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
-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探讨了现代性的内涵以及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现代性与文学和文学思潮的关系。作者以文学现代性理论为标准,厘正了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内涵,并以文学思潮为基本单位重构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从而颠覆了将作家作品按年代排列的传统文学编史方法。《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还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重新定位,提出了诸如五四文学是启蒙主义而非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革命现实主义”是革命古典主义等论断;并指出中国文学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的未完成性。 -
什么是比较文学?
全书分: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国际文学的交流、总体文学史、思想史、关于文学的思考、主题法与主题学、诗学七章。 -
詩史本色與妙悟
诗史本色与妙语,ISBN:9789571503363,作者:龚鹏程著 -
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
Editorial Reviews From Library Journal Neither a dictionary of critical terms nor a handbook for literary studies, this original work contains "substantial investigations" of 22 significant words used in 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 words that "are used widely, often loosely, and with little agreement on their meaning." Each chapter explains a term's history and its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s. The emphasis is on " doing criticism," on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Thus, many essays focus on the amplification of a term to a particular literary work, well exemplified in Myra Jehlen's thoughtful discussion of Huckleberry Finn in the chapter on the term gender. The essays are thorough, succinct, balanced, and illuminating (John Guillory on canon is a model of these qualities).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terms are often applied to nonliterary subjects, ranging from the Constitution to McDonald's hamburgers. Recommended. - Jeffrey R. Luttrell, Youngstown State Univ., Ohio Copyright 1990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Inc.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Product Description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990, 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 has become a landmark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literary theory--giv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students an unparalleled encounter with what it means to do theory and criticism. Significantly expanded, this new edition features six new chapters that confront, in different ways, the growing understanding of literary works as cultural practices. These six new chapters are "Popular Culture," "Diversity," "Imperialism/Nationalism," "Desire," "Ethics," and "Class," by John Fiske, Louis Menand, Seamus Deane, Judith Butler, Geoffrey Galt Harpham, and Daniel T. O'Hara, respectively. Each new essay adopts the approach that has won this book such widespread acclaim: each provides a concise history of a literary term, critically explores the issues and questions the term raises, and then puts theory into practice by showing the reading strategies the term permits. Exploring the concepts that shape the way we read, the essays combine to provide an extraordinary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study, as the nation's most distinguished scholars put the tools of critical practice vividly to use. -
一部小说的故事
本书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自传。 -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前言 第一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美]伊莱恩·肖瓦尔特(著) 戴阿宝(译) 女性主义与文学 ■[挪威]陶丽·莫依(著) 陈本益(摘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英]西德尼·詹妮特·卡普兰(著) 陈晓兰(编译) 女性主义批评面面观 ■[美]约瑟芬·多诺万(著) 陈晓兰(译) 迈向妇女诗学 ■[美]特瑞莎·德·劳拉提斯(著) 王小文(译) 从梦中女谈起 ■[美]卡莉·洛克(著) 董俊峰(译) 妇女——神话的创造者 ■[美]琼·迪迪安(著) 于晓丹(译) 妇女运动 ■[意]玛丽娜·扎康(著) 沈萼梅(译) 20世纪意大利女作家——兼评西比拉·阿莱拉莫 第二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阅读 ■[美]盖娅特丽·查克拉沃蒂·斯皮瓦克(著) 杨立平 景奉雷 张建立(译) 臣属者的文学表现——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妇女文本 ■詹妮弗·罗宾逊 斯丹弗妮·罗丝(著) 林树明(译) 妇女、伦理与小说 ■[挪威]陶丽·莫依(著) 赵拓李黎 林建法(译) 阁楼里的疯女人 ■施曼霞 钟润丹(译) 两种妇女乌托邦一一吉尔曼和皮尔西的两部小说 ■[美]E.安·卡普兰(著) 姚晓潆(译) 母亲行为、女性主义和再现——情节剧和妇女影片(1910~1940)中的母性 ■[法]朱丽亚·克里斯蒂娃(著) 何佩群(译) 父亲、爱恋和流放 ■[美]桑德拉·莎莉(著) 袁霞(译) 从女人到人——娜拉的转变 ■[挪威]阿斯特里德·萨瑟(著) 何成洲 阚洁(译) 女性的内疚情结 ■[法]热纳维埃芙·热纳里(著) 安利(译) 刘自强(校)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妇女文学 ■[美]理蒙·萨勒蒂瓦(著) 金衡山(译) 里奥·凯斯内奥和摩拉歌作品中的性别和差异 第三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本概念、批评家、主要流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本概念 双性同体(Androgyny) 权威(Authority) 自传(Autobiography) 身体(Body) 经典(Canon) 审查制度(Censorship) 喜剧(Comedy) 欲望(Desire) 话语(I)iscourse) 性欲(Eroticism) 女性主义美学(Fenlinist Aesthetics) 女性主义诗学(Feminist Poetics) 类别(Genre) 女性批评学(Gynocritics) 女性形象(Images of women) 假面舞会(Masquerade) 神话(Mythology) 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 小说写作(Novel-Writing) 口头表达(Orality) 东方主义(Orientalism) 色情图文(Pornography) 读者反应理论(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阅读(Reading) 现实主义(Realism) 修订(Revision) 爱情小说(Romance) 空间(Space)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家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 埃莱娜·西苏(H616ne Cixous) 特瑞莎·德·劳拉提斯(Teresa de Lauretis) 玛丽·安妮·多恩(Mary Ann Doane)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Sandre Gilbert and Susan Gubar) 露丝·伊利格瑞(Luce Irigaray) 玛丽·雅克布斯(Mary Jacobus) 安妮特·科罗德尼(Annette Kolodny) 朱丽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塔妮亚·莫德尔斯基(Tania Modleski) 陶丽·莫依(Toril Moi) 劳拉·莫尔维(Laura Mulvey) 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 2 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Smith) 盖娅特丽·查克拉沃蒂·斯皮瓦克(Gayatri Chakravoty Spivak) 民哈·T.群(Minh—ha T.Trinh) 莫妮卡·威蒂格(Monique Wittig)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女性主义批评主要流派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African American Feminist Criticism) 美国亚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Asian American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美国境外的有色人种女性主义批评(Black Feminism Criticism Other Than African Americans) 美国土著女性主义批评(Native American Feminist Criticism) -
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
《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当变革发生的时候,那些在过去的术语和被替换了的范例上花了大力气的人会提出异议,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新闻记者和学究们的咄咄逼人的敌意使人们觉得处在危急之中的还不仅仅是选择文学批评流派。不管真相可能是以,文学理论是一个亟需澄清的领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编写了这本书。部分困难不是来自理论本身而是来自如何处理这些理论。它迫使我们走出自己习惯了的理论视角,采用其他理论的完全不同的视角,而不管是在文学研究中还是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这些理论都是我们主导的观察方法下不为人知的受害者。因此,写作和阅读本书这样的作品,就应该准备,至少是暂时的,成为与本来的自己不同的另一个自己。而这一过程的结果,希望,就是“自己是什么”也许会变得比人们自己认为的少些确定性。 -
从神话到小说
这是一部文学发生学方面的著作,但又不仅仅限于文学范畴。它通过对北欧神话到小说的演变历史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宗教学、风俗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问题,以翔实的资料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
论文学与艺术
本书第二版《论艺术与文学》( Writings on art and literature)也使用了同一ISBN。 -
莎士比亚与圣经(上下)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38部诗剧是世界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圣经是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化的首要经典,在世界文化史上译本最多、发行量最大。莎士比亚生前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方面受到圣经的影响,这对他能够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戏剧家关系极大。 本书力求立足于中国当下的汉语学术语境,细读两部经典——莎剧和圣经——的前提下,寻幽探奥,去伪存真,在莎学和圣经文学研究的交叉领域为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的深入发展做出点贡献。该书规模宏伟、条目繁多、解析缜密,有较多方面的学术创新,值得一读。 -
文艺心理学教程
《文艺心理学教程》共分五章,主要包括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艺术家与体验;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等内容。 -
文学批评
The third edi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by Charles E. Bressler presents the eleven basicschools of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theory andcriticism in their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contexts. Unlike other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criticism, this text explores the philosophicalassumptions of each school of criticism, providesa clear methodology for writing essays according to each school's beliefs and tenets, andfeatures accessible student-generated sample essays.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对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历史分期,按照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心,结合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和文学创作发展状况的原则,分为五个时期:一,先秦——萌芽产生期;二、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三,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四,明清——繁荣鼎盛期;五,近代——中西结合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历史经验的总结,并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表现了各种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具有民族传统和东方特色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能使我们深入领会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精神,了解它和西方文艺美学的不同特点,并可以为建设当代新的文学理论,繁荣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
文学概论讲义
老舍先生综合古今,以作家的视角对文学进行全面又独特的思考,化呆板的理论为充满智慧的思考,讲文学的特质、文学的创造、文学的起源、文学的风格,分体裁论文学的形式,又谈文学的风气和倾向。此书不仅为研究老舍文学观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难得的文学理论入门书。 -
巴赫金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西方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认识和叙述与俄国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正是这种差别提升了作家的伟大性(这点符合解释学时代普遍规律:意义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主体对客体解释出来的)、还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体世界的丰富性,并且有可能进一步扩展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21世纪人类的普遍性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融入了西方批判理性主义的潮流中,成为西方反思现代性的重要资源或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西方在这个论题上的一个世纪变迁路径,也反映出欧美斯拉夫学术界与主流思想所保持的恰当关系,从而很有理性地反映出西方接受的是具有现代性特色的俄国,并在识读俄国文化中力求去俄罗斯民族性、膨胀某些适宜说明当代世界变迁的叙述意义。本书系正是着眼于力求反映当代西方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就、特色、理路而选择这五本书的。 -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5卷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5卷)》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在每一章中都侧重分析一两部代表性作品,尤其侧重对晦涩难懂的重要作品的解读,并在每章之后附上思考题,提示本章最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