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作者:许倬云

    本书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第十一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的演讲集。作者从比较文化的宏观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的形成、演化和转变,指出中国文化在发展之初有两个特色:一是透过天命观念去理解天人合一的奥秘;二是藉著亲缘观念来建立社会组织。在讨论近代文化的转变时,他指出中国知识分子所面对的种种困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保守]抗拒[进步],[传统]抗衡[现代]。作者认为中国文化的演变是有来龙去脉的,我辈炎黄子孙的使命是使文化力求改进,以适应多国家、多文化竞争。
  • 宋代園林及其生活文化

    作者:侯迺慧

    園林自唐代開始,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園林的興盛,使它成為中國人生活傳統中非常普遍,而且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背景。富豪權貴固然可經營廣大宏偉的山水環境,普通的市井小民﹑乃至貧賤之家也可以在房屋周圍種植花木,以盆山盆池布置成簡易小園。在這樣一個生活環境所籠罩下的各種活動,都可能在無形潛默之中受到其中山水氛圍的移化,進而產生文化意義上的深刻影響。而宋代園林,則是中國園林史上最典型也是進入藝術高峰的時期。本書即以宋代詩文為主要依據,透過對詩文整理、解讀和分析,證以其他史籍地志、筆記叢談的記述,加以作者親身的山居園遊體驗,來探討宋代的園林藝術成就以及園林生活內容和文化意涵。
  • 哲学野史

    作者:马丁·科恩

    《哲学野史: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内容简介:苏格拉底真的是哲学界里备受敬仰的圣人吗?为什么批评者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毫无理想可言?赫拉克利特的永恒变化的理论和老子的“道”一样吗?为什么笛卡尔是否说过“我思故我在”值得怀疑?康德的日常生活时间和时钟几乎同样准确吗?马克思的很多重要书稿和文章其实是恩格斯所写?萨特到底是主流哲学家,还是主流剧作家、小说家、政治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哲学的历史里充满了趣闻、轶事和谎言,或者说它们只是不以事实为基础的叙述和传说。 《哲学野史: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试着在众多的哲学故事中收集、讲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并仔细研究历史上30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生平,从而带给你一部“另类”的哲学历史,让你拥有更加全面的哲学知识。同时,这些思想大师的人生经历和独特思想,也会带给你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你在面对难题时游刃有余。 也许读完《哲学野史: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后你会发现,如果你愿意的话,其实你也可以是一位哲学家,就像一句话所说的那样:“轻视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家。”你说呢?
  • 铁血浪漫

    作者:倪世光

    骑士是中世纪非常发达的一个阶层,骑士独特的行为准则、与教会的关系、与领主的关系、与贵妇人的关系都为以后的文学、历史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本书将以生动的笔法和讲故事的形式。展示中世纪骑士制度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游戏、竞技与娱乐

    作者:王永平

    本书通过对各种游戏、游赏、百戏、宴集、文体娱乐竞技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节日娱乐、庙会娱乐、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游戏、竞技与娱乐等内容的全面系统的发掘、梳理和研究,揭示出中古时期社会生活的全景画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填补此方面研究的不足。
  • 暴力的衰落

    作者:【美】詹姆斯·希恩

    在这本生动又宏大的作品《暴力的衰落》中,詹姆斯•希恩记录了欧洲史上也许最剧烈的一次变迁的前因后果:从一片破碎的战场到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战争曾定义了欧洲几个世纪的叙事史,影响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每个方面。但二战后,欧洲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定位,弃绝国防预算膨胀,着重物质福利、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斯坦福大学知名教授希恩揭示了这一变化发生的方式和原因,以及对美国和整个世界的意义所在。 以非凡的深刻和明晰,希恩包罗了过去百年问欧洲的重大思想和政治事件,从20世纪早期的和平主义和军事主义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到柏林墙的倒塌、伊拉克问题的激烈辩论。他的叙述使人兴趣盎然,分析鞭辟入里,两者结合,展现出暴力的消弭如何令一块大陆转变、令新欧洲成为可能。 这本希恩的权威历史著作《暴力的衰落》纵览了欧洲动荡不安的20世纪,提供了一份亟需的背景文本,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身处其中的时代断层。
  • 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

    作者:罗志田

    《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内容简介:中国近代以“变”著称,可以说是一个变动的时代。其最为显著的转变,自然是共和政体取代帝制这一几千年才出现的变化。当近代读书人纷纷表述对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的担忧时,他们不过是预感到大变之将至,尚未真正认识到后续变局的根本性;但其开始以“千年”甚或更长的时段来思考时局的变动,却不能不说有着相当敏锐的感觉。
  • 世界海盗全史

    作者:安格斯·康斯塔姆

    《世界海盗全史》纵览了世界古代海盗、中世纪海盗直至如今加勒比海地区海盗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详尽描写了历史上那些臭名昭著的海盗人物及骇人听闻的海上袭击、抢劫、掠杀等罪恶暴行。 读者既可以纵观世界海盗发展的历史脉络,又可以了解不同时期著名的海盗故事。
  • 近代上海饭店与菜场

    作者:唐艳香,禇晓琦

    菜场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它的设立、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的变迁。菜场既为 公众所有,也就汇集着各种社会矛盾,菜场里发生的人和事,展示着近代 上海城市居民丰富的日常生活。近代菜场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城市居民生 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 下篇 上海菜场与市民生活(1843?1949) 引言 第一章 演变 第一节 从传统集市到近代上海菜场 第二节 选址拓展完善 第二章 控制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规范与制度 第三章 冲突 第一节 菜源、菜价与菜农 第二节 菜场里的社会冲突??以八仙桥菜场摊基投标事件为例 第四章 活动 第一节 人声鼎沸的菜场丰盛的菜篮子 第二节 城市社会的底层??以菜场为生的摊贩 余论 附录 附录一: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共菜场章程 附录二:公共租界工部局私立菜场执照条例 附录三:修正公共租界工部局私立菜场执照规则 附录四:上海市市立菜场管理规则草案 附录五:模范菜场办法 附录六:市立菜场摊户基地临时租约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档案、资料集 三、论文类 四、报刊类 五、地方志、指南类 六、英文类
  •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

    作者:[英]威廉·亚历山大

    从18世纪开始,西方人就在十分认真地观察中国。他们画了大量的图像、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将其带回了西方,让西方人看见中国是什么样子。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家亚历山大,在从澳门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风土人情的画作,随后在欧洲引起轰动。这是西方画家首次如此详尽地观察和描绘中国,也是将中国描绘得如此充满神奇浪漫色彩和异国情调的最后一个时期。书稿收集了亚历山大仅有两本著作《中国的服装》《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及一些罕见单张版画。两本著作合并出版,这在国内外均为首次。
  • 文艺复兴的隐暗面

    作者:瓦尔特·米尼奥罗

    本书分三部分:语言殖民、记忆殖民、空间殖民,将文学、符号学、历史学、地图学和文化理论融合到一起,考察了语言在新大陆殖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了书写、社会组织与政治管控之间的关系、欧洲识字教育在殖民过程里的核心作用,展示了通过语言来征服和毁灭的过程及其影响。 本书荣获1996年现代语言学会(MLA)凯瑟琳·辛格·科瓦奇图书奖(Katherine Singer Kovacs prize),书中内容挑战了对新大陆历史的惯常理解,为新殖民与后殖民研究带来了灵感,揭示了文艺复兴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 北京古建筑地图(下册)

    作者:王南 等编

    《北京古建筑地图(下)》的内容以1949年之前建成、现在保存完好且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也记录了近年拆除或重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北京古建筑地图(下)》分为上、中、下三册。下册继续中册内容,主要介绍门头沟、昌平、顺义、通州、大兴、房山、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各区县的历史建筑,共精选了142处较为重要且完整的古建筑,图文并茂地介绍其特点及艺术成就,另选择了450处尚存或刚刚毁去的古建筑,列表注明其地址和保存状况。为便于各行各业的人士使用,《北京古建筑地图(下)》对文中涉及的一些建筑学或中国历史的背景知识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在附录中还对以下专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北京古代地图简说”、“京城哲匠录”、“北京的庙会”及“北京二环路以外旅行资讯”。
  •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

    作者:(荷)曲培醇

    本书关注以19世纪为中心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装饰艺术,涵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详尽介绍名家名作及重要艺术观念的演进,立体呈现构成艺术场域的艺术家、美术学院、批评家、画商、各类购买者等要素的变化,更将艺术的演变置于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巨变的背景中,助读者全面把握这段艺术史错综复杂的线索,了解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学院规则走向艺术自由的精彩历程。 含574幅插图,特设39个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作品、艺术技法或历史背景,另附大事年表、术语表,以及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含影视资料推荐)。 基于我近四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是迄今最好的一本关于19世纪西方艺术的教材。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将历史、观念、艺术作品熔铸成一个整体,并清晰阐述了主要的艺术史议题。 ——加布里埃尔•韦斯伯格(Gabriel Weisberg),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曲培醇的《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堪称力作。她将自己广闻的博识、细腻的感悟和谨严的思考熔于一炉,从而使一段特定时期的欧洲美术史变得如此清晰、生动而又引人深思。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 Jerusalem

    作者:Simon Sebag Montefio

  • 海殇?

    作者:王义桅

    本书记录了一名学者外交官在布鲁塞尔任职三年的感悟,参加四百多场国际研讨会的所闻,以及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反思。作者以中国古老智慧概括出欧洲海洋文明衰落的五大内因,剖析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八大模式和海洋文明的五大悖论,提出“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这一时代命题,以纠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仰视西方的知识体系与价值标准。 作者认为,尽管中欧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面临着通过自身的文明转型推动人类文明转型的时代使命。在文明互鉴互融过程中,中欧携手开创新人文主义,为世界所期待。中国崛起必须超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惯性思维,摒弃“复古” 与“接轨”的迷思,并通过复兴中华原生文明,创新人类文明而确立世界领导型国家的道统。
  • 西方文化的衰落

    作者:约翰·卡洛尔

    人文主义开创了我们当今所熟悉的西方文明。它的成就包括个体的解放、民主、普世人权,以及广泛的繁荣和舒适。它的使者是现代文化的一些杰出人物——伊拉斯谟、霍尔拜因、莎士比亚、贝拉斯克斯、笛卡尔、康德、弗洛伊德。有些人——路德、加尔文、普桑、克尔恺郭尔——欲将人文主义的精华置入一个更高的真理框架,却难以阻挡其汹涌澎湃的进程。另有些人——马克思、达尔文、尼采——寻求改变人文主义的信条,亦备受他们自己的预言是否成功的检验。 人文主义定论凿凿既已如此,约翰•卡洛尔却独辟蹊径,一反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降为这个世界开启理性、意志和超凡之人的西方文明的构建,娓娓道出一个断裂而引人注目的另类版本。约翰•卡洛尔教授在本书中颇有深意地就人文主义声望鹊起和其后倾覆于矛盾四伏之境重新作出一番观念新颖的研究,这一对西方五百年人文主义实验的失败的重新检视,以及它可悲的文化后果,以2001年的9•11事件画上句号。 我们生活在人文主义五百年来伟大时代的废墟之上,残垣断壁在我们周遭森然挺立。我们的文化在瓦砾中径直向前延伸。面对温和的天外来风,它都几乎无法提供一个庇护的处所,遑论不时吹过的阵阵凛冽寒风了,那种凛冽的寒风把我们从日常生活舒适的亲密的关系中吹散,使我们面临堙灭…… 约翰•卡洛尔赢得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一地带鲜有其他人敢于或有毅力涉足。……他对当今知识分子生活所起的独特作用,在于持续不断的刺激。……在这一对西方文明的再评价中,卡洛尔的非正统的、发人深省的说法,将现代史上具有宗教的,艺术的,和哲学的里程碑置于一个全新的角度。……一些人觉得卡洛尔的书大开眼界,另一些人则对它无比恼怒,但所有人都感到难以释手。 ——齐格蒙特•鲍曼 与文艺复兴,自由主义和现代性所赐遗产截然对立的某种奇谈怪论……。反映从多那太罗到弗洛伊德的主要作品的一组出色而观点偏颇的素描。 ——《新政治家》 他的观点夸大其词,具有十足的误导作用,有时可谓危险之至(姑且不说半是狂热的状态),但这些观点是重要的,而且时时溢出才华。如果被他不幸而言中会怎样? ——《卫报》
  • 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

    作者:盧建榮

    透過盧建榮教授這一本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讀者可以了解五世紀到十一世紀的中國士人階級所共享的死亡文化,其中就以墓誌為例,墓誌是唐宋文人高度競逐其文學成就的主題,其中有我們不知的文學運動、宗教信仰的衝突與社會變遷,隱而不顯於高懸靈堂的輓聯之上,而是從墓穴中出土的墓誌銘中,一一地吐露。能夠特別洞察到墓誌銘的價值是本書非常卓越的貢獻,並且從其中抽絲剝繭地分析士人如何看待死後的世界透過花大錢甚至舉債遷墳邙山的社會集體行動,以期死後家族親屬可以地下重聚。合葬或獨葬與傳統婚姻制度和宗教信仰之間的關聯。從第三章到第五章,死後相約泉下、遺囑和飾終之典以及佛教死後信仰的影響,即使處於一千年後的現代華人社會,還是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影響,即使以非常不同的表達,訴說著非常接近的心態結構。 盧的北魏唐宋文化史,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與法國史學家PhilippeAries的死亡史研究相提並論的一本巨著,他們都企圖透過死亡這個向度來說明某一個階層或者一個社會的集體心態,以及從死亡相關文類中,如何再現社會的身份與階層差異,以及士大夫看待自我的方式。在Aries的研究中,他區分了四到五個時期,每個時期與其他時期有延續也有差異,在盧著,雖然只是討論一個長時段的結構,但是卻相對地強調法國社會學理論家布迪爾(PierreBourdieu)的概念場域、慣習、自主性等,藉此說明為何墓誌中的死亡觀念和社會實做得以不變六個世紀,我認為這是一個突破性的嘗試和強烈的企圖心,透過新的區分原則和史學關懷,有別於朝代的或者西方漢學家的幾個歷史分期,同時打造中國死亡研究的社會史和文化史。 如余英時、蒲慕州等人都曾經關注中國人的生死這個主題。恰好組成一個連結和比較的歷史進程,余英時先生的東漢生死觀,討論了大思想家王充的論衡和道家的太平經和太上感應論等概念,如何結構著東漢時期的生死事務,儒道思想對於生死概念的影響,不論是衝突或者融合,儼然就是一個思想的上層結構,籠攝著我們思考的邊界;蒲慕州鬼魅神魔或墓葬與生死等書,銜接著唐宋以後,愈加發達的佛教與佛教世俗化之後與民間信仰及道教的融合,諸如冥報、地獄和功過格等,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甚至現在我們都沒有脫離活在這數個死亡意象構成的生活世界。 死亡、儀式與宗教的長時段特質,使得這本北魏唐宋死亡史訴說的不僅是一個歷史的過去,或者一個隱然消失的老故事,或歷史陳蹟,而是一個現在的過去(past of present)。 -蕭旭智
  • 唐人轶事汇编(全二册)

    作者:周勋初

    本书所收入人物,上起自隋入唐而主要事迹在唐代者,下至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前者。全书收入近二千七百人。   本书人物编排次序,首列唐代诸帝及后妃、宗室、五子、公主,次列唐代各朝人物,再列五代诸帝及家人、五代人物、十国人物,均以动时代先后为序;末列不易确定具体时代者,则以所出资料之年代为序。   本书以人为目,每一条目均加以人编号,主要事迹依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则大体按类编排。   本书所收资料,一事而涉及数人者,悉列于主要人物名下,其它人物处则酌情以参见法提示。   本书不录正史,搜采范围以唐宋人撰杂史、传记、故事、小说为主。与正史记载类同之资料,其成书在正史之前者则录入,以见正史来源;其成书在正史之后而显系采自正史者则不收。明清以来资料,除真实可信、未见更早记载者外,一般不再收入。类书从严。
  • 欧洲文化的起源

    作者:[俄]兹拉特科夫斯卡娅

    引人入胜的古希腊神话传说头没有考古学、历史学的根据?这些美丽的神话是否反映了西方远古时代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在这本小书里,作者用游览世界古迹的方式,通过通俗生动的文字,对这些问题作了解答。
  • 辉煌、瑰丽的玛雅

    作者:Dale Brown

    《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样,每幅图景都会唤起一丝迷茫的追忆。 这套丛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的旅游者参考,了解那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