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好莱坞

    作者:[法]雷吉斯·迪布瓦

    本书在对电影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的全面思考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深入分析众多案例来揭示“同一个电影”——美国电影。作者深入而细致地分析了美国电影如何呈现美国的意识形态。本书选取了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并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意识形态对好莱坞电影文本的强有力的影响。虽然意识形态问题与电影的品位无关,却关乎政治,作者选择将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目的并不是要将某些流行影片妖魔化,而是旨在呈现这些流行文化产品的复杂性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话语。 作者认为大部分好莱坞电影都建立在一个道德、美学和政治共识之上,与美国的主流思想趋同。尽管如此,好莱坞电影在意识形态层面上仍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与此同时,作者还探讨了好莱坞电影及其意识形态在国外如何被当地的观众所接受的问题。
  •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

    作者:

    作者为资深公共关系培训专家,总统顾问。一直致力于“六度人脉”理论研究,曾推出过畅销书《六度人脉》。这次作者化繁为简,将目光对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接触的七个关键角色——玩伴、同学、同事、上司、合作伙伴、知己、爱人,这7种角色代表人生不同阶段的7种关键力量! 作者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他们的重要作用,以及识别、交往的各种技巧要点。阅读本书,我们还将知道自己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制定的怎样的成长目标,需要与哪些人同行,以及与他们的相处之道。无论是学生、白领还是中高层管理者等,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参考的答案。
  • The Almost Nearly Perfect People

    作者:Michael Booth

    As heard on Book of the Week, Radio 4 The whole world wants to learn the secrets of Nordic exceptionalism: why are the Danes the happiest people in the world, despite having the highest taxes? If the Finns really have the best education system, how come they still think all Swedish men are gay? Are the Icelanders really feral? How are the Norwegians spending their fantastical oil wealth? And why do all of them hate the Swedes? Michael Booth has lived among the Scandinavians, on and off, for over ten years, perplexed by their many strange paradoxes and character traits and equally bemused by the unquestioning enthusiasm for all things Nordic that has engulfe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ether it be for their food, television, social systems or chunky knitwear. In this timely book he leaves his adopted home of Denmark and embarks on a journey through all five of the Nordic countries to discover who these curious tribes are, the secrets of their success and, most intriguing of all, what they think of each other. Along the way a more nuanced, often darker picture emerges of a region plagued by taboos, characterised by suffocating parochialism and populated by extremists of various shades. They may very well be almost nearly perfect, but it isn't easy being Scandinavian.
  • 莲花上的狮子

    作者:尚永琪

    《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一书以狮子影像东来之路为主要线索,将雄猛的狮子与宁静的莲花相牵,将智慧与慈悲相连,讲诉欧亚文化交流中宽厚相容的一面。中国并不是亚洲狮的栖息地,但是从东汉时代开始,狮子作为贡 品被西亚、中亚的国家进献到中国皇宫,自此之后,历代都有狮子被 贡献到朝廷的皇家苑囿,而狮子文化也随之而来。随着佛教的传播,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器物上,狮子图像更是成为必不可少的吉祥装饰 图样,在影壁、窗户、屋脊、抱鼓石、柱头、柱础及桥梁的栏杆等上面,演化出千姿百态的狮子图样。上层统治者用狮子的图样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仁厚,而底层百姓则用艺术化的可爱狮子造像来守护自己对生活的信心与理想。
  • 重新发现宋朝

    作者:吴钩

    有史学家称宋朝为“黄金时代”,有史学家则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太窝囊”。对于这个备受争议的朝代,作者独辟蹊径,抛开主流史观与文学形象,投身到宋朝的“现代化”细节中,像一个宋朝人一样去观察他们身处的世界:合作、互信的秩序,言论自由的氛围,“公天下”的“产权”观念,事无巨细的福利体系,严密的司法程序,相对健康的政治生态,“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时尚”的经营手段,丰富多姿的业余生活……将所有这些侧面组合起来,我们便会发现一个与我们以往认知完全不一样的宋朝。
  • 大明亡国史

    作者:苗棣

    不论是同历朝历代的君主们相比还是同明朝的列祖列宗们相比,崇祯帝都不能算是一个很差劲的皇帝。他好学勤政,严于律己,人也相当聪明干练,具有这样全面素质的帝王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实在是并不多见的。但他生不逢时,正好赶在一个最不利于实施统治的时代登上了君临天下的宝座……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崇祯帝的秘极进取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如果在明末天子宝座上的是一个比较昏聩无能的皇帝,比如万历或是天启那样的皇帝,明朝的国祚也许还能再苟延一段时间 因积极振作而误国、亡国,最终还不得不把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这本身就是个足以令人震惊的结局。 崇祯帝是怎样把自己一步步逼到了这样的绝路上?史学专家苗棣抽丝剥茧地对人物命运多重意味的精妙分析,对今人极具深刻借鉴意义,这正是作者选择《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作为“回顾丛书”第二本的重要原因。
  • 未来考古学

    作者:[美]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本书是詹姆逊自《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之后非常有分量的一本学术著作。在本书中,詹姆逊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在第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而第三世界却崩溃瓦解的全球化时代,“乌托邦”这一概念对我们是否还有意义?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细致地考察了自托马斯·莫尔以来“乌托邦”这种社会构想的历史发展变迁,并对它在后共产主义时代的功能提出了质疑;第二部分则重点关注一系列科幻小说中所体现出的他者性,通过研究作品中的外星生命和外星世界,詹姆逊探讨了乌托邦与科幻小说的关系,总结性地反思了对于乌托邦的各种反对之声,并重新评估了在当今时代乌托邦的政治价值。
  • 碧山04

    作者:左靖

    “碧山”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MOOK杂志书,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我们传统家园和心灵原乡的象征。《碧山》系列图书将集中于探讨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判。 收录在本辑“结社与雅集”中的文章,则多属于另一种结社,即文人的雅聚——诗文社。在这里,结社与雅集的异同并无细分的必要。大体而言,雅集是结社过程中发生的文人聚合的活动。文人免不了饮酒吟诗,抚琴唱曲,故名之雅而已。这种雅集如果不是临时性的,则往往等同于结社。在这个意义上,本辑所讨论的结社与雅集,其参与者基本上被限定到文人的范畴。
  • 扬州与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作者:蒋朝军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双城书系”丛书之一种,论述了唐至明清笔记小说中所反映的扬州和苏州二大城市的意象。内容包括两座城市各自的历史沿革、盛衰演变、文化教育、习俗风情、商业模式、经营物产、名胜古迹等。举凡苏州园林、梨园,扬州瘦马、盐商、琼花和芍药等,无所不涉。作者注重从各种小说的情节中挖掘资料,由此生发议论;又能以小说内容与现实反映相比较,揭示异同,不仅纠正了诸多旧说,且时有新见。故本书不落泛论景物之窠臼,具有较高的学术内涵。
  • 失落的天书 (增订本)

    作者:刘宗迪

    《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究竟是实录山川的博物志,还是凭空杜撰的妖怪谱?书中那些奇禽异兽,是栖息于远古山川中的实有之物,还是浮游于古人梦魇中的精魅幻影?……诸如此类的问题,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 要穿行于天荒地远、山灵水怪的《山海经》世界而不迷失,要穿越训诂注疏、异说怪谭的文字密林回到《山海经》本身,读者需要一幅指点迷津的路线图。《失落的天书》便是为这本难解之书特别绘制的一幅“思想地图”。 “山川之精,上为列星”,这幅地图引导读者将视线从人烟交织的大地山川,移向星转斗移、万象森罗的苍穹之上。“天垂象,圣人则之”,芸芸众生的命运、世间生活的节律皆离不开星空的昭示和指引,《山海经》所呈现的就是这样一幅天地相映、人神交通的古老“天书”。
  • 乡村与城市

    作者:[英]雷蒙•威廉斯

    本书通过梳理英国文学中有关乡村与城市的种种论断和描述,对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中一些错误的乡村观念和城市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谬误。作者集中驳斥了部分学者所坚持的“消逝的农村经济”、“快乐的英格兰”、“黄金时代”等缅怀旧日农村的错误观念,指出这些观念只是作者的想象,无论是历 史事实,还是部分作家的作品,都显示出昔日的英国农村充满了苦难,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既不等同于落后和愚昧,也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同理,城市虽然是在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后兴盛起来的,但城市并不必然代表了进步,城市也面临太多的问题。简言之,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城市与乡村的这种矛盾与张力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遇到的一场全面而重的危机,要化解这场不断加深的危机,人类必须抵抗资本主义。 全书共二十五章。第一章具有前言的性质,概括了历史上人们围绕“乡村”和“城市”所形成的各种观念,指出英国经验对于研究“乡村”和“城市”关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二十五章为全书的总结。主体部分二十三章以英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乡村怀旧为起点,回顾了十六至二十世纪多部英国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随笔等)中对于“乡村”和“城市”的描写以及有关“乡村”和“城市”观点的发展变化,并将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联系起来,揭示出“乡村”和“城市”对立的实质及其所反映的现代大都市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危机。 雷蒙·威廉斯是一个世纪来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这是他最好的著作。对于英国文学和历史方面的课程而言,这是一本理想读物。 ——布里·汤普森,加州大学 书中有第一手的文本材料,行文风格简明扼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为书中流露出作者对其论述主题的真切关注。 ——纳奥米 布利文,《纽约客》
  • 庄子复原本注译

    作者:张远山

    成书于西晋的郭象版删改本,是今日唯一《庄子》传本。《庄子复原本注译(套装共3册)》复原的是早于郭象版的两种《庄子》版本:成书于战国的魏牟版初始本,此前无人知其存在:成书于西汉的刘安版大全本,此前无人确知编纂者。
  • 想象地名私人词典(上下册)

    作者:[加]A.曼古埃尔(Alberto Ma

    一部想象无垠的魔幻词典 一本独具特色的文学指南 一场时空交错的奇观之旅 继《阅读史》之后 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家、小说家、翻译家曼古埃尔 再次带你走进阅读的世界 纵横不同次元的梦想之地 《想象地名私人词典》 风靡全球的畅销经典 每一位梦想者的枕边书 本词典汇集了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无数神奇之地,从亚特兰蒂斯到仙都——眼前这部恢弘的想象地名指南将引领作为读者的您进行一次盛大的旅行,使您饱览叙事者们所创造的从荷马时期到当代的1200多个胜境和奇观。您此番旅行的目的地包括:托尔金的中土世界、卡夫卡的城堡、鲁滨逊•克鲁索的小岛、卡罗尔的仙境、披头士的胡椒国、马克斯兄弟的弗瑞多尼亚国、侏罗纪公园、奇异小镇娇妻镇和罗琳的霍格瓦特魔法学校。作者不仅对每个地名词条都配以一段文学作品的评叙,同时还附有地图、手绘图等相关资料。可以说,这是一部独具一格的文学词典,集专业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适合每一位热爱文学的读者朋友。
  • 粉丝力量大

    作者:张嫱

    粉丝,是偶像与明星的权力来源,是Hello Kitty、贝克汉姆、还有姚明的身价指数。没有粉丝,哪来偶像?镜头的焦点永远是偶像,但为偶像明星默默付出的粉丝才成就了今天的偶像。闪烁不停的镁光灯,加上红地毯旁疯狂尖叫的粉丝堆砌了偶像的高人气,媒体加上粉丝,建构了庞大的名人产业,成就了崛起中的粉丝经济。无论你是谁的粉,欢迎来到粉丝年代! 这是国内第一本写给粉丝的书,第一本探讨粉丝文化的书。粉丝是最优质的消费者,掌握企业与品牌制胜的关键。本书从粉丝与偶像的关系出发,叙述偶像崇拜与粉丝文化的形成,从文化研究背景与科技变迁铺陈粉丝崛起脉络;探讨粉丝经济,解密明星制与名人产业,从粉丝对偶像与品牌的热爱与崇拜阐述粉丝商机;分析后现代社会中的粉丝现象,解答粉丝崛起背后的社会意义与影响。书中提出粉丝的崭新诠释,体察粉丝的火花与力量,开启探索多元创意社会的一扇窗口。 也许你不曾迷恋过明星,也许你无法理解粉丝,但是,身处风格社会的你,是否喜欢自拍?写微博?钟情某个品牌的产品,或者在社交网站或网络游戏中流连忘返。在微博上,在人们絮絮叨叨的留言与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些日常生活的痕迹无非是肯定我们存在的证据。我拍故我在、我写故我在、我微博故我在,同样地,我在故我写、我在故我微博,我在故我迷。 粉丝年代,谁能自外?这本书结合传播学和品牌营销理念,在勾勒粉丝媒介消费行为规律中,建构粉丝经济理论架构,为当前复杂多变的创意社会,提出品牌营销参考坐标。本书六章在试图描绘当前媒介景观下,结合理论和中国实践,解密粉丝密码,提出适应新媒介环境的品牌媒介生存之道。当前全球政府和企业莫不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希望从微利的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开发有设计有态度的高端产品,然而创意诞生于多元宽容的社会,粉丝是主动的生产消费者,积极发挥创造力,推动创意社会,希望这本书为认识粉丝面貌,打开一扇窗口。
  • 明朝正德年间的囧人囧事

    作者:淳于南,燕王wf

    《明朝正德年间的囧人囧事1》相关内容:乍一看淳于南的文,先被吓了一跳。作为一个历史写手,笔者也曾自诩通晓史实,却真的不知一个正德皇帝还能写出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说起明朝的正德皇帝,便不得不想起一句话。 每当清朝皇帝看到自己的皇子们不着调时,便悠悠道出一句来:“难道你们想学朱厚照吗?” 朱厚照便是正德皇帝,历史上称她为明武宗。说起此人着实十分有趣,按照史学界正统的说法,这是个无道昏君,整日里走鸡斗狗,不务正业。但据史实记载,历史上的朱厚照不但很聪明,而且还会打仗,曾经率军出赛与蒙古骑兵大战一场,颇有斩获,成为继明成祖之后的第二位出赛作战、身心士卒的皇帝。
  • 学设计,非去不可

    作者:三采文化 编著

    《学设计,非去不可》收录了王千睿、胡佑宗、周育如、施令红、甘泰来、高弘树、赖雨农、黄怡儒、林国基、林怡芬、史明辉、庞铫13位台湾创意人,在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的不同城市、不同学校,学习不同专业的创意人的留学故事,以及具有启发性的有趣课程和创意学习!《学设计,非去不可》中还包括13位创意人申请学校的作品集,留学时期的照片、作品,以及回国后的代表作,看知名设计师如何将留学经验化为每一个精彩的作品。 《学设计,非去不可》针对申请学校、挑选科系——甚至是挑选城市!以及如何把握留学机会学到最多经验,13位创意人都不吝分享他们的秘技与心得。每位创意人推荐了相关科系的10大名校,范围遍及欧、美、日、澳等地的创意集散地,是参考的桥梁之一。 《学设计,非去不可》简述13位创意人回国后的跨界、创新,或是勇于挑战的创业故事,以及对于年轻创意人的工作态度提出中肯的建议。
  • 西方100名画之旅

    作者:常雷

    《西方100名画之旅》尝试选取西方绘画艺术中颇具代表性的100幅作品进行解读。从历史、文化、艺术等欣赏角度出发,融入宗教、神话故事及现代流行文化的少许幽默元素,以细腻生动而又轻松诙谐的笔触展开叙述,兼具知识性和欣赏性,为读者短时间内了解西方名画提供了便利。这是一场彰显文化底蕴的艺术盛宴,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活跃艺术欣赏思维,拓展文化视野,丰富艺术知识储备,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人文修养。
  • 母慈子孝

    作者:赵良玉,钟茂森

    《母慈子孝(彩色珍藏版)》赵女士以及钟博士给长辈们的献词书稿。以及母子几十年来的卡片信函,几乎记录了钟博士走过的每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毙够为19岁的凡予规划人生到55岁,慈母的精神之园也一定是碧树参天,而这种坚毅的力量,也随生命之始深植于儿子的心田。一份书稿,一份人生记忆,每读一次,对我们都是一次生命的启逮,文字背后的一段教人生风景,无不蕴涵着赵女士之贤母懿德。乃至家族的历代风范,诚言幸哉!基于一份社会的责任,一位慈母的大爱,赵良玉女士为我们讲述三十年教子之心得,把钟茂森博士在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下的成长历程真诚奉献给大家。 赵女士与钟博士母子“孝”的生命体验,已经为我们证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孝为先;更证得“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生如果有快捷方式,唯行孝至德证道。 从赵女士的分享中,我们感受到钟博士非自幼聪明睿智,而今其道德学问深受海内外同仁大众之敬仰,究其根本,缘自慈母点点滴滴的教化,所谓“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和平之源”。
  • “城”长的烦恼

    作者:当代文化研究网主编

    城市有问题:今天的城市中,谁买去了我们的生活?城市生活的速度,越快越好吗?城市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如何生成,又当如何保护?城市的规模越大,我们的生活就越现代越幸福吗?一座体积庞大的城市和周边区域乃至其他城市之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方才合理?当前的城市文化,由哪些渠道和力量塑造而成?什么才是真正better的城市文化?一座有记忆的城市,意味着什么?我们居住在这里,可我们拥有这座城市吗?这座“我们”的城市,又愿意对所有人开放吗…… 想在城市里真正享有“美好”,想让中国的城市在这充满挑战的时代走出一条生路,首先需要开启的,恐怕正是对上述问题的全社会的讨论。本书正是上海地区的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非学院市民通力合作,实践上述思想任务的结果。 作为一本开放的书籍,本书力图吸引更多社会各界的读者,一起关注身处的社会现实,并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欢迎参与当代文化研究网(www.cul-studies.com)热风论坛的继续讨论。 目录 谁买去了我们的生活? 王晓明:《城市只是一处“名利场”么?》 Guinness:《资本剥夺了什么?》 陈占彪:《死老虎、胖熊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toybook:《东湖和“无穷大”》 举手发言 城市空间谁当家? 闵冬潮:《城市的天空与地面》 Jerryhoop:《一个“土著”的空间感:现实与虚拟》 朱鸿召:《住近地铁莲花路站》 炖锅:《“非法”的活力》 跑啊跑:《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王晓明:《越南都市街头的“獾”》 葡萄:《人人都有钥匙的公告栏》 Christopher Connery:《创造社会空间》 举手发言 生活必须加速度吗? 闵冬潮:《“快城”与“慢城”》 葡萄:《城市的节奏》 宣晓凤:《在效率的挤压下》 庞敏:《古城悠缓》 张永峰:《从容和余裕》 山山:《“快”乐至死》 举手发言 城市怎么才自然? 沈善增:《我想不通,这样明摆着的问题怎么没人提?》 梧桐树:《漫谈“低碳”》 资深青年:《小民慢举手》 罗小茗:《城市里的“自然”》 green:《待价而沽的景观》 布衣一剑:《建设能感觉的城市》 汤釜:《“自然”是一个让人寄托理想的词》 举手发言 城市越大越好吗? 蔡斌:《做为超级城市的上海》 香蒲:《城市延伸线下的样板生活》 胳膊肘:《12年间的城中迁徙》 榆下途说:《城市的中心和外围》 视点:《都市中的陌生人》 举手发言 “上海”在哪里? 许某某:《上海的位置》 江户儿:《在上海“那边”》 冷空气:《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红旗下:《Better city不是孤立的》 扫叶煮茶:《吸血的城市终将死灭》 举手发言 城市文化从哪里来? 李晨:《“校”与“城”之间:教育自主在哪里?》 安君:《书中窥城》 我城:《电视新闻与城市精神》 小飞象:《互联网:困境突围》 举手发言 城市文化到哪里去? 沈善增:《以发展的观点看上海话》 朱鸿召:《做个“有文化”的朋友》 唐老鸭:《小事情 大梦想》 liyang:《门卫大叔》 孙晓忠:《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举手发言 城市为什么不能丧失记忆? JSQD:《纽约VS.上海》 心每思之:《让记忆讲述另外一种城市生活》 toybook:《我记得,想当年》 小冰等:《无处安放的记忆与认同》 炖锅:《守住城市的记忆》 举手发言 城市是“我们”的吗? 资深青年:《乡关何处》 green:《失去安稳感的城市》 邢洁:《城市与“爱情”》 salomes-nox:《看牙记》 落月先生:《上海何曾是我们的?》 小跑等:《怎样把城市变成“我们的”》 毛尖:《吾土吾民:世博问卷》 举手发言 城市对所有人开放吗? 张永峰:《城里人的优越感从哪来?》 minal:《“老年”“妇女”成了包袱?》 资深青年:《当我们失去了有尊严的生活》 大可等:《从“故乡”到“异乡”》 竹叶青:《“乡愁”的弹性》 王玥:《上海,寻找自己的风格》 举手发言 《“城”长的烦恼》序言 在中国大陆,上海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最符合一般人想象的“大都市”。尽管2010上海世博会的口号“better city, better life”早已妇孺皆知,但人们对城市的疑虑和担忧,仍在不断增长。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年来,城市生活中的安全、健康、满足和幸福,正与我们渐行渐远。也因为当城市一门心思要成为高楼大厦的大本营,交通堵塞和噪音污染的同义词,盲目扩张的庞然大物,专断权力的盘踞之所,资本和人力恣意流动的集散地,人世间奢侈享乐和罪恶痛苦的最终源头的时候,人们失去了对它的信心和想象力。人和城市的关系,正在经历一场危机。 与此同时,在整个中国的范围内,由这样一种城市想象所主导的“城市化”进程却在愈演愈烈。几乎所有困扰社会的重大问题:土地、房价、经济增长模式、“中产阶级”、社会民主、腐败、“部门垄断”…… 总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会合。一个尖锐的问题也由此出现:当城市生活的矛盾不断涌现,“赢家通吃”式的“发展”模式逐渐将社会推入危机的时候,“城市化”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因此,对上海乃至中国而言,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带来的不仅是高科技的演示和八方来客,更应该为人们重新思考“城市”、想象城市生活提供重要的契机。毕竟,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城市”从来不等于“美好”,相反,它很可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严峻挑战。我们的城市,有问题。 在今天的城市中,谁买去了我们的生活?谁是城市空间的真正主宰?城市生活的速度,果真越快越好吗?城市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如何生成,又当如何保护?城市的规模越大,我们的生活就越现代越幸福吗?一座体积庞大的城市和周边区域乃至其他城市之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方才合理?当前的城市文化,由哪些渠道和力量塑造而成?这样的文化好吗?什么才是真正better的城市文化?一座有记忆的城市,意味着什么?城市为什么不能丧失它的记忆?我们居住在这里,可我们拥有这座城市吗?这座“我们”的城市,又愿意对所有人开放吗? 对今天中国的城市生活来说,这些问题看似古怪,却值得大声提出和仔细回味。想要在城市里真正享有“美好”,想让中国的城市在这遍布陷阱的时代走出一条生路,首先需要开启的,恐怕正是对上述问题的全社会的讨论。 为此,2010年3月8日至4月1日,“当代文化研究网”(www.cul-studies.com)策划开展了“我们的Better City”大型网络讨论。这二十多天的讨论,得到了基层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都市白领、专栏作家、大学师生和不少普通市民的积极支持和热心参与。这本小书编辑收录的,便是这一次网络讨论的精华文章和网友们的纷纷议论。 显然,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来说,这短短二十多天的议论和思考只是一个开始。希望这样的开始,可以牵动起你的神经,召唤出那些熟视无睹的城市经验;可以勾勒出思考“城市”的基本线索,获得检验当下城市化进程的依据;更可以让我们携手提出衡量和评价“better city”的新标准,为此后的城市生活,找到更美好也更值得追求的新方向。 本书由李晨、冷嘉和罗小茗共同编选。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网络讨论的内容,请登录当代文化研究网“热风论坛”(http://www.cul-studies.com/bbs/list.asp?boardid=5)。同样,我们也期待着,在此可以读到您对这本小书和城市问题的“举手发言”。 编者 2010年4月于上海
  • 侯宝林旧藏珍本民国笑话选

    作者:侯錱

    《侯宝林旧藏珍本民国笑话选》为侯宝林先生一生珍藏的民国笑话,出于《笑经》《摩登大笑话》《千金一笑录》《新笑林》《时代笑话五百种》等,其中许多被后来演绎成经典的相声曲目,如《贼说话》《酒令》《珍珠倒卷帘》《三近视》《白吃猴》等。编者侯錱是侯宝林先生的女儿,她从中精选1200余段笑话,并配400余幅老漫画,文字图画相得益彰。《侯宝林旧藏珍藏本民国笑话选》为向侯宝林诞辰90周年的献礼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