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上下册)(彩色插图珍藏本)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既然我们的行星“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运转当中的公司”,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只有合作——而不仅仅是“拿走”,也不仅仅是“给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本书精心插配了丰富的图片,为您直接传递地理、历史信息,使您更好、更直观地理解房龙,理解房龙地理。
  • 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

    作者:阿尔文·施密特

    阿尔文·施密特以社会学家的严谨从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保健、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基督教渊,章明了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施密特还指出,在世俗主义和相对主义盛行的后现代社会,基督教对文明的积极影响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 唐朝文化史

    作者:徐连达

    徐连达,1931年生。浙江省临海市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专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及隋唐史,发表有关论文多篇。著有《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为已故陈守实教授整理《中国土地关系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与吴浩坤、赵克尧合编《中国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主编《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及《中华名著要籍精诠·社会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
  • 漫话英国

    作者:李元馥

    《漫话世界系列丛书•漫话英国(最新全彩版)》主要内容:虽然“日不落帝国”早已夕阳西下,但是英国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巨大影响毋庸置疑。直至如今,女王和王室贵族也深受百姓们的推崇。而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等地因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争吵,是英国国内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但是英国绅士的气质依然令人动容哦!你知道为什么英国从前号称“日不落帝国”吗?你知道正统的英国人一天喝几次茶吗?你相信英国和美洲仅仅因为几筐茶叶而发生战争吗?你知道曾经的“海盗”之国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礼仪之邦的吗?你知道“国际橄榄球在赛”有几个队参加,是哪几个队呈?你知道英国历史上一场30年的战争为什么叫“玫瑰战争”吗?你知道英国王室的起源吗?你知道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千年的恩怨情仇吗?
  • 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

    作者:(美) 格里德尔

    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引起、满足普通读者的兴趣,他们希望分享一种具有吸引力但又陌生的历史经验中的某些东西。虽然我竭尽所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述全景式的现代中国历史,但我希望,即使那些不同意我的解释观点的人,或者反对我评论某个人或问题的观点的人,会同意这是一个写给广大读者的故事。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这个经验提供的重要的洞察方式,能使一些人们熟悉的观念和期望,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全球化时代变得新鲜而且彼此关联,从而成为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东西。
  • 语言帝国

    作者:[英]尼古拉斯·奥斯特勒

    本书通过历史上的语言故事反映一个民族的真实特性及其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盛衰涨落,是第一部把各种不同类别、形态的语言整合到一起的作品。作者在书中的论述并没有局限于语言学专业本身,而是着眼于语言的对外传播过程及其兴衰的原因。全书重点论述了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语言的历史,包括:闪族语、阿卡德语、埃及语、汉语、梵语、希腊语、拉丁语以及现代欧洲的语言体系。
  • 一站一坐一生

    作者:仝冰雪

    一个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其中大半生的时间他一年站姿一年坐姿轮换照相,还有他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 誰統治著世界?

    作者:何新

    作者在本書收入的這些文論中指出: 21世紀前五十年將是人類歷史的一個根本性的轉折點!人類當前面臨著極其巨大的全球性危機。空氣,水,能源,土地,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西方未來學的研究認為,地球資源的最大承載極限大約是100億人之內,地球資源和生態無法承載超過 100億而且每年繼續遞增的人口。他們以為歷史永遠會是線性式發展 - 明天,後天,未來仍會是今天的繼續。他們不相信也不懂得什麼是“突變”或“災變”。但西方精英則已預察到人類終極危機的迫近,在籌謀並且積極實施著應對之策。
  • 美国简史

    作者:王毅

    这是一本简明读本,涵盖了上至印第安文明,下至奥巴马上任的约四百年美国历史。以编年与纪传体结合的形式,涵盖了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与重要历史人物,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本书也是一个精巧的画廊,300余幅精心挑选的图片展现出一幅美国历史的全景画卷。区区四百年,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漫漫四百年,是一个国家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征程。美国梦,既是自由、平等、民主这些耳熟能详的口号,又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惊人财富与荣耀。岁月山河,善缘恶果,均在这美国梦中沉浮至今。
  • 书籍的秩序

    作者:[法] 罗杰·夏蒂埃

    本书从作者、文本、书籍、读者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了14到18世纪之间书写文字如何分门别类、编目归档,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员和机构对文字和印刷品的领会和感受。本书无论是在文化史上还是在文化史相关的理论上都堪称力作。
  • 中国龙的发明

    作者:施爱东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类似的说法耳熟能详。可这些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中国何时和“龙”牵扯上的关系?在近四百年间,西方人又是如何看待我们“中国龙”的?这些看起来是常识、但又说不清的问题,将会 在本书中找到非常详尽有趣的解答。 本书整体上探讨的是以“龙形象”为代表的中国,从近古到近代的政治观念与文化困境。龙是和中国古代帝王政治密不可分的形象,也是自16世纪传教士入华以来向海外不断演绎、变形的民族符号,最终成为国家象征。在“龙”前冠以“中国”二字,实在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冲突下的产物。作者正是从这一冲突出发,直面不同时期西方视野中不同的龙形象问题。 本书的最大特色除了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来绘制“文化地图”,还在于运用大量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新材料”——223幅稀见图片。图片的新异惊奇让人目不暇接,其对国人形象的种种演绎,又让人心生悲愤。
  • 汤因比论汤因比

    作者:[英]阿诺德·J.汤因比,[英]G.R.

    《汤因比论汤因比》(Tonybee on Tonybee)是1973~1974年度汤因比与自由欧洲电台著名播音员厄本(G.R.Urban)录制的十二篇广播谈话录,1974年由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对话双方,一为知识渊博、机智敏捷的读书节目主持人,一为因著作等身、充满睿智而誉满全球的83岁高龄的史学大师。厄本知识丰富,熟悉历史,题问时言词生动、机灵,善于捕捉要点;汤因比的对答则谈笑生风,既海阔天空、轻松自若而又时时紧扣主题。因此,这本书就内容而言,是汤因比首次系统地阐发自己历史观点的精心之作;其文体风格也特别引人入胜,读起来兴味盎然。为了汤因比的历史观得到更全面的呈现,本书选取了三篇汤因比的论文作为“附篇”。
  • 异端简史

    作者:埃文斯

    《异端简史》通俗简明的小书向人们展现了过去两千年间西方社会中的异端、分裂派和异议派群体。作者从基督教早期深有影响的诺斯替派讲起,直至现代的各类宗派。内容涉及多种多样的“异端”形象,包括那些为信仰而准备殉道的人以及行为“怪异”的宗派。这些“异端”群体对基督教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教会要极力坚持正统观;一方面在这些不同观念的刺激之下,一些基本的观念得以被深入讨论。 此外,《异端简史》还考察了异端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并展现了那些“异端”是如何被“判为”异端,以及他们所接受的惩罚——囚禁和火刑。
  • 走近埃及神话

    作者:Geraldine Pinch

    古埃及的神话复杂而神秘。著名的方尖碑、图坦卡蒙镀金小雕像、讲述诸神不端行为的故事……这些都代表着什么?人们是如何解释它们的?本书作者以全新的视角、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了埃及神话中的核心人物和故事,概括并分析了埃及神话特有的结构和特点,揭示了埃及神话与古埃及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章 埃及神话:人们脑海中的埃及形象 (代表文物:克里奥帕特拉尖塔) 第二章 神词:语言与神话 (代表文物:梅特涅石碑) 第三章 众神:神与神话 (代表文物:索贝克-拉与阿蒙霍泰普三世组合雕像) 第四章 美丽的时刻:创世神话 (代表文物:夏巴卡石碑) 第五章 黑土地、红土地:神话的地理环境 (代表文物:绘有冥界地图的棺椁) 第六章 两土地之王:国家神话 (代表文物:图坦卡蒙持鱼叉的镀金小雕像) 第七章 一场大战:斗争与和解 (代表文物:《彻斯特比提蒲纸本一号》) 第八章 宇宙之眼:神话与象征主义 (代表文物:“神圣之眼”护身符) 第九章 个人的神话:神话与民间宗教 (代表文物:河马长牙防护魔杖) 第十章 木乃伊归来 (代表文物:谷物木乃伊)
  • 日本文化史

    作者:家永三郎

  • 我们的七十年代

    作者:旷晨

    七十年代迥异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它像一个命运多的早产儿,经历了“四人帮”的横行和垮台,上山下乡,“批林批孔”、中越之战,这个年代的人民目睹了三大伟人的逝世,天安门事件,冤假错案的平反……连天的战火在我们的眼前喧嚣,呼号声响了满耳,多少人,就在七十年代的怀抱里——出生或死去。那时候,我们的物质生活极端匮乏,但内心却被一种罕有的激情鼓舞着,我们喊革命口号,巾宣传标语,游行示威,搞大串联,高爷着头颅,向天空高高地举起拳头。
  • 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

    作者:王立新

    本书为一部研究古代以色列历史的专著,时间跨度从以色列民族起源约公元前18世纪,到希伯来《圣经》正典化过程完成的约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全书的研究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历史文献的考察、《塔纳赫》时代以色列民族古史的基本框架以及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观念。 本书在比较详尽地吸取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某些重要看法。作者的努力无疑有助于我国史学界尚比较薄弱的以色列古史和史学观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 中国古舆服论丛

    作者:孙机

    从各个侧面对中国古代的车制、马饰、冠、服、化妆作了深入的研究。
  • 东洋史说苑

    作者:[日] 桑原隲藏

    桑原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著名汉学家,据美国人佛格尔说,桑原在课堂上经常故意侮辱、讽刺中国人。我相信佛格尔所说不无根据。读一读《东洋史说苑》里的文章,如《中国人的文弱和保守》、《中国人的妥协性与猜疑心》等,你就不难察觉桑原对中国人的民族偏见。那么,为何我们现在还要读特意译他的书、读的书?我想理由有两条:一是桑原毕竟是一个有成就的汉学家,他学问精深;二是我们有必要了解那时候的日本学者对中国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印象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热心研究中国文化的日本学者,对近现代的中国人却是不大瞧得起的。这种价值的分裂,值得我们深思。
  • 镜子

    作者:[法] Dominique Paquet

    这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美的追求这个历史进程,叙述了从上古时代的古埃及起,直到当代为止的人类自身装饰美的发展演变历程,辅以100多幅图片,充分展现了各个时期人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