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

    作者:杨曾文

    这是一本有关佛教的普及性知识读物,从九个方面简要介绍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传人中国、主要宗派和基本教义、教团组织及其主要制度、戒规、、佛、菩萨、鬼神、诸天和中国佛教的名寺名山、主要节日、佛教文化、佛教典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知识。让你初步了解有关佛教文化的知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整整二千年。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宗教习俗的会通融合中,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宗教之一,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于佛教传入中国这一重大事件确实值得隆重纪念,并有必要结合佛教中国化的成功事例认真总结立足于民族文化吸收外来异域文化的宝贵经验,以作为今天我们汲取世界一切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繁荣民族文化的借鉴。 本文仅就佛教的传入及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概述笔者的一些想法,并以此作为本书的代前言。
  • 东方主义

    作者:愛德華.薩依德

    後殖民論述  本世紀的最後這十年中,影響美國的社會與人文學科領域最普遍與最深遠的一股思潮,毫無疑問的是「後殖民主義」與其影響。  薩依德的《東方主義》於一九七八年出版,立刻引起廣泛的迴響與不同立場的批評爭議,值至今日,已經有日文,德文,葡萄牙文,義大利文,土耳其文等二十多種譯本相繼出版。  薩依德的論述,其影響力甚至從中東,伊斯蘭世界到非洲,南亞,中南美洲等地。有如股排笑影,成為文化論述的重要著作。後殖民主義思潮的經典,也影響了整個西方對東方的研究方向與思考態度。  《東方主義》是一本有關歐美如何看待中東,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兩百年學術傳統的權力與想像的研究。薩依德以葛蘭西的文化霸權論以及富柯的知識權力論為其論述的基礎。將東方主義者在全球性的網絡中,所建構的西方殖民勢力對東方世界權力的支配,知識再生產之霸權架構,殖民與被殖民者,西方與東方之不對等權力關係以及煮奴式的霸權體系一一展演於前。
  • 龐克的哲學

    作者:克雷格‧歐哈拉

    如果朋克不只是噪音 ——《庞克的哲学》 文/曹疏影 PUNK,台湾译成“庞克”,大陆译成“朋克”,有好事者也翻译成“崩客”、“叛客”、“胖客”,褒贬自见。 几年前同一个朋友说我是朋克,朋友说什么朋克,朋克就是一群疲弱的孩子。我没有争辩,因为这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朋克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中身穿铁钉皮衣、梳着鸡冠头的尖叫青年,他们没有苦大愁深的机会与经验,也没有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间或高喊几句革命口号,又焉知革命深处的险恶与悖谬。一句话,他们缺乏更为踏实和英勇的承担,他们,只是心理未曾“成年”的、疲弱的“孩子”。 然而我还是要说,在群体层面,我愿意成为一个朋克,即使自认并非铁杆朋克乐迷;我喜欢成为一个朋克,因为它从来就包括那些最为积极而质朴的信念和行动的力量,它对那些(被想象为在朋克运动中缺乏的)素质的实践不是更少,而是更多;我喜欢成为一个拒绝标签的朋克,恰因为朋克不是标签,它是当今社会中恪守真诚、与更多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寻求对事物进行改变、对妥协进行抗拒的一种方式。 换句话说,朋克不仅属于乐迷,还属于对观念、行动和群体力量及共生方式大感兴趣的一些人。这也是《庞克的哲学》力求提供给我们的:“这本书不是仅写给乐迷的,而是写给对庞克政治与社会哲学特别感兴趣的读者。”它不仅致力于描绘国际朋克场景(scene)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如何成长、变化、交叉蔓延(如很多关于朋克运动的书所做的那样),更力图“捕捉变动中的国际庞克场景的哲学”。简言之,它的兴奋点不是罗列乐队或事件,而是形形色色的朋克观念及其相互衍生的错综关系。 “音乐上的问题就留给乐评人吧”,尽管这么说,作者克雷格·欧哈拉(Craig O’Hara)在音乐及其周边事件的资讯上,却一点也不逊色。书中提供大量取自各种朋克同仁志的文字与图片资料,还有作者自1983年投身美国地下朋克音乐起拍摄的现场记录。克雷格·欧哈拉自己就曾筹组过无数朋克音乐会,也曾是湾区朋克同仁志的出版联络人,目前还是无政府主义出版社AK Press的合伙人之一。这些背景增添了本书的“自白”气质,却并未损伤其磊落。 在区分观念和群体时,作者重在朋克、正派朋克(strange edge)同光头党(Skinheads)三者的差别。其中,无政府主义与自我管理、反暴力与和平主义、反对种族/性别歧视、反对民族主义、实践环境主义与生态意识、致力于社群沟通(同仁志)和DIY精神等特质被作者视为“真正的庞克精神”的活水源头。这些朋克场景中普遍出现的元素背后,不是偶像崇拜和表象消费,而是纯真的愤怒和不断扩展的动力。 无论是真正的乐迷,还是那些对朋克持有刻板印象的家长和传媒,《庞克的哲学》都盼望他们能够了解:朋克“不是流行”,“不是一种特定的服饰”,“不是反叛父母亲的暂时现象”,“甚至不是一种特定的音乐风格或形式”;它是“对权威发出质疑”,是“巨大的反抗声音”,是“对乌托邦的想象与实践”。朋克,就象这本《庞克的哲学》的封面设计——一条线斜穿过去,撕裂,破坏,又最终渴望着“朋克式”的缝合。 《庞克的哲学》,克雷格·欧哈拉 著,张剑维、吴佳臻 译,商周出版,2005年4月12日初版。
  • 天真的人類學家之重返多瓦悠蘭

    作者:奈吉爾.巴利

    當作者奈吉爾.巴利進入北喀麥隆叢林,讀者便跟著這位歐漢南(Redmond O\'Hanlon,《泰晤士報》自然史編輯,知名探險文學作家)譽為「最具可讀性的人類學家」深入一趟最有趣、最具啟發性的旅程。
  • 今日的伊斯蘭:穆斯林世界導論

    作者:Akbar S.Ahme

    世人以許多不同方式看待伊斯蘭。伊斯蘭不只是具有吸引力的神秘詩賦,高妙的對稱的建築物,祕傳的素菲神秘主義思想;伊斯蘭也是走在街頭的群眾,青年攻擊大使館,電視螢幕上自我鞭笞的意象。它不只是神學;它也是辯教(polemics)、爭論、媒體意象、衝突、一種觀點。 本書出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系列節目。目的是要協助瞭解遙遠且未知的神秘國度。在這個因為對於其他民族無知而越來越充滿仇恨的世界裡,這是迫切需要的。本書將檢討穆斯林的社會與習俗、態度,書中精神是在強調,觀察其他民族不是在觀察異國的、奇異的、怪誕的事物,而是在觀察不同的事物。重點不是在降低差異,而是在解釋差異。
  • 学庸论语

    作者:绍南文化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每天二三十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给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经典”深奥难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对儿童来说,背“经典”与背“广告词”一样简单,他没有难易之分。“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便成为一生的智慧财富。只要懂拼音,有热诚,就可以当老师。“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导孩子读诵经典的六字真言。家长、老师的信心和督导是成败的关键。教孩子读诵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老师和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我们和小孩一起读,一样的方法,读多了自然会懂。
  • 对欧洲民族的讲话

    作者:朱利安·班达

    本书通过回顾自东罗马起到20世纪为止,近1500年的统一欧洲的历史尝试,指出他们失败主要便是因为没有形成“欧洲的观念”。要建成欧洲,必须形成一套道德价值体系,而这便成了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同时赞颂了中世纪知识分子对罗马帝国抽象概念的眷恋,批判了人文主义者倡导各民族主权,背叛了欧洲统一的事业。号召欧洲教育家及知识分子要肩负历史使命,抛弃民族主义,回归到柏拉图的神学与唯心论上来,从而建成欧洲统一。“欧洲将是在人间实现上帝伟业的一个阶段。”
  • 梁启超谈佛(彩色插图珍藏本)

    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戊戌变法前后,他就呼吁人们学佛、信佛,晚年,他对佛学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九二二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讲课时,又对佛学理论作了总体概述,提出佛家所讲的法“就是心理学”。这是对佛典的现代理解的高度升华。对于佛教中最玄妙的“业与轮回”“无常与无我”“解脱与涅�”,梁启超都从哲学的角度,运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的一些科学知识,作了解释。梁启超的解释浅显易懂,触及到佛典的本意。
  • 奥林匹斯山之巅

    作者:伯特曼

    大帅哥布莱德•彼特领衔主演的《特洛伊》是否唤起了你对古希腊文明的无限神往?古希腊人应有尽有。他们敢爱敢恨,纵情生活,听从内心的热望,并创造了他们那个时代最先进、最受人尊崇的社会。时至今日,古希腊人文明所达到的高度仍然令人心醉神迷。本书将为你讲述那些最著名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并为您昭示如何将古希腊人的激情与卓越注入您的日常生活,善用古希腊智慧的八大支柱:人本主义、追求卓越、处世中庸、自知之明、理性主义、永远好奇、热爱自由、个人主义。 书中以鲜活的事例见证这些指导原则,这些事例取自古希腊历史与神话的丰厚遗产,包括英雄的传奇,历险、探索、自我发掘与个人的胜利。
  • 文化与公共性

    作者:汪晖,陈燕谷 编

    此书所收各文的作者均为国际著名学者,是近年来活跃在西方学术舞台上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们的理论和思想的重要性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书中的论文涉及到公共领域、现代性和全球化等问题,它们不仅是从西方社会历史现实中提出的基本问题,其理论的启发性和有效性不仅囿于西方社会,对正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也有重要的借鉴和研究意义。
  • 圣书的子民

    作者:谢大卫

    本书从西方宗教、文学、历史、哲学、绘画诸方面,有力地说明了《圣经》在西方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和持续的影响力。作者批判了当代文论对基督教文本理论的歪曲,并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自己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见解。作者援引书籍数百种,涉及中古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西伯来文、希腊文等,显示出惊人的博学和对西方文化深刻的洞见。该书是西方文学、文化和基督教跨学科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著作。
  • 王国维:独上高楼

    作者:潘知常

    《王国维:独上高楼》内容简介:在20世纪中国美学的历程中,王国维的开拓之功何其巨大。他并非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而是早在暗夜中就高高飞翔的夜莺——不无痛苦的夜莺。他对人性、审美的创造性理解,都是作为问题而存在的思想,都是伟大的提问、敏锐的预见,其中存在着思想的巨大张力与多元对话的恢弘空间。而他最大的成功,或许应该说,就在于早在20世纪之初,就以天才的敏锐洞察到美学转向的大潮,不仅直探美学的现代底蕴,并且敢于把他的独得之秘公布于世。这独得之秘,就是审美活动与个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作为——种全新的美学,王国维的美学无疑是—种前所未有的在西方美学影响下产生的灵魂话语、精神话语和生命话语。《王国维:独上高楼》对王国维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存所奠定的灵魂向度、审美向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
  • 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

    作者:田松,唐丁华(绘图)

    在中国,存在着成千上万的民间科学爱好者,不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却一心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有很多人致力于永动机的发明,或者把推翻相对论作为目标。 如此众多的民间科学爱好者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动机又有哪些共性?他们可能的出路何在?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作者:熊秉明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试图寻找中国书法的审美哲学基础,把中国书法理论分为:喻物派、纯造型派、缘情派、天然派、禅意派六个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研究。
  •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

    作者:[英]约翰·斯道雷

    本书是一部关于文化理论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通俗文化、“文化与文明”传统、文化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通俗政治等,适合文化理论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再讲两点。第一,这是首次全方位的研究,提供了对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关系的详尽理论分析和批评评论。它从在定义研究术语过程中引出的问题开始,然后从葛兰西派文化研究的观点。本书每个章节都发展通俗文化学术研究作出过贡献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论作了评论。第二,本书提供了对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之间关系本质的分析和评论,从而从两个方面对当前文化研究当中的通俗文化研究的讨论作出了及时的贡献。
  • 宗教与日常生活

    作者:(英) 斯蒂芬·亨特

    《宗教与日常生活》:在《宗教与日常生活》这本书中,史蒂芬•亨特向读者介绍了宗教社会学领域最新的理论进展和实证发现。在这本内容全面翔实、研究深入透彻的著作中,亨特以他渊博的学识为读者勾勒出了宗教社会学研究现状的轮廓,包括:全球性宗教冲突和宗教多元化、宗教膜拜团体和教派性质的变化、宗教信仰和性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化和消费主义对宗教信仰实践的冲击和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亨特试图同时从社会学和历史学两个维度上找到当代宗教的定位,据此来呈现和展示各种全球性现实状况,他运用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考察了宗教在个体和日常生活层面的活力并提出要用功能论的视角来取代实体论的宗教定义,从而抛弃了宗教信仰中“那些干巴巴的组织层面”,把宗教“嵌入”到日常生活的微观实践中,巧妙地解决了“世俗化”命题面临的尴尬困境。
  • 康复大地

    作者:约翰内斯·玛提森

    《康复大地:和自然的艺术对话》介绍了作者与青年人在世界各地开展的生态康复项目。他们修复残破的景观,挽救即将消亡的古老文化,以实际行动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问题,恢复自然和人类的生命能量。 只有在人类和艺术的帮助下,自然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只有在自然的庇护和启发下,人类才能实现精神的超越。 《康复大地:和自然的艺术对话》内涵深刻,涉及艺术、教育、环保、文化等多个领域,可以为众多读者带来启迪。
  • 曲院风荷

    作者:朱良志

    《曲院风荷(彩版)》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数次关于艺术理论讲演的汇集,也是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国艺术理论的一个简约报告。共十讲,涉及到中国艺术理论中比较重要的十个问题。第一讲听香,讲形神问题;第二讲看舞,主要讲动静关系问题;第三讲讲含蓄,我以“曲径”名之;第四讲讲中国艺术理论中小中见大的思想,这是东方艺术理论中的特有思想,我以“微花”名之;第五讲枯树,说中国艺术中大巧若拙的思想:第六讲空山,说虚实问题;第七讲冷月,说中国艺术中荒寒冷寂的境界;第八讲和风,论中国艺术中的和谐思想。第九讲名慧剑,说的是妙悟的体验;第十讲名扁舟,说的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
  • 20世纪文化百科词典

    作者:[俄罗斯]瓦季姆•鲁德涅夫

    本书是一部独特的“超级文本”词典,解释20世纪文化基本领域(哲学、精神分析、语言学、符号学、文学等)的重要概念和文本,是一部20世纪人文思想百科词典,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观点、视角和方法。
  • 中国佛教文化简明辞典

    作者:萧振士 编著

    可阅读、可查找、最易读的佛学入门工具书 [推荐1]打破辞典编排陈规,按照内容重新分类 本书打破大部分辞典按照笔画或者历史年代编排的方式,依佛教自身的特点将内容划为十一个主题,分别从历史、人物、典籍、建筑、部派组织、礼仪节日等方面介绍佛教文化。每个主题含数十至数百个词条,之 前各附导论,更加方便读者分类掌握相关知识。 [推荐2]拣选重点与精髓,最简明的佛学辞典 佛学辞典多为大部头工具书,语言晦涩,名相繁杂。本书精心挑选了佛教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具普遍性的词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编辑整理,文字平实,内容丰富,便于携带和查找。 [推荐3]内容编配极具匠心,集中解释相关性词条 佛教内容纷繁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深入了解。本书针对这个问题,特地在各主题中,将相关性较强的词条集中编排,以方便读者全面、正确、轻松地了解相关概念、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等,迅速掌握要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一般佛学爱好者编写的辞书,也是提供认识及深入佛教义理的知识性读物。全书依据内容,分为起源背景、佛菩萨、教制教职、人物、历史事件、教义、经籍书文、礼仪节日、道场寺院等十一个主题,几乎涵盖了中国佛教文化相关的所有方面,将近3000个词条。 各个主题中的词条编排打破了传统辞书依照笔画顺序的方法,一方面将意义相同、名称不同的名词并列放在同一个词条的标题中,以免读者重复检索;另一方面,还将内容上关联紧密的词条放在一起,使读者能迅速、简便、完整地掌握相关知识,大大提高了阅读性。附录部分则依照笔画做了详细的索引,以方便读者查找。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全面而精炼,所以只收录了佛教文化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概念。在每个主题之前,特意作了明晰的导读,以便读者能从整体上把握该部分内容。全书涵盖广博,编排科学,语言平实易懂,又不乏学术严谨性,实为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必备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