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
-
黑暗的閘門
本书所收之文章主要是对中国左翼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它是作者过世后,由其弟夏志清教授编辑而成。本书所讨论之左翼作家包括鲁迅、蒋光慈、左联五烈士以及瞿秋白,他们都是1949年以前共产党理念的同情者。《黑暗的闸门》全面检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文学审美和政治观点,是该领域的少数奠基性作品之一。 《黑暗的闸门》此前曾于1968年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平装和精装本,并获得很高的评价。在东亚研究的顶级刊物上,几乎没有同类的研究可与之匹敌。 《黑暗的闸门》全面检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文学审美和政治观点,是该领域的少数奠基性作品之一。它深入梳理了左翼文学运动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它是左翼作家自身理念的创作,另一方面它又严格地受二十世纪早期共产党宣传的意识形态条条框框限制。 夏济安的文章特别具有可读性,因为他的文学批评不仅有历史学的严谨,还特别有作家的感性眼光。同时此书还是研究鲁迅晚年文学最重要的学术论著之一,夏济安用自己的原创眼光和同情之感受,打开了鲁迅内心的『黑暗之门』,揭示出一个令人着迷的鬼神世界,社戏和民间迷信是它们的源泉。 「熔文学批评与传记、历史甚至是哲学于一炉─这是Sainte-Beuve,埃德蒙・威尔逊、雅克・巴赞和 George Steiner的传统。」 ─李欧梵 (资料来源于中大出版社2015年秋新书目录) -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奠基之作。书中首先厘清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人文主义”概念,第一次把它与极易混淆的“人道主义”概念区别开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不同精神对大学的不同要求:后者相应地分别体现为专门性大学(college)与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 作者由此进而讨论了文学与大学的关系,大学博士学位获取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古典研究方法,古今视野的不同观照,以及创新概念和大学教学的闲暇等方方面面与大学人文教育相关的话题。本书是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一部力作,本书所触及的问题与今日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多有契合,其中关于人文教育之困境的讨论必然会促成我们对当下处境的反思与探讨,因此极具借鉴意义。 -
后现代主义诗学
《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内容简介:在包括文学、视觉艺术、电影、建筑、文学理论、历史以及哲学的多个学科领域里,“后现代主义”一词被频繁使用和误用。《后现代主义诗学》既不为后现代辩护也不对其进行谴责。它既延续了哈琴《自恋式叙事》和《论戏仿》对艺术中自我意识的形式研究,又为其增加了历史和意识形态维度。以建筑为模型,后现代主义在此用以指称以形式和意识形态的主要矛盾为标志特征的当今文化实践。在此提出的后现代主义“诗学”源于这些矛盾,透过当代理论和文化实践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些矛盾清晰可见。 《后现代主义诗学》是一部系统阐释、界定后现代主义的力作,横跨建筑、文学、绘画、雕塑、电影、录像、舞蹈、电视、音乐、哲学、美学理论、精神分析、语言学、历史编写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构成了立体、交叉透视。《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以实践为起点,试图推导、创建一个开放、不断变化的概念结构——“后现代主义诗学”。《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充分意识到缤纷多彩的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复杂性,采用既/又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评判方式,指出后现代主义既是现代主义矛盾造成的结果,又是对其的背离与质疑,它既具有强烈的自我指涉性和戏仿性,又试图将自己植根在其指涉性和戏仿似乎要避开的历史世界之中,从而增加了论辩的深度与效力及可接受性,其新的视点和思维方式、观点无疑为客观、全面认识后现代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琳达·哈琴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教授,著有《后现代主义政治》、《论反讽》、《反讽的锋芒》。 -
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文修订版)第七卷
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颇多幽默风趣之处,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一部可与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媲美的宏篇巨制。 -
白垩纪文学备忘录
本书以“白垩纪文学备忘录”为名,是因为作者认为,在媒介与科技畸形发达的今天,文学或诗的语言这个奇异的“物种”,或许会像白垩纪的恐龙一样濒临灭绝,但它同样会以特殊的形式混迹于新的语言和符号世界,并在其中播撒文学的基因。书的内容既有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评价,也有对古典作家和经典名著的细读和全新阐释,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媒介与科技高度发达时代的文学境遇。书在写作上一改书斋式的枯燥文风,偏重阅读感受和经验阐释,视野开阔,思考深刻,文字流畅可读。 -
导读布朗肖
如果没有莫里斯·布朗肖,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文学理论将是不可想象的。雅克·德里达、保罗·德曼、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吉尔·德勒兹:这些关键性的理论家都受到了布朗肖作品的深刻影响。 这本浅显易懂的导读: 1.“一个观念接一个观念”地介绍布朗肖的作品,并将它们锚定在具体的历史和知识语境之中; 2.考察布朗肖对文学、死亡、伦理学和政治的理解,考察这些主题之间的关系; 3.甚至把布朗肖最复杂的观点也清楚明白地阐释给初学者; 4.概述布朗肖的作品对批评理论所产生的持久影响。 对于那些想要把握当代文学理论和现代法国思想的读者,最好的建议当然是从头开始:从布朗肖开始,从这本导读开始。 -
文学制度
我们通常会从书架上的小说、诗歌和剧本中找寻“什么是文学?”这个经典问题的答案。《文学制度》一书则改变了提法,转而审视文学研究的制度。该书分析了我们的制度实践、规约和结构如何调和并产生了我们所称的“文学”。它为探讨文学研究的隐性构成因素带来启示,从制度经济学的主导理论到职业声望的明星制度,从文化研究的企业化到我们作为资源管理者而非文学界学者的角色重构,从研究生的定位到我们职业机构的等级结构,各类论题尽在其中。《文学制度》收录了迈克尔·贝吕贝、特里·恺撒、伦纳德·戴维斯、文森特·B.里奇、德凡妮·卢瑟、大卫·R.沙姆韦、詹姆斯·J.索斯诺斯基和伊万·威特金斯等评论家的文章,打造出一条新颖而适时的研究路线,既批判了当前文学研究的专业形式,又提出了可能的转变形式。 “每一位文学和文化研究工作者如果关心我们的院校和职场是如何塑造着我们在学术与教学中的发展前景,就应该将这本书摆上书架。” --《大学文学》 -
文学批评手册
《文学批评手册——观念与实践》强调的是实践性。但是,附录之中收入的五篇论文,力图更多地从理论上考察文学的特征,以及文学研究包含的若干需要进一步辨析的问题。其中三篇论文是根据演讲稿子整理而成,希望能够保持通俗简明的风格。 -
哈佛諾頓講座之大師與門徒
本書為喬治.史坦納教授在哈佛大學諾頓講座的系列講題,以六篇在講座中對於教學方式與典故的內容為藍本,闡述師生間的衝突與遭遇,對各種教育形式中無數的情結、權力、信任與激情進行深刻的反思。 喬治.史坦納深研西方古典哲學與文學,為當代西方人文學名師,在其教學生涯中曾巡迴世界各名校講座,足跡遍及劍橋、牛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紐約、日內瓦大學...... 史坦納在本書中列舉了眾多人物典範,包括蘇格拉底與柏拉圖、耶穌和他的門徒、維吉爾與但丁、赫拉絲與阿貝拉、布拉赫與福樓拜、浮士德與華格納、孔子與許多佛教高僧、胡塞爾與海德格及鄂蘭、莎士比亞與波洛涅斯、布洛德與卡夫卡、歌德與叔本華及尼采、赫曼.赫塞與尼克特、弗洛依德、亨利.詹姆斯、川端康成、費曼、波柏與阿格西、韋伯等等。 他對傳統與師生關係的討論另闢蹊徑,反覆環繞著三大主題進行論述︰老師剝削學生信賴感與獨立性的權力;老師相對受學生顛覆與背叛的威脅;還有師生之間相互的信賴與關愛,指導與學習。 巨筆如椽,論理以情,《大師與門徒》可說是本真正對於師生間所負載的期許與危機,載而道之的大師作品。 大師與門徒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耶穌和他的門徒、維吉爾與但丁、 赫拉絲與阿貝拉、布拉赫與福樓拜、浮士德與華格納、 孔子與許多佛教高僧、胡塞爾與海德格及鄂蘭、赫曼.赫塞與尼克特、 莎士比亞與波洛涅斯、布洛德與卡夫卡、歌德與叔本華及尼采、 弗洛依德、亨利.詹姆斯、川端康成、費曼、波柏與阿格西、韋伯 等等…… 名人推薦 史坦納的《大師與門徒》洞見了師生關係中的複雜情結……他在本書中對壞教師、政治正確,以及對否認師生關係中的假道學的批評之烈,讀來實在大快人心。」──泰晤士報(Times) -
先锋派散论
本书从后现代、现代主义与先锋派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理论问题和艺术实践现象。书中涉及的人物多为20世纪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师,如卡夫卡、本雅明、巴赫金等。通过作者丝丝入扣的分析,有助于读者了解20世纪初的先锋派思潮,以及西方与此相关的一些著名文化艺术作品。 -
读文心雕龙手记
《文心雕龙》已有的研究成果,数量极大,涉及面也极广。就数量言,据戚良德先生在《文心雕龙学分类索引》中的统计,近百年的研究论文6143篇,专著348部,这还只包括大陆、港、澳、台、日、韩,也只是到2005年8月底为止。就涉及面言,则《文心雕龙》所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作者、版本、文字训读,还是理论命题,几乎都涉及到了。但是,由此书的博大精深,需要研究的问题又似乎比比皆是。仅就注释而言,1988年在广州召开的《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上,杨明照先生就提出了二十条理由,说明《文心雕龙》有重注的必要。至于理论的研究,可探讨的余地就更大。 小 引 释“文之为德也大矣” 释“惟人参之” 附:读《宗经篇》手记 释“辞来切今” 释“五言流调” 释《章表》篇“风矩应明”与“骨采宜耀”——兼论刘勰的杂文学观念 释“养气” 释“入兴贵闲” ——兼论刘勰的杂文学观念(之二) 释“阮籍使气以命诗” 刘勰文体论识微 刘勰文体论识微(续篇) 说“情” 说史识 附录 工具角色与回归自我——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当代价值认同问题 《文赋》义疏 后记 -
甜蜜的暴力
本译稿是一部融合文学、哲学、伦理学、神学和政治理论的著作。广泛吸纳了西方众多思想家的思想精髓,是一部对“悲剧”进行全方位研究的专著,既有理论探讨又有批评实践。原作者的研究摆脱了传统悲剧理论的束缚,不仅论及舞台戏剧,还涉及到悲剧艺术和现实生活悲剧,旨在揭示出全球化时代悲剧艺术与现实生活悲剧之间深层次的联系。 -
西方文论研究专题
《西方文论研究专题》共分18个专题,考察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以及文论思想。每专题末附上“参考书目”和“原著选读”,体例完备,内容充实生动。 -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ISBN:9787530646922,作者:刘恪 -
文学理论的未来
据鲁特利奇出版公司1989年版译出。本书由20余位文论名家联袂撰文,对文学理论在90年代乃至下世纪的发展态势和走向作了前瞻性的预测和研究。 -
女权主义理论与文学实践
本书是一部阐释与应用女权主义理论各主要流派的作品,其内容包括对女权运动史、女权主义流派和女权主义文本的介绍,并通过女权主义理论对于美国女性文学经典文本的解读,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内在关系与协和作用。全书目标集中、讲解详细、语言通俗易懂,同时提供了学界一些最新的观点和论争,可为我国研究美国女权主义与女性创作的学生与学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
昭昧詹言
《昭昧詹言》是作者论诗之作。正集10卷,写成于道光十九年(1839),专论五言古诗。首卷为通论,以下汉魏、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杜甫、韩愈、黄庭坚各1卷。其后又撰《昭昧詹言续录》2卷,专论七言古诗。前卷为总论,后卷分论从唐代王维、李颀至元代虞集、吴莱等16人。道光二十一年又写成《续昭昧詹言》8卷,专论七言律诗。首卷通论,以下各卷分论初唐诸家、盛唐诸家、杜甫、中唐诸家、李商隐、苏轼与黄庭坚,末卷附论诸家诗话。作为桐城派古文家,他认为古文文法通于诗,“诗与古文一也”(《续昭昧詹言》卷一)。此书即以论古文之法论诗,其大旨皆与作者论文思想相通。作者追求的诗歌标格是既要“义理”蕴蓄深厚,又要“文法”高妙。通过前者使诗歌“合于兴观群怨”,达到作者所期望的社会作用;通过后者攀跻古代名家的高格,他认为为诗必学古人,但不可袭其形貌。更有因有创,做到义理自得,辞语独造,所谓“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之则失其所以为我”(《续昭昧詹言》卷八)。但此书重点毕竟在指示“学诗津逮”(《续昭昧詹言》识语),大量篇幅在剖析章法句法等古人作诗之用心,连作者自己也认为“讲解太絮”(方宗诚《仪卫轩诗集》目录后识语)。 《昭昧詹言》初刻于光绪年间。《仪卫轩全集》本,为光绪十七年(1891)重刻。此后安徽官纸印刷局本,武强贺氏刊本等续有增益。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校点本即据贺本,并将北京图书馆所藏正10卷、续10卷的抄本,或摘要附录,或作校记附注于各条之下,最为完备。 -
The Liberal Imagination
The Liberal Imagi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admired and influential works of criticism of the last century, a work that is not only a masterpiece of literary criticism but an important statement about politics and society. Published in 1950, one of the chillier moments of the Cold War, Trilling’s essays examine the promise —and limits—of liberalism, challenging the complacency of a naïve liberal belief in rationality, progress, and the panaceas of economics and other social sciences, and asserting in their stead the irreducible complexity of human motivation and the tragic inevitability of tragedy. Only the imagination, Trilling argues, can give us access and insight into these realms and only the imagination can ground a reflective and considered, rather than programmatic and dogmatic, liberalism. Writing with acute intelligence about classics like Huckleberry Finn and the novels of Henry James and F. Scott Fitzgerald, but also on such varied matters as the Kinsey Report and money in the American imagination, Trilling presents a model of the critic as both part of and apart from his society, a defender of the reflective life that, in our ever more rationalized world, seems ever more necessary—and ever more remote.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