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
-
人间词话
一、本书系根据《人间词话》原稿整理而成。各条按原稿顺序编排,文字亦从原稿。原稿引文多处与所引著作原文不同,为慎重起见,概不改动。唯人名误字,一律改正并加按语说明。原稿已删之若干条及已删之若干文句照样录出并加按语说明。 二、《人间词话》曾有多种版本,其中以徐调孚先生注、王幼安先生校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蕙风词话·人间词话》本,以下简称“通行本”)最为完备。通行本分“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三卷。第一卷系《国粹学报》发表的王氏手定本。第二卷系赵万里先生、王幼安先生从《人间词话》原稿中录出之若干条。本书包括了通行本第一卷、第二卷的全部并多出第24、26、28、50、58、64、65、89、90、92、93、109、122共十三条。通行本第一卷第63条原稿无,作为本书最末一条。为便于读者与通行本对照,本书各条注明通行本相应的条数[如:1(24),即本书第1条为通行本“人间词话”第24条;13(删1),即本书第13条为通行本“人间词话删稿”第1条。] 三、本书有“校”、“注”两部分。“校”说明与通行本文字比较重要的不同之处(个别条目是与王氏《文学小言》对校)。“注”是参照旧注加以补充修订而成。引文均注明出处。同一种书在注文中多次引用时,仅在第一次引用时注明版本。 -
20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
内容提要 : 本书在国内首次集中编录并系统介绍了二百余种20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经典作品,是一部专业而实用的学科指南。从一个独特侧面,提供了20世纪外国美学与诗学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基本学术图景,是我们在新世纪从比较美学、比较诗学角度总结这份思想资产,推进并提升相关研究的重要借鉴。阅读本书可以全方位了解百年间批评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还将对进一步阅读原典起到不可多得的导引作用。 书末附有“汉译外国美学文艺学著作目录”和“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学术地图”。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通选课辅助教材,又可以作为研究者的参考资料。 目录 : 凡例 詹姆斯 小说的艺术及其他 杜威 艺术即经验 桑塔亚纳 美感 常识中的理性 白璧德 批评家和美国生活 卢梭与浪漫主义 法国现代批评大师 帕克 美学原理 庞德 严肃的艺术家 克兰 批评家与批评 兰色姆 新批评 潘诺夫斯基 视觉艺术的含义 劳逊 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朗格 哲学新解 情感与形式 艺术问题 门罗 走向科学的美学 马尔库塞 审美之维 韦勒克 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的危机 批评的概念 近代文学批评史 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视觉思维 维姆萨特 言语意象:诗歌意义的研究 文学批评简史 霍夫曼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芬克斯坦 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 布斯 小说修辞学 韦斯坦因 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 迪尼 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 哈拉普 艺术的社会根源 豪塞尔 艺术史的哲学 雷马克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刘若愚 中国诗学 中国文学理论 拉班 现代小说技巧——实用批评文集 詹姆逊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20世纪辩证的文学理论 政治无意识 布莱希特与方法 阿瑞提 创造力 弗莱尔 夏娃的面貌——19世纪美国小说中的妇女 马格里奥拉 现象学与文学概述 布莱奇 主观批评 …… 附录一 汉译外国美学文艺学著作目录 附录二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学术地图 增订版后记 -
语言的牢笼(上下)
《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上下)》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的牢笼》是詹姆逊较早的一部专著,发表于一九七二年,和前一年出版问世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尽管这两部论著都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但它们在内容上评述的却是两个有着完全不同传统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两套迥异的概念和术语以及两种本质上对立的方法论。七十年代初,美国的思想界和学术界对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都还比较陌生。虽然维克托?埃利希的《俄国形式主义:历史与理论》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向美国和英语国家的读者详细介绍和评价了这一对本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流派,但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人物(除早已移居国外的人如雅可布森等外)的主要论著却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之后才陆续译成英语,且以单篇文章居多,种类也很有限。结构主义的情况可能稍好。一九六六年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召开的"批评的语言与人类的科学"学术讨论会是当时美国的学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把法国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和他们的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分歧集中带到了美国,但当时能加人这场讨论的美国人不多。法国结构主义的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和详细介绍结构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理论的专著都到七十年代中期、甚至更晚才出现。 -
灵魂的城堡
本书是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残雪创作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的小说作品的评论集,是一位东方艺术家对一位西方艺术家在20世纪初创作的作品的深入探讨。先锋女作家残雪凭其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独辟蹊径,以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卡夫卡的重要作品《美国》、《审判》、《城堡》等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和描述。她一改以往众多西方作家,如奥茨、昆德拉等关于卡夫卡的陈述,创造了更加逼近真实的卡夫卡形象。残雪对卡夫卡的描摹会让所有知道卡夫卡的人大吃一惊;她所提供的创造性的评论写作方式将会让所有梦想写作的人大受启迪;同时,对于所有文学爱好者、研究者,此书无疑也是一部魅力无穷的作品。 K被捕的那天早上就是他内心自审历程的开始。 K起先一直强调自已是无罪的、清白的。随着案情的发展。他变得越来越困惑,只有在结局到来时,他才明白自己的罪行只在于自己要抓住生命…… 本书是在中国文坛上特立独行的女作家残雪创作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的小说作品的评论集,是一位东方艺术家在20世纪末对一位西方艺术家在20世纪初创作的作品的长驱直入。 -
从颠覆到经典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特定概念的“现代文学”从“文学外”走到了“文学内”,取得了新的正统地位。这意味着它从内容到形式到风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一种新的、属于20世纪这个大时代的艺术精神。 该书介绍了二十世纪15位世界著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和主要作品,包括卡夫卡、里尔克、劳伦斯、艾略特、波德莱尔、川端康成、昆德拉、马尔克斯等著名文学家。适合于中文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重划疆界-英美文学研究的变革
本书是一本探讨当今英美文学研究变革的文集,审视了最近几十年来日益拓展的相关研究域内的一系列变革和发展,回顾了各主要历史时期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包括中世纪研究、17世纪研究、18世纪研究、浪漫主义研究和维多利亚时代研究等带有明显断代特征的传统文学研究领域,并就当今一些新理论思潮和方法论对这些传统领域的“侵入”和所导致的革新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一部研究英美文学必读的经典性著作。 本书由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Stephen Greenblatt 和在比较文学、文学理论界卓有成就的 Giles Gunn 教授担当主编,应邀为本书撰文的各位学者大多是美国高校英美文学研究某一分支领域内公认的权威或后起之秀,原出版机构是蜚声英语文学研究界的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 -
意识流
本书系“意识流”专题论文集,收中国学者论文20篇,有关理论资料译文10篇。这些论文既有对意识流的理论探讨,也有对意识流小说始作俑者和主要作家的研究,还有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意识流文学的评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涉及我们以往的意识流研究远没有穷尽的许多课题,如意识流是一种流派还是一种方法,它们有怎样的哲学、美学、心理学背景,意识流与传统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区别何在,同是意识流作家,他们的作品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说明了什么,等等。 -
Mimesis
A half-century after its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Erich Auerbach's "Mimesis" still stands as a monumental achievement in literary criticism. A brilliant display of erudition, wit, and wisdom, his exploration of how great European writers from Homer to Virginia Woolf depicted reality has taught generations how to read Western literature. This new expanded edition includes a substantial essay in introduction by Edward Said as well as an essay, never befor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n which Auerbach responds to his critics. A German Jew, Auerbach was forced out of his professorship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burg in 1935. He left for Turkey, where he taught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in Istanbul. There, he wrote "Mimesis", publishing it in German after the end of the war. Displaced as he was, Auerbach produced a work of great erudition that contains no footnotes, basing his arguments instead on searching, illuminating readings of key passages from his primary texts. His aim was to show how, from antiquity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progressed toward ever more naturalistic and democratic forms of representation. This essentially optimistic view of European history now appears as a defensive - and impassioned - response to the inhumanity he saw in the Third Reich. Ranging over works in Greek, Latin, Spanish, French, Italian, German, and English, Auerbach used his remarkable skills in philology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refute any narrow form of nationalism or chauvinism, in his own day and ours. For many reader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academy, "Mimesis" is among the finest works of literary criticism ever written. -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尧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 姚斯指出,美学实践应包括文学的生产、文学的流通、文学的接受三个方面。 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存在。读者的接受活动受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作品范围规定,因而不能随心所欲。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对话关系。当一部作品出现时,就产生了期待水平,即期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读者的期待建立起一个参照条,读者的经验依此与作者的经验相交往。 期待水平既受文学体裁决定,又受读者以前读过的这一类作品的经验决定。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与读者的期待水平不一致,产生审美距离。分析期待水平和实际的审美感受经验,还可以了解过去的艺术标准。接受者有3种类型:一般读者、批评家、作家。此外,文学史家也是读者,文学史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任何作品都在解决以前作品遗留下来的道德、社会、形式方面的问题,同时又提出新的问题,成为后面作品的起点。文学的社会功能是通过阅读和流通培养读者对世界的认识,改变读者的社会态度。 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产生和发挥功用,是美学实践的中介。 -
考德威尔文学论文集
考德威尔文学论文集,ISBN:9787805799414,作者: -
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
《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第4版)》正是针对《文学理论教程》编写的教学辅导用书。其主要任务是:梳理书中的脉络,归类整理书中的重要问题,解答各章节后的复习思考题。同时,我们还收集并解答了近十年来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文艺学的典型试题。 -
美学与当代文化讲演录
《美学与当代文化讲演录》根据作者在新加坡新跃大学研究生班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具有鲜明的现场感。书中所讲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问题。作者把美看成一个多层次的关系系统,从实践的和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述“美在关系”;再进一步从心理学美学的角度,讲述了审美知觉、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其中结合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以及文艺作品进行分析,把美学的深奥问题讲得生动活泼。第二部分是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探索。作者寻找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出路,讲述了大众文化的二重性,探索了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生存的理由。 -
修辞学与文学阅读
北大学术讲演丛书·6 -
辨异
《辨异》是《批评的概念》之续篇。作者继续了《批评概念》一书的主题与旨要,进一步就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状况进行了细节性的阐释。作者从比较文学的发展状况入手,以文学史、主要流派、审美批评的概念辨析,辅以古典主义、象征主义、康德美学、施皮策、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作品批评的案例梳理,鸟瞰了20世纪前半叶的欧美文学批评。 -
故事的变身
本书首先厘清了叙事与媒介的界定问题,考察了传统媒介的三种模式,并对互动小说、超文本小说、多媒体作品、基于网络的短小叙事,以及人工智能支撑的互动戏剧进行了解读,对“叙事越界”现象作了独具匠心的描述。作者追求跨学科与跨媒介的叙事学,对电视真人秀电影《楚门的世界》和真人秀节目《幸存者》进行比较,做出的叙事学解释尤为精彩,展示了故事作为一种意义形式如何在新旧媒介中呈现为多重变身。 -
西方文论史教程
《西方文论史教程》把西方文论“知识型”的演变概括为五次“转向”,即人学转向、神学转向、认识论转向、语言论转向、文化论转向,认为这五次“转向”支配着文论“范式”即具体的文论流派或思潮的转换,是理解西方文论及其演变的宏大的知识背景与方法论基础。教材以五次“转向”为突破口,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各种尝试,力图使大学生在有限课时中尽可能看清与我国文论紧密缠绕的西方文论史的究竟。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