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园林
-
圆明园原貌图
《圆明园原貌图》参照金勋1924年绘制的《圆明、长春、万春三园总平面图》而作。金勋原图是圆明园被毁后第一张全面展现圆明三园盛世景观的大型复原图。金勋的祖辈曾参与圆明园、长春园营造工程,他早年曾进入被焚毁的圆明三园内实地考察过,图中所反映的内容根据他所掌握的许多第一手材料而绘制,犹显珍贵。 -
中国——园林之母
一百年前,英国著名博物学家E.H.威尔逊深入我国西部考察,前后4次,历时12年,足迹遍及今湖北神农架林区,长江三峡地区,四川盆地、峨眉山、瓦山、瓦屋山、汶川卧龙、巴郎山、嘉绒藏区、黄龙风景区、松潘、康定、泸定磨西,以及西藏边境。考察成果曾轰动一时,采集的植物标本6.5万余份,发现了许多新种,并成功地将1500余种原产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引种到欧美各地栽培。作者综合其考察经历和收获,得出结论: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最后以游记形式写成《中国--园林之母》,成为20世纪对国际园艺学和植物学影响深远的著作。书中不仅详细记述了我国西部丰富的植物资源、各种名贵树木花卉和壮丽的景色,而且对其所经地区的地质、地貌、山脉、河流、矿产、交通、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经济贸易、重要农产品的加工方法也作了记载,内容十分丰富。译本忠实于原著、文字简洁,并根据最新资料对书中涉及的植物学名作了全面的订正,其中斜体字为异名,正体字为正名。 本书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可供从事植物学、森林学、园林、园艺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关心我国西部地区历史、文化,以及广大自然爱好者和旅行者的读物,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名著。 -
翳然林水
中国古典园林既是中国文化艺术中极具魅力的门类,同时作为大尺度的三维艺术空间和生活空间,又广泛吸纳和萃集了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的成就。因此中国园林兼具多重的经典价值:它本身是精湛造景艺术和风景美学的结晶,同时又是一座展示琳琅满目文化艺术精品的殿堂,并且还是引导人们深入中国审美思维和中图文化心理的通幽曲径。 本书内容大体上是围绕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艺术方法,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究竟如何相辅相成,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境界这样三个大的方面而展开的。 本书用许多有代表性的图例来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图片下面用尽量简明清晰的文字说明,直接解析图例中所标示每一处园林作品的艺术特点、结构原理、空间原则等等问题。相信通过这样一些十分具体的解析,读者在众多初看时可能是满眼浑沌一体、难辨泾渭的园景画面中,发现诸如“一山一水的对应关系”、“一处小景中含蕴的多层空间结构”、“几个院落之间的尺度比例和转折方式”等等无数很细致的园林艺术方法。 -
中国造园史
本书是我国造园界的老前辈、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植先生的遗著。本书是对我国造园理论和历史研究的总结,它的出版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植先生已决心着手写作《中国造园史》,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1989年,陈植先生病逝,此书未能最终完成。2005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国内专家在忠实于原稿的基础上,对书稿作了整理和审定,并正式交付出版社编辑出版。全书分十章,共67万字。 本书不仅可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
中国宫苑园林史考
《中国宫苑园林史考》系统梳理了中国历代有关宫苑园林的史籍文献,通过这些翔实的文献资料记载。分析了各时期的园林建筑设计特点和风格,各时期论述皆自都城宫苑园林及于全国各地。举凡名胜无不包罗.并与同时期的日本宫苑园林做了比较,阐明了本人的见解。还列专门章节介绍了有关中国园林建筑的诸家观点,特别是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园林的研究著作。 -
南巡盛典名胜图录
《名胜》篇是《南巡盛典》中的精华,计有图版三百一十幅,分别绘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地的名山大川、行宫别墅、寺朝道观、园林池馆、古桥井泉等一百五十余处。画面构图严谨,笔触细致,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貌。其中许多胜迹,因迭经变故,早已湮没。例如图示江宁古刹报恩寺,布局严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放生池、御碑亭、天生殿、大雄宝殿及佛塔,朝貌壮严,规模宏伟。据记载,报恩寺前身即三国时孙权所造建初寺,宋称天禧寺。明永乐十年(一百一二年),成祖朱棣令工部在寺院旧址建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曾重用十万军匠役夫,历时十九年,至宣德六年(一百三一年)竣工。塔为八面九层,用白色瓷砖和五彩琉璃构件砌成,高“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金轮宝刹直插霄汉,云天塔影,蔚为壮观。十八世纪欧洲人的游记称其为世界奇迹,视作中国的象征。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寺、塔毁于兵火。书中的图版,则为了解乾隆年间寺院的形制提供了直观的资料。又如苏州西郊的寒册,山别墅,原为明万历年间高士赵宧光所筑,凿山引泉,杆树构堂,有千尺雪、芙蓉泉、小宛堂、云中庐、弹冠室 、惊虹渡、绿云楼、飞鱼峡、驰烟驿、澄怀堂、清晖楼诸胜,岩壑清幽,泉沼澄碧,花木掩映,宛如仙境。弘历帝南巡时,在山中构筑行宫,多次驻*,即景题咏,赋诗三十余首,并御书勒石,极一时之盛。晚清以后,池馆日渐荒圮。但青山依旧,遗韵尚存。赵宧光亲笔篆书“千尺雪”,干隆御笔《寒山千尺雪长句》、《出阊门游守山即景》等许多明清题刻,至今尚留崖壁之间。对照图版,各处景点遗址,还能一一指认,只需稍加规划整治,就可恢复别墅旧观,成为游览胜地。即些二例,就不难看出这些图版的丰富内涵和史料价值。 -
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
本书是陈志华先生在“文革”期间起意酝酿并与1978年写就的,建筑史研究中第一部关于园林艺术中西交流方面的著作。1989年收入作者《外国造园艺术》一书由台湾明文书局出版。这次我社首次将其独立刊出,并要作者对全文作了进一步的增补和修订,使之成为更加翔实和完备的一部著作。 -
看不见的花园
《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是一部关于在1925~1975年之间曾为美国景观学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一些个人和公司发展历程的著作。在那个时期,美国兴起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景观设计体系,该设计体系将体现永恒价值观的社会思想与园林景观和花园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现代美学思想。在作者选取的研究对象中,既有未建成的设计方案,也有实际的花园作品,范围从小型的私家花园、到游戏场和公司总部花园。书中讨论的项目,既有现代景观中的经典作品,也有鲜为人知、但实际上却应该拥有同那些经典作品相同地位的作品。因此《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成为美国景观学在战后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为争取行业地位和为追求现代审美理想所做出的文化贡献的一种记载——这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这些姊妹学科的历史、目标和发展进程有着明显的不同。《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为西方园林景观方面的经典理论读物,其内容丰富,富有深度,它将为我国建筑师及建筑系师生提供许多启发和教益。该书适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师、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 -
不朽的林泉
本书作者高居翰是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荣休教授;黄晓、刘珊珊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三人的“远程合作”造就了本书。 本书纪念的是一个业已逝去的世界。往昔的胜景不在,但幸由中国古代的那些伟大画家,借助他们的杰作,我们得以感受那些美好乐园的流风余韵。三位作者一起首次对中国绘画作为视学记录和美学再创造的功能做了探讨,该功能在书中的落实点——便是中国园林。 -
中国园林文化史
本书开篇缕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上古园林、西周园林、秦汉园林、魏晋南北朝园林、隋及初盛唐园林、中唐及两宋园林、明清园林的发展要略,之后从多种视角审视中国古典园林,如“天天之际”的宇宙观与古园林的四重境界,古园林对士大夫人格完善的作用,士大夫的思维方式与古园林的“写意”手法,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与古园林的构景艺术等等。作者强调了这样一个主旨:中国古典园林的每一步演变都受到当时社会形态的基本特点和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严格制约,包括园林艺术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
世界花园:人间的伊甸园
天地初始,上帝传造了一个园子,名为伊甸园。几千年来,一个个帝国从兴盛到衰亡,然而园艺的艺术却一直保存下来,带给人们以欢愉、美好、幽静。本书将将就园艺这一艺术形式进行追踪,读来赏心悦目,不仅能增长知识,增加对美的理解,还能从园艺的发展联及到人类文化的发展,找到人类文明的一点遗迹。 -
外国造园艺术
《外国造园艺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国造园艺术的四个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园林(附有古罗马园林),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英国的自然风致式园林及伊斯兰国家的园林,阐明了它们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分析了各种造园艺术的内在规律,并对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作了开创性的穷根究底的研究。《外国造园艺术》的精彩之处是关于中国古典主义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相比较的论述,作者认为对于两个园林体系的比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园林体系本身特点的比较,而应该放进各自的那个时代背景中去理解二者的区别。作者文笔优美,以轻松风趣的笔调畅谈造园艺术,可谓别开生面。 -
三山五园旧影
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北京西北郊先后建成了静明园(玉泉山)、畅春园、静宜园(香山)、圆明园、清漪园(万寿山)五座规模宏伟的皇家园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山五园”。这五座皇家园林,水木清华,楼阁玲珑,绵延数十里,在中国建筑史和园林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书收录了300余幅三山五园的老照片。 -
宋代園林及其生活文化
園林自唐代開始,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園林的興盛,使它成為中國人生活傳統中非常普遍,而且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背景。富豪權貴固然可經營廣大宏偉的山水環境,普通的市井小民﹑乃至貧賤之家也可以在房屋周圍種植花木,以盆山盆池布置成簡易小園。在這樣一個生活環境所籠罩下的各種活動,都可能在無形潛默之中受到其中山水氛圍的移化,進而產生文化意義上的深刻影響。而宋代園林,則是中國園林史上最典型也是進入藝術高峰的時期。本書即以宋代詩文為主要依據,透過對詩文整理、解讀和分析,證以其他史籍地志、筆記叢談的記述,加以作者親身的山居園遊體驗,來探討宋代的園林藝術成就以及園林生活內容和文化意涵。 -
鸣鹤园
作者舒衡哲教授是第一批到中国交流的美国学者之一,她对鸣鹤园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察,将其作为京郊清代皇家园林的缩影,展现了这一地区在中国近现代经历的几度劫毁与重生。此书图文并茂,各章分别记录了不同时期鸣鹤园中的人事变迁:晚清贵族在鸣鹤园中的生活,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对园林的破坏,燕京大学时期成为推行博雅教育的实验田,以及六七十年代北大教师受到的冲击,直至80年代赛克勒博物馆选址于此,宁静重回故园。 -
从废园到燕园
20世纪20年代起,在校长司徒雷登的主导下,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和燕京大学教授翟伯联手在前清的皇家废园上建立起了一座“世界最美丽的校园”(胡适语),这就是如今北京大学校园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燕园”。本书以第一手史料和百余张历史图片,尝试重构出这段从“废园”到“燕园”的历程。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从三个方面对圆明园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现了圆明园的布局,呈现圆明园建筑的外观和内涵,阐述圆明园在美学设计和布局上的意义。其次,考察了从雍正至咸丰五位清帝在圆明园的日常及政治活动,探讨了圆明园的组织和功能。最后,检讨圆明园的兴衰,详细讲述了圆明园被焚毁、劫掠以及逐渐破落、荒废的过程。 -
山水之境
这本有关中国山水园林文化的论文集,有选择性地收入柯律格、包华石、汪悦进等海内外学者的相关论文12篇,试图从艺术、文学、建筑、考古不同方面,展示中国园林文化的历史面貌。 作者们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观进行剖析,重点在于揭示和澄清中国文化本身对“万物”的理解——也就是在现代启蒙思想框架影响下开始接受西化的“自然”概念之前,中国人对景观环境的看法。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发展和变更,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古以来,山水就是中国文化之镜。从后汉到前清,可分为三个大的变化阶段:山水文化在魏晋南北朝的全面生成;在唐宋之纪山水逐渐偏向于文人个性的表达;元明清期间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这种时间上的历程正是本书甄选和组织文章的内在线索。 -
拙政园图咏注释
《 注释》是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为苏州拙政园绘图吟咏的代表性力作。《 注释》是研究文徵明诗书画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拙政园及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珍贵资料。《 注释》可供广大风景园林艺术爱好者、风景园林工作者等学习参考。 -
苏州旧住宅
本书作者几年来所调查的苏州旧住宅数百处,进行测绘摄影的共50余处,通过所得资料,编写了此书。书中文字为繁体字,前半部分收录了一些苏州旧建筑的图片,后半部分是一些苏州旧建筑的平面图。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