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精神历程

    作者:何怀宏,徐友渔,李银河 (等)

    从“文革”正式结束的1976年,到如今的2006年,这整整30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这36个鲜活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或者,某段苍凉悲喜的灵魂故事。 这些中国的思想者未曾主导过历史潮流的发展,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像大多数人一样,被动地接受时代的潮来潮去,但他们亲身经历着一幕幕历史的现场,并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这些思想者可能并不处在时代浪尖上,但他们的灵魂却一直映射着时代。即使在境遇最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他们的灵魂,不曾远行;他们的思想,仍在路上。 或许,在世代变迁、大浪淘沙之后,人们依然可以凭借这些带有口述性质的私人思想记录,来接近历史,再现历史……
  • 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

    作者:陈志华

    本书是陈志华先生在“文革”期间起意酝酿并与1978年写就的,建筑史研究中第一部关于园林艺术中西交流方面的著作。1989年收入作者《外国造园艺术》一书由台湾明文书局出版。这次我社首次将其独立刊出,并要作者对全文作了进一步的增补和修订,使之成为更加翔实和完备的一部著作。
  • Letter from America

    作者:Alistair Cooke

    When Alistair Cooke retired in March 2004 and then died a few weeks later, he was acclaimed by many as one of the greatest broadcasters of all time. His Letters from America, which began in 1946 and continued uninterrupted every week until early 2004, kept the world in touch with what was happening in Cooke's wry, liberal and humane style. This selection, made largely by Cooke himself and supplemented by his literary executor, gives us the very best of these legendary broadcasts. Over half have never appeared in print before. It is a remarkable portrait of a continent - and a man.
  • 考工记译注

    作者:闻人军 译注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技术汇编,闻名中外的科技名著。相传春秋战国时作,列为《周礼》“冬官”,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考工记》译注。将古朴的原文译成白话,详加注释,将《考工记》中有关“百工之事”及官营、家庭手工业的“三十二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分列细述。附“考工记著作年代新考”等。 前方 卷 上 总叙 一、轮人 二、舆人 三、辅人 四、攻金之工 五、筑氏、冶氏、桃氏 六、凫氏 七、栗氏、段氏(阙) 八、函人 九、鲍人 十、韗人、韦氏(阙)、裘氏(阙) 十一、画缋 十二、钟氏、筐人(阙) 十三、?氏 卷 下 十四、玉人、楖人(阙)、雕人(阙) 十五、磬氏 十六、矢人 十七、陶人、旊人 十八、梓人 十九、庐人 二十、匠人 三一、车人 二二、弓人 插图目录 附 录 一、马融《周官传》节录 二、郑玄《三礼目录》节录 三、陆德明《经典释文》节录 四、林希逸《庸斋考工记解》节录 五、徐玄扈先生《考工记解》跋 六、江永《周礼疑义举要》节录 七、考工记图序 八、考工记图后序 九、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节录 十、考工记的年代与国别 十一、《考工记》成书年代新考 十二、《考工记》的版本源流 后记
  • 鲁班经

    作者:午荣

    《鲁班经》中重点论述了古建筑中所用的寸木尺地、片瓦只砖、尺长寸短(鲁班真尺)以及建筑物中的尺寸高低、左右前后与吉凶祸福的关系。并详尽记录了自春秋以来,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及宋元千年来历代匠师关于建筑营造法式、古代家具设计制作的经典形制和图样。民间建筑包括框架结构的“正三架式”、“正五架式”、“正七架式”,具体有宫殿式、钟鼓楼式、祠堂式、庙宇道观式等。其家具形式多达三十余种,如桌椅式、大床式、箱柜式、镜架式等。因此,《鲁班经》不仅是一部稀世罕有的古代建筑文化奠基之作,还是一部古代家具设计制造的实用经典。
  • 启蒙的自我瓦解

    作者:许纪霖,罗岗

    1990年代的中国思想文化界,是一个重新分化的年代,80年代所形成的启蒙阵营到了90年代,围绕着中国现代性的重大核心问题,其内部发生了一系列论战,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断层和价值取向。本书通过对90年代重大论争的系统研究,褐示了当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内在复杂性。
  • 何以为生

    作者:陈明远

    扯下自古清高、耻言利的文人面纱,看陈明远算一笔文化名人的经济帐。鲁迅、胡适、蔡元培、王国维、周作人、张恨水……   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记者都在寻找三位叫“CHEN M.Y”或“MAYER CHENEY”的中国人?!好好算算文化名人的经济帐,在21世纪做个富有的文化人。   本书为陈明远先生继《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之后推出的又一本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名人经济生活的著作。   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一批文化名人的生存状况,真如我们想象中那般清贫吗?他们的收入从哪里来?他们怎么养活一家老小?这些看似无关重要的问题,却是保证了他们在那个时期思想独立、创作自由的坚实基础。
  • 基督教历史文化AtoZ

    作者:莎兰·纽曼

    基督教之于西方,犹如儒学之于中国,不了解前者,便对后者茫然。   风靡世界的《达·芬奇密码》具有深厚的基督教历史文化背景。   没有对基督教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便不可能真正理解《达·芬奇密码》。历史与宗教研究专家莎兰·纽曼以《达·芬奇密码》中涉及的诸多地点、人物和事件为线索, 追溯了基督教历史文化曲折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现在占主流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历史过程的梳理,为读者解开了基督教演变至今的密码。本书虽然充当的是历史的解码者,却依然丝丝人扣,娓娓道来,值得珍视。
  • 中华事物别称溯源趣典

    作者:

    《中华事物别称溯源趣典(精)》介绍了:【神鸦】指巴陵附近逐舟觅食的l乌鸦。唐·杜甫《过}同庭湖》诗:“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仇兆鳌注:“《岳阳风土记》:‘巴陵鸦甚多,土人谓之神鸦,无敢弋者。’……吴江周篆日:‘神鸦存岳州南三十里,群鸟飞舞舟上。或撒以碎肉,或撒以豆粒;食荤者接肉,食素者接豆,无不巧中。如不投以食,则随舟数十里,众鸟以翼沾泥水,污船而去,此其神也。”’另称庙里吃祭品的乌鸦。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于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口]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清·朱彝尊《大孤山》诗:“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
  • 清代嫁妆研究

    作者:毛立平

    本课题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深化对中国传统国情和特有发展道路的认识;从实践上提高从头社会转型其间应有的历史素养;从学术上将19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史料发掘、结论论述等各个方面均推进到新的水平。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实际,把19世纪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单元,以更宽阔的视野,全面研究和把握中国特有的国情及发展道路。本课题研究将以基层社会研究为重点,同时有意识地注意避免本文新史学忽视上层政治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摒斥对历史规律进行必要总结、研究趋于细碎化的倾向,将下层研究与上层研究、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地方研究与全国研究结合起来;将中国社会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进行深入对比,以期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 希腊宗教研究导论

    作者:【英】简·艾伦·赫丽生

    本书根据仪式和考古文物,结合文学来研究古希腊宗教,揭示了古希腊宗教的原初面貌及其演变过程,说明古希腊宗教是各种古老的信仰、习俗、观念不断变动、融合、同化的结果,展现了其迷狂、残忍、迷信、神秘的一面,而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理性、人格化、秩序、光明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丰富了古希腊宗教的形象和内涵。 译序 前言 第一章 奥林波斯神崇拜仪式和阴间神灵崇拜的仪式 宙斯节 阿提刻的日历 第二章 花月节——鬼神的节日 花月与二月 安抚冥界神灵的仪式 第三章 丰收的节日 塔耳格利亚月与塔耳格利亚节 法耳玛科斯 卡林特里亚节与普林特里亚节 第四章 妇女的节日 立法女神节 阿瑞福拉节、斯奇罗弗里亚节、斯特尼亚节 诅咒与法律 哈罗阿节 厄琉西斯秘密祭典 第五章 鬼魂、幽灵和妖怪 作为鬼魂和幽灵的刻瑞斯 作为衰老和死亡的刻瑞斯 作为哈耳庇和风魔的刻瑞斯 作为命运的刻瑞斯 作为戈耳工的刻瑞斯 作为塞壬的刻瑞斯 作为斯芬克斯的刻瑞斯 作为厄里尼厄斯的刻瑞斯 埃斯库罗斯笔下的厄里尼厄斯 悲剧中的厄里尼厄斯 厄里尼厄斯与蛇 “可敬的女神” 欧墨尼得斯 第六章 女神的诞生 神母和处女神 作为卡耳波福罗斯(野生之物的母亲)的大神母 作为枯罗特洛佛斯的大神母 得墨忒耳和科瑞 作为处女的大地女神的还阳 潘多拉 三位一体的女神 “帕里斯的评判” 雅典娜 阿佛洛狄忒 赫拉 第七章 神的诞生 英雄与蛇 神的名称 阿斯克勒庇俄斯和治病救人的英雄们 “英雄盛宴” 英雄浮雕上的狄俄尼索斯 第八章 狄俄尼索斯 狄俄尼索斯:来自色雷斯的神 萨梯 迈那得斯 狄俄尼索斯:塞墨勒之子 狄俄尼索斯:宙斯之子 布洛弥俄斯、布拉伊特斯、萨巴最俄斯 树神狄俄尼索斯 作为公牛神的狄俄尼索斯 酒神与酒神颂歌 第九章 俄耳甫斯 作为神秘乐师的俄耳甫斯 俄耳甫斯之死 英雄俄耳甫斯的圣所 俄耳甫斯在雅典 俄耳甫斯教的基本教义 第十章 俄耳甫斯教的秘密祭典 生食肉类 荷西俄伊和荷西亚 利克诺福里亚 神圣婚礼 厄琉西斯农庆中的俄耳甫斯教因素 第十一章 俄耳甫斯教的末世论 俄耳甫斯教的金箔简札 意大利南部的俄耳甫斯教的花瓶 第十二章 俄耳甫斯教的宇宙起源说 万物之卵 作为头像方碑的厄洛斯 厄洛斯:作为生命的刻瑞斯 作为青年的厄洛斯 厄洛斯与神母 弗吕亚的厄洛斯和神母的神秘仪式 毕达哥拉斯与母权主义的复活 作为法涅斯、普洛托戈诺斯、墨提斯、厄里卡帕伊俄斯的厄洛斯 专名英汉对照
  • 大圣遗音

    作者:

    此书为大圣遗音,相当精典。
  • 宋代服饰制度研究

    作者:王雪莉

    《宋代服饰制度研究》是宋代服饰文化研究专著之一。作者通过对宋代冕服、朝服、公服、胡服及奇装异服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宋代服饰文化四种创新模式,并据此说明宋代服饰保守论有失公正,研究者需进一步商榷。
  • 羊城后视镜

    作者:

    《羊城后视镜》主要内容:四时不断卖花声,十月绯桃照眼明。浪说扬州风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清末这段竹枝词言犹未尽。其实,广州的“春光”更在于二千多年传承中留下来的文化传统、生活斑影、仁人志士。这本《羊城后视镜》,恰恰就给你勾勒几笔历史的近景——闹市中的茶楼,小街里的凉茶铺,树阴下的烧鹅屋,马路旁的炭画室,还有婚俗、发式、天光墟、仪仗店等,哪样不散发出浓浓的南国气息?同饮一江水,同沐一天风的人,在南粤大地建起的广裕祠、石室圣心堂、大钟楼、爱群大厦、中山纪念堂、北京路群体建筑、体育馆,厚重的大墙内一段段深沉的历史典故,颇费踌躇;石湾陶瓷、南海渔歌、广东音乐、南派电影,一件件极品蕴涵着各擅胜长的趣闻逸事,紧扣人心;而中国的名流商衍鎏、商承祚、马思聪、吕文成、刘传,以及现在的钱万里、刘泽棉、卢珏、王琛等等,都是在历史舞台上巧思如泉的先辈,他们的奋进足迹,激励来者。作为广州的年轻一代,对此虽未必熟悉,但都会感到一见如故吧? 资料翔实,语言牛动,《羊城后视镜》许多事例是作者多方实地采访而获得的,你想更真切地了解羊城,翻开第一页吧,读完保准你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

    作者:赵维平

    该书是我国音乐学界第一本专门、系统对中国古代音乐东流日本的历史及其发展演变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从音乐制度、音乐体裁、乐器、乐谱接纳及演变、日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接纳方式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图文并茂,语言流畅、生动,是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及日本音乐的必读著作。
  • 民间性巫术

    作者:宋兆麟

    妓女求雨在中世纪各国均有流行。中国汉代也曾用巫女求雨。为什么求雨秘须用巫女和妓女呢?季羡林先生认为跟人类最早的劳动分工和原始人类的信仰或迷信有关。 凡是有偶然性的地方,凡是希望不多、恐惧不少的地方,我们就见到巫术。凡是靠得住的地方,凡是理智的方法与技术能起作用的地方,我们就见不到巫术。 那些对天灾人祸滑有办法的人群,那些相信有许多鬼神在左右自己命运的人群,只能通过祭祀、占卜、巫术、巫医等等,去摆脱各种灾异。
  • 中国历代装饰纹样

    作者:吴山

    1.新时期时代 商 西周 春秋 2.战国 秦代 汉代 3.魏 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4.辽 金 元 明 清
  • 梦粱录 武林旧事

    作者:(南宋)吴自牧/周密

    “*”代表左边一个“土”字旁,右边一个“遣”
  • 中国巫傩史

    作者:林河

    世界史记载的世界,是一个不完全的世界,二十四史记载的中国,是一个不完全的中国。 就像花卉中有野花和家花一样,人类文化也是有“野性”与“驯性”之分的。二十四史记载的基本上是在温室效应下豢养长大的、以封建礼制为代表的“驯性文化”,而那些在风霜雨雪下挣扎成长的、以巫傩文化为代表的“野性文化”,则被湮没在野草荒烟之中了。中国人长期把“驯性文化”当作了中华文明之源,孰不知这是完全违背历史规律的。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曾经说过:“人类必须先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状态”。这“文明社会的一切要素”,就是人类文明的文化基因。 林河先生写这本书完全受益于中国“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理论”:驯化稻之所以无法再增产,完全是驯化过度的结果,要想进一步增产,就必须在驯化稻中注入野生稻的野性基因,获得远缘杂交优势、形成良性组合,恢复它的野性活力。这一科学论断自发了林河先生:人类文明不也是如此么?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进步,都是人类文化基因良性组合的结果,反之亦然。 探讨人类文明的文化基因,对探讨人类的和平进步将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对正确地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起到振聋启聩的影响。本书关于“野性文化”的阐述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存在于野性文化之中”、“中华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一万年”、“中华文明之源不在黄河而在长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源头”等论点,将使你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总之,这是一部中国人及世界华人不可不读的奇书,是一部全人类都值得一读的奇书。
  • 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研究

    作者:徐苏斌

    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本世纪初以来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由于历史的原因,书中很多资料没有在中国公开过,因此颇显珍贵。全书共有9章。首先追溯了百年前欧洲国家对东方文化的研究,追溯了日本是如何深受刺激,重新反思东方文化的,并开始掀起东方学研究热的历史背景;继而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日本的建筑研究者伊东忠太等以法隆寺为起点,到中国寻找日本建筑的根源,从而开始了对中国城市与建筑进行研究的史实。在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研究的百年中,既有日本研究者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也有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喜爱,既有日本侵华战争的血雨腥风,也有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再研究。最后,总结了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进行考察的目的、方法、内容和成果。该书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剖析和展示了百年来邻国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关注和研究,显示了中国城市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附有许多国内从未公开过的历史档案,可供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和城市建筑研究人员查阅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