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占卜的源流

    作者:容肇祖

    《占卜的源流》全文约50万字。本文按照占卜的演变史,对占卜历史的发展演化进行考究、论述,分为七个阶段:即一、从殷墟甲骨考证出古代占卜的实况;二、周代的占卜——龟、筮、筵篿及星占等;三、秦汉间至汉哀平前的占术及其哲学化;四、汉哀平以后的占术;五、魏晋南北朝至唐的占术;六、宋明以来《周易》的变化和占术的发展;七、杂卜术见于书籍的记载而无甚足称者。全文语言严谨、表述客观、引经据典、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 考古学研究入门

    作者:陈淳

    作者从考古学的概况、研究史、经典著作、基本史料、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一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适合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
  • 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

    作者:[日]内田树

    颠覆世界主流观点,破译犹太民族密码! 日本著名学者、《日本边境论》作者内田树研究犹太文化30年的心血之作! 日本第六届 小林秀雄奖 作品! 犹太人为什么那么优秀? 犹太式智慧的秘密是什么? 犹太人为什么会遭到长久的迫害? 那些理应善良的人又是为什么赞成了这样的迫害? 反犹太主义的根源是什么? 反犹太主义是否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日本学者内田树甘冒政治不正确的极大风险,挑战人类史上的这一难题,对犹太人问题作一次无比诚实又极具风险的真相深掘。
  • 犹太文化史

    作者:徐新

    犹太民族是人类社会一个古老独特的民族,犹太文化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自犹太民族走进历史以来,其创造的独特文化逐步发展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源头文化,对世界文明,特别是对西方社会和生活产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影响。从纵向看,犹太闻名在两千年前的世界之初孕育了基督教,确立了犹太民族首创的一神思想在社会的主导地位;到了14、15世纪,又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起到了中介作用;当近代来临时又为资本主义的到来,特别是现代金融业、新闻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横向看,犹太文明藉着犹太民族在世界各地的散居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对当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了解和认识犹太文化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 《犹太文化史(第2版)》是一部以尽可能全面和扼要的方式介绍和评价犹太文化内容的书籍,通过一种能够在尽可能广泛的读者中引起兴趣,激励他们产生进一步阅读愿望的方式,展示过去的四千年中在犹太民族中发生的令人激动和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是人们了解和认识犹太文化的基本读本。 全面的梳理、系统的介绍、独特的视野、客观的评说、丰富的视觉资料成为《《犹太文化史(第2版)》》的基本特色。
  • 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精致版)

    作者:(日)野岛刚

    在《清明上河图》问世至今的上千年历史中,“五度入宫,四度出宫”,“靖康之变”,“中日战争”,严嵩,溥仪……多少历史事件、多少历史人物伴随其左右?甚至有传言说,《金瓶梅》的诞生也与这幅名画的身世有关。《清明上河图》经历了怎样惊涛骇浪般的历史,卷入了哪些麻烦? 最会讲故事的媒体人、日本知名作家野岛刚新书《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为您讲述名画背后的流转故事。
  • 1493

    作者:查爾斯.曼恩

    從生態的角度,重新解讀五百年來的世界史與全球化。 一四九三年哥倫布於美洲設立據點, 引發歐亞美非連串病菌、糧食作物與人種等的交流與碰撞, 史稱哥倫布大交換, 是恐龍滅絕以後影響地球最重要的事件。 現代世界是怎麼形成的?作者認為,一般經常從純經濟角度描述我們如今身處的全球化世界,事實上,從長期視角來看,全球化「根本」就是一種生物現象。這要追溯到一四九三年哥倫布在美洲建立根據地。從這一年開始,原本彼此相隔的大陸產生混亂的交流與碰撞,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對生態學家而言,這是恐龍滅絕後最重要的事件。 一四九三年後的世界,世界的生態愈來愈照著歐洲人的方式行進,南美原本有幾百種的野生馬鈴薯與數十種的馴化馬鈴薯,因為歐洲人只大量種植其中幾種,使農場愈來愈類似,一旦染病就形成跨國糧食危機,十九世紀的馬鈴薯晚疫病菌就使發生饑荒的愛爾蘭人口減少一半。此外,作者也生動描述,生態因素如何在五百多年中不斷影響歷史,於是幫助美國獨立成功的可能是瘧蚊,讓英國出現工業革命的關鍵是因為原產於亞馬遜的橡膠,更不要說白銀如何影響當時的國際政經,讓明朝走向滅亡,而引進的玉米、番薯,因為耐旱容易種植,則讓處於小冰期的明清兩朝解決了饑荒問題,中國在此一時期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臺灣也從此有了後來的本土象徵。 「哥倫布大交換」帶來的其實是一場生態災變,在物種、病菌、文化、人種的大混合中,逐漸形塑出我們此時此刻的現代世界。作者旁徵博引生態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不僅重新詮釋了幾百年的世界史,也發現今日最激烈的政治爭端(移民、貿易政策與文化戰爭)的根源。
  • 中国男装

    作者:陈仲辉

    很多人听到“时装”就会想到T台上的女模特。然而,在漫长的父系社会环境中,男装才是时装文化的主角。看中国男装,就像看中国历史,通过认识男装的发展能了解父系社会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中国男装》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男”,下篇为“装”。全书以史实为基础,设计为核心,系统地分析了男人和时装。上篇十一章,用时尚去解构我们熟悉的名字,才惊觉屈原、孔子、诸葛亮、竹林七贤、苏东坡、雍正、溥仪等人都与时尚息息相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同的时代,却造就了不同的男人。汉以前,中国男人文武双全,汉以后,却变成文弱书生,后来更被贬为东亚病夫,今天的大款,富而不贵,个中原因,值得深思。下篇十七章,述中国男装自成一派,独特的造型,非凡的工艺,斑斓的色彩,吉祥的图纹,同时又带出森严的等级观念……当代时尚以西服为主,年轻人大多只关注西方潮流,对自身的传统服饰反而感觉陌生。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帮助年轻一代,加深自身文化的认识,和对中国男装的关注。
  • 活着的殉道者

    作者:[美]泰德·奥尔森

    凯尔特人是什么? 他们像第四纪冰川一样从北欧蔓延到地中海海边。 他们是罗马人眼中的蛮族,全民都勇猛如战神,他们用活人祭祀,他们生吃人肉。 他们却也听到了基督的召唤,渐渐成了基督教版图的一部分。 他们皈依了基督教,表现出令人惊讶的虔诚。 他们在寒风摇撼的欧洲西北的荒岛上,如同牛一样耕种,把疲惫和辛苦作为对信仰的坚守。 他们把圣经和使徒传道的文字奉若珍宝,装饰得极尽世间的华丽。 他们保存了罗马帝国毁灭之后欧洲文明的火种,卡西尔曾不无夸张地说是凯尔特人拯救了世界。
  • 西方婚姻史

    作者:[法]让-克洛德·布洛涅

    本书立足于西方婚姻历史,从西方婚姻的宗教起源入手,一直讲到现存婚姻制度。从同居在历史中出现的必然性,到现代婚姻如何与传宗接代功能脱节,转变成一种爱情印证,以及婚姻关系中的双方更加视二人生活为一种脆弱的、临时性的关系等心态的演变之类的热点问题在书中均有介绍。书中还介绍了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婚姻制度的规定,对西方婚姻分别从结婚的目的、婚姻成立的要件、当事人在婚姻中的地位、婚姻的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 欧洲文艺复兴

    作者:[美]玛格丽特·L·金

    1700年的文艺复兴是世界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该时期,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纪元。该时期创造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在哲学、文学、绘画、法律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追寻了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踪迹,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文艺复兴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诠释,即文艺复兴是一场植根于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社会中的文化运动,展示了在这场运动中,商人、罗马教皇、皇帝、平民、知识分子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揭示了重大事件如农民的迁移、饥荒、疫病、战争、商业的发展是如何影响法律与制度的创新的。作者还结合最新研究发现,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权力、财富、性别、阶级、荣誉、耻辱、礼仪,等作了专题研究,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是本书高出同类书的地方。编排独特是本书的又一特点。本书的“声音” 文框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有关信件、出版物与合同的实况;“焦点”文框强调了历史、社会或艺术的主题;相关链接荟萃了所有相关主题的资料,可引导读者进一步探寻。书中穿插的大量插图与地图,增加了本书的欣赏性和直观性。
  • 什么是西方

    作者:(法)尼摩

    “西方”这个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又模糊,当代法国著名学者、巴黎高等商学院—欧洲管理学院的教授菲利普?尼摩在本书中尝试以历史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论点,即西方和西方文明是法治、民主、自由、科学和私有制等一系列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尼摩认为西方文化不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产物,而是由五个关键时刻或称“五大奇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构筑完成的一个伟大成果,这五大奇迹分别为:古希腊人创造了城邦和科学,古罗马人发明了私法和人文主义,《圣经》倡导的伦理观及末世论,11—13世纪的“教皇革命”,最后则是发生于西方国家的近代重大民主革命。 尼摩以实证和解析的方式描绘了这五个演变性“跃进”后,指出西方文明是上述借用的混合体,虽然它是一段独特历史的结果,却具有一些真正普遍性的特征。 把西方的现代民主和中世纪的政治神学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或许是作者最大胆的观点。他反对世俗主义者、多数基督教和自由进步人士把现代西方文明的多数特征归结于文艺复兴或者激进的启蒙运动的常识,而是认为中世纪的变化是西方文明的根源。
  • 印度文化史

    作者:尚会鹏

    大国崛起的时代,印度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成为公共话题。她距中国如此之近.其文化与中国文化又相差如此之远。   作者用细腻生动的文字叙述了印度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了他对印度文化与民族性格的深刻理解。本书以历史时段为经、以宗教文化为纬,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印度人民的精神世界。   作者强调宗教是印度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它渗透于文化的各个领域。以宗教为切入点,作者还介绍了印度哲学、思想、道德、法律、语言、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成就,并配合以精美的插图.呈现了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图景。
  • 明末清初的学风

    作者:谢国桢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知识分子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和变化。这些表现和变化,反映了当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的变动发展。谢国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对明清史研究自是独到和高明,作者往往从很冷僻的、不为人注意的资料中,寻找出这一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从而对明末清初的学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政治处境等进行刨根掘地式的研究。比如从万历四十八年的一张平价米票可以了解明末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从明末的农民起义组织“削鼻班”和“乌龙会”可以了解当时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状况等等。能从分散零乱、互有异同的大量史料中清理史事,严谨的史料处理与强烈的历史人文关怀恰到好处地结合,是作者深厚的治史功力和传统的史学方法最好的见证。读本书可领略和体验此中的美丽。
  •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作者:彭林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由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全校通选课(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玉器、建筑等诸多领域,力图将考古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的高头讲章,转换成普通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共识,以充当考古学家、文物研究专家与大学生和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使人们对文物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而对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对“文化中国”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
  • 希特勒时代的柏林

    作者:让·马哈比尼

    修鞋匠卡尔、犹太人利贝曼夫人、建筑师施佩尔、经济学家沙赫特、中学生玛戈……他们因为纳粹分子的压迫,承受了相同的命运。希特勒时代的柏林,鲜花、掌声、雄鹰和旗帜,这些都只是粉饰的假象,难掩弥漫城市的恐慌和窒息氛围。人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而统治者冥顽不灵,一意孤行。本书通过描写柏林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见证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从畸形膨胀到穷途末路的全过程。
  • 古人称谓

    作者:袁庭栋

    古人的称谓千变万状,极为复杂,比如苏轼的不同称谓就有近百种之多。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就必须了解关于古人的各种称谓,否则不仅会造成误解,还容易产生笑话。本书是全面研究与介绍古人称谓的辟荒之作,从姓氏、名字,自称、他称、尊称、谦称、官称、讳称、亲属称谓、谥号、庙号、年号、别号、诨号等一直到皇室、妇女、少数民族的称谓都有专门的研究与介绍,特别是详细介绍了这些称谓应当如何正确使用。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深入浅出,并结合有大量实例,十分耐读,是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书,并可以作为称谓知识的手册使用。 [说古坊系列]   本系列包括《古人称谓》《中国吸烟史话》《古代职官漫话》《解密中国古代军队》《解密中国古代战争》。岁月流逝,古人与我们渐行渐远,古人的生活,以我们今人的眼光来看,也日益模糊、隔膜,使我们迷茫、困惑……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解读和诠释传统文化,在“悦读”中了解和感受古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看来,就显得尤为珍贵。无论是想了解古人的生活,还是要获知古代的文化知识,都可以走进“说古坊”,漫步、徜徉,在轻松闲适的步调中接纳传统文化的涓涓细流。文化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沉淀……身处坊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共同留念。
  • 西夏社会(上下)

    作者:史金波

    这是一部反映西夏社会面貌的历史资料大全集。它探讨了我国古代西夏社会的农业、畜牧业、狩猎业、手工业、商业、借贷、社会结构、法律、职官、军队、文化教育、艺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饮食、服饰、居室、行政区划和交通行旅、婚姻、妇女、生育和医疗保健、丧葬、礼仪风俗、西夏后裔等内容,历史文献丰富,内容翔实,真实再现了西夏社会的全貌。
  • 香港人之香港史1841-1945

    作者:蔡榮芳

    香港的歷史多姿多彩,有悲有喜,變化多端,非常迷人。闡釋香港的歷史,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直到最近,大多數的英文著作皆以西歐為中心來觀察與解釋香港的歷史,這些可說是一種“殖民地的香港史”;而中國大陸出版的香港通史,則主要以中國為優先考慮,香港反而只成為附屬,這些則是一種典型的“愛國主義的香港史”。 香港的地理位置決定性地影響它的歷史演變。它跟大陸緊緊相連,其社會、經濟、文化與人口的結構,都跟大陸互相關聯。政治上,雖然英國統治香港一百五十六年,港人很大程度上,經常感受到來自大陸的政治衝擊。因此,嚴謹地說,研究香港歷史,不能不兼顧大陸。然而,本書秉持“香港為本位”之史觀,以香港人之權益為首要考慮來解釋香港的歷史,故書名《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1-1945》,試圖探討:從鴉片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大約百年之間,在來自中國之政治、社會勢力的衝擊之下,香港的歷史演變與主要社會、政治運動史。
  • 凯尔特人的欧洲

    作者:[法]克里斯蒂亚娜·埃吕埃尔

    本书讲述了欧洲古代的蛮族——凯尔特人引人入胜的历史:这股萌芽于公元前900年至前600年间的新文明,自公元前6世纪开始发展、壮大,并逐渐扩张、遍布到大半个欧洲,直至公元前1世纪;随后,作为凯尔特人重要分支的高卢人,在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夹攻下逐渐走向衰落、凋敝。在军事史以外,本书更注重对凯尔特文明史的讲述,作者以约230份文献资料及考古发现,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凯尔特民族从青铜时期至铁器文明时期,在生活日用、战争、墓葬、宗教仪式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和风俗习惯。作者还列出了至今仍残留在欧洲的凯尔特后代聚居地,以及凯尔特诸语言对现代欧洲语言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尚武贵族政治的出现 凯尔特人的坟墓与考古学家 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 马背上的政权 柄上雕刻球饰的宝剑 哈尔施塔特大墓地 勇敢的挖掘者 盐道之上 第二章 早期凯尔特王侯的辉煌 早期的凯尔特家园 进口与借鉴 藏有战车的坟墓 君主的软垫长椅 酒具艺术 黄金:强者的饰品 维克斯的双耳爵和项链 贸易来往 形象艺术 青铜雕镂工及容器 第三章 征服世界的凯尔特人 武士时代 初现的凯尔特风络 香槟! 奇特的面孔 诡异的神怪造型的大量涌现 严加把守的酒壶 罗马,凯尔特人与鹅 高卢人的惊奇 从抢劫到抢劫 高雅艺术的冲击 阿波罗的愤怒 加拉提亚人的不幸 在西部地区 第四章 直面罗马巨人的凯尔特人 屡战屡败 “拥有丰富的黄金,而又天性温和的人” 恺撒攻打比利时人 韦坎盖托里克斯:高卢人的抵抗 首领献出生命 精致与浮夸 幸运的阿尔比恩 传统的黄金时代 在高卢城墙的保护之下 铁器时代的大师们 乡村生活 第五章 神灵的世界 地下一百法尺 神庙里的骨柱 被斩首的人吗? 用来还愿的宝库 森林的保护者 从抽象艺术到人物形象 小锅上的先贤祠 金截枝刀 第六章 凯尔特人的记忆 绠带饰与着色术 从历史到传说 对历史的拥护 见证与文献 凯尔特人的国度 “欧洲人”的肖像 社会与私人生活 语言与文字 嗜血成性的战士? 德洛伊教祭司 凯尔特人的黄金 韦坎盖托里克斯是凯尔特人的英雄吗? 参考书目 附录
  • 希腊人的神话和思想

    作者:让-皮埃尔·维尔南

    本书作者让-皮埃尔·维尔南,现任法兰西学院荣誉教授。作者以希腊学家和古代史专家等学者所耕耘的文献为研究素材,运用独特的视角,研究过去的创造者自身的状况,研究希腊人的神话和思想以及其中体现的历史心理因素。内容涉及宗教(包括神话、仪式、形象化的表征)、哲学、科学、艺术、社会制度、技术或经济等方面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