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
-
反现代派
反现代派不是指守旧者、保守派和反革命分子,也不是指对其时代感到忧郁的失望者、牢骚鬼和愤怒者,而是指与“现代主义”或“现代性”关系微妙的人。其实他们是不合时宜的现代派,他们在文学上和政治上既非右派,亦非左派,他们是现代派的精华。本书从反现代派的第一批奠基者约瑟夫•德•迈斯特、夏多布里昂和波德莱尔开始,论述了反现代派的几个强有力的观念:反革命、反启蒙、悲观主义、原罪、崇高、抨击;并对19世纪和20世纪几位被忽视的著名的反现代派加以详尽论述,试图藉此对反现代派,或曰现代性中的反现代派传统做一梳理。 -
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
20世纪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德国犹太裔哲学家、文化和文学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这样具有持久影响力。 理查德·沃林的书是有关本雅明著述的导论性读物中最明晰和最富洞见的一本,它对本雅明与阿多诺、布莱希特、犹太教弥赛亚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充满哲理的阐述。不仅如此,沃林还对本雅明那些曾被广泛研究过的论波德莱尔、历史编撰学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著述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细致阐释。而在专门撰写的新版导言中,沃林则对本雅明未完成的拱廊街计划以及本雅明著作接受史中的新趋势、他的思想和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当代争论的相关性等进行了探讨。 本书主要介绍了通向《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之路、理念与认识论、从弥赛亚主义到唯物主义、本雅明和布莱希特、阿多诺—本雅明争论、本雅明的唯物主义经验理论等内容。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瓦尔特·本雅明思想传记……(它)对本雅明的著作进行了充满原创性的探讨,并将本雅明所提出的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非常敏感的问题径直摆到了读者面前。 -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Terry Eagleton once wrote in the Guardian, 'Few post-colonial writers can rival Homi Bhabha in his exhilarated sense of alternative possibilities'. In rethinking questions of identity, social agency and national affiliation, Bhabha provides a working, if controversial, theory of cultural hybridity, one that goes far beyond previous attempts by others. A scholar who writes and teaches about South Asian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art with incredible virtuosity, he discusses writers as diverse as Morrison, Gordimer, and Conrad. In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Bhabha uses concepts such as mimicry, interstice, hybridity, and liminality to argue that cultural production is always most productive where it is most ambivalent. Speaking in a voice that combines intellectual ease with the belief that theory itself can contribute to practical political change, Bhabha has become one of the leading post-colonial theorists of this era. -
文学理论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学理论经历两千余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批评传统。刚刚过去的20世纪更被人们称为“批评的时代”,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纷至沓来,异彩纷呈…… 本书试图从一个中国学人的视角出发,系统描述从柏拉图到德里拉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轨迹,深入辨析各种理论问题。在勾勒其发展脉络的同时,尤为注重对那些伟大批评家进行个案分析,使宏观研究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坚实基础上。 -
拉奥孔
《拉奥孔》主要内容:第一个对画和诗进行比较的人是一个具有精微感觉的人,他感觉到这两种艺术对他所发生的效果是相同的。他认识到这两种艺术都向我们把不在目前的东西表现为就像在目前的,把外形表现为现实;它们都产生逼真的幻觉,而这两种逼真的幻觉都是令人愉快的。 另外一个人要设法深入窥探这种快感的内在本质,发见到在画和诗里,这种快感都来自同一个源泉。美这个概念本来是先从有形体的对象得来的,却具有一些普遍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运用到许多不同的东西上去,可以运用到形状上去,也可以运用到行为和思想上去。 第三个人就这些规律的价值和运用进行思考,发见其中某些规律更多地统辖着画,而另一些规律却更多地统辖着诗;在后一种情况之下,诗可以提供事例来说明画,而在前一种情况之下,画也可以提供事例来说明诗。 第一个人是艺术爱好者,第二个人是哲学家,第三个人则是艺术批评家。 头两个人都不容易错误地运用他们的感觉或论断,至于艺术批评家的情况却不同。 -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讲述了在四十年代,俄国大多数有教养的人对于德国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最优秀的政论家尽量对俄国公众重述在德国风靡一时的思想。那就是黑格尔和他的门徒的思想。 现在,黑格尔的追随者在德国本国已所剩不多了,在我国就更是寥寥无几。但是,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他的哲学却支配着我们的文学界。差不多所有思想开明的人都对他的哲学起了共鸣,根据我国政论家们不完备的阐述认识了它。少数习惯于阅读德文哲学著作的人,还在自己的小组里讲解了在当时俄国报刊对黑格尔哲学的阐述中所没有谈到的东西;人们如饥如渴地听他们讲解,好学的朋友们都十分尊敬他们。在黑格尔生前,由于他个人的威望,在他的门徒中间保持了思想方法的一致。但是即使在他生前,德国哲学中已有这样的研究著作出现,在那些著作里,从他的基本思想出发,竟得出为他所避而不谈的结论,或者是他在极端需要时甚至加以谴责的结论。这些研究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匿名著作《论死与不死》(《Gedanken uber Tod und Unsterblichkeit》)。 -
视读批评理论
《视读批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穿越这片理论争斗迷雾丛林的一条路线。它为这些近代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一个语境,将它们置于一个历时更长远的、一直可追溯到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兴起的这一批评分析传统之中,并将每一理论流派的本质方法和目标以一种既敏锐又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过去的几十年已经见证了一场批评理论的大爆发,包含解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第二代女权主义者、新历史主义者、文化唯物主义者、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黑人批评家和“酷儿”理论家以及其他一大批理论流派在内,各理论流派都争相抢夺我们的注意力。 将批评理论应用于现实中。我们周围的世界看起来就会大不相同。浩如烟海的阐释会使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有挫败感。 -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也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目前经再修订而形成的第四版,吸收了近年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意见,与过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动。全书内容分为五编:第一编导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第二编阐述了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第三编论述了文学创造的过程和价值追求;第四编从不同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讨论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把握文学风格内涵和价值;第五编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适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基础课教材使用,也可以被其他专业作为选修课程教材使用。 -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张新颖这部著作在理论上的创新与个案研究上的突出个性,无疑是对当前比较文学领域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疲软状态的一次整体性提高。著作消解传统以西方为中心的所谓“影口向研究”的方法,创立出“中国现代意识”这一概念,并整合了其与世界格局下各种现代意识的平等对话的历史,使中国新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创作思潮不再被看成是西方文化的接受体或派生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思路。其行文流畅而达意,资料丰富而扎实,论述新颖而不饰,均略而不述。 ——陈思和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极少数优秀博士论文中的一部。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站在对“全球化”问题的较为透彻的分析立场上,摈弃通常所使用的“冲击一反应”模式,从文学的角度,描绘出近代以来“外来”与“本土”因素交相作用而产生的现代中国的“现代意识”的复杂状况。这样相当深入的描述,是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文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向前又推进了一步。它的学术价值,也由此得到确立。 这部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清晰的思辨能力和敏锐细致的文学分析才能。在今天的年轻一代学人中,能这样把两方面的才能结合在一起的,并不多见。 ——王晓明 目 录 导 论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现代意识的基本状况 第一章 中国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原有文化资源的考掘和重造 ——章太炎的极端性思想实验 第二章 现代意识与个体性承担 ——王国维寻求“慰藉”的精神简历 第三章 主体的确立、主体位置的降落和主体内部的分裂 ——鲁迅现代思想意识的心灵线索 第四章 中国新诗对于自身问题的现代焦虑 ——从20年代到抗战前夕 第五章 都市的感官和现代意识的“病之花” ——20年代后半期到3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都市文学 第六章 日常生活的“不对”和“乱世”文明的毁坏 ——张爱玲创作中的现代“恐怖”和“虚无” 第七章 没有凭借的现代搏斗经验 ——与胡风理论紧密关联的路翎创作 第八章 学院空间、社会现实和自我内外 ——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 第九章 从“抽象的抒情”到“呓语狂言” ——沈从文的40年代 附 录 论台湾《文学杂志》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介绍 主要参考书(篇)目 人名索引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
本书对风靡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坛的黑色幽默小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宏观上追溯了黑色幽默小说的历史轨迹及其社会与文化背景,探讨了这类小说的创作主题、人物形象、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了黑色幽默和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下编从微观上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7名作家及其作品,资料翔实、语言流畅、评述得当,帮助读者对黑色幽默小说有更具体、更深刻的把握。这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理论价值的学术著作,它既反映了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又对我国的美国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古代文论管窥
收集在这本小书中的二十一篇论文,除个别篇章外,都是在六十年代前期和1978年以后近几年内写成的。作者原来着重研究汉魏六朝、隋唐五代的文学史,六十年代起,研究重点转移到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除参加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外,还陆续写了几十篇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论文。其中研讨《文心雕龙》的文章,因有十多篇,已编成《文心雕龙探索》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余的编成本书。中国古代文论的资料非常丰富,问题很多,作者认为自己所认识和论述的仅是一小部分现象和问题,所见也不深,因此取名《中国古代文论管窥》。书中论文质、风骨的两篇,谈得比较简括,《文心雕龙探索》中另有长文详细阐述,请读者参看。 -
The Theory of the Novel
Georg Lukacs wrote The Theory of the Novel in 1914-1915, a period that also saw the conception of Rosa Luxemburg's Spartacus Letters, Lenin's Imperialism: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 Spengler's Decline of the West, and Ernst Bloch's Spirit of Utopia. Like many of Lukacs's early essays, it is a radical critique of bourgeois culture and stems from a specific Central European philosophy of life and tradition of dialectical idealism whose originators include Kant, Hegel, Novalis, Marx, Kierkegaard, Simmel, Weber, and Husserl.The Theory of the Novel marks the transition of the Hungarian philosopher from Kant to Hegel and was Lukacs's last great work before he turned to Marxism-Leninism. -
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
《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释义对象主要取自文艺学学科专门术语。分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三大部分,共收词目1300余条。书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按理论体系的构架归类排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按问题并参酌出现的年代次序排列;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按问题或学派归类后,再依据理论体系的构架排列。书前有分类目录,书末附外国人名译名对照及简介、词目汉语拼音音序索引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主要参考书目。 -
新潮学案
新时期文论无疑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 想史的厚重一页。本书所评述的诸位学人, 如李泽厚、刘再复、刘晓波、刘小枫、鲁枢元 等,大多是学界公认的新潮文论作者,既然 他们曾或深或浅地影响了新时期思潮,其人 其说也就不再是纯个体存在,而已转化为不 乏思想史意味的学案,或他们已进入历史且 凝为历史本身。 本书注重个案研究,着意通过对上述诸 家诸说的逻辑解构及价值重估(微观),以迫 近对该时期的大陆人文精神背景的总体俯 瞰(宏观)。 -
本雅明文选
前言:本雅明学术思想述略 一、批评概念/内在批判/寓言:德国浪漫主义的批评概念(节选)(1920)/歌德的《亲和力》(1911-1922)--献给尤拉.科恩/德国悲剧的起源(节选)(1928) 二、诗歌/小说/新闻:超现实主义(1929)--欧洲知识界之最后一景/卡尔.克劳斯(1930-1931)/弗朗茨.卡夫卡(1934) 三、语言/翻译/叙事:论语言本身和人的语言(1916)/翻译者的任务(1921)/讲故事的人(1936)--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什么是史诗剧(1939) 三、律法/文化/历史:暴力的批判(1921)/单向街(1928)/历史哲学论纲(1940) 译后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