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电影史

  • 意大利电影

    作者:(美) 邦达内拉

    本书是多年来一部用英语综合性讨论意大利当代电影的专著,其宗旨之一是让意大利电影摆脱英美评论家的单语偏见。本书试图在汗牛充栋的材料里梳理出重大趋势,以一管之见找出完成战后最重要艺术成就的电影和导演,描写了包括默片时代和法西斯统治时代的背景,喜剧电影、西部片等都在这部书中有详细的描写。本书自成一派,妙语连珠,图文并茂的对意大利电影进行了深度剖析。除此之外本书还囊括了大量经典电影以及经典镜头的罕见照片,是爱好电影的人不容错过的。
  •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作者:[美] 张英进 编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着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态。在这个国际性大都市里,电影成为普罗大众的摩登消遣,也聚集着形形色色 的投机者、理想家、实业家、文人墨客、黑帮舞女。 本书聚焦于早期中国电影和城市文化,并将上海电影纳入民国文化史的视野中加以讨论,力图呈现一个丰富的、多维度的早期中国电影文化史。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电影罗曼史:茶馆、影院、观众;二、性的想象:舞女、影星、娼妓;三、身份的建构:民族主义、都市主义、泛亚洲主义,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民国时期中国电影的丰富面向,以及上海的电影文化和城市文化特质,从中既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上海的摩登消费方式和独特市井现象,也可以一窥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和光怪陆离的社会风气。 本书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厘清并深入探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多个重要命题,其中不少论题是此前的中国电影史写作未曾涉及的,其所采用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亦对当下的中国电影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自出版以来,本书曾多次再版,在欧美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很多大学的电影研究和中国现代史课程列为必读书目。
  • 旧好莱坞·新好莱坞

    作者:[美]托马斯·沙兹,Thomas Sch

    旧好莱坞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尤其是1930至1945年,创造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新好莱坞一般是指1960年代末期以后的好莱坞。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旧好莱坞在产业运作和艺术创作方面的特点,以及进入新好莱坞时代在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分析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起源、商业文化、产品现象及成为美国艺术形式的过程与实质,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特征和文化意义。 作者指出:“我们的研究将讨论这样一个过程,好莱坞影片类型面对着我们文化中所固有的某种矛盾,并以有利于社群的方式来解决这些文化的冲突,并且最终把我们的集体文化理想仪式化了,在实现这一功能时,不同的类型结合整个美国文化社群的不同领域或方面,利用他们局部的和特殊的社群来处理当代美国社会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在本书中,他揭示了在表面的场景、事件和人物之下潜藏着的叙事策略和更为深沉的类型原型,并追溯到原始神话传说之中的文化意义。精微的分析和深刻的探索,使得本书成为美国电影发展史研究的重要作品。
  • 逍遥骑士、愤怒公牛

    作者:彼得·比斯金

    好莱坞是传奇之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以创造传奇为主。那些传奇不限于银幕上,它们也涌进了那里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这些男女在生活中总是把自己视为电影明星。书中关于上个世纪70年代好莱坞的内容,我们“所知越多,越知自己所不知”。尽管现在很多大学图书馆的书架上大量的备忘录和合约无人问津,但是真正涉及好莱坞的文献还很少,因此要撰写关于好莱坞方面的书,主要得靠记忆,即关于过去了二三十年的那个时代的记忆。 在一个追名逐利已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影城里,说撰写回忆录是为了个人利益,就像说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平常。此外记忆的丧失起到了保护作用,促使人们一早起来去上班,不去想那些难以说得出口而在那里又属司空见惯的行为。正如导演保罗·施拉德所说:“只要你干上电影一行,你的记忆必须要有选择性,否则将是很痛苦的。” 在好莱坞这个无限深广的镜子迷宫里,能够不迷失方向是非常幸运的。所以,尽管书中有大量怪诞和可怕的细节描写,但仅仅触及了表面而已。很多人迫切想听好莱坞这10年里的故事。这个10年是很多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他们在这些年里创作出他们最优秀的作品,如《逍遥骑士》、《教父》、《大白鲨》、《唐人街》、《星球大战》、《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现代启示录》……他们很慷慨地贡献出他们的年华和勇气。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邪典电影

    作者:史蒂文·杰伊·施奈德,Steven Ja

    邪典电影拍摄手法独特、情节怪诞离奇、富有争议性,通常是那些电影怪才的创作成果,比如大卫•林奇的《蓝丝绒》,艾德•伍德的《外星第九号计划》和约翰•沃特斯的《粉色火烈鸟》;而邪典电影的观众通常只是小范围内的一群忠实拥趸和狂热影迷。它用一些极端手法去刺激人们内心另一面的感觉,喜欢它的人对它顶礼膜拜,不喜欢的人避之唯恐不及。 这本《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邪典电影》搜罗了评论家、电影史专家和名流学者的卓识洞见,对相关的电影资讯、深度内涵和所包蕴的激情进行广泛的解读;这些影片必将让你产生一睹为快的念头。过去的一百年间,从痴迷萝莉装扮的少女(《下妻物语》[kamikaze girls])、杀人番茄、怨忿积郁的复仇者到亚马逊女战士,乃至大到难以置信的、能穿越时光的兔子,都曾密集出现于邪典电影的银幕上,而本书则是对这一过往世纪的巡礼缅怀。在特定人群中,邪典电影文化受到“邪教”般的膜拜;且让我们开始一次狂放的“邪恶”之旅!
  • 中国电影史

    作者:陆弘石,舒晓鸣

    《中国电影史》以一种新颖的体例和新鲜的语言风格,叙述了中国电影从本纪世初到90年代以来的风雨历程。既简明地勾勒出各个时期的创作面貌,又探讨了其中的历史文化成因和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同时还对代表性影片进行了具体的赏析。
  •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作者:王宜文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没有采用按时间顺序构制完整编年史的做法,而是采取了按照不同的国别和地区,分别纵向论述的方式。这种体例自然会在电影发展的横向影响研究方面有所欠缺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近代科技大发展的产物。电影由最初混迹于杂耍歌肆的“丑小鸭”迅速成长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形式,科技与艺术的“联姻”使它获得了传统艺术难以企及的表现能力和不断扩展的潜力。电影不但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而且已经成为体现现代人类最高精神活动和审美理想的重要艺术载体。与传统艺术形式所经历的循序渐进的漫长发展历程相比,电影艺术的发展史几乎可视为一种奇迹。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电影艺术从萌芽、成长到成熟完善,并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式和高度适应性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艺术革新和新兴艺术形式的挑战。记录电影发展历史的工作几乎是伴随着电影的诞生就开始了,但直到20世纪中期,在世界电影艺术获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形态和美学体系之后,电影研究才获得了社会上普遍的重视,系统严谨的电影史著作才开始出现。在电影经历了百年发展之际,探究电影艺术兴衰演变的历史,不仅具有了充足的电影艺术实践基础,而且对于正在经历变革的电影艺术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编写世界电影史的体例各种各样,有的侧重于电影思潮和电影运动,有的侧重于电影的文化和社会分析,有的则从观众接受的角度人手……。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作者:[美] 史蒂文·杰伊·施奈德,Steve

    电影学者史蒂文•杰伊•施奈德担纲主编,精选1001部经典电影; 全球20多家专业媒体的50多位优秀影评人,撰写1001篇精彩影评; 配以800多张珍贵海报,丰富翔实的制作团队、演员阵容资料, 及奥斯卡、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数据; 精装960页 ,铜版纸全彩印刷,4斤多重; 历经7年7版,全球28种语言30多个国家发行,累计销量已超过125万册。 内文海报欣赏: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0345195/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一书介绍了各时代的伟大而富有新意、已成为经典与邪典的必看影片,并向电影界给出了深刻、机智、富于启迪的见解,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该书现已译为28种语言,截至2010年9月底,总印量为1251877册。这是在英文第7版的基础上修译的最新中文版。 书中收录了数百幅极佳的剧照、肖像与海报,它将各种电影类型中最有影响力的影片一网打尽:动作片、西部片、动画片、喜剧片、纪录片、歌舞片、黑色电影、爱情片、惊悚片、超短片和科幻片一应俱全。这本精选集荟萃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涵盖了电影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个多世纪。不论您热衷浪漫喜剧片还是艺术电影,《蓝天使》还是《蓝丝绒》,本书都是您的不二之选。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实在是一部淘碟宝典。……顺便说一句,本人已经看完1001部电影中的943部了,眼下正在慎重安排剩余片目的观看时间,好延长自己的生命。 ——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伟大的电影》作者 本书既可用于信手浏览历久不衰的诸多佳作,又可以提醒我,有那么多伟大影片我还没看过…… ——奥布里•戴(Aubrey Day),《完全电影》编辑 本书既可用于信手浏览历久不衰的诸多佳作,又可以提醒我,有那么多伟大影片我还没看过…… ——《完全电影》杂志的Aubrey Day 本书由史蒂文•杰伊•施奈德担纲主编,因而令人不忍释卷,并维持了一贯的绝佳水准。” ——《电影评论》 有史以来最棒的、可以带到荒岛上去陪伴您的电影类艺术图书之一。 ——《泰晤士报》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是……一部极具激励性的影片指南。读到其中引人入胜的精辟条目,而你又错过了这部电影,你会立马冲出去租碟。 ——《达拉斯晨报》 施奈德和他的团队……为每一部电影提供了必看的理由。施奈德的选择无可辩驳。 ——《图书馆杂志》
  • 盘丝洞1927

    作者:中国电影资料馆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丛书之〈盘丝洞1927〉》一书主要围绕遗落在海外的早期电影拷贝《盘丝洞》重回祖国这一重大事件,用详细的早期文字图片与报道、事件参与者的口述、拷贝技术参数、电影放映研讨会实录、电影杂志特刊修复等数据和资料,记录历史、跟踪历史、展示历史,全面呈现了这一“影海遗珠”的价值与意义。
  • 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

    作者:(日)四方田犬彦

    《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收录的文章的核心,是围绕着1945年日本战败后的社会重建而出现的神话形象的评论性研究。其中主要围绕下面两种电影展开了分析和叙述:一种是将这些形象作为同时代的神话而加以彰显的电影;另一种是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怀旧地或是评论性地)提起上述神话的电影。说得更具体一点的话,首先我会论及在日本电影中,1945年8月15臼的天皇玉音广播是如何通过电影被描写成神话的;其次我会参照玉音广播在亚洲电影中的使用,籍此寻找出使其背离神圣化的对照物。就在日本电影长期将天皇的表象当作默认的禁忌的时候,饿罗斯的索科洛夫(Aleksandr Sokurov)打破了该禁忌,拍摄了以昭和天皇为主人公的作品,《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中将会讨论这件事的意义。
  • 早期香港电影史

    作者:周承人,李以庄

    电影何时传入香港?香港最早摄制的电影是哪一部?谁是真正的香港电影第一人?…… 本书重新梳理了香港电影诞生和早期发展的历史:确认电影传入香港的时间,阐述美国人布拉斯基如何催生香港电影,厘清黎民伟、黎北海、罗明佑等人在中国/香港电影史中的地位,并对大时代背景下香港、广州、上海三地的电影交流及相互影响予以回顾。 周承人、李以庄夫妇,奔波穗港两地近30载,自力自费、锲而不舍地搜集文献,观摩影片,访问影人,考证史实,以“编年+专题”的研究方式,修撰香港电影史。 2005年,本书繁体字本于香港出版,书中根据史实考证出真正的香港电影第一人是黎北海,确证既往对黎民伟的评价有不实之处,以及对罗明佑重新评价等研究突破,获得港台两地电影界、学术界广泛认同。此次简体字本进行了全面增订,体现出作者最新的研究进展。 —————————————————— —————————————————— 一本对早期香港电影史中若干关键史实进行重新定义的学术佳作。 附录有重新考据的早期香港电影史大事记,研究中国/香港电影史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本书研究和探讨1897—1945年早期香港电影历史。根据史实在以下问题取得若干较大突破: 1.确定了电影传入香港的时间; 2.解读黎民伟的《自述》,确证华美公司是美国人布拉斯基独资开办,从而对一系列问题重新认识; 3.梳理史实,确认黎北海对早期香港电影作出的贡献,证明他才是“香港电影第一Take”; 4.深入研究了港/沪联华影业公司,重新确定罗明佑在中国电影/香港电影中的历史地位。

  • 中国电影百年

    作者:(日)佐藤忠男

    本书的国际眼光把中国电影置于世界电影史的宏观背景下,与美国、日本电影进行比较,眼光独到、观点独特。本书既是一部电影史,更是一部超长的纸上电影。作者以细腻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电影的无数个精彩镜头。本书也是一部写真集,其中既有大量影人照片,更有大量剧照,为你展开一部中国电影的百年图史。
  • 香港电影史记

    作者:魏君子 主编

    这是一本以出身、来历、渊源划分“香港电影势力版图”的人物传记书。 本书仿拟《史记》体例,以民间视角和观众身份重述了香港电影近百年历史,重点刻画香港电影人以及重要影片和电影事件,讲述影坛台前幕后的种种趣闻与秘闻,梳理香港电影与各种阶层和势力之间的负责关系,可读性强,史料丰富。 全书计十二卷,参考《史记》体例,每卷“龙头”为一个大企业本纪,共囊括65位公司世家、近200位导演、影星、幕后列传。
  • 中国电影艺术史

    作者:周星

    《中国电影艺术史》为作者多年讲授中国电影艺术史的内容呈现。在体例上基本沿袭中国电影史的分期阶段,但更多强调对重要艺术潮流和现象的概要论述;在历史分期描述上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编年史分期,而着重于重要历史阶段变迁的块状划分(前45年、中30年、后25年等);在阐述时间下限上,开放一般“历史”需要沉积的界限,适应电影艺术的当下文化现状,尽可能逼近写作之时的现实创作状况,成为可能是较少见及的容纳即时创作现象的电影史述教材;因此,一书不是一般意义的电影史,而颇含电影史论与当下创作现象的现状描述教科书,尤其是作者描述了大量的电影作品,分析细致深入,引人入胜,试图实现对百年电影的全面描述。
  • 电影的故事

    作者:卡曾斯

    《电影的故事》是一本以故事体裁来探讨电影艺术的图书,内容论及电影的历史与演变:首先从电影媒介的发明谈起,谈到电影如何从初创时期的黑白默片,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数字式的、涉及数十亿美元的商业性大制作。 《电影的故事》中也谈到电影的制作费用、企业组织及其营销策略。虽然商业因素对电影的制作非常重要,但《电影的故事》探讨的重点,主要还是放在对电影媒介本身的介绍上,其他种种反而是次要的。读者在书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陌生的作品,其中有些电影过去可能无缘目睹,或许以后也不会去观赏。我将主要重心放在介绍一些最深得我心、最具原创性的电影上,不管这些电影是什么时代、什么地方制作的。当然,书中也会论及一些商业性的主流电影,但对电影被市场扭曲的过程则避而不谈。
  •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

    作者:游飞,蔡卫

    《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的首要写作目的就是它的实用价值,《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世界电影理论思潮》实际上也可以称为“实用电影理论”或“电影创作理论”,书中论及的电影理论大多与不同时期或不同风格的电影创作密切相关,许多著名的电影理论家本身就是伟大的电影制作者(如爱森斯坦、柴伐蒂尼和特吕弗),而一些经典名片又与某种电影理论思潮血肉相连(《战舰波将金》可以等同于“蒙太奇”理论。
  • 西方电影史概论

    作者:邵牧君

    《西方电影史概论》的主要内容是:这不是一本电影史。作者只是对西方电影史上的某些问题作了些十分肤浅的论述,或者说,只是就怎样看待西方电影史的问题谈了些不成熟的看法。对于不熟悉西方电影史的读者来说,这本小书也许能起一点增长知识的作用。我们读西方的一些电影史著作时,由于其中提到的影片作者们绝大部分都未看过,而那些作者们又往往是在假定读者已经熟悉这些影片的前提下写他们的书的,所以容易愈读愈糊涂,不能完卷。作者这本小书可能没有这个毛病,一是作者自己吃过读那种书的苦头,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尽量介绍背景材料,不讲没头没脑的话。
  • 英国电影十面体

    作者:李二仕

    莎土比亚的精神在贾曼和格林纳韦的改编中获得了新意的传承;贾曼的《塞巴斯蒂安》大胆表述了过去文学不敢说出名字的爱情:现实主义精神继续在肯·洛奇的电影里发扬光大:弗吉尼亚·伍尔夫跨越数百年的女性梦想也在萨莉·波特奇妙的旅行里得以实现;希区柯克所建构并解决的艺术和商业、常规与先锋的矛盾实践一直是难以逾越的巅峰:电影与电视的纠缠和大战也在斯蒂芬·弗里尔斯的主张中得到了平衡:英国过去的生活因为格里尔逊的纪录美学而得以保留;而眼下新英国的"酷"形象也在盖伊·里奇的黑色幽默和丹尼·博伊尔的亚文化的呈现里得到了恣肆汪洋的表达。英国电影不仅衔接引渡了历史和传统,而且因为和新时代的万千气象的结合而呈现出独特的面目和气质。
  • 中国电影史

    作者:李少白

    由李少白主编的《中国电影史》史论结合,尚变求新,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把握评述的公正性,是目前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最为完整和规范的一本教材。把中国电影史看作是一部由电影艺术、电影工业等多维体系组成的综合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流变,分时期、分阶段地对中国电影史中的电影作品、电影现象进行细致人微的论述和阐释,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中国电影史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内容充实,观点明确,适用于普通高校本专科影视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美育课的通用教材。
  • 中国电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作者:孙健三

    中国电影在国难日深的年代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中国第一部《电影检查法》的内容是什么?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电影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做了哪些工作? 郭有守作为民国政府管理电影的最高官员,和左翼电影有什么关系? 《渔光曲》与《农人之春》,谁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编者经过长期的搜寻与整理,收集了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孕育、诞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包括中国教育电影运动兴起之初关于电影检查的组织、规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情况,中国教育电影与左翼电影运动的关系等。本书所收的文献资料十分珍贵且极具研究价值,对中国电影史以及近代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