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作者:[美] 丹尼尔·贝尔

    《凤凰文库•当代思想前沿系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政治三个不同领域及每个领域的轴心原则,追溯了这些领域的冲突造成的文化矛盾,试图对这些矛盾作出解答。《凤凰文库•当代思想前沿系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主张,在三个不同领域中适用不同的原则,即:在经济领域遵循社会公平原则,以共同体而不是个人的价值为优先考虑;在政治领域则遵循自由方针,个人而非任何群体才是政治的首要参与者,社会应有一定的奖赏标准来回报个人成就;在文化领域提倡尊重传统,相信对艺术质量的判断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和权威意见。在各种矛盾让资本主义社会似乎有陷入穷途末境之危险时,贝尔大声呼吁,以“一种关于超越我们的且不能被侵犯的事物的精神”来化解文化矛盾。
  • 三醉人经纶问答

    作者:中江兆民

  • 论语讲义

    作者:李里

    《论语》是儒家经典的核心,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儒家学问的敲门砖。是孔子的门生记录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本。 《论语讲义》作者用口语化,保持平易亲切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古圣先贤安身立命、齐家治国的至理与美德等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并能结合现实,古为今用。 在呼唤回归传统、弘扬国学的今天,李里连同他的《论语讲义》的出现,无疑是件极好的事。
  • 荒漠·甘泉

    作者:谢选骏

    一片流动的思想 象无题的音乐那样 在苍白的符号中沉埋 到仁者智者的灵田展开 献给—— 有勇气读完它的人们
  • 人性与自我修养

    作者:杜维明

    杜維明教授從「人與禮之間的創造緊張性」這個課題的探索,揭開了他從事反思古典儒家哲學中心價值的序幕。接著又以王陽明的「致良知」思想作為關切的主題,並擴及宋明儒學思考模式的討論。 杜維明教授在方法論上的優先選擇是,先根據儒學傳統中一些最主要思想家的論斷,研究那些曾鼓舞傳統中國精深思想家的儒學層面。為了集中心力,杜教授一直先探索它的「內在層面」,希望以此為出發點,進而對它的文化、社會、政治等方面的表現作更全面的評價。 杜維明教授深信通過對塑造儒家傳統有貢獻的人物的理解來闡述身心性命之學的真實內涵,不僅有助於對儒家哲學的中心價值進行深層的反思,而且可以為獲取儒門的人生智慧創造良好的條件。 杜維明教授現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
  • 传统与对外关系

    作者:相蓝欣

    作者认为,中美关系的最大症结,并不在于通常所说的实力冲突,而在于美国人总觉得中国人没有按照他们的路子走。造成这一症结的原因在于美国人固有的优势心理,而其根本源头在于西方中心论的意识形态。作者对“西方中心论”的形成、发展、传播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同时论证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在处理国际问题方面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 徐复观文集

    作者:李维武

    本书内容包括: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与态度问题;治思想史的方法问题;我的若干断想;答辅仁大学历史学会问治古代思想史方法书;《王充思想评论》序等。
  • 形象的修辞

    作者: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 等

    广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视觉帝国,成为编码我们的欲望和日常生活意识的重要手段,亦是视觉文化研究进军大众文化领域的重镇。本书选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当代学术名家的精彩论文计九篇,有宏论断语,有精微细绎,均以日常生活的广告现象为引子,纵论当代社会文化或隐或显的层面,读来酣畅淋漓。特别要提及的是,鲍德理亚的名文《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全文收录于此。   从商品不是以它有使用价值被推荐给消费者,而是作为语言与符码所支撑的价值体系来寻求文化认同开始,商品就被深刻地美学化或者说文化化了。鲍德里亚曾言,消费社会是让消费永无终结。很难想象失去了广告的消费社会变成什么样子。广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视觉帝国,它远远超出一般的商品消费范畴,成为编码我们的欲望和日常生活意识的重要手段,亦是视觉文化研究进军大众文化领域的重镇。当代社会理论对于广告的关注源自广告在消费社会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本书选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当代学术名家的精彩论文计九篇,有宏论断语,有精微细绎,均以日常生活的广告现象为引子,纵论当代社会文化或隐或显的层面,读来酣畅淋漓。特别要提及的是,鲍德理亚的名文《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全文收录于此。
  • 境生象外

    作者:韩林德

    境生象外 ――华夏审美与艺术特征考察 我读过本书部分章节 深感持论平实而严谨, 言必有据。 其中强调提出“意境”与“意象”的区分 通过“律历融通”等论点, 全面阐释了华夏艺术 各部类的音乐性特征, 具体论证了以阴阳五行为本体, 以时间性与生命交会为实质的 华夏美学精神, 发前人所未发, 是一本有心得有新见的好书。 ――一李泽厚 国内不乏完备周到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史。 本书作者立意不同, 突出“意境”这一核心范畴, 深入探索其来源与演变, 将它归结于中华民族独特的 宇宙意识――从易学、气论、阴阳五行说 到儒道释传统。 进行抽丝剥茧的论说, 根基扎实, 凸现了中外审美特征的差异, 自成一家之言。 ――赵一凡
  • 萨特论艺术

    作者:(法)萨特

    本书讨论了四位艺术家——两位画家、一位画家兼雕塑家和一位雕塑家兼画家。因为每一位艺术家身上体现出许多矛盾和不可思议的情况,所以他们向萨特提出了挑战并给他提供机会阐明他的艺术理论。丁托列托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他必须通过欺诈手段才能得以自我证明。贾科梅蒂迷恋于他在这万事万物中的孤独境遇,因而要去发现如何描绘这虚无世界。
  • 知道点中国哲学

    作者:田小飞

    阴阳五行和八卦是如何问世的?百家争鸣是怎样的一种盛况?道教和佛教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中国第一位无神论者是谁?宋明理学的地位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这些我们都应该知道点。   “知道点”丛书落脚点虽然宏大,着眼点却是谦虚俏皮,北大青年学者数十年读书心得完美分享,图文并茂,带你领略中国文明与历史的博大精深?
  • 理解空间

    作者:冯雷

    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三种新社会空间形式:都市空间、全球化空间和超空间。它们与其他空间形式、与已经变形甚至只保留下一些碎片的传统空间相互碰撞、叠加、交织在一起,改变并重构着人类的活动方式以及思想方式。身处这种急剧变幻的空间之中,现代人时常产生空间混淆感和迷向感。本书围绕着如何理解现代窨变化这一主题展开,分析了现代空间解释框架的可能性;并对当代社会空间批判理论存在的主要错误或不足进行了评论。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20世纪初绘画空间的变异及其意义 第一节 透视性 第二节 从追求视觉真实到颠覆视觉空间 第三节 摒弃透视空间的原因及意义 第二章 心理学路径与20世纪的空间哲学 第三章 20世纪人类学从地理空间转向文化空间 第四章 人的本质与空间的构造 第五章 后现代空间论与全球化空间 参考文献
  • 图解周易

    作者:伏羲

    《图解周易》想做的就是让人们能真正读懂《易经》,它运用一种全新、生动的现代图解方式,第一次化繁为简,将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易经》变得通俗化,让《易经》的内容更新鲜,和让人更容易理解。《图解周易》表现形式漂亮精美,整《图解周易》看下来都是一种欣赏艺术珍品的享受,是你不可错过的解易。
  • 熊十力全集

    作者:熊十力

  • 水之道与德之端

    作者:[美]艾兰

    《水之道与德之端》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艾兰女士研究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的本喻的新著,其切入点非常独特、方法新颖、具有创造性,对国内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作者:[英] 安吉拉·默克罗比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是默克罗比的文集,1994年出版。作者从大众文化入手,用大量篇幅论证后现代主义并不否定社会性和道德性,而是为政治参与和社会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空间。
  • 东方学术概观

    作者:梁漱溟

    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一生中撰写的主要著作《东方学术概观》,主要是对东方学术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学术的阐述,力求简明切当,有助于后来的学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出版,由原来约七万字,增加至约十万字。同时又做了勘误工作,力求减少差错。
  • 生活的儒学

    作者:龚鹏程 著

    生活美的追求,是通于两端的,一端系在世俗生活的层面,即饮食男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一些现实生活的具体内容上;另一端则系在超越层,要追求美与价值。若只流湎于世俗生活欲望的驰逐与享乐,将逐物而流,享受了生活,却丢失了生命。若仅强调美与价值,生命亦将无所挂搭,无法体现于视听言动之间。故礼乐文明,是即饮食男女以通大道的。道在饮食男女、屎尿稗稊之间,形成“不离世而超脱”的形态。 作者爬梳文献,重建中国饮食男女之史,以见王道政治及乐生宗教之大凡,替现代人重新认识儒家思想及生活美学,打开一扇窗户。
  • 文化转向

    作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后现代理论家詹姆逊的新作。詹姆逊在本书中集中论述了后现代问题的最严谨复杂的思路历程,从他早期的观点到近期的评价,经过了两年十年认真的富有成效的思考。同时,这本书作为引论和概说,也是至今詹姆逊在研究后现代的著作中的最好一本。总之,本书为我们绘制了这个时代一种主导的文化运动的轨迹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作者: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本书共5章,分别对中国、印度、西方三个文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了系统的分析,预测了世界文化未来的趋势,并对儒学的前途作了乐观的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