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建筑设计

  • 透明性

    作者:[美]柯林·罗等

    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所撰写的《透明性》的英文版最初发表于1964年(《Perspecta》第8期),1968年德文译本出版。此书已经成为所有建筑专业学生重要的现代参考文本之一。 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共同发起了建筑学团体“得州游侠”,参与者还有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沃纳·塞利格曼(Werner Seligmann)和伯纳德·霍伊斯里(Bernhard Hoesli)。与他们的教学事业相联系,这个团体的成员寻求一种新的建筑学设计方法,并将他们的理论模型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他们的方针建立在作为现代时期、现代建筑客观基础的知识结构之上,最后在名为《透明性:物理层面与现象层面》的文章中达到顶峰,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他们的理论原则。 这一版本的《透明性》同时收录了伯纳德·霍伊斯里的评论和沃纳·塞利格曼的序言。
  • 安东尼·高迪

    作者:蒂茨娅娜·康特莉

    《安东尼•高迪》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它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安东尼•高迪的设计作品和创意,还配以精美的彩色图片和手绘图,还可以从西方著名的建筑评论家的笔下去了解各个设计的精髓,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大师们的作品。
  • 王澍建筑地图

    作者:城市行走编委会

    关于建筑师王澍14个建筑作品的旅行指南; 90张王澍建筑图片; 王澍作品详尽名录
  • 庇护所

    作者:劳埃德·卡恩

    《庇护所》含金量极高,文字简明深刻,图片精美贴切,信息量之大、覆盖面之全、趣味性之佳让人叹为观止。书中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洞穴、草屋、帐篷、木屋、仓房、农庄等各种建筑形式都囊括其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手工建造房屋的过程完美呈现。面对城市中的机械搭建的钢筋水泥,书中传授的手工建造房屋技艺和理念能够让人重拾手工、探险、劳作和自由的乐趣。作为一部庇护所建造全书以及手工绿色建房的切实指南,《庇护所》既是建筑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同时也适合热爱手工、推崇绿色建筑以及独立建房的读者阅读。
  • 意中的建筑·美学修养卷

    作者:[日]中村好文

    建筑是知性和理性的产物,完全承受着人们经年累月活动在其中,所以对于房间的布局必须仔细考虑,任何细节也不能放过。 建筑是感性和梦想的产物,是色彩、线条、材料、形态所构成的不可动摇的和谐。 建筑这种东西,如果忽视了风土和气候便不够完整;那些位于建筑中不同造型的物体,能够给予空间某种紧张感和跳跃感。 建筑本身必须是一个有效的立体结构。其空间价值只有当您将自己置身其中,亲眼去看、倾耳静听、用手掌去抚摸接触,才能细细品味、深深了解…… 本书是在走访了那些令人心情舒畅、使时时回想起来的“意中的建筑”之后,就它们的印象和魅力,想起什么就写什么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东西。原本它便不是研究类书籍,既没有精致的分析,也没有深刻的考察。所以本书就像是镶嵌着插画和照片的画册,随你的喜爱,从任何章节开始读起都无妨。本书谨献给那些心中拥有珍藏的宝物,而且细心呵护它的人,也就是说对“意中的建筑”这个词句,能产生共鸣的读者。 《意中的建筑•美学修养卷》 看穿名作的底细 (前)千代田生命保险总公司大楼 设计 村野藤吾1966年 东京都目黑区 “星星之王”的天文游乐场 “疆塔尔•曼塔尔”天文观测台 1728年 印度 拉贾斯坦邦 斋浦尔 献给书籍精灵的神殿 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 设计 埃里克•冈纳•阿斯普朗德1928年 瑞典 斯德哥尔摩 与石墙有约 闲谷学校 1670年 冈山县备前市 独出心裁的住宅 母亲的家 设计 罗伯特•文丘里 1962年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 费城 村居的感觉 河回村 韩国 庆尚北道 塔可夫斯基爱好者的废墟 圣•加尔加诺修道院 13世纪 意大利 托斯卡纳 名旅馆好客房的条件 表屋旅馆 京都府京都市 搜集者的建筑物 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设计约翰•索恩爵士1824 年英国伦敦 好建筑福荫后人50年 “ 个案研究住宅” 一号设计朱利叶斯•拉尔夫•戴维森1948 年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 住宅的变奏曲 海景住宅设计格雷戈里•艾恩1948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马蒂斯遗留的光之宝石箱 罗塞尔教堂 设计 亨利•马蒂斯 1931年 法国 读者参观导引
  • 漫画建筑进化论

    作者:BIG建筑事务所

    《漫画建筑进化论》内容简介:不同于经典建筑著作,这《漫画建筑进化论》是一份流行文化宣言,也是第一份关于B.I.G.开创性设计实践的真实纪录。正如书中所述,这是一个对于自由的建筑概念的实践,方法、过程、工具和途径是超乎想象的,并且作为其周围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产物而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 认识建筑

    作者:马可·布萨利

    《认识建筑》和《理解建筑》是以新异翔实的图像、简洁明晰的文字构成的姊妹书。《认识建筑》从建筑学的角度《理解建筑》从文明和建筑史的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建筑这门空间艺术的特征与历史。什么是建筑学?这是《认识建筑》涉及的主要内容:人和空间,建筑物与类型,技术、材料和结构,样式。比如说,设计任何建筑都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气候、可以获得的材料,以及这些方面如何影响室内和室外的建造;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关于建造的技术,根据可获得的不同建造材料,发掘利用其不同特性的能力;此外,建筑物的风格还受到历史文脉及其所处时代的不同艺术和文化潮流的影响。所有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建筑学的语言,它和单体建筑的关系就像文学和单篇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 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

    作者:董豫赣

    在《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一书的书名中,“从……到”的状语有多重含义。首先,它从时间上涵盖了作者从初涉建筑至今的10余年的研究时光;其次,它从范围上对作者研究建筑的视野进行了限定——从家具到建筑、从半宅到半园;最后,时间的叠加所导致的研究范围的转变,也在这本书里以专业视角得到了尽可能清晰的陈述。适合建筑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建筑师及建筑理论研究者阅读及收藏。
  • 反建筑与解构主义新论

    作者:尼科斯·A· 萨琳加罗斯

    《反建筑与解构主义新论(原著第3版)》的作者是一位科学大师,对建筑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建筑与解构主义新论(原著第3版)》收集了以作者为主所写的15篇论文,按照严密的逻辑关系编辑成册,包括建筑风格的棋盘模型、解构主义的威胁、查尔斯·詹克斯和建筑学新范式、解构解构主义、反建筑与宗教,以及亚历山大与新建筑等。他在书中从一种新的角度反思了建筑学的当前状态,批判地分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演变过程,同时批判了这两种运动最终导致的终结风格:解构主义。他认为,解构主义把自己与历史和先例分离开来,从而使自己远离了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文化背景。这些见解和成果极具创新性,对建筑设计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反建筑与解构主义新论(原著第3版)》适用于建筑理论研究学者、建筑与城规实践的设计师,以及建筑、城市设计专业学生和建筑爱好者。
  • Yes Is More

    作者:Big

  • 卡罗.斯卡帕

    作者:李雱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卡罗•斯卡帕》从评述、作品、讲演三个部分来分析解读这位独特的建筑师。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师卡罗•斯卡帕是探索建筑历史性延续创作队伍中独特的一员,他的作品所形成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表明了他与众不同的建筑创作历史观。
  •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

    作者:(英国)理查德·罗杰斯

    这本书中,基于Reith lectures 199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的"蕾斯讲座"),Richard Rogers提出一项未来城市的崭新蓝图。他提出建筑与城市规划会影响我们每天的生活,而且针对现代生活对于环境的潜在性、灾难性影响提出警告。这本书提醒大家:这世界正面对一个潜在巨变的未来。此书提出不断扩大的城市已经容纳了超过50%的地球人口,这样的现象会消耗过多的资源,并产生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必须预先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这些灾难。 Roger认为城市建筑必须建构于人类的文明之上,他特别指出成功的城市应该能够鼓励人们每天在生活上交换与互动,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他批评20世纪末的资本主义只是一心想要赚钱,而不是建立城市。他在政治与建筑的框架下发起了一项对于未来的再次革命。他建议建设一个"可以容纳的城市",在那样的城市里,大众运输工具将取代个人汽车,复合式的社区取代功能性社区,建筑大楼以现代科技发展来配合环境的要求。 这本书的力量来自于对于这些有争论议题的单纯化。这并不是指这本书只是在继续讨论一些已知的问题而已,而是直指最根本的全球化社区的伦理危机。要如何才能让城市的未来发展在考虑全球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建筑而且使之可持续发展,这个答案也很简单,要看大家怎么做:政治家、规划师、发展商、政府以及大众。
  •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作者:Siegfried Giedion

  • 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斋藤公男

    本书主要围绕历史的视点、人物的视点、结构设计的视点、由构思到建设的视点以及结构美的视点,讲述了“空间与结构的交汇点”处的各式各样的传奇故事。通过这些视点的简洁归纳,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空间与结构”的全貌。本书还一步步教给人们在设计中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想像力两大要素巧妙组合的方法,培养人们在设计上加入个人特点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本书不仅是结构技术人员专业用书,也是有关“空间与结构”的入门书。本书图文并茂,选用了大量作者本人拍摄的照片以及亲眼所见的事例,使之读来更加生动形象,非常适宜建筑师、结构师、建筑院校师生以及普通读者阅读。
  • 斯蒂文霍尔

    作者:斯蒂文·霍尔

    《斯蒂文•霍尔:用建筑诉说》作者斯蒂文•霍尔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他的作品获得的奖项非常多。《斯蒂文•霍尔:用建筑诉说》收录了他的24个精彩之作,根据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划分章节,每一章体现作者的一种设计思路,每一个作品都包括细节平面图、效果图、设计图、渲染图、设计说明以及他对自己设计理念的精彩阐释。
  •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作者:程大锦

    本书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历经三十多年皆畅销不坠,是各个时代的建筑人共同的案头读物,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许多建筑师、建筑专业师生皆从本书中获得重要启发。书中每页严谨编排的手绘图文都自成一帧精彩的作品,令人品味再三仍有所得。全书内容涵盖了建筑理论、历史和设计作品,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建筑百科宝典。 第二版系作者亲自调解章节、增补内容,并将初版的横式编排改为直式,又增加了周全的名词索引,更便于阅读,也适用于当作建筑百科来检索。中文版的制作为了彰显本书的精致手绘特色,采用了最先进的印刷制版工艺,力求再现作者原作的动人线条与构图美感;同时又在文字上保留了英文原文,使读者可以中英文对照阅读,避免偏离原意,又可锻炼英文阅读能力,从这一角度而言,本书也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吸引人的建筑专业英语学习读本。 综合来看,本书不仅英文原著是重量级的经典,中文版的编译也忠实体现了原有的图文特色,再配以中英文对照的编排方式更为书价“增值”。
  • 住宅巡礼

    作者:[日] 中村好文

    这本书,是作者亲自访问历史性的住宅名作,而且置身于那些住宅中,在那些住宅的四周走动的时候,记下的所见、所思、所感而写成的笔记。本书既像是旅行日记,又像是建筑的导览书,也像是素描和照片组成的田野调查笔记,希望您从这本书中能体会到那使我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紧张不安,而又雀跃不已的到底是什么! 《住宅巡礼》,二十世纪触摸心灵世界的不朽住宅力作,七件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宅,八位顶级的知名的建筑大师,九件历史经典的住宅名作。
  • 微建筑

    作者:[美] 卢斯·斯拉维德

    房间里有很多内文图片http://site.douban.com/108324/room/584467/ 本书共收录53则微建筑的设计案例,并将微建筑分为公共领域、社区空间、移动式建筑、精简生活、增建空间五大类型。建筑师或艺术家们突破了空间与成本的种种限制,将天马行空的创意,付诸于实际的建筑形体上。这些设计案都十分简单,部分设计甚至尚在概念的阶段。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事先建构到某种程度,再搬运到现场组合起来,讲求轻巧、短暂与实用等特性。 到底什么是“微建筑”呢?卢斯•斯拉维德不愿以特定的地板面积来定义,他认为微建筑就是十分迷你的建筑物,可能提供单一用途,也可能在出奇狭隘的空间中执行复杂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单纯”,因为唯有避开繁复的设计,建筑师才能全面掌控,进而提高完美无憾的可能性。 微建筑是位于狭隘空间中,更像艺术品的建筑。往往不含隔间,易于从整体角度切入设计,从草图到实物,不会出现严重的意外。它们以小搏大,形成影响力,创造出远超过其规模所能表现的意趣与风格,重要性也与规模呈反比。狭小的都市空间、不起眼的公厕与候车亭、森林里的小屋,甚至是荒漠里的驿站,处处都能看到令人拍案叫好的绝妙创意。
  • 阿尔瓦·阿尔托全集

    作者:阿尔托

    《阿尔瓦·阿尔托全集:方案与最后的建筑(第3卷)》讲述了:当阿尔托去世这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从赫尔辛基(Helsinki)传出的时候,职业建筑师们都知道20世纪伟大的一代建筑师中最后仍尚在人世的这位大师已经离开了我们。阿尔托的建筑语汇不能够被归为任何一类给定的历史类别;任何这种分类对于他的每一个单独作品来说甚至都是不可能的。他的设计,从平面、功能、剖面和立面的视角来看,都不可磨灭地带有非常原创的个人的烙印,真的是很难从其中推衍出阿尔托的理念、对时代的批判和基本的哲学观点。卡尔·弗雷格(Karl Fleig)和爱丽莎·阿尔托(Elissa Aalto)夫人制作的这一版作品全集不仅仅展现了阿尔托最后的作品,另外还展现了阿尔托全部的成就和阿尔托本人。
  • 伊东丰雄的建筑冒险记10则

    作者:作者/ 伊东丰雄建筑塾 编/译者/ 谢宗

    21世纪建筑的崭新探讨 以日本仙台媒体馆、东京表参道TOD'S、银座MIKIMOTO Ginza2、西班牙瓦伦西亚的托拉维亚休闲公园、福冈Island City中央公园……等持续力作,在世纪交替之际让世人惊艳不已的伊东丰雄,其事务所团队历时近二年共同创作、讨论、编写,将其设计作品及思想真髓浓缩而成的精华小书! 虽然只能说是终于抵达了未知洞窟最起码的入口而已。然而只要接着往深处突进的话,或许便可以发现那个似乎令人充满期待而雀跃不已、迈向「建筑世界」的冒险正在等待着! ──伊东丰雄 完成于世纪交替之际、成果令世人惊艳的仙台媒体馆,被西方媒体誉为超越了现代主义建筑,也将伊东丰雄推上了全球建筑瞩目的光环,就在这接下来近10年间,伊东陆续展现出让人持续注目的丰沛创作能量: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的临时性建筑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时尚建筑力作:东京表参道上的TOD'S及银座的MIKIMOTO Ginza2、西班牙新建筑胜地瓦伦西亚的托拉维亚休闲公园、日本福冈Island City中央公园……在这些令人目不暇给的建筑盛宴中,其实开展描绘出的,即是沿着其建筑论思维持续演化的的历程。 伊东丰雄东京大学毕业之后,随即进入当初代谢派先锋的菊竹清训门下,不久之后独立创设Urban Robot事务所(1971),从事建筑距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伊东早期所提出作为「风之变样体」之建筑的轻构筑思想、模糊内外境界而诱发流动的透层建筑论述、作为建筑形态生成机制的设计算法、能因应建筑计划作有机变形的「衍生式格子」(Emerging Grid),均可以清楚阅读出伊东建筑论进化的轨迹。 伊东表示,建筑是非线性的偶发事件,是多样而充满变化之场所的连锁,同时更是包含了自然界系统的一个自动成长程序的存在。于是从探索建筑的角度上来说,在面对一个仍旧充满无限可能的现在,仍耽溺在纯粹几何型体的堆栈与基于机能层面上的满足所达成的美感是完全不够的。 设计于1995年、完成于2001年的仙台媒体馆一案,伊东以13根管状空间所形成的支柱和楼板所构成的新多米诺系统瓦解空间层级与中心性、模糊空间表里、强化了空间的流动性、挑战了原本现代建筑的定义;接着和Cecil Balmond的合作以设计算法所创作出来的Serpentine Gallery、表参道TOD’S与银座的MIKIMOTO以皮层作为主要结构系统及设计表现的一系列尝试;以及在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案中再次推出具有自然界之乐趣,能够诱发动作,并让人能够更直接以身体的感觉来体验的空间提案──声音的涵洞(Sound Cave),对于流动性的追求与探索作出更成熟的总结,而朝着进化的方向再次跨出了一大步。 为了要与读者们共同分享这一份思想,伊东及事务所的年轻同事们,试着将潜伏于各个设计案背后设计思想的真髓,以一种让一般读者也都能容易理解、平稳而明快的方式来加以阐明。作者选择了10个重要的主题,使用大量的图板与照片,并添加简短的解说,构成了这部伊东丰雄的《建筑冒险记10则》。 本书的丰富精采程度对作者来说,虽然只能说是终于抵达了未知洞窟最起码的入口而已。然而只要接着往深处突进的话,或许便可以发现那个似乎令人充满期待而雀跃不已、迈向「建筑世界」的冒险正在等待着! ■作者简介 伊东丰雄 1971年成立个人事务所,重要作品包括东京的「White U」(1976)与伊东自宅「Silver Hut」(1984)、横滨的「风之塔」(1986)、「长野县立美术馆」(1993)、「秋田县树海体育馆」(1997)、「仙台市宫城图书馆」(2001) 、「仙台媒体馆」(2000)、「松元市民艺术馆」(2004)、「Island City」(2005)等。近年来伊东丰雄除了在日本的业务之外,也有许多欧洲的设计案,包括伦敦的「Brugge Pavilion」(2002)与「2002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2002),目前正在进行的则有位于阿姆斯特丹的「Mahler 4 Block 5 办公大楼」、位于巴黎的「康亚杰医院」(Hospital Cognacq-Jay),以及位于西班牙托拉维亚(Torrevieja)的休闲公园。2005年伊东丰雄同时赢得台湾「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及「高雄2009世运会主场馆」国际竞图首奖。在2002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伊东丰雄获得第八届国际建筑展NEXT主办单位颁发的终身成就金狮奖。 伊东丰雄的著作则包括《风的变样体》(青土社)、《透层建筑》(青土社)、《伊东丰雄/轻盈结构的细部》(The Detail of Light Structure)(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编着,彰国社)、《建筑:非线性的偶发事件 从smt到迈向欧陆》(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编着,彰国社)及《伊东丰雄的建筑冒险记10则》(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编着,彰国社;中译本:田园城市)等书。 ■译者简介 谢宗哲 SHA Sotetsu 2000 成功大学建筑学系硕士 2002 东海大学建筑研究所设计组修业 2007 东京大学建筑生产技术研究所建筑学专攻 博士 目前为Atelier SHARE 负责人 在空间设计 咨询协调出版企划等领域中作多元角色的扮演 从分享的向度来参与建筑的创作活动 经典翻译代表作: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2002) 《伊东丰雄的建筑冒险记10则》(2007) ■本书目录 01 扭曲的格子(Grid) 02 动态的造型 03 动态的规则 04 混凝土森林 05 钢铁外壳 06 钢铁小屋 07 铝之家 08 手工家具 09 水的公园 10 消费之国 Interview 01 场的强度 佐藤信 02 柔软的形态 佐佐木睦朗 Discussion 01 就设计演绎法(Algorithm)所作的讨论 02 漫谈商业建筑 03 冒险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