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

  • 小说门

    作者:曹文轩

    本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小说的艺术”的最终成果。这是一部系统化的小说理论著作。作者从“古典”和“现代”的双重维度,探究了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重大差异,在指出两者差异的同时又揭示了两者所共同遵循的小说艺术的基本面。书中若干富有新意的判断来自于对大量小说文本的精细阅读,也来自于对古今中外小说理论的吸纳与辨析。在坚持学理的同时,作者将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所感悟到的若干小说艺术的奥秘,上升到理论层面,直接进入表述。其中,“摇摆”、“渗延”、“情调关系”等一系列观念,都是以前的小说理论中未曾有过的。本书既是纯粹的学术著作,又是小说创作的入门之书。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缘起 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小说史 2.永在:故事 3.书写经验的最佳文体 4.无所不能:再造一个世界 5.与游戏精神的契合 第二章 经验 1.小说与个人经验 (a)小说意义上的个人经验 (b)小说的自传性 (c)失败者:在个人经验之外的徘徊 (d)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 2.经验与经历 (a)经验大干经历 (b)自诉与拒绝自诉 3.极端的个人经验 (a)私人经验 (b)极端经验 4.动词意义上的经验 (a)命运:经历的书写者 (b)“深入”与“投入 5.理性与经验 (a)心智的力量 (b)理性:无法否决的力量 第三章 虚构 1.从前:对虚构的回避 (a)以虚构开始的小说史 (b)对“虚构”之名的躲闪 (c)想像等于回忆 2.小说家:准造物者 (a)对“虚构”的全面认定 (b)准造物者 3.对“虚构”的现代性理解 (a)存在的虚构性 (b)现代小说的策略 4.无法遗弃的真实性 (a)基本行为:观察 (b)似真性 第四章 时间 1.压制与自由:时间 2.“渗延”困境 (a)对“渗延”这一术语的界定 (b)情感:渗延状态 (c)空间化 (d)对策 3.切入与回旋 (a)纸上:时间游戏 (b)切入 (c)建立主体化的时间格局 4.速度 (a)均匀:一种失败的速度 (b)减速与加速 第五章 空间 1.一切皆发生于空间 2.场面 (a)场面:小说的单元 (b)大场面与小场面 (c)单一场面与众多场面 (d)无人之境与有人之境 (e)场面也是角色 3.特别空间 (a)异境 (b)目的:试验人性 4.重组与虚幻:新空间 (a)符号空间 (b)位置也是一种性质 (c)虚拟空间 5.“空间”概念的现代性理解 (a)对物质性空间的蔑视 (b)分别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核心概念 (c)内空间 (d)对大信息量场面的追求 第六章 悬置 1.悬置 (a)小说:叙事 (b)小说的忌讳:判断 (c)“自然而然地 (d)“含而不露 2.零度 (a)“感动”文章 (b)古典的节制 (c)零度写作 (d)悲悯情怀 3.“介入”与“隐退 (a)戏剧化的叙述 …… 第七章 摇摆 第八章 风景 第九章 结构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Beginning Theory

    作者:Peter Barry

    Beginning theory has been helping students navigate through the thickets of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for well over a decade now. This new and expanded third edition continues to offer students and readers the best one-volume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The bewildering variety of approaches, theorists and technical language is lucidly and expertly unravelled. Unlike many books which assume certain positions about the critics and the theories they represent, Peter Barry allows readers to develop their own ideas once first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have been grasped. The book has been updated and includes two new chapters, one of which (Literary theory - a history in ten events) innovatively surveys the course of theory, while the other (Theory after 'Theory') maps the arrival of new 'isms' since the second edition appeared in 2002. Liberal humanism - Structuralism - Post-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 Postmodernism -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 Feminist criticism - Lesbian/gay criticism - Marxist criticism - New historicism and cultural materialism - Postcolonial criticism - Stylistics - Narratology - Ecocriticism - Presentism/Transversal poetics/ New aestheticism/Historical formalism/Cognitive poetics.
  • The Fourth Dimension of a Poem

    作者:M. H. Abrams

    In the year of his one-hundredth birthday, pre-eminent literary critic, scholar and teacher M.H. Abrams brings us a collection of nine new and recent essays that challenge the reader to think about poetry in new ways. In these essays, three of them never before published, Abrams engages afresh with pivotal figures in intellectual and literary history, among them Kant, Keats and Hazlitt. The centrepiece of the volume is Abrams's eloquent and incisive essay "The Fourth Dimension of a Poem" on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poems aloud, accompanied by online recordings of Abrams's revelatory readings of poems such as William Wordsworth's "Surprised by Joy", Alfred Tennyson's "Here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and Ernest Dowson's "Cynara". The collection begins with a foreword by Abrams's former student Harold Bloom.
  • The Event of Literature

    作者:Terry Eagleton

    In this characteristically concise, witty, and lucid book, Terry Eagleton turns his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s we should ask about literature, but rarely do. What is literature? Can we even speak of "literature" at all? What do different literary theories tell us about what texts mean and do? In throwing new light on these and other questions he has raised in previous best-sellers, Eagleton offers a new theory of what we mean by literature. He also shows what it is that a great many different literary theories have in common. In a highly unusual combination of critical theory and analytic philosophy, the author sees all literary work, from novels to poems, as a strategy to contain a reality that seeks to thwart that containment, and in doing so throws up new problems that the work tries to resolve. The "event" of literature, Eagleton argues, consists in this continual transformative encounter, unique and endlessly repeatable. Freewheeling through centuries of critical ideas, he sheds light on the place of literature in our culture, and in doing so reaffirms the value and validity of literary thought today.
  • 萨德 傅立叶 罗犹拉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萨德傅立叶罗犹拉》为“中期”巴尔特的四个中篇论述的汇集。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它们具有实质的主题同一性。符号学家巴尔特通过对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主题——性,信仰,社会正义——的经典分析,一方面突出了其本人的语言学主义观点,另一方面揭示了西方思想史上的宗教主义性禁忌(萨德)、原罪论(罗犹拉)和社会主义的始源之一:乌托邦幻想主义(傅立叶)。 表面上这本小册子不过是对几本古典书的读解分析,实质上,巴尔特在此对西方思想史上的基本价值做了彻底怀疑主义的呈现。而对西方思想史的批评,不难立即扩展为对人类文明普遍价值的理性主义质疑。
  • 摹仿论

    作者:[德] 奥尔巴赫(Erich Auerb

    《摹仿论:西方文学中所描绘的现实(50周年版)》是德德国著名学者埃利里希·奥尔巴赫的代表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原著是用德文写成,1946年在瑞士出版。英译本初版于1953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为了纪念英译本出版50周年,美国著名学者萨义德(Edward W.Said)为此书撰写了长篇评述。 《摹仿论》是公认的20世纪西方批评经典与学术名作,它从西方文学的源头《荷马史诗》开始,至20世纪的伍尔芙与普鲁斯特收篇,分析了但丁、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蒙田、巴尔扎克、斯汤达、歌德、席勒、左拉登众多西方经典作家以及几十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 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文修订版)第六卷

    作者:[美]雷纳·韦勒克

    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颇多幽默风趣之处,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一部可与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媲美的宏篇巨制。
  • 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文修订版)第五卷

    作者:[美]雷纳·韦勒克

    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颇多幽默风趣之处,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一部可与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媲美的宏篇巨制。
  • 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文修订版)第二卷

    作者:[美]雷纳·韦勒克

    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颇多幽默风趣之处,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一部可与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媲美的宏篇巨制。
  • 21世纪批评述介

    作者:【英】朱利安·沃尔弗雷斯 编著

    《21世纪批评述介》的各个篇章概述了当今最前沿的批评思想,颇有引人深思之功。各章作者均以明晰的语言和术语解释了论述范围的各种问题,同时也通过解读经典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和网络文本,为学生读者展示了简明的实际应用。《21世纪批评述介》为文学批评提供了视界广阔的指南。《21世纪批评述介》源自欧陆的思想和观点,如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和心理分析等,还介绍了正在21世纪初兴起的新的“杂糅”批评。 《21世纪批评述介》分为五个批评范畴:“身份”、“对话”、“空间与场所”、“批评的声音”、“物质性与非物质”。这些范畴体现了批评与文化研究日益增长的跨学科特性,而《21世纪批评述介》所涉及的一些课题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散居族裔批评、性别及跨性别批评、有色女性及女性主义批评、混沌理论、复杂性理论及批评、伦理批评、创伤及证词批评、生态批评、空间批评、网络批评、德勒兹批评、列维纳斯及批评、幽灵批评与(超)物质批评等。 特色 述介本世纪初时各种“批评状态”。 结构:每一章探讨和解释一种理论各方面的问题,然后是一篇对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或网络作品的解读,接着是一些可供继续研究的课题,最后是一份配以说明文字的参考文献目录和一份补充参考书目。 对作品的批评性解读具有教学和研究的参考价值,也体现了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
  • 文学先父

    作者:威廉·斯泰伦

    《名作家文学课•文学先父:斯泰伦自选随笔集》介绍:这部作者于人生最后光阴中搜集、整理而成的文集,收录了他最后二十年中写就的十四篇随笔。这些随笔或散见于各种报刊,或从未发表过。作者克制而不乏幽默的笔端之下,流淌出他对政治家、作家、文学事件、自身经历的个人回忆,肯尼迪、密特朗、马克•吐温、卡波特、詹姆斯•鲍德温等历史人物重现眼前。同时,他又以冷静、细腻的文字再度思考那些曾出现在他小说中的宏大主题,如种族压制、奴隶制以及大屠杀等。
  • 文心雕龙译注

    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 科幻文学的批评与建构

    作者:[美] 罗伯特·斯科尔斯,[美] 弗雷德

    《科幻文学的批评与建构》通过讨论一个关注未来的小说范例,思考了小说的现状和随之而来的文学批评。不但提出了一种文类理论,还提示了一种历史原则,即认为当代小说作品在向我们呈现世界时,坚持与我们真正经历的世界保持着某种根本性的断裂。通过讨论一些极端的例子,给多样化的现代科幻小说提供了一种视角。
  • 一年通往作家路

    作者:苏珊•M•蒂贝尔吉安

    不论你想写小说还是散文,亦或想提高诗歌或回忆录写作技巧,蒂贝尔吉安的12堂写作课都能够帮你找到并开发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声音。书中每一种写作类型都配有充满创造性的练习,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包括对话写作以及小小说创作。通过列举著名作家的例子,比如里尔克、加利亚诺、帕慕克等,本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写作指导,有练习,有写作建议,并为想要拥抱生活、让每一天都充满创造力的人们提供了的智慧之见。
  • 文学理论

    作者:杨冬

    《培文•学术•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第2版)》从一个中国学人的视角,系统描述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后期西方文学批评的演变轨迹,深入辨析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问题。在把握时代主潮、追溯理论源流的同时。尤对八十多位重要批评家作了细致的个案分析,使宏观研究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坚实基础上。
  • 空间叙事研究

    作者:龙迪勇

    叙事学是文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而本成果所开展的“空间叙事研究”则是此领域中新的理论方向,是目前叙事学研究中最有发展前景、最具学术潜力的领域之一。《空间叙事研究》是国内外第一部该领域的专著,具有学科领域的开拓性、理论的系统性和观点的新颖性三大突出特点。
  • 驼庵传诗录

    作者:顾随 讲述,叶嘉莹 笔记,高献红,顾之京

    《驼庵传诗录:顾随讲中国古典诗词(套装上下册)》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

    作者:【美】文森特·里奇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的文学批评理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发展过程,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新世纪之交,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学说流派更是空前活跃。里奇教授对这段时期的美国这些批评理论进行了精心的纵向和横向的梳理,追溯了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各流派与欧洲大陆各学术 流派的历史渊源,描述了它们得以在美国本土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文化土壤和政治语境,理顺了它们相互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纠葛。 ◆ 权威热评 很难想象会有哪本书能比这本书对当代批评境况的研究更有用处……本书既是一部文学批评史的精辟描述, 也是一部批评生产模式的锐利分析论。它是理论界权威性论著,并将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占据着这一权威的位置。 ——《美国文学》 (American Literature) 第一部对三十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史的全景的、无所不包的巨著……里奇的叙事是权威的,不偏不倚的 …… ——解构主义批评家 希利斯•米勒 (J. Hillis Miller) 就文学批评和理论而言,这是一本即可读又可靠的指南。对于从事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人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极大的裨益。 ——文学理论家 斯坦利 ∙ 费希尔 (Stanley Fisher)
  •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

    作者:陈晓明

    陈晓明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叙述了自1942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及变革历程。作者以现代性视角贯穿于整个文学史考察,形成了独特的以论带史的叙述风格。本书力图阐释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激进化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形成的互动关系;在政治与审美的紧张关系中去呈现中国当代文学的艰难的自我创造;揭示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后发生的深刻变化;呈现9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新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本书视野开阔,文学史意识鲜明,把握文学史主潮富有整体气势,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学史风格。 本书在2009年第一次出版后,学术界反响良好,2011年重印了一次。2012年本书被列入北大教务处向教育部推荐的精品课程教材后,作者又做了许多修订。此为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