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菊与刀
【内容简介】 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能不能用对德国的办法? 为了制定最后决策,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了本书作者、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 美国人或者更多西方人眼里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恰是本尼迪克特用来解析日本文化本质的范本。书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菊与刀”的组合,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 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后写成《菊与刀》。《菊与刀》共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受教育。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质、战争宣传、家族关系等的不同观念。 《菊与刀》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成功也证明了《菊与刀》对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从此,西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也揭开了序幕。 【编辑推荐】 2016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倾情翻译 影响全球70年的现代日本学鼻祖 二战后美日国际关系史的关键文献 1944年,二战快要结束,日本败局已定。为了制定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大政方针,华盛顿委托本尼迪克特对日本进行研究。这本研究报告经过增添以后,于1946年公开出版,引起日本各界强烈震动和关注。 1951年《菊与刀》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36次。 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菊与刀》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 1995年,《菊与刀》在日本加印101次。 1999年,日本一国销量已超过230万册。 至今,《菊与刀》已被翻译成30种语言,销售逾3000万册。 【名人推荐】 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 ——村上春树 日本是个极其矛盾的民族,柔美的花与刚烈的刀可以同时被人尊为至美而刚柔相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在对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中影响力最为深厚。她着力阐述日本传统文化之二元性,她也领悟到了这种矛盾性。——三岛由纪夫 读过《菊与刀》的许多日本学者,至少我所知道的,无不交口称赞它的资料丰富。《菊与刀》具有至今那么多(外国人写的有关日本的)书都没有的新鲜感受和深刻尖锐的分析。我希望所有的日本人都要读这本书。——日本著名学者 川岛武宜 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暖昧”表象之下,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菊”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新加坡前总理 李光耀 日本人以赤条条一无所有的民族,从中国、印度输入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文明,且能够通通消化起来,适应于自己的生活。更把这个力量来做基础,迎着欧力东侵的时代趋向,接受由西方传来的科学文明造成现代的势力。民族的数量,现在居然足以和德法相比。……我们在客观的地位,细细研究他,实在日本这一个民族,他的自信心和向上心,都算是十分可敬。——戴季陶 -
菊与刀(精装插图版)
1944年,作者受美国政府所托,完成一项旨在认清日本民族的课题,并以之为二战后改造日本国家的指导。此书即该项目成果。在本书中,作者在简单叙述日本近代史的基础上,挖掘日本人矛盾性格的根源,并详细阐释日本人的“恩债”“人情”“义理”“忠孝”等理念,以及其他一些如幼儿抚养等生活习惯。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这两个在后世引发巨大反响的概念。本书不愧为文化人类学模范。 -
黑麋鹿如是说
“我要说的是关于众生的故事,是神圣美好值得传颂的故事,是我们这些双脚行路的人类应当与四足奔走的动物,羽展翅翱翔的鸟类,与所有青草树木分享的故事;因为我们都是同一位母亲的孩子,而我们的父亲,便是宇宙唯一的圣灵。” ——黑麋鹿 《黑麋鹿如是说》是一本世纪之书,自1932年出版至今80余年,仍高踞美国亚马逊书店五星推荐,长期占据历史文化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被美国学术、文化、出版界评选为“西方百年十大心灵书籍”。 这本如诗般的书,诉说着一个族群伟大的生命史与心灵史,通过印第安先知黑麋鹿的叙述,一部波澜壮阔、美丽的草原故事,宛如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电影场景。黑麋鹿用简单而有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人类阅历的一个面貌,鼓励我们重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越来越重视心灵探索的当下,《黑麋鹿如是说》的心灵价值也被逐渐发现。黑麋鹿族人的世界观,人类与宇宙共享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挖掘人类广袤无边的内在世界,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与心灵的普适信条。 -
花千树
绝情谷,断肠崖,世间生死相许,唯有情花。她凝霜含露,鲜艳旖旎,绽放在薄情寡义的深谷。 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她的毒。所有中了宋词之“毒”的人,莫不掩卷深思,潸然泪下。 本书就是以情为纲,以人为络,铺陈一首首精美的宋词,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带我们走进一千年前两宋王朝的奇美画廊。 -
乌鸦之城
【内容简介】: 《乌鸦之城》从伦敦塔内的乌鸦讲起,展现了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对乌鸦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态度所发生的巨大转变,展示了乌鸦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独特魅力,由此勾连出了英国从中世纪到现当代的历史。 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揭示了我们的思维与文化是如何被乌鸦影响并定义的。如今的英国,它不仅仅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更成为了关乎国运的“神鸟”,同时在英国文化中也是一种对在困境中坚强存活的精神的比喻。人类在保护它的过程中也保护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编辑推荐】: ◆乌鸦自古以来不管在何种文化之下都沉浸在神话、历史和传奇之中,让人无限着迷。这个典型意向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中的差异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金乌”是太阳的别名。在美洲的原住民中,乌鸦是危机的拯救者。在北欧,乌鸦却成为思想和记忆的化身…… ·············································································· ◆传说英王查尔斯二世曾经非常惧怕一则预言:如果乌鸦飞离伦敦塔,英国将会灭亡。你一定想不到,1944年的二战时期,相传一只乌鸦侦查到了伦敦上空敌军轰炸机的事件。而事实究竟是怎样呢?作者在《乌鸦之城》中一一阐释了那些有关乌鸦与伦敦传奇故事的来龙去脉。将一个角度独特的伦敦历史呈现了出来。 ·············································································· ◆全球文化史研究专家结合渊博的学识与迷人的传奇故事为我们追溯了伦敦塔与乌鸦的历史,揭示了这个神秘的动物背后所隐含的符号权利以及其真正的魔力所在。 【媒体推荐】: 博里亚•萨克斯是一位令人喜爱的作家。他的研究不仅涉及英国著名神话故事的起源,也展示了乌鸦这种动物的神奇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支撑古老的传说,也能激发新的故事。——《泰晤士报》 进入博里亚•萨克斯的世界,会发现他是一位十分值得尊敬的学者,作者成功的厘清了若干年间人类与这种神秘鸟类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纽约日报》 《乌鸦之城》为我们理解伦敦这座世界名城的近代史和神话传说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同时也对神话本身、对人类与动物之间不断变化着的微妙关系提供了精彩的解读。——罗纳德•霍顿教授,“英格兰遗产组织”理事会成员 -
犹太人的故事
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历史教授西门·沙马勋爵历经40年实地考古、构思与沉淀,凝结成这部犹太历史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沙玛教授通过将考古与历史的细节结合,试图寻找历史的痕迹,还原最真实的犹太历史。创作本书的动机,沙玛先生直言是为了兑现40年前的承诺,完成父亲的遗愿。本书由 黄福武历时两个春秋,添加上千条注释执笔译成,是犹太课题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 本书将你带到从未想象的地方:南阿拉伯群山中的犹太王国,叙利亚犹太会堂荧光闪烁的墙壁,罗马犹太墓地的棕榈树林。横跨了几千年时间和几个大洲——从埃及到希腊;从阿拉伯到基督教世界;从印度到安达卢西亚;从开罗的集市到牛津的大街;从三大宗教的发源,到新月沃土的文明与冲突…书中亦记载了《塔木德》在巴黎街头燃烧,中世纪伦敦街头的大批绞刑架,改造世界的马略卡反射镜,点燃的蜡烛台,吟诵的圣歌,骡队的货物,满载香料和珍宝的海船…… -
文艺复兴三杰
一套三册,包含《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
爱欲日本
情欲的学术世间本无“爱”,唯“欲”长存从“爱”的理想宣言 到“爱”之神话幻灭近代文学中 日本人的爱欲纠葛鲜明表述 近代日本之心性力作20位文学名家笔下的痴男怨女 35本情爱故事中的爱恨纠缠见证日本近代之“爱”的诞生与幻灭“色”是什么? 为何从神之圣域,堕落为人类肮脏欲望的代言? 为何傲视凡夫俗子的游女,沦为世人唾弃的娼妓? “爱”是什么? 是一夫一妻相敬如宾,还是消除彼此的完美融合? 终极之爱会引领我们走向至高无上的幸福,还是堕入万劫不复的残酷地狱? 尾崎红叶,坪内逍遥,森鸥外,泉镜花,夏目漱石,樋口一叶…… 二十位近世文学名家笔下的痴男怨女《金色夜叉》《性欲生活》《通夜物语》《心》《浊流》《煤烟》…… 三十五本情爱故事中的爱恨纠缠以理性之笔剖析文学表象下的幽微人心以男欢女爱揭示日本现代化曲折历程第20回 SUNTORY学艺赏 艺术·文学部门获奖作品 《爱欲日本》日语中本没有“爱”的概念。当“文明开化”的大门打开,基督教传入和现代化起步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也深刻写入男女关系中,人们不断定位着这份外来的“爱”。 佐伯顺子追寻着坪内逍遥、泉镜花、夏目漱石、樋口一叶等文学名家作品中情爱故事的轨迹,以生动的情境结合理性的笔触剖析近代日本性爱观之变化,带我们走近明治日本社会。 -
说葫芦(王世襄集)
“王世襄集”之一种,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七种葫芦的特点和渊源,下卷讲畜虫类葫芦以及鸣虫的蓄养和欣赏。另有各种葫芦图片两百余幅,均有精彩的讲解和详细的说明。“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 -
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
本書是“文革”時期上海市委寫作班負責人朱永嘉的口述回憶。1972年發生“九·一三”林彪事件後,毛澤東讓朱永嘉爲他組織標點和注釋了八十六篇古文,然後印成大字本送給他閱讀。毛澤東精通中國傳統文化,但又堅持古爲今用,以史為鑒,解決中國實際問題。那麽在“文革”後期,他爲什麽要重讀這些古文呢?作者透露了其中的內幕。讓我們能夠從中了解晚年毛澤東的思想脈絡。本書是當事人的所見所聞所思,因此極具史料價值。 -
外族的智慧
本书意在讨论希腊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希腊人的态度对他们历史命运的影响。 -
一路走来一路读(第2版)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一路漫游走得多了,觉得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随着他们留下的足迹,一边行走在朴素的土地上,一边阅读着他们留下的纸页发黄的字迹,同时把看来读来的一些体会,试着与大家分享。 -
大闸蟹
大闸蟹,是中国三大古名蟹中唯一的遗存,是老祖宗给我们的礼物。汉声《大闸蟹》并非当代的“闲情偶寄”,坚持以第一手现场采写呈现这篇蟹的大文章,自有深意。 第一册《认识大闸蟹》 用大量的精密手绘与现场写真将大闸蟹生长的过程一览无余地呈现。了解大闸蟹精巧的结构,以及其一生中如何在江河湖海间历近20次脱胎换骨的成长历程。大闸蟹巧妙的结构,实在值得仿生学、设计学好好学习。 中国人爱吃,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嘴是如何深刻改变了自然生态。如果我们多了解蟹的养殖生态,改糊里糊涂吃蟹为吃美蟹、生态蟹,您也可为净化环境出把力。 第二册《大闸蟹食谱上·全蟹烹、糟醉腌》 蟹之美味,向来为中国人所称道,其中最得真味当属全蟹生烹。李时珍曾总结:“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 这一册展示最经典自然的整蟹料理,糟腌存藏的加工保存法,以及传统家常做法。懂得吃蟹,才能不辜负这绝美蟹味。 第三册《大闸蟹食谱下·大闸蟹筵席菜》 大闸蟹不仅单独烹制风味上佳,拆出蟹粉,将其与其他食材巧妙组合,更是可以制作出一道道让人赞不绝口的蟹菜。我们搜集了数十道古今精致蟹宴菜,以制作方法和宴席次序排列,读者大饱口福同时也可以学习烹制方法。 第四册《文史大闸蟹》 呈现源远流长深厚的蟹文化。蟹之魅力,不仅在美味。几千年来无数老饕、文人墨客为之痴迷、咏唱,留下数不清、道不完的故事。 吃的生理本质是自私的,但吃的文化却可以感恩生命,了解自然,融通天地,文化的功效在于此。 汉声还请来了: · “一生与蟹恋爱”的蟹学泰斗王武先生 · 改变大闸蟹命运的传奇人物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先生 · 通晓古今蟹菜的苏州烹饪协会会长华永根先生、苏州名厨毕建明先生 · “与蟹共浮生”的苏州美食家叶放先生 做客本书,畅谈蟹的奥秘。学、烹、治、品四路专家带您到蟹文化的至美至深至高的境界。 《大闸蟹》也是汉声“苏州风物志”系列中的一本。四年来,汉声扎根苏州一地,用大量的田野调查,口述实录,形成了《水八仙》、《大闸蟹》、《苏州版》三本风物书,试图以一地为范式,深耕细作,形成地方风物系统调查的体例。风物是故乡的花朵与结晶,也是乡愁的承载,希望各地的青年能借此方式去认知整理家乡风物,抢救故乡。这是汉声的深心。 -
如彗星划过夜空
本书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以及付诸实现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时,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局限等作了分析。其次,通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利,与当时的美国政府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现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 -
日月星传
香港日街、月街、星街三条街道,组成了湾仔的一个特殊小区。从繁华的皇后大道东转进来,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小天地。不少年轻企业家、艺术家及设计师在此创业,令这里成为一个汇集星级餐厅、潮流精品店及独立艺廊的休闲地方,宁静、时尚、型格; 而硕果仅存的几间老铺小店,却又默默地坚守着老香港的风情,让你窥见昔日风貌的片鳞。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小区环境也变了又变,住屋和店铺不断重复着建设与搬迁的过程,旧时的痕迹日复一日被岁月洗擦净尽。为了保留这个瞬间的日月星街区,作者用画笔把整条街道画出: 一家家的特色店铺,一个个活生生的邻里故事,尽收眼帘,记录了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时光。/ 长幅画卷的装帧方法,一气呵成,诚如观赏一幅现代城市的生活风情画。 -
静悄悄的存在变革
“静悄悄的存在变革”是作者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此后,作者在不同场合反复呼吁、强调。全书围绕教育、学术、民间思想、农村变革、社会思潮和鲁迅研究等主题展开条分缕析的阐述。这其实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直坚持的教育、学术和民间活动的一个认识上的提升。作者旁征博引,思想纵横捭阖,洋溢着思想的光芒,发人深省。作者所倡导的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变革模式,其背后的理念不仅深刻,而且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本书在沿袭了作者以往著作风格的基础上,更结合当下的热点进行了剖析,是思想性、现实性兼得的力作。 -
中国人信札
作者笔下的几位中国文人,由于不同的际遇在全球游历:有在巴黎的图索(Sioeu-Tcheou), 到波斯的庄(Choang), 往莫斯科的刁(Tiao), 赴日本的哲求(Kieou-Che)以及在北京的陈渊哲(Yn-Che-Chan)。他们是传统与现代文人形象的结合,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同时也掌握了西方的古典语言和现代科学。在这部小说中,这些中国文人以异乡人的身份,成为作者启蒙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在全欧洲人对科学进步保持了绝对信心的同时,《中国人信札》的作者划分了人文科学与物质科学的界限,透过人物的书信交流以及他们类似人类学家的精神探险,对各地的风俗、信仰、精神文明、人民性格和政体都作了系统的分析。这些信件还涵盖了对孔子儒学思想的解读、对人类思想与物质起源的思考、对文明与政体盛极必衰的感叹。作者在张扬中国政治思想的同时,也深刻地指出中国人性格和风俗中,同人类其他群体共通的弊病。 《中国人信札》的记事顺序反映了欧洲对于中国礼仪进行争论的不同阶段,同时又把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特别是1644年的王朝更迭,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
智慧宫
智慧宫:“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大本营,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源泉、智慧的宝库、学者的圣殿”。 中世纪阿拉伯人: 创立、发扬代数学,为现代数学奠定基础; 将炼金术发展成实验科学,成为现代化学的前身; 翻译、评述亚里士多德著作,为西方接续了古典智慧; 研究托勒密基础上探索天文学奥秘,影响哥白尼的天体运行理论。 《智慧宫》一书讲述的是在欧洲蒙昧的中世纪时期,以“智慧宫”为代表的相对先进、有创造力的阿拉伯文明翻译、保存、创造了怎样的科学和哲学成果,这些成果又是如何通过征服、贸易和大量以阿德拉为代表的“知识朝圣者”的艰苦译介引入西方,为后来欧洲的文化复兴和近代文明崛起奠定基础,进而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形态的。本书针对的背景是西方在历史上对阿拉伯文明的这一伟大贡献的蓄意抹杀,希望能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西方和阿拉伯世界所做的假定,重新认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
好吃的哲学2
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仅仅为满足口腹之欲的吃是肤浅的,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美食背后的东西。哲学并非遥不可及,它探究的所有问题都深植于生活中。年轻时的我们也许没法理解它,但那种思维方式会存在于脑中。所以,我们想把种子播撒在思想的土壤里,让“好吃的”食物长出“懂得吃”的哲学。这种子也许会萌芽,也许会枯萎,但你总会得到些什么。而这,就是本书的全部价值所在了。 -
婚外
不同时代的德•蓬巴多夫人、埃洛伊丝、玛丽莲•梦露、简•爱以及卡米拉等人却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女人为什么会变成情妇?私人生活如果变成了秘密生活通常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情妇只为侍奉男人而存在,抑或她们是得到完全解放的独立女性? 在《婚外》中,伊丽莎白•阿伯特睿智地考察了历史上一些最声名狼藉和最使人着迷的女人的动机和品德。 这些女人——从中国的妾到欧洲皇室的情妇,到黑帮的玩偶,再到大亨们的花瓶——要么纯属偶然,要么遭到强制,要么出于自我选择,都被认为担当了这个复杂的角色。《婚外》通过对她们个人肖像的精心描绘, 提供了由历史、个人传记和文化洞见融汇而成的丰盛大餐 她们,一直被人们想象和猜测,又一直被人们指点和评判; 她们,被称作“情妇”“被包养的女人”“风骚女人”“外室”和“另类女人”; 她们,是小说中扑朔迷离的虚构人物,也是现实中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 真实的她们,到底是什么样? 揭开历史和想象的谜底,让隐秘和真相成为一个个好读的故事。一部历史上另类女人的迷人记录,几十位被称为情妇的女性的画像:从宫廷‘国王的婊子’到神父管家‘一个人的娼妓’,从黑帮老大的玩偶到大亨们的花瓶,一直到今天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的风流韵事……但它所揭示的要远远超出富人和名人的床帏癖好。全书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和富有启发的洞见。 ●阿斯帕齐娅:永远不能成为妻子的智慧和性感女神 ●内尔•格温:我是但只是一个男人的婊子 ●德•蓬巴多:被国王宠爱,被人民憎恶 ●珍妮•杜•巴里: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情妇 ●洛拉•蒙特兹:国王爱上了淘金女郎 ●爱丽丝•凯珀尔:“我们那时的事情做得更好” ●埃琳娜•路佩斯库:曾经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情妇 ●西奥多拉和玛洛齐亚•提奥菲勒:野心勃勃的母女组合 ●玛琳齐:叛徒的荣耀与耻辱 ●萨莉•海明斯:她可能是伟大总统的情妇 ●爱娃•布劳恩:大屠杀制造者的情妇 ●汉娜•阿伦特:和另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故事 ●珍妮•赫布特: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乔治•艾略特:伟大小说家和她的灵魂伴侣 ●凯瑟琳•沃尔斯顿:伟大作家怎样成为她情感上的奴隶 ●乔伊斯•梅纳德:天才少女和文学大腕的秘事 ●弗吉尼亚•希尔:众多黑帮老大的亲密爱人 ●阿琳•布里克曼:一个典型的受虐型女人 ●格洛丽亚•斯旺森:肯尼迪老爸的花瓶 ●玛丽亚•卡拉丝:伟大歌唱家和她的船王情人 ●玛丽莲•梦露:女神和总统 ●朱迪思•坎贝尔:同时是总统和黑社会头目的情妇 ●帕梅拉:以情妇为专业 ●西蒙娜•波伏娃:并未真正履行的协议 ---------------------------------- 媒体评论: (这本书)把我们从道德正确和挑剔中解放了出来,使人有重负脱落之感。在这本厚重广博的图书中,作为一个经验老道、不带文化偏见的历史学家,阿伯特独特的观点如星斗般四处散落。 ——Bookslut “在这次关于轰动一时的风流韵事的巡游之旅中,对那些几乎被历史遗忘的女性,阿伯特提供给我们的是生动的细节和聪慧的评论。” ——《女士》 “一部历史上另类女人的迷人记录。” ——《星期日时报》(伦敦) “阿伯特女士有着一种轻松的谨慎,她选择了好读的故事和轻快的风格……借着把她们带出阴影,她为那些被掩藏的女士们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服务。” ——《经济学家》 “这本引人入胜的图书一个令人惊奇之处在于,在虚构和幻想中我们越陷越深,而这恰恰揭示的是我们对作为我们同类的情妇的态度。” ——《星期日电讯》 “对通过几个世纪以来妾和情妇生活揭示的性别角色一次生机勃勃又精到细微的观察……这本书有着名人八卦那样难以抵挡的吸引力……但它所揭示的要远远超出富人和名人的床帏癖好。(全书)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和富有启发的洞见。” ——《科克斯书评》 “在一个题目下面,《情妇史》综合了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针对名声卓著或声名狼藉情妇爱情生活的切实调查,从宫廷‘国王的婊子’到神父管家‘一个人的娼妓’,从黑帮老大的玩偶到大亨们的花瓶,一直到今天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的风流史。这本书在描写历史的同时,通过活泼的调研,以社会分析的角度,提供了80位被认为是情妇的女性的画像,推荐作为女性研究或收集史料的读本。” ——《中西部书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