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陶瓷简史

    作者:有泉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解读,通过火、土、釉、彩、形、窑、艺七个篇章,讲述了从石器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世界陶瓷的发展历程。全书图文并茂、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被誉为“一本书让你读懂陶瓷的历史”。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作者:贾冬婷 / 杨璐

    宋朝常被误读为一个文弱的朝代,但从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来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在当今知识界的重新审视下,宋朝成了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的最适合生活的朝代。本书以《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期封面故事《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为主体,补充结合其他相关文章,从宋朝的极简美学、雅集、书院、诗、词、琴、书、画、香、茶、酒、花等多个侧面,对宋朝的人与风物进行了介绍,力图还原宋朝风貌,向所有喜爱宋朝或对宋朝存有偏见的人,展示宋朝的真实面目。

  • 图说骑士世界

    作者:(日) 池上俊一

    【内容简介】

    沙场之上,他们披甲持剑,浴血奋战。

    宫廷之中,他们风度翩翩,殷勤献媚。

    他们在为谁效忠卖命?

    他们究竟为何而战?

    ·

    他们是孤儿寡妇的保护者,解救无助的弱者和穷人。

    他们追求财富、美色与刺激,曾被视为滥用暴力、烧杀抢掠的暴徒。

    骑士精神至今生生不息,骑士实体仍难以捉摸。

    骑士到底是谁?

    ✝✝✝✝✝✝✝✝✝✝✝✝✝✝✝✝✝✝✝✝✝✝✝✝✝✝✝✝✝✝✝✝✝✝✝✝✝✝✝✝✝✝✝✝✝✝✝✝✝✝✝✝✝✝✝✝✝✝✝✝✝✝✝✝✝✝✝✝

    【编辑推荐】

    ✝《魔戒》《冰与火之歌》《Fate/Stay Night》纷纷致敬的文化母题——骑士精神

    ✝八大主题、一百六十余幅彩图全面呈现历史现实中骑士的真实面貌

    ✝三小时遍览骑士的兴衰荣辱,洞见西方历史中浪漫纷繁的时代

    ✝人类的知识宝库——日本老牌出版社河出书房新社猫头鹰丛书“图说”系列全新引进

    ✝一本书讲清一个历史文化大符号

    ✝从各国通史,到各类亚文化,再冷的知识、再琐碎的常识都能在这里找到

  • 中国文化要义

    作者:梁漱溟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

    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中国文化之特殊性与自信力,根源何在?

    探寻中国问题经典论著,七十年常销不衰

    -----------------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

    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東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梁漱溟先生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梁漱溟所说的“中国文化”实有二义: 一是指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整体, 其核心为儒家文化; 一是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路向。在后者的意义上, “中国文化”并没有中国性, 而是代表一种注重协调、平等、人性的文化路向与文化精神,它是可普遍化的。

    ——陈来

    《中国文化要义》此间流传不多,但有心之士皆争传阅。先生之闳识孤怀,人皆能不以世俗之政治眼光相看,且此等特和气平心流露行间,人读之当更易通彼我之情。

    ——唐君毅

    梁氏为一肯用心并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国以来,肯对国家根本问题用心,从而提出其主张如梁漱溟者,实在不多。

    ——胡秋原

  • 我们这一代

    作者:李昆武 编绘

    六十岁“老李”的全新三部曲力作

    激情燃烧年代的“群像”长卷

    一代小李走过新中国五十年,成为一代老李

    昨日才排队齐步走,转身却都已白发苍苍

    ◎ 编辑推荐

    ○ 李昆武三部曲新作,《从小李到老李》的姊妹篇

    作者的《从小李到老李》大获成功,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屡获国内外大奖,是国产漫画的扛鼎之作,而《我们这一代》是作者的全新力作,内容的广度和维度更进一层,体现出作者对人生观察思考的更高成果,代表作者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 自传体纪实性图像小说,塑造“50后”的“群像”

    从中国西南一隅光着屁股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到五十年后各有所成、从天南海北相聚到一起的老同学,430页的作品如一幅长卷徐徐展开,一个个生动形象跃然纸上,一代“小李”“小王”学习、生活、成长,逐渐成为“老李”“老王”。他们各自的人生选择、境遇和变化令人感慨,令人称奇。

    ○ 一代人,用漫长的一生,共同谱写新中国历史的注脚

    李昆武之所以重新讲述一代人的故事,是为了寄寓对历史的见证、对现实思考和对祖国的感情。“50后”几乎与新中国一同诞生,他们的一生无不跌宕起伏,个人命运与国家的风吹草动息息相关。本三部曲长卷既展示了一群个体的形象,又通过他们从方方面面折射出一幅更大的画面。“我们这一代”的漫长的一生,仿佛充当了共和国历史第一章的注脚。

    ◎ 内容简介

    漫画家老李收到一条短信,通知他小学毕业50周年聚会即将举行。一眨眼,已经50年了!老李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一群小孩子生活在幼儿园的大家庭中,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难得见一次面。他们苦中作乐,在集体生活中度过了金色的童年。但在外部环境的限制下,他们一度中断了学业。在懵懂中长大后,每个人都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于是如今步入老年的他们,各有各的人生归宿,居然有许多同学成了国家的重要领导干部、成功人士……

    成了漫画家的老李认为,他有义务向当下的年轻人讲述他们这一辈人的故事。

    ◎ 媒体或名人推荐

    如果说《从小李到老李》是我的成名作,那么《我们这一代》就将是我的代表作。

    ——李昆武

    作者采用自传体的叙述方式,为这份用第二人称讲述的文献增添了见证的力量,但同时又保留了虚构作品才有的叙述手段。

    ——《中国信息网》

    读李昆武的作品总是像经历一场实验……这是一个将中国当代史变成叙事试验场的作者,这是一部为未来世代的人撰写的历史书。

    ——《Cases d’Histoire》

  • 颤抖的镜头

    作者:[匈] 罗伯特·卡帕

    【编辑推荐】

    1.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乔治·奥威尔与其并肩战斗,海明威对其赞誉有加,亲如父子!斯皮尔伯格以其照片为灵感拍摄《拯救大兵瑞恩》向其致敬!

    罗伯特·卡帕全新图文传记,用镜头带我们体验真实的战争!

    2. 以卡帕的视角,走近二战人物影像:周恩来、蒋介石、宋美龄、艾森豪威尔、戴高乐、海明威、马蒂斯、毕加索、杜鲁门,以及西班牙内战中的伤亡士兵、诺曼底海滩的隆隆炮火、阿姆斯特丹饥饿的战争孤儿、西西里岛的街头废墟、日军轰炸下的中国汉口市民……今天,重新结集出版卡帕的作品,是对这位曾与我们共同战斗的友人,最好的怀念!

    3. 谨以此书纪念卡帕诞辰105周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540幅战地照片,感受卡帕令人窒息的距离!

    4. 他“永远跑在军队前面”,带着相机穿梭于亚、非、欧、美洲各战区,报道过20世纪的5场主要战争: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二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第一次印支战争。他因为西班牙“倒下的士兵”的意外拍摄,因为诺曼底登陆时奥马哈海滩上的意外失焦,记录下许多重要战役的经典刹那。他天真,不修边幅,独来独往,狡猾,无畏又自负;他正直,浪漫,敏锐,可靠,有理想,有爱心。他用爱情面对战争与苦难,用烈酒对抗不安与虚无,在炮火中寻求救赎。他手中的相机,是他心灵与思想的延伸。他以宽宏的胸怀、全然的热情、高超的技术、无以匹敌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来对抗枪弹。他用凝固的瞬间记录现场,揭示丑陋,延伸想象……他有着猎犬般的眼睛,他是天生的赌徒,察言观色后就将人生的骰子抛出去,最终落入自己的宿命选择之中,成就了一部20世纪摄影史上的经典传奇。

    【内容简介】

    本书由卡帕摄影手记及其摄影作品两部分组成。书中不仅收录了他享誉世界的摄影名作,还选取了大量之前未公布的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及二战欧洲战场等各个时期的照片。众所周知,他的摄影没有太多色调、裁切技巧的讲究。正如他所说的:“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他想尽一切办法出现在战争的最前沿。他用照相机记录的战争中生命、友谊、信任、爱情的永恒瞬间,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换取的,几乎不需要剪辑就可以成为一部史诗般的冒险电影。除了在摄影方面的杰出成就,卡帕还善于用文字讲述战争中的故事。书中记录他随盟军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的经历,堪比史上最精彩的探险小说,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也都能从他直接、幽默、简洁明快的摄影手记中得以了解。

  •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历史

    作者:[美] 萧拉瑟

    ●探索现代社会的精神源头

    ●追寻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发展与困惑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疯狂的地方,各种族群、各种文化、各种思想在这里汇聚。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此地与欧洲传统上截然不同的自由社会。在这里,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诞生,斯宾诺莎的哲学定义了现代世界的政治与伦理,伦勃朗的画作记录下当地人的公民意识与内在精神。随着联合东印度公司与荷兰西印度公司的船队横扫全球市场,这种对自由的信仰被输送到世界各地。因此,本书讲述的不仅是阿姆斯特丹辉煌与没落的历史,更是一种为现代人类普遍认可的思想形成、发展、传播的过程。同时它也引人思考,面对新的时代环境,自由的信条应何去何从。

  • 全球通史

    作者:[美] 霍华德‧斯波德克(Howard Spodek)

    这本《全球通史》属于優秀的通史著作之列。作者以主题分篇,把握人类社发展大势。全书分成8篇,每篇都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段的全球趋势:人类的起源和人类文化,定居,帝国和帝国主义,世界各宗教的兴起,商品和人口的流动,社会变革,技术大爆炸,演变中的身份。每个主题都有一个转折点,比如第六篇,转折点是政治和工业革命(1640-1914),主题便是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巨大、激烈的变革产生了新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体系,这一切影响着所有的个人、家庭和社会。

    书中的每一篇都表明了,对研究中的历史事件可以提出多种问题,而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解释。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可以有不止一种的“正确”答案。不同的问题可以导致很不相同的研究并得出很不相同的答案。

  • 中世纪人

    作者:(英)艾琳·鲍尔

    《中世纪人》(Medieval People)初版于1924年,是艾琳·鲍尔著名代表作。书中,艾琳·鲍尔通过账本、日记、书信、记录、遗嘱及其他一些权威的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中世纪时6个普通人的生活。使我们得以一瞥中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民生活、修道生活、羊毛交易、威尼斯与东方的贸易活动、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等等。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生动、细致和深刻,引人入胜地呈现了中世纪生活方方面面的丰满和绚烂的画面。书中生动的插图和作者幽默的笔触,使得这部学术著作极具可读性。无论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或老师,还是对中世纪生活感兴趣的普通人,这本书都一定能使之浮想联翩、受益不浅。

  • 进击的智人

    作者:河森堡

    ★ “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河森堡首部作品。同名演讲《进击的智人》播放量破亿次。

    ★ 用故事表达人文之趣。国家博物馆讲解员8年知识沉淀,听河森堡讲故事,知百万年人类史。

    ★ 文化界、历史界、科普界倾力推荐。他的作品让马未都感叹后生可畏;蔡康永说“他一张嘴就能带你追溯上千上万年的历史”;陈晓卿评价“河森堡的文字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过往和人类拥有的巨大能量。”行走的科普教科书尹烨一口气读完30万字,感叹道“出众的讲故事能力,酣畅淋漓”;众多青少年表示河森堡让他们爱上了历史。

    ★ 《进击的智人》是一部充满少年感的《人类简史》,将刷新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认知:匮乏贯穿着人类进化史,我们究竟如何走到今天。

    ★ 《进击的智人》是一张充满知识点的寻宝图。奇趣的历史故事,融汇博物学、化学、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众多领域知识点,是一部难得的跨学科知识佳作。

    “现代人类都是早产儿?瓜子脸的审美是自古有之?“会制作工具”并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男性为什么永远分不清楚女友口红颜色的细微差异?你竟然还没有听说过“外祖母假说”?……

    ★ 读完这本书,你将成为这个周末聚会上特别有趣的人。“所谓进击,就是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

    内容简介

    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

    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个被大自然筛选的人种——智人,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匮乏压力,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十万年后的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之中。

    智人是如何顺利通过造物主的层层考验,*终拥有了主宰世界的力量?而同一时空的其他人种比如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呢?为何会逐渐被大自然淘汰,成为智人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的陪跑者?

    河森堡笔下的旧石器时代,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有混沌初开的蛮荒,有人性乍现的智慧,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底层力量——匮乏,塑造着人类和历史。

    匮乏的环境筛选出拥有足够脑力的智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走出非洲,来到亚洲大陆,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然而自然的匮乏始终存在,不同时空的人类又该以何种姿态应对,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和对抗,实现自我的平衡与进化?

  • 死亡、战争与献祭

    作者:[美]布鲁斯·林肯

    作为一本在国际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经典著作,作者以语源说、语义学等学科为工具,考察了古代印度、伊朗、希腊、罗马、凯尔特、日耳曼等民族的文学与历史文本、语汇、神话、仪式、社会组织结构、法律程序及物质遗存。同时,阐发了印欧民族关于战争与献祭的行为及其所蕴涵的生死观;探讨了印欧神话中死亡与葬礼的布局,辩说了与之相左的观点;指出了不是共同的语言或共同的血统,而是共同的社会结构和共同的历史境遇才产生的印欧民族共同的神话和宗教信仰,并决定了他们活着的方式和死去的方式。

  • 千年悖论

    作者:张宏杰

    《千年悖论》张宏杰出版的第一本书。本书为《千年悖论》全新修订版,其中收录了作者写作初期大部分优秀的 “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及其早年关于历史写作的两篇采访,并配以精美插图。

    书中,作者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叙写了曾被历史和他人书写、评介过多次的诸如吴三桂、曾国藩、慈禧、朱元璋等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人物以及中国的科举制度、残忍的酷刑、满族的汉化、隐士的真相等历史事件,探究了特定时期的人性,给人以新鲜的阅读体验和发人深省的思索。

    对于历史人物的叙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张宏杰自有一套独特的感觉结构。他以冷静细致的笔法,入木三分的刻画,像写自己身边极熟悉的朋友一样,书写了同处时代裂变下的各色人物的起伏人生,探索了历史剧场里的人性浮沉,引人深思的同时,也让人对标签化的历史人物多了一份理解和悲悯。

    关注“人性”的书很多,但从历史的剧场里洞察人性浮沉的为数不多。历史学者张宏杰以平等、悲悯之心,对待被标签化的历史人物(如吴三桂、曾国藩、慈禧、隐士们等),设身处地地同他们一起思考,书写他们的生存困境。写他们如何应对生存的世界和自我,如何拼命挣脱时代的枷锁,经历了怎样的精神震荡和灵魂撕裂,之后又怎样一步步走向世人皆知的人生结局……鲜活地再现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现了对古人勇武、高雅与坚强的追思。

    从张宏杰文字中可以发现,他致力于探索每一个历史人物或群体的底色,从帝王、朝臣到平民百姓,从掌权者到社会边缘人物,从男性到女性,从个人到群体,描写了多种不同的人格结构,他们的共性问题是都面临着时代赋予的或自我性格造成的生存困境,不同的是困境下的选择,或坚守,或转变,或对抗,或偏执,或固步自封,或随波逐流,每一种都潜藏着命运的玄机。在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能用简单的善恶标准去评判,在善恶纠缠中体现出的生命的挣扎、生存的艰辛以及与时代洪流之间的拉扯才是最值得品味的地方。因此,跟随张宏杰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历史人物,我们会发现那些光怪陆离的历史人物与以往的描述迥然不同,甚至颠覆了以往的认知,但不可否认地是他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丰盈,更多呈现了历史人物的底色,带给读者更多有益的思考。

    此外,书中保留了作者的一篇自序,是对文学青年时期的追述。结合自序,再读作者的文章,读者能从中看到作者的思想脉络、价值取向和个性逻辑,及其作为历史学者沉浸于史海中探究人性的喜悦与兴奋。

  • 日耳曼尼亚

    作者:[英]西蒙·温德尔

    一幅私家历史文化导览图,带你漫步德意志;《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十大畅销书”

    【内容简介】

    “日耳曼尼亚”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地名,英语中德国和德意志的称谓Germany即由此衍生而来。这些日耳曼人经过不断迁移,逐渐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定居下来。公元10世纪,日耳曼人建立起神圣罗马帝国。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常处于“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的松散状态,难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统治,帝国的核心基本上集中于德意志地区。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了除奥地利帝国之外的德意志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帝国,自此,奥地利被正式排除在德意志之外。统一后的德意志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牵动全世界的神经,但都以战败收场。1945年,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德意志一直是欧洲历史舞台上活跃的主角,它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影响欧洲的格局和政治走向;同时,它也是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摇篮,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自1945年以来,许多德国人希望能够重现被纳粹的阴影遮蔽的荣光,他们不懈努力,以期重塑德意志辉煌、复杂而又无限多样的文化。

    德意志文化令人着迷,又令人困惑。德国人留给世人的严肃、偏执、冷酷的刻板印象,常常让人误以为他们的国家是一个无趣的国度。但是作者结合多年游历德国的经历,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摆脱了常规历史写作的窠臼,挑战了世俗观点。他不仅介绍了德意志的历史,展示了它独特的地理风貌、建筑和诸多文化元素,还适时提到了奇怪的食物、城堡、疯狂的王子,甚至童话故事。

    作者一直思考并试图解答这一系列问题:关于德国,我们是如何被既有史料误导的,我们应如何避免和摈弃这种误导,何时我们又应该忽略某些历史?这是一本饶有趣味、能够激发读者好奇心的书,可以将读者一次又一次带回德意志经历过的重要年代,重新认识那些似乎早已熟悉的人物,看到一个丰满鲜活的德意志,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为何能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 北方的观念

    作者:[英] 彼得·戴维森(Peter Davidson)

    彼得•戴维森《北方的观念》将“北方”的地理特征、历史记忆、文化内涵与人们关于北方的想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进行了细致、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描述。

    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人们总是情不自禁被北方吸引,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北方”。在这部涵盖面极广、引人入胜文化史作品中,彼得•戴维森跨越了不同的时空,围绕北方的偏远、荒芜和静谧展开沉思,逐一呈现了有关北方的不同观念。在他笔下,北方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目的地,而是人人向往之地,真实、绝对且质朴,却也永远遥不可及。

  • 酒:一部文化史

    作者:[加]罗德·菲利普斯

    Ψ 腐败后的葡萄是如何从“毒药”变成葡萄酒的?

    Ψ 葡萄酒使人具有男性气概,而啤酒会让人变得柔弱?

    Ψ 金酒、白兰地、苦艾酒、威士忌、龙舌兰、伏特加都是如何制成的?

    .

    2014年荣获饮食界和美食图书的“奥斯卡奖”——世界美食家大奖

    .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加拿大历史 杂志》《 CHOICE》等

    “葡萄酒圣经”作者、葡萄酒界“第一夫人”简西丝·罗宾逊

    联袂力荐

    .

    长达9000年的酒文化史,放纵与克制的角力,从葡萄酒到金酒,一览人类与酒的爱恨情仇,理解酒与权力、性别、阶层、种族和世代的联系。

    .

    ————————

    .

    酒一直是一种具有很大争议性的商品。在9000年来的文化和经济史中,作为日常健康饮品的酒,与作为社会、政治和宗教焦虑对象的酒之间展开了一场拉锯战。酒是怎样同权力相博弈的,又是如何与性别、阶级、种族和世代等问题产生联系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酒消费的管控,主要是基于当时盛行的关于酒精利弊的考量。当今社会,世界上一些地区已经进入了“后酒精”时代,酒的消费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怎样才算适度饮酒?如何劝说人们适度饮酒?这些问题是整个酒文化史的核心。

  • 亚裔美国的创生

    作者:[美]李漪莲

    在过去的50年里,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成长最迅速的族群,大大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历史学家李漪莲在《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中讲述了亚裔美国人从第一代直至今天,在美国扮演的富有争议的角色。

    从16世纪登上第一艘跨太平洋船只的水手,到“二战”期间被监禁的日裔美国人,本书展示了亚裔移民和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后代在美国如何转变的历程。在过去数十年里,新的亚裔族群因新移民和难民的到来而形成、崛起。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受歧视的少数族裔”,而成为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也代表了今天在美国仍十分复杂的种族问题。

    本书考察了亚裔美国人在过去数个世纪如何创造和重塑美国,提供了这一重要且多样的共同体的全新历史。更重要的是,本书还为理解美国本身,其种族与移民的历史,以及它在当今世界所处的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它是《纽约时报》的“编辑之选”,被《柯克斯评论》评为2015年最佳非小说类图书,被历史爱好者评为“2015年10本不容错过的历史书”,《洛杉矶时报》称之为“迟来的激动人心的编年史”。《纽约客》《NBC新闻》《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经济学人》《明尼阿波利斯星报》等知名媒体重磅推荐。

  • 印尼 Etc.

    作者:[英] 伊莉莎白·皮萨尼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3,500座岛屿组成,住着360个族群,说看719种语言。它不仅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也是一个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多样性与异质性的国家。印尼长年饱受殖民剥削与冲突战争蹂躏,拥有复杂的殖民经验与艰辛的现代化历程,加上其地理特征所导致的多种族、 多语言、多宗教的特性,要理解它殊为困难。伊丽莎白·皮萨尼曾先后以驻外记者和艾滋病流行病学家的身份周游印尼诸岛,深入观察和理解这个神秘多变、处于现代与传统的奇妙交汇处的国度,并深入剖析印尼近代史、政治制度、种族宗教认同、僵化官僚体制,以及传统的“黏稠”文化,将游历中所见所闻的零星片段逐渐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印尼画像。

  • 波斯笔记

    作者:李零

    波斯,古代世界的中心,与秦汉并立的强大帝国,中西交流的关键枢纽。继《我们的中国》之后,李零教授用“我们”的眼光审视古代中亚和世界历史,精彩图文再现波斯余晖。

    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车书一统”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不论是贵重商品、动植物还是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以波斯为中介。本书系统详实地整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地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历史—地理篇”,有关波斯帝国的政治、疆域、制度、宗教,下篇十章为“考古—艺术篇”,介绍宫殿、石刻、艺术品、博物馆文物。此书为我们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野。

  • 鸟瞰古文明

    作者:[法] 让-克劳德·戈尔万

    130幅城市复原图,重现古文明全景

    借由细腻画笔,溯着时间之流,触碰千年前的繁华巨梦

    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横跨九大地域,近百座建筑群跃然眼前

    它们是古代统治者雄心与抱负的见证

    也是我们理解古希腊、罗马、埃及文明的最佳途径

    所有伟大的城市,都是在信念与梦想中建构而成。

    它们并不只辉煌于历史,其光芒也照耀了后世前进之路。

    古代城市复原领域巨擘让-克劳德·戈尔万凭借集绘画、建筑与考古学于一身的天赋, 将那些化为尘土,颓成残垣的古老废墟重新修葺。

    内容简介

    当我们阅读历史书籍,闭上眼睛想象古代人的生活时,最大的困难和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不是古代人的活动本身,而是他们活动的场所。失去场所的活动很快便脱离了我们想象的控制,背景的缺失让一切陷入失序,美妙和谐的图景转化成或滑稽或丑陋又失去连贯性的碎片。而古代城市复原图的重要作用便是:让我们回到现场,用想象力带着肉体,亲身体验历史。

    毫无疑问,古代城市复原图的绘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本书作者让-克劳德·戈尔万及其团队用丰厚的考古学、建筑学知识,以及他出色的绘画天赋达成了目标。他用细腻的水彩画直接呈现了古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5世纪,时间横跨3000年。130幅复原图配以文字,精心介绍了87个地区与城市,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一网打尽,其中不仅铕被各类史书反复提及的重要城镇,还有曾经辉煌一时却被人遗忘的诸多地方。每一幅图画都是成千上万条信息的结晶,甚至一幅图中浓缩了一座城市数佰年的历史,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通过眼前的复原图,凝视众多文明结晶,我们获得了观察历史的另一个视角,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智力体验。

    编辑推荐

    ☆130幅复原图呈现古地中海文明三千纪的繁华与梦幻

    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5世纪,时间横跨3000年。130幅复原图、配以文字精心介绍87个地区与城市,囊括巴比伦、迦太基、雅典、特洛伊、罗马等众多历史名城,将古地中海文明全景呈现。

    ☆古代城市复原图制作领域巨擘率领的专家团队,用纸笔精准重构历史发生之地

    让-克劳德·戈尔万,建筑师,考古学家,曾指挥位于埃及卢克索的“法国·埃及·卡尔纳克神殿研究中心”逾10年,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员,发表古代城市复原图数百幅,更有超过千幅作品被阿尔勒考古博物馆收藏。作者及其团队(历史学家、碑文研究者、建筑师、地理学家等)从事专业城市复原图绘制工作30年,每一幅复原图的背后都包含着千万条信息。

    ☆图文结合,详解城市历史与其建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对城市规划,城市主要建筑的来历、规模、结构等方面的详实说明,深入古代城市的肌理。无形的历史受肉于各有魅力的城市,变得可以被触碰、抚摸。

    ☆ 地中海古城版“清明上河图”,用艺术的手法呈现历史之美

    冰冷的研究成果被转换成生动的水彩画作,错落有致的线条辅以层次分明的淡彩,宏大的景观冲击着读者的视觉感官,让读者以苍鹰的视角看尽古地中海世界的繁华,又给予读者充足想象的空间,带领读者亲临其中,感受其美。

    ☆各色城市、各式建筑,多角度透视历史

    历史不仅仅属于帝王将相,更属于芸芸众生;历史中的城市不仅仅有都城、重镇,也有着边境据点、乡野小镇。从帝王宫殿、神庙到普通人家、磨坊,本书所绘城市不仅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城,也有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地区,通过叙述后者平常而不失波澜的的生活,给人们另一个观察历史的角度。

  •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

    作者:黄楼

    中晚唐宦官政治是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课题。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而新颖的探讨。

    本书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入点,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表现。中晚唐“宦官政治”是继东晋“门阀政治”之后,皇权政治的另一种变态形式,也是永贞革新、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演进发展的逻辑主线。它由皇权政治中来,最终又回归到皇权政治中去,对五代及宋初政治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