全方位展示人类与近亲猿猴的紧密联结。 为创作《猿猴志》,西西访遍了亚洲各动物园、保育中心、热带雨林,实地游访,探察猿猴原貌,跟踪猿猴生态保护,与猿猴进行零距离接触,最终落实成详实直美的文字和五十一只栩栩如生的猿猴布偶;而西西与香港作家何福仁的关于猿猴的主题对谈,囊括中西文学、绘画、戏剧、电影里的猿猴形象,从地理学、历史学、人文学、社会学全方位展示人类与近亲猿猴的紧密联结,堪称一部别致的猿猴文化史。
  • 古典与唯美

    作者: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西蒙基金会

    這是100幅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中的藏品等量級的繪畫精品,它們的創作者是歐洲19世紀一系列聲望與作品同樣響亮的藝術家:萊頓、羅塞蒂、透納、柯羅、米勒、莫、雷諾瓦、畢沙羅、提索特、蒙克、佐恩……。這也是100幅很少為人所知的繪畫精品,因為它們在其藝術價值還不為大眾所賞識的年代就被各位獨具慧眼的私人收藏家收藏,並在90年代輾轉成為墨西哥/西班牙出色企業家安東尼奧‧佩雷斯‧西蒙先生(Juan Antonio Prez Simn)的所有,包括這100幅在內的所有藏品也成就了西蒙先生作為全美洲最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家之一的地位。 目錄: 致辭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致辭 上海美術館 致辭 湖南省博物館 致辭 廣東美術館 致辭 西蒙基金會 致辭 前言 古典美與現實美——為“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而作 十九世紀的美學革命:從學院派到美好時代 圖版 第一部分:學院派與古典人體 第二部分:浪漫風情與懷古 第三部分:光與色的交響 第四部分:勞動的讚歌 附錄 西蒙基金會 介紹這是100幅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中的藏品等量級的繪畫精品,它們的創作者是歐洲19世紀一系列聲望與作品同樣響亮的藝術家:萊頓、羅塞蒂、透納、柯羅、米勒、莫、雷諾瓦、畢沙羅、提索特、蒙克、佐恩……。這也是100幅很少為人所知的繪畫精品,因為它們在其藝術價值還不為大眾所賞識的年代就被各位獨具慧眼的私人收藏家收藏,並在90年代輾轉成為墨西哥/西班牙出色企業家安東尼奧‧佩雷斯‧西蒙先生(Juan Antonio Prez Simn)的所有,包括這100幅在內的所有藏品也成就了西蒙先生作為全美洲最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家之一的地位。 目錄: 致辭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致辭 上海美術館 致辭 湖南省博物館 致辭 廣東美術館 致辭 西蒙基金會 致辭 前言 古典美與現實美——為“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而作 十九世紀的美學革命:從學院派到美好時代 圖版 第一部分:學院派與古典人體 第二部分:浪漫風情與懷古 第三部分:光與色的交響 第四部分:勞動的讚歌 附錄 西蒙基金會 介紹
  • 怎样学书法

    作者:费新我

    《怎样学书法》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专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一本普及读物。内容包括《习字十法》、《学书十要》、《常识七知》三章二十七篇。从执笔、运笔、选帖、临帖……到各种书体的特点、写法、书作款式等都有简明实用的阐述,并绘有示意图。书中还附有从甲骨文到清末名家的各种碑帖精品一百四十余幅。文字深入浅出,内容图文并茂,一读便能融会贯通。在时下的学习书法类图书中,由当代书法大家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来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普及读物仅此一种。亟宜人手一册,将是有志于学习中国书法的爱好者们攀登艺术高峰的绝好阶梯。
  • 筆記:清明上河圖(盒裝).

    作者:趙廣超

    此書一函兩冊,其一為冊頁裝,以故宮藏宋張擇端本製版印成,配上作者在觀賞《清明上河圖》過程中,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感想。另一冊則是作者以電腦重新摹畫一遍的線圖和精辟獨到的見解,圖與文字粘結在一起,讀者的目光隨著作者的解說而游走,是名副其實的圖文書。
  • E.德加速写

    作者:(法)E.德加

  • 现代生活的画家

    作者:(法)波德莱尔

    《现代生活的画家》无疑是波德莱尔论述现代美学和现代性的一部最为深刻、最有预见性的著作。它是美术评论,是对同时代一位画家贡斯当丹·居伊的赞美之作,曾引起极大争议。它也是现代艺术理论的奠基石,文中关于现代性观念的生动“寓言”影响深远。它更是典型的波德莱尔式散文,处处灵光乍现,趣味横生。 贡斯当丹·居伊(1802-1892),法国画家,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人,才华横溢,却腼腆、低调,波德莱尔说他是“怪才”。他画军人、浪荡子、妓女、交际花、贵妇……他速写风俗,表现市民的生活和时髦的场景,波德莱尔称他是“普通人生活的编年史家”。 本书是国内首次为《现代生活的画家》配上贡斯当丹·居伊的画作,图文相嵌,使这本经典之作焕然一新。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作者:Mason Currey

    完全透視偉大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與時間分配! 村上春樹的小說是怎麼寫出來的? 畢卡索、梵谷的名畫是怎麼畫出來的? 莫札特、貝多芬的交響樂是怎麼譜出來的? 偉大的心靈究竟如何規劃時間,創作不懈? 他們真的是天才嗎?還是具有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 161位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作家、作曲家、建築師和藝術家…… 在《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裡,作者柯瑞一一敘述他們的日常工作習慣,激勵你建立自己的創作儀式! 柯瑞書寫過去四百年來161位偉大創作者每天怎麼分配時間,運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如何安排他們的作息,發揮創意和生產力。藉著撰寫這些人物日常生活平凡的細節,提供新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個性和生涯,描繪出這些藝術家在習慣驅使之下有趣而細微的肖像。《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談的是創作活動的背景,而非其產品;內容是製造,而非意義;怎麼才能一邊在賺錢餬口之餘,又能創作出意義深遠的作品?舒適和創造力是否互不相容,抑或正好相反:日常生活的基本舒適是持久創意工作的先決條件?本書提供各種例子,說明形形色色各種聰穎而成功的人物如何面對這許多同樣的挑戰,說明了許多宏大的創作憧憬如何轉譯為每日少量的工作;人的工作習慣如何影響工作本身,反之亦然。 知名創作者的工作習慣 例如: 只要我能讓每一個新作品都比上一個有進步,讀者就不會在乎我究竟是採取什麼樣的生活型態。身為小說家,那豈不才是我的義務和我的第一優先嗎?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凌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游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 你們今早來的時候先按了門鈴,但你們得等電梯,在你們來到我門口之前,已經過了幾秒鐘。而在等你們的這段時間,我就在思索我要寫的新作。 就算沒有自由的時間,安伯托‧艾可說他依舊能在一天當中的「隙縫」中,發揮生產力。 當我在寫書或故事時,總是一見黎明就立刻振筆疾書。那時沒有任何人會打擾你,天氣可能或涼或冷,而你開始工作,邊寫就邊暖和起來。 海明威成年之後,天天都很早起,早上五點半或六點,曙光一現就醒來,即使前一晚爛醉如泥依舊如此。 時間很短,我的精力有限,辦公室是一團混亂,公寓則喧鬧不休。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那麼就只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 1908年,卡夫卡在布拉格的勞工意外保險局找到一份差事,……但卡夫卡依舊覺得自己受到束縛。當時他和家人住在一間狹窄的公寓裡,唯有在深夜大家都熟睡之後,才能專心寫作。 規範熱情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規範時間。 詩人奧登認為像軍事行動般精準的生活,對他的創造力有其必要,是馴服他自己時間表靈感繆思的方法。 我先喝茶,然後大約十點時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一點。接著我拜訪朋友。等到下午五點,我再回頭工作,直到九點。接續上午的工作對我毫無困難。 波娃在工作上很少有困難,恰巧相反──每當她休年假,要消磨兩三個月的假期時,卻常在放下工作幾週後,覺得無聊而不自在。 ……我不用電,自己燒火開爐。到晚上,我點起舊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從井裡打水來用,自己砍木頭,煮食物。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人簡單;而要簡單是多麼困難! 在整個1930年代,榮格以波林根塔樓為遠離都市塵囂的隱居之所,他在那裡過著工作狂的生活。 我一定很像咬著骨頭的狗,牠們偷偷摸摸的溜走,接著大概有半個小時,你看不到牠們的身影,然後牠們鼻子上沾著泥回來,一副不自在的模樣。 阿嘉莎‧克莉絲蒂在自傳中坦承,即使在她寫了十本書之後,依然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作家」。 我會吃巧克力奶昔和四、五、六、七杯咖啡──加很多糖,巧克力奶昔裡也有很多糖,是很濃的奶昔,裝在銀色的高腳杯裡。我會因為攝取這麼多糖而興奮莫名,腦中一下湧上許多點子! 大衛‧林區另一個想點子的方法是他自1973年以來天天都做的超覺靜坐。 隨著你的身心習慣每天晚上固定的睡眠──六個小時、七個小時,甚至睡滿醫師推薦的八個小時,你也同樣能訓練清醒的心智充滿創意地睡眠,並且創作出充滿想像力的清醒的夢,而那就是成功的小說作品。 史蒂芬‧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寫作,包括他的生日和假日,而且他從不讓自己在達到每天兩千字的字數限額之前停筆。 媒體推薦 本書值得推薦之處在於,它以精薄短小的傳記綱要彰顯了創意人日常作息的無限多樣、難以捉摸的愚蠢瘋狂和不變永恆。──《華爾街日報》 一頁接著一頁,我們可以由數十甚至數百年把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創意人工作習慣中,得到不少啟示……要是你對古往今來最知名的作曲家、作家,和畫家的工作習慣感到好奇,或者想要尋找方法提升你的創作習慣,那麼本書就能給你莫大的啟發。──《今日美國報》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對創意人來說,是令人鼓舞的讀物,而我們其他人,則能夠藉此一探那奧妙的創作世界。──羅娜‧布林利(Rona Brinlee),書籤書店(The BookMark),為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作評
  • 艺术家的传奇

    作者:恩斯特·克里斯,奥托·库尔茨

  • 艺境

    作者:宗白华

    本书收录了宗先生在报刊、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作品。宗先生在这些作品中阐述了自己在该领域独特的见解。论文观点新颖,论据确凿,理论性强,独具见解,别具特色。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多观点、论题值得广大读者、学者进一步探讨。
  • 觀看的方式

    作者:John Berger

    觀看先於言語。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接著才會說話。不過觀看先於言語還有另一種意涵。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男人行動,女人表現。男人注視女人。女人看自己被男人注視。赤裸顯露自身。裸體用於展示。裸體的詛咒是永遠無法赤裸。裸體是一種衣著形式。 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強調「形式」和「論點」兩者同樣重要,試圖引發讀者質疑與探究我們是如何觀看繪畫……這無疑將改變讀者觀看圖像的方式。全書雖以章次為名,但讀者可以隨自己喜好以任何順序閱讀。其中四章由文字和圖像構成,另外三章則只有圖像。由圖像構成的章節,主題分別為觀看女體的方式,以及油畫傳統中的各種矛盾面向,雖然沒有文字,但它們企圖提出的問題並不下於有文字的篇章。在這些圖像篇章裡,作者有時不提供任何相關資料,因為擔心這類資訊可能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干擾圖像正在傳述的意旨。 本書初版於1972年,以BBC的同名電視影片為基礎加以延伸,是所有談論藝術的書籍中,最發人深省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直到今日,其啟發讀者如何觀看藝術作品的入門地位依然不變。 約翰.伯格擊中了專業藝評家的神祕化要害……他是影像的解放者:一旦我們讓畫作直接影響我們,我們就能以更好的位置做出有意義的評斷。 --Peter Fuller, Art Review 這本書的影響力十分驚人,它開啟了我們的視野,帶我們進入如今已成為老生常談的文化研究的普遍關注領域。 --Geoff Dyer, Ways of Telling
  • 神思陌路

    作者:叶锦添

  • 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作者:許芳宜,林蔭庭

    許芳宜,這個被媒體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舞者, 為了追求舞蹈之夢,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與體驗, 不循常規地堅持走出自己的路。 從學生時代就脫離父親為她描繪的人生藍圖, 隻身獨闖舞者聖地紐約,吞下所有現實環境的不平等和嘲諷, 忍受離鄉背井、快樂悲傷都沒有人分享的孤寂, 這一切,都是為了跳舞。這個愛跳舞的女子,以自己的例子證明—— 敢於夢想,認真實踐,我行,你一定也行。 本書分為兩部分,「PARTⅠ:芳宜說芳宜」,許芳宜現身說法, 從小時候的舞蹈啟蒙說起,娓娓道來她的家庭、求學過程、 隻身獨闖紐約時期、影響她的師長、愛情與工作的兩難…… 跟著她的敘述,深入了解她成功背後的心情。 「PARTⅡ:他們說芳宜」則採訪了數十位藝文界、 媒體界重要人士,透過他們的眼睛來談「許芳宜」這個人, 更能體會到她的成功並非僥倖, 而是來自高度自律,以及比其他人更認真與持續不斷的努力。
  • 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

    作者:安迪.沃荷,Andy Warhol

    安迪˙沃荷的非正式自傳 現代藝術的大師經典之作 最原味的普普精神,最經典的大師語錄 一代藝術大師對愛情、性、美、金錢、成功的種種奇想 從愛到性,從名到利,從美到藝術, 看藝術大師對人生最一針見血的前衛觀點 美國傳奇藝術家、普普大師安迪˙渥荷的第一本個人經典著作,暢談:愛、性、美容、名氣、工作、金錢、成功、紐約、美國人以及他自己。書中談到他的童年、赴紐約發展的歷程、六O年代藝術工廠的大張旗鼓、震驚社會的槍擊事件,以及周旋在時尚名人的派對生活。 字裡行間充滿安迪渥荷式的玩世不恭與嬉笑怒罵,也爲普普精神下了最傳神的註腳。本書於1975年出版,這本普普藝術的經典之作睽違三十年,才首度和台灣讀者見面。對於許多熟悉他的讀者來說,應該早就引頸企盼。 透過這本書,除了安迪˙沃荷的藝術外,讀者得以窺見一位奇才之所以躍升而為美國當代傳奇的背後原因。他前衛獨特的觀點,不按牌理出牌,非關藝術,但字裡行間,卻流露最純正的普普精神,帶給我們無比的娛樂性和啟發。
  • 杜尚传

    作者:[法] 朱迪特·伍泽

    马塞尔·杜尚行为怪异,总设法捣鼓出嘲弄艺术的滑稽举动:为《蒙娜丽莎》画像添上一抹胡须,拿小便池放到现代艺术展上去展览,在不起眼的现成品上签字后将其视为艺术品等等,不一而足。作为“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最聪明的人”(布勒东语),作为超现实主义的引路人,作为达达运动在纽约的通讯员,杜尚不但影响了毕卡比亚及曼·雷,而且还影响了贾斯培·琼斯、罗伯特·劳申伯格、约翰·凯奇以及安迪·沃霍尔等美国现代艺术家,但人们是否真正了解怪异的杜尚呢?是否了解他的创作过程,他往来奔波于欧美大陆的生活,甚至他的情感生活呢?是否了解他那些像谜一样的作品呢? 这第一部用法文撰写的长篇传记以细腻的笔法,翔实的资料将杜尚身上的谜一一揭开,让我们看到一位“反艺术家”的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