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工艺
-
文字的眾母親:活版印刷之旅
這是一本關於「文字」的寫真集。 也是一趟輕鬆橫越東方到西方、縱跨古今活字印刷的文化記憶之旅。 以隨筆和攝影將東西文字傳播史和活字生命記錄於書籍型態,本書或許是唯一和最後的一本。 本書難得之處,在於深入幾乎是禁地的法國國家印刷廠內部,為當今屈指可數世界最古老的印刷廠,拍攝珍貴的照片紀錄。大日本印刷廠「直雕」活字的細膩雕刻絕技,與專業師傅的最後身影。透過名攝影家港千尋觀察細膩的文字和充滿人文風格的影像呈現。 本書特色 ★令人驚豔的「活字版印刷」專題書! ★穿插大量珍貴圖片,一睹傳統印刷工藝之美。 -
留住老手艺
传统古家具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对现代人来说,传统古家具可望而不可及。作者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遗产,对古家具的制作技艺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最基本的木材知识以及如何选材、下料、画线乃至锯、刨、凿等技巧,并附有制作示例。其用心所在是为了留住这门老手艺。 本书是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掘和整理,可供木工爱好者、古家具收藏者及研究者学习参考。 -
木之匙
「以單純的形式呈現最重要的事物。」 --日本生活創藝家三谷龍二 「家父的手不方便,金屬叉太重而容易滑落,能不能拜託你製作木頭叉子呢?」 因為這樣的一通電話,木製義大利麵叉就此誕生了。 居住在長野縣松本市的設計師三谷龍二從創作中所遇,「重新發現」以往習慣形式中或許還有不同的可能。未曾改變的日常生活、未曾改變的人類軀體,這些未曾改變的「限制」,或許反而讓事物的誕生有了最真實的「理由」。 小小工作室中的自在生活,溫潤各表紋路的木料、塗上直接取自蜂巢加熱製成的天然蜂蠟,如此的簡樸與美好就是三谷龍二手製器皿的全部,將小小的幸福列為作品的標準配備。 純粹,就可以看見崇高與美!如同三谷先生文中所說:「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喜歡小巧玲瓏的物品……這些物品小歸小,卻都擁有其獨一無二的世界。」 本書純以短文和照片編綴而成──靜謐而豐富的日常形象。 以及,在創作以外,一種生活態度。 -
民间玩具
春节庙会中“哗哗”作响飞转的风车,元宵节“猜灯谜儿”的花灯,清明节放“晦气”的风筝,端午节辟邪驱毒的香包和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除夕的辟邪泥挂虎和泥叫虎、叫狮等。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本书介绍了中国四季的民间玩具各种图文资料,让你爱不释手。 中国民间玩具历史久远,在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中发展成熟。它植根于民俗之中,在民间流传、发展、演变,它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玩具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构思巧妙,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是实用性与装饰性并举的造型艺术。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玩具的历史渊源,民间玩具的分类,并以春夏科冬四时、民俗节令为主线来展现民间玩具的艺术风貌。本书收集全国各地,民间玩具照片200余幅。图片精美,品类齐全,相信此书能让读者领略民间玩具的绮丽风采,同时还能品味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
民间银饰
《民间银饰》概述部分从中国银饰品源流、银饰的种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全书收录民间银饰200余幅,根据银饰的种类进行编排,每幅图片附有简要说明。相信您通过《民间银饰》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民间银饰的概貌。 -
漆艺
漆艺,即漆的艺术,包括漆器、漆画和漆塑三大部分,其表现形态有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作品有实用品也有纯观赏品。漆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种走进现代艺术领域,并被社会认可,则是在建国以后。本书简要论述了漆艺的理论及历史,对漆艺的材料、工具和髹饰技法,漆器设计与制作,立体漆塑造型,漆画等作了系统、详细的介绍,并附有精美的漆艺作品以供赏析。 本教材是建国以来漆艺教学的优秀成果,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本科教材,同时亦可作为相关艺术领域师生和漆艺爱好者的教学参考书和自学用书。 -
椀一式
《椀一式》是一本介绍日本漆器的书。日本漆器最有名的产地是飞驒春庆,其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景德镇在中国陶瓷界的地位。但在工业化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当下,日本的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一方面是传统手艺人的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传统器具造型难以创新,大众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质疑;另一方面是设计师们对传统工艺望而却步,并不能将其信手拈入设计之中,究其缘由,则在于他们对于传统的造型经验性的理解之中。为了让日本设计师和传统手艺继承人一起解决这些困局,日本设计师协会邀请了日本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八位设计师与飞驒春庆传统手艺人一起设计制作了八套日用漆器餐具。 -
汉品03:漆用
本期《汉品》以“漆用”为题,以日中古今的漆艺状态为索,在对比中来反观移风易俗之后的中国重振漆文化的可能性。其中有日本国宝级漆艺大师松田权六所著的《话漆》一书的精华内容,读着可藉由了解日本漆艺的状况;通过德国学者雷德侯之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漆器的工厂化生产情况;而后几篇文章则是反映清代至今的民间的漆器使用情况。 延续上期《汉品》的专题,本期继续给大家带来中国园林方面的内容。或许是我过往职业惯性所致,本期内容着重于园林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古典园林学者陈方山与装置艺术家管怀宾的对话,由此可看出艺术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知方式,如何将园林美学解构并溶入到当代空间艺术形态中。此外,读者还可以从摄影与影像艺术家董文胜的作品中来体会,艺术家是如何透过中国园林来表达另类的人文情怀与意境旨向。他们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拓展和新生的出色的推动力量。 本期还设“品曲”一栏,为大家带来了两篇关于传统戏剧《牡丹亭》的文章。“茶谭”则是为大家展现来自苏格兰的东方茶馆美学和来自台北的老茶馆记忆。“传承与表现”一栏更是选用了几篇关于“形而上/下”的文章,有王鸿从中国漆延展而说的《关于物质与关系的唤醒》;有贾伟遵循“述而不作”之道创立的东方美学产品品牌“上上”,这便是一个坚持“日用即道”的成功例子;有胡俊用中国的山水画论“六要”来阐析西方当代艺术的,这种反道怪法在西方艺术理论占主位的当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形而上”的系统中,传统的中国的逻辑和智慧是否与中国传统工艺一样,被疏隔、轻藐了太多、太久? -
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
“克里斯多佛·詹姆士(Christopher James)把手工涂抹和古典摄影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本书必将成为古典摄影工艺方面全新的标准教科书。” ——迪克·沙利文(Dick Sullivan),Bostick & Sullivan公司的创始人兼共有人 “这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南,它明确了历史上的各种工艺技法,古典摄影技术目前所处的状况,以及非银盐摄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不仅细致地解释和探讨了经典的摄影技术和材料,还针对当前喷墨印刷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地对现有的工艺进行了推广和改造。” ——朱迪·西格尔(Judy Seigel),《后工厂摄影杂志》的创始人兼编辑 -
尋百工
失落的百工‧台灣最在地的美力 向美好常民文化的守護者與傳遞者致敬 你知道在電器科技產品普及的現代,還有人用稻稈編織成「茶壽」這種天然保溫容器,免插電又環保,完全符合當今綠設計的風潮? 在媽祖遶境儼然已成為新興的文化觀光活動,你知道在陣頭最前端,宣告媽祖出巡的響亮「哨角」,極可能是出自有四十幾年製作經驗,年逾八旬的師傅之手? 當電影《父後七日》以一場看似荒謬的悲喜葬禮,點出台灣特有的民間風情時,你知道「孝女白琴」為何要透過看似誇張的吶喊與哭號傳遞喪家的悲悽? 街頭林立的高科技美容護膚中心,也許是時下愛美年輕男女的聖地,但你可體驗過挽面師傅手持細細棉線,就能擺平你臉上的汗毛和粉刺,還你一張清爽光滑的面容? 這是四個還在就讀大學設計科系的年輕學子花一整年的時間,靠著兩部摩托車走遍台灣大小鄉鎮,尋訪在時代快速滾動下日趨湮沒的100個傳統行業/手藝的動人紀錄。他們以年輕的眼、真摯善感的心,腳踏實地去尋覓、挖掘乍看也許陌生,但曾和庶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市井工匠與職人,用文字和圖像去捕捉親身所見、所聞、所觸的一切,刻劃每一個工作者默默堅持的身影,所承繼的傳統文化,及其深植於風土民情所內含的生活智慧及工藝巧思。 於是,在一次次與各種民俗工匠職人的相遇裡,在無數的第一次體驗裡,四個學生品嚐了吹糖、畫糖、傳統糕餅……師傅手藝幻化的香甜童年好味;體驗了舉凡頭上戴的(斗笠)、身上穿的(客家藍衫、旗袍)、腳上蹬的(木屐、草鞋)、日常起居用的(榻榻米、藤椅、木桶、竹蒸籠),族繁不及備載的各色天然正物;領略了做毛筆、揉墨、製硯,或小到毫芒雕刻、大至畫野台戲布景的精湛技藝;親訪了傳遞死生大事、神鬼信仰的種種禮俗職人與傳統工藝匠師…… 這100則故事,100個身影,說的固然是職人們在時代變遷中始終堅持的專注精神與精細技藝,但我們也從這四個年輕學子的投入與熱血中,看見傳統行業在凋零喟嘆之外的一絲曙光與生機。 -
陶说
《陶说》内容简介:草野编氓,目不睹先生礼器法物,而瓦盆上缶,无人不资为饮食之用。此书流传,天下之乐闻其说者广矣,岂特补古人未备已哉?桐川此书,谓之为陶人之职场可也,谓之为本朝之良史可也。后之视今,因器以知政,固不独为博雅君子讨论之资矣。 -
装潢志图说
本书在原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图说”的形式对《装潢志》重新进行了标点注释,目的是让读者对照古文,全面深入地了解古代装裱技艺的精华,进而促进现代书画装裱技艺在继承中得到突破,在开拓中求得发展。正文后面撰写了《中国书画装裱古籍举要》和《比雅颂之述作 美大化之馨香》两篇文章,书后附有《赏延素心录》注译,以便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书画装潢的发展脉络和相关知识,并从中体会《装潢志》的历史价值。所录之原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丁丑年新安张氏刊本《昭代丛书》为主要依据,与其它版本不同的文字,则经过细心比较,择善而从。 -
花露的中国情缘
现在一提到“香水”,大家立刻会想到商场里各式精美玻璃瓶中的品牌货,似乎默认香水是从西方输入中国的东西,是百年来才有的新事物。 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与“香水”曾有上千年的结缘,那时,这些由鲜花蒸馏而成的香水,通行一个美丽的名字,“花露”。蔷薇露、荷珠露、桂花露、米露……它们或作熏香,或作面妆,甚至有的还可以做花露酒饮品。 “炉烟浥浥。花露蒸沉液。”“初换夹衣围翠被。蔷薇水润衙香腻。”“薰炉斗帐自温温,露挹蔷薇岭外村。气韵更如沉水润,风流不带海岚昏。”……诗词里,花露留下了美丽的身影。《花露的中国情缘》里,作者细细道来各种花露的制作、由来与使用,温柔氤氲,旖旎芬芳。 -
工艺文化
《工艺文化》一书为柳宗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上篇“造型艺术”探索工艺在多种艺术中的位置,试图说明在造型的领域中,美术与工艺的关系。中篇“各种工艺”讲述各种工艺品的分类,目的在于说明各种工艺的特殊性质与它们之间的界限。下篇“美与工艺”探讨在实现最美的境界方面,可供工艺驰骋的场所是何其大,以及工艺性为什么是美的重要因素等问题。 -
印谱
《印谱》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 -
手艺中国
一个美国人用相机记录下的中国百姓劳作史!我们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的年代的古老故事……若把书中宝贵的实物图片一张张排列起来,基本构成了中国传统劳动工具和器物全景图,一幅中国物质文化史的长卷。 -
造物有灵且美
每一段故事诞生的地方,都有一种“美”存在。 我们与其邂逅,被其触动,心生涟漪,新的故事便随之诞生。 木、陶、漆、纸、染、玻璃、料理、衣服、建筑…… 《造物有灵且美》这本书里,日本工艺大师赤木明登走 访了20位手艺人后写下的15个“叩问美”的故事。这些人遍布各个领域,又独具个性。 木工手艺人史蒂芬从制作的形状里看见了自己,明白了不用语言也能表达自我,与他人相连; 服装设计师敏子女士让赤木意识到,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 、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 陶艺家内田钢一强韧中带着不可捉摸的脆弱,作品呈现出的生命质感却能直逼人的内心; 家具设计师永见真一的工房,是全球唯一获得授权制作中岛乔治设计的家具的; 造纸人吉冈夫妇生活在山中峡谷的大自然里,耕田、造纸,活得朴素又自在; 美术家前川夫妇把自己的工作称为“lolo calo harmatan”式,这句非洲土语意为“月亮、星星、季风”,他们用距离自己最遥远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染色师望月通阳的作品里,一切对立事物的境界模糊了,带着难以捉摸地美感; 料理家亚衣女士偏爱即兴发挥,她的料理像厨艺模式,仿佛在触摸生命本质; 玻璃艺术家辻和美的作品有种个人署名般的个性,手中的材料有如她的另一个自我; 艺廊主人关勇夫妇用十多年的时间收集韩国传统器具瓮器,企图留住对传统日常的记忆; 顺势疗法师艾玛一语点醒赤木,让他重拾了做漆的意义; 玻璃艺术家荒川尚也把玻璃比喻为奔流之水,比喻为在时间中明暗变化的光线,他与赤木一起畅谈手艺人做东西的过往过往渊源和未来走向; 漆艺师兼老友新宫州三在工作时,身体每个部位都在快乐地享受,愉悦感融入进器物的每一处; 建筑师中村好文的房子,仿佛一个大容器,容纳了人生起居,让人感到满心的安详与宁静; 道具店主人坂田和实用自身的选择对既有文化做出无声的反抗。 走访这些了人以后,赤木也渐渐意识到,能抵达美之真谛的只有人,而造物本身,就是活着。 -
工艺之道
《工艺之道》阐述了何为工艺之美、何为正宗的工艺、工艺如何被人们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 日本至今保留着鲜明的 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他提出“民艺”的概念,努力改变人们崇尚美术而轻视工艺的倾向,认为工艺蕴藏在民众之间,民众的无心之美、自然的加护是美之源泉,而非个人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工艺之美必须与用相结合,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柳宗悦先生的阐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不失其价值。透过他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