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德国人

    作者:[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20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之一为德国人作传

    ☆一本书读懂德国人的浪漫与暴力、理智与狂热

    ☆演绎德国人千年盛衰史,讲述一部不断重复悲剧和充满讽刺的历史

    ·

    德意志帝国和德意志民族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本书叙述的是德国人的历史,而不是德国的历史。

    从梦想主宰世界的卡尔大帝,发明活版印刷的 古腾堡,终身从事宗教改革的路德,发现行星规律的开普勒,狂飙运动中兴起的歌德,愤世嫉俗的贝多芬,一统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一直到臭名昭著的希特勒,通过对历史风云人物有血有肉的描绘,本书叙述了德意志民族从公元800年到20世纪40年代的千年盛衰史,一部不断重复悲剧和充满讽刺的历史。

    在作者笔下存在两个德意志:一个是由艺术家和哲学家组成的文化世界,另一个则是由军人和皇帝组成的政治世界,这两个世界彼此割裂,鲜有交集,最终塑造了德意志民族的双重性格。他们严肃认真,攀登人类文明高峰,令人崇敬;但又凶残野蛮,妄想征服世界,令人畏惧和反感。

    如此对立矛盾的性格如何集于一身?一个培育了歌德、贝多芬、康德这些伟人的民族,怎么会一再走上野蛮道路?本书将对此提供一个答案。

    ·

    一想到德国人民,我不免常常黯然神伤。作为个体,他们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 ——歌德

  • 北方以北

    作者:[英] 埃莉诺 • 罗莎蒙德 • 巴勒克拉夫(Eleanor Rosamund Barraclough)

    ★★★

    当代杰出人文性书评及文化杂志《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BBC新一代思想家”入选者亲身游历萨迦中北欧风起云涌的山河大地,揭开隐藏在北欧传奇故事中的历史真实

    ……………………

    ◎ 编辑推荐

    ★ 以独特的切入点将北欧历史娓娓道来,填补国内北欧历史类图书的空白

    · 萨迦是中世纪北欧留给世界的文学瑰宝,其题材和广度涵盖地理、历史和人文领域;

    ·萨迦紧张激烈的叙事即使削去枝叶,也足以媲美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喜剧或好莱坞的史诗巨制;

    ·扬帆萨迦的戏剧与幻想世界,探寻中世纪文学瑰宝中真实的北欧历史 。

    ★ 抛弃传统的撰写方式,以四方位为脉络,追寻北欧人探索世界的足迹

    ·向西:他们曾跨越北大西洋,在格陵兰岛定居数百年,并尝试在北美洲的外缘安家落户;

    ·向北:他们曾在北极圈以北与游牧部落开展贸易、缔结盟约;

    ·向东:他们曾在罗斯的江河上航行,沿路做皮毛和琥珀生意,直至里海岸边,乃至更远的巴格达;

    ·向南:他们前往罗马和耶路撒冷朝圣和征战,还在遥远的君士坦丁堡加入皇帝的贴身精英卫队。

    ★《魔戒》《权力的游戏》……许多耳熟能详的西方文学、影视作品,都受到北欧文化与萨迦的影响

    ·托尔金根据古诺尔斯语文本创作了霍比特人、矮人和魔戒的故事;

    ·《权力的游戏》临冬城大战前“野人”在炉火前讲述的自身经历,正是萨迦主人公常常遇到的情景;

    ·儒勒 • 凡尔纳《地心游记》中关键的羊皮纸正是出自冰岛萨迦作者的卢恩文手抄本;

    ·《驯龙高手》、美剧《维京传奇》……无数影视作品中回响着“古代北国”的传奇故事。

    …………………………

    ◎ 媒体推荐

    一本既有趣又博学的书,毫无疑问,作者治学严谨且见解深刻。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从新鲜生动的角度研究了维京人——其中商人和远行者比打家劫舍的强盗要多。这本书兼收并蓄地记叙了他们在遥远、陌生、有时纯属虚构的王国的非凡历险。

    ——希瑟 • 奥多诺休,牛津大学古诺尔斯语教授

    充满活力的叙述,以令人愉快的方式唤起了维京时代的精神。

    ——《BBC世界史》杂志

    《北方以北》新颖生动而旁征博引,是对维京人、萨迦和斯堪的纳维亚许多事物的全新探讨。

    ——伊丽莎白 • 阿什曼 • 罗,剑桥大学斯堪的纳维亚历史学高级讲师

    …………………………

    ◎ 内容简介

    8世纪走向尾声之际,维京人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中世纪,北欧人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北至北极斯堪的纳维亚的荒原,南到中世纪政治动荡的基督教腹地,向西越过汹涌的海洋到达格陵兰和北美洲大陆外缘,向东沿着罗斯的江河从事贸易。本书透过北欧人在中世纪文学体裁萨迦中讲述的故事,探索了这片天地。

    可是,古诺尔斯语萨迦对维京世界的描绘严重脱离史实。这些故事呈现出现实与幻想混合、准历史冒险与超出现实的奇闻异事夹杂在一起的特点。在萨迦手抄本布满裂纹的褐色页码中,巨怪、群龙、怪诞的部落与探险家、贸易商和国王推推搡搡,各不相让。

    为了探索萨迦和产生了萨迦的那个世界,作者游历了萨迦所描写的那片风起云涌的山河大地。一路上,作者用考古发现、卢恩文石碑、中世纪世界地图、百科全书手抄本及拜占庭和巴格达等地的文本,对内容丰富却又常常让人疑惑的萨迦叙事做了解读。她穿越古诺尔斯世界的旅途表明,把萨迦与另外这些指点迷津的证据相互对照,我们就可以渐渐明白,数百年前,这种处在欧洲最外缘的独特文化是怎样亲历、记忆和想象这个世界的。

  • 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

    作者:[德]沃尔夫·勒佩尼斯

    德国人的文化自傲一度成为扭曲社会发展的强迫症,20世纪德国政治的灾难,正是源于这种高估文化而牺牲政治的倾向。勒佩尼斯对纳粹癫狂的原因给出了极具洞察力的解释,他循着民族主义和文化固着的路径,揭示了德国神经紧张和极端爱国主义外交时代的内涵。勒佩尼斯的历史观念中包含了对欧洲和美国来说都极为重要的政治教训,那就是,以文化替代政治将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本书主要探讨了一个可以说是灾难般的德国人习性,即视文化成就高于一切,视文化为政治的高尚替代品。这种倾向深刻影响了从18世纪末直至今天的德国历史。作者认为,德国人对艺术的偏爱强过政治,是理解纳粹主义特殊本质的基础,许多德国人(和其他人)正是被纳粹所吸引。希特勒及其圈子中的许多人都是失败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他们仿佛在将政治作为一种艺术的替代形式来付诸实践。

    勒佩尼斯重点关注了歌德和托马斯·曼,同时也涉及了其他重要人物,如诺瓦利斯、沃尔特·惠特曼、列奥·施特劳斯和艾伦·布卢姆等。勒佩尼斯所关心的不仅是德国,他还关心德国人的文化迷恋、文化优越感及对政治的蔑视如何影响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法国和美国的关系。

  • 勘破狐狸窗

    作者:吴真

    狐狸窗,是日本民间至今流传的一种手诀。当人类遭遇狐狸嫁女、妖怪作魅等怪异现象时,赶紧用八根手指头搭成一个菱形的狐狸窗,置于眼前。透过狐狸窗你就能看见,那些粼粼点点的鬼火,其实是朝圣的狐狸们拿着提灯,列队前往狐狸王国的首都,东京王子稻荷神社。作者十年来,多次往返中国、日本,实地考察、调研日本民俗,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并且寻访珍本善书。因此,名为“勘破狐狸窗”,是回到历史现场,看破被既有历史叙事遮蔽的迷雾,形成一种“祛魅”的视角。书中,作者分梳了“人事”与“书事”两个范畴,在细密寻访中,将它们各自奇妙的经历与发现,呈现给读者。在书中,既有寻访“被鲁迅记忆抹去的敷波先生”,也有“饮食中的夏目漱石”;既有“日本早的中国道观实地调查”,也有中国民俗学鼻祖钟敬文留日生活的一览与“日本民俗调查计划”。

  • 毒品史

    作者:[墨] 卡门·博洛萨 / [美] 迈克·华莱士

    本书从2014年9月发生的震惊全球的43名学生被集体屠杀事件切入,揭开了一个世纪时间里形成的墨西哥毒品帝国的一角,尤其是2006年以来美墨两国共同打击墨西哥毒品犯罪的真相。

    墨西哥有着种植毒品的理想条件,又毗邻全球毒品消费大国美国,毒贩售出毒品,买回武器,不仅彼此暴力对抗,还收买司法人员、警察甚至军队,从而造成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再加上当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北美自贸协定》的签订,墨西哥已深度卷入毒品经济。

    作者想揭示毒品战争为什么越来越贻害无穷,毒品政策到底错在哪里。

  • 共有的习惯

    作者:[英]E. P. 汤普森

    战后英语世界广受瞩目的马克思主义者,史学巨擘,新左派重要奠基人,与霍布斯鲍姆齐名的思想家

    重构社会与文化的里程碑研究,从《共有的习惯》到共同的意识,孕育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汤普森在我眼里是独特的历史学家,他不仅拥有智慧、才华、学识和写作天赋,还能创造出令人望尘莫及的杰出著作。凡是读过他的人都不会忘记。——E. J. 霍布斯鲍姆

    粮食骚乱中的民众为何守纪节制,很少趁火打劫?卖妻交易中的女方为何轻松得意,甚至非常开心?喧闹游行中的队列为何只是象征性羞辱,却无实质性伤害?光怪陆离的民众行为到底如何解读?

    18世纪的英国,父权衰落,法度废弛,社会急剧转型。失去保护的平民诉诸传统与习惯,捍卫自身权利。他们抵制圈地运动,反对自由市场,逃避资本主义,在与统治者的互惠博弈中,发展出独特的平民文化,成为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先声。

    《共有的习惯》对18、19世纪英国社会的乡规民俗进行了再考察,对于当年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乡间的风俗,如“买卖妻子”“喧闹游行”等作了深入的描绘。作者独特的“道德经济学”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破除理性经济人的迷思,探索人性的多种可能。

  • 成人漫畫表現史

    作者:稀見理都

    「乳首殘像」

    「觸手」

    「斷面圖」

    「啊嘿顏」

    etc...

    成人漫畫特有的表現方式是何時誕生、又是如何成為「共同語言」的呢?

    本書將用大量資料與證詞揭開色情漫畫的神秘面紗與不為人知的歷史。

    現在已難以入手的傳說同人誌「乳首殘像」(『エロマンのゲンバ』增刊)的訪談也重新收錄!

  • 惊奇与怪异

    作者:刘星 著

    《惊奇与怪异:域外世界怪物志》是一本好奇心之书,是在寻找世间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过程中,偶有所得,编撰而成。也是一本志怪之书,收集了人们在了解未知事物的途中,以想象力凝结而成的误解,并对这些误解进行深入浅出的挖掘,试图找出其背后的故事。同时也是一本镜像之书,希望对照这本书,能够发现一些东西方共同存在的观念、思维,试图减少一点对东西方认知差异上的迷思。

  • 中国符号·中国茶:一片绿叶的故事

    作者:冯旭 王宇葳

    1.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好奇,好奇自己,自己的家,家中的人、事、物,然后扩大到整个社会、国家……孩子像历史学家,问自己的来源;像文化人,问祖辈的生活、事与物;像哲学家会思考……怎么让他们满足上述的想象与求知,这套“中国符号绘本”可以由亲子阅读来完成。

    孩子正是未来的主人翁,有了这套文化绘本,让他们由中国符号学习祖先的智慧,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传承与发扬。

    2.台湾汉声杂志创始人、著名文化学者黄永松先生撰文推荐。

    3.本系列丛书由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工作室艺术家倾力创作,耗时数年,每一张画都是一幅艺术品,手绘创作,用颇具匠心的描绘,为给读者呈现一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佳作。

    4.中国符号系列绘本是既适合学前亲子阅读,完成陪伴式成长的家庭教育绘本,也是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初级读本和大人作为艺术绘本的收藏书籍。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制茶工艺、 茶器用具还是饮茶之道,都十分讲究。 饮茶不仅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祥和、能静的生活艺术。

    当我们喝茶的时候,不只是味觉的享受,绿色的水世界是视觉的体验,还有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有自然芳香的茶之味,有入口的温润之感。视、听、嗅、味、触,人之五感尽在茶中,可令人胸怀舒畅,逍遥自在。

    本书是通过采茶、摊青、炒茶、揉捻、成茶、沏茶等一系列富有诗意的画面,全方位展现茶叶的生产过程,让我们的孩子对茶的认识不只停留在茶的味道这一物质层面,更进一步扩展到对自然世界的感受,进而激发对大自然和人的爱这一精神层面,透过一杯茶一世界理解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

  • 耶路撒冷告白

    作者:[印度]利皮卡·佩拉汉(Lipika Pelham)

    这是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成长于孟加拉国的利皮卡.佩拉汉,随其英国籍犹太人丈夫里欧搬进耶路撒冷──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备受争议的神圣之地。面临新环境的冲击,两人婚姻一度岌岌可危。陷入矛盾难解“以巴冲突”中的佩拉汉,从个人经验出发,以婚姻生活为轴线,进而观看周遭,体认当地人们的对立与仇恨、矛盾与误解;记录下文化之冲突,生活之龃龉。失根的灵魂试图找到归属,在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交互激荡中,尽管模糊,仍试图在这座繁复的城市里勾勒出和解与希望之图像。

    1、三千年沧桑历史凝成的一滴眼泪,数百万失根灵魂化成的一句告白。在这里,你能看到过去所有历史的侧影,当下所有问题的症结,却唯一看不到未来。

    耶路撒冷这座城市自诞生之初就被神圣性占据了大部分躯体,每一次盛衰都会强化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神性,大概没有哪座实体城市像耶路撒冷这样见证过人类历史的变迁。同时,它也是一座世俗之城,它充满欲望且辗转于多人之手,宗教、领土、财富、权力、血腥交相叠加。然而,它的未来在哪里,却是身处其中的人都难以看透。

    2、真人版《耶路撒冷三千年》,女性版《为你,耶路撒冷》,关于耶路撒冷,这是可读性最强的一本书。

    这本书不是像《耶路撒冷三千年》那种流水账式的历史资料堆砌,没有那种讳莫如深的学术气质,而是以个人的视觉对这座千年之城的观察。大历史缩到了小家庭,那种切肤的真实感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耶路撒冷。同时,这本书也不是像《为你,耶路撒冷》那种新闻报道式的纪实文学,追求所谓“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概括,让读者毫无抓手。这是一个BBC女记者以异乡人的见闻、情感、家庭为切入点写的耶路撒冷,是她个人与这座城市的碰撞和纠缠,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与这座城市的碰撞与纠缠,能最大程度地靠近读者的立场,读来更有亲切感。

    3、BBC女记者的移居生活实录,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展现耶路撒冷这座宗教圣城的历史与未来,让中东冲突不再只是无关痛痒的国际新闻,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

    4、台湾诚品、博客来书店双选书榜首,著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感动推荐。

  • 不乖的哲学家

    作者:[法] 罗朗·古内尔(Laurent Gounelle)

    编辑推荐:

    ★这是两种命运的碰撞,也是两种生活理念的较量;当现代文明的罪过切实影响到生活,我们才会真正反思生命的意义。

    ★一部引人入胜、诙谐幽默、内涵深厚、悬念满满的小说。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背后,巧妙地隐藏着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控诉,毫不留情地揭露现代社会的顽疾。

    ★法国百万畅销小说作者罗朗·古内尔,继《曾经想要幸福的人》后,又一部发人深省之作。

    ★《不乖的哲学家》在法国是备受瞩目的畅销小说,本书出版至今法国亚马逊总排行一直保持在畅销榜中。

    ——————————————————————————————————————

    内容提要:

    桑德罗是个年轻的哲学家,他的妻子在南美洲因为当地原住民祭献的缘故而丧生,于是桑德罗对原住民本来的好感消失殆尽,他现在一心只想为妻子复仇。

    对于一位哲学家来说,比起杀掉这些野蛮人,更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永远感到不快乐。

    于是他将现代化的商品引入原始部落,让原住民开始有私有财产的观念,让他们开始有个人想法、产生竞争心态,生出相妒之心……

    一切如他所愿,效果立竿见影!

    ——————————————————————————————————————

    媒体评论:

    这本书涉及我们自身、我们的社会及我们的文明。作者要表明的其实就是,如果想让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社会”陷入不幸,只需让生活在其中的成员活成我们的样子就够了……

    ——法国美好生活网站

    罗朗·古内尔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探险:一场寻找在现世能够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的探险,启发我们产生对自身的思考。读过此书,您将改变以往对生活的看法。

    ——法国Fnac网站

    在这个充满幽默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我们的文明及我们的消费模式的质疑。作者一步步揭露出人们的思想是如何被操控的。通过现代社会与书中所谓的“原始人”的对抗,我们将发现当今社会的种种局限。

    ——WordPress博客平台博主评论

    这本书可能会令那些认为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一辆新车或一部新款手机体现出来的人咬牙切齿。

    ——法国亚马逊读者评价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己:西方文明带给我们什么?它是如何改造我们的灵魂、思维方式、欲望与追求……并且往往,还令我们浪费自己的生命。

    ——法国书商之选网站

  • 知觉之门

    作者:  [英] 阿道司·赫胥黎

    ◆ “垮掉的一代”“雅痞”“嬉皮”几乎人手一本的不朽经典。在那个时代,赞美这本书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 英国伟大作家、《美丽新世界》作者阿道斯·赫胥黎最具献身精神的作品!用迷离的文字记录下了亲自服用迷幻剂之后的超感官体验!

    ◆ 深刻改变了二战后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一代又一代西方人的主流审美!影响力波及文学、美学、神秘学、艺术、设计、音乐、绘画、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 催生了迷幻摇滚乐,塑造了Pink Floyd、大门、地下丝绒等迷幻摇滚乐队,并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了他们:披头士 | 鲍勃·迪伦 | 大卫·鲍威 | 杰克·凯鲁亚克 | 乔布斯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吕克·贝松 等。

    ◆ 收入超过30张彩色高清西方名画。

    ——————————

    阿道斯·赫胥黎晚年时应朋友之邀,亲自尝试了从一种名为佩奥特的仙人掌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麦司卡林,并且导致了诸多幻觉的出现。同时,赫胥黎的朋友以及妻子也在旁录下了整个过程。事后,经历过幻象的赫胥黎内心无法平静,便根据脑海中的种种回忆,以及重听录音中自己的喃喃细语,再加上自己对于幻觉的种种思考,写下了《知觉之门》一书,并在之后又写作了它的续篇《天堂与地狱》。两篇上下呼应,借着对幻觉的解读,探讨了超越整个时代的终极问题:人脑究竟有没有极限?当利用外部因素打开大脑紧锁的神秘之门,人会不会成为无限?——“清除一切迷障,知觉之门将开,万物显出本相:如其所是,绵延无止。”

    另值一提的是,在阿道斯·赫胥黎临死之时,面临巨大的病痛,他给妻子在纸上努力写下了最后的遗言:“LSD, 100微克,肌内注射。”

    ——————————

    精彩极了,又富娱乐性。——《纽约客》

    赫胥黎将神秘主义归结于药物的作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纽约时报》

    这本书指引了无数的嬉皮士“动身上路”。——《每日电讯》

  • 走进大文豪的家

    作者:【英】尼克·钱纳

    《走进大文豪的家》从一些广受欢迎的作家的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作家周围的事物包括房屋对他们写作的影响。其中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隐居在英格兰西南部时的住所,伊夫林·沃晚期作品《旧地重游》中的原型——伍斯特郡的乡间别墅,莎士比亚童年时居住在斯特拉特福小镇的木头小屋,还有激发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故事灵感的东萨塞克斯郡内的小花园。通过探索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建筑,了解那些鲜活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 城市的精神2

    作者:贝淡宁 / 艾维纳

    全球著名政治学者贝淡宁和艾维纳在成功合著《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一书后,为展示世界更多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核,他们联合全球十五位知名学者及媒体人,深入研究自己常住或常往的城市的历史、人文和现状。所选取的十四个城市,既包括中国的上海、成都、青岛等,也包括具有全球联系和远大抱负的世界城市如东京、孟买、迪拜等,还有一些特色小城市如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这些城市规模上各有不同,却都有独树一帜的身份。

    学者们以个人经历为基础,在大量阅读资料的同时,以“漫步城市”这种方式获得的感想和对当地居民的采访和讨论为创作素材,力图描绘出更为全面的城市特性画卷。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此时此地”的现场经历以通俗易懂的笔触表达出来,引人共鸣,发人深思。

    本书对“城市的精神”这一议题的思考更加多元化,书中的争议和反思,也揭示出在发掘和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认同是复杂的,包容是需要时间的,塑造城市精神如罗马之城的建造,非一日建成,也非一人之力可行,需要摆脱现实的一些桎梏,突破“身份认同”的地方主义局限,以包容的姿态为城市成为人们共同宜居的开放空间而努力。

  • 印第安神话故事(经典插图本)

    作者:威廉·特罗布里奇·拉尼德(William Trowbridge Larned)

    1921年插图本原版全译,共计出版38种版本! 最古老的美洲人写给年轻一代的故事!

    为什么知更鸟的胸脯是红色的?为什么郊狼比其他动物更聪明?印第安人有他们的答案。

    书中是一个“故事爷爷”亚古讲述世界初生时发生的事情,那时候人与动物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大地上充满了神奇的魔力。这些故事透着一股质朴的气息,从人与自然到人与人,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敢于挑战自然的人之向往,以及对自我追求的尊重。这些神话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种生活,涉及到印第安人的服饰、习俗、信仰等方面,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文化气息。

  • 伦敦文学地图

    作者:(美) 哈罗德·布鲁姆

    如果将伦敦充满文学气息的景点写成书,一定会比七部《哈利·波特》还要长。从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到狄更斯最喜欢的小酒馆,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到马丁·艾米斯笔下的波尔图贝罗街,你能看到一连串的熟悉名字,塞缪尔·佩皮斯、丹尼尔·笛福、亨利·菲尔丁、奥斯卡·王尔德、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亚·伍尔夫、乔治·奥威尔、格雷厄姆·格林、伊夫林·沃……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伦敦文学地图》沿着厉史的隧道展示了伦敦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让有心人足不出户亦可以走进心仪的文学大师的生活空间,尽情领略这座城市异彩纷呈的人文风光。

  • 爱尔兰凯尔特神话故事

    作者:詹姆斯·斯蒂芬斯 / 阿瑟·雷克汉姆

    在这本出版于1920年的故事集中,詹姆斯·斯蒂芬斯为我们精心挑选了十个经典爱尔兰神话,以想象为翼,带着读者穿行在人世与异界之间,引领我们随着图安来到无人栖息的爱尔兰,为费奥纳勇士们与异界女巫的搏斗而心惊,为芬恩失去爱人后的失魂落魄而哀伤。在这些传奇英雄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勇敢与忠诚的高贵品质,也能窥得善妒与执拗的真实人性。

    ★ 得到徐志摩盛赞的爱尔兰文学名家经典代表作。本书作者詹姆斯·斯蒂芬斯与叶芝、詹姆斯·乔伊斯同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他对爱尔兰文化与神话传说的造诣颇深,本书是其代表作,也是爱尔兰神话的经典版本。

    ★ 英国插画大师绘制精美插图。书中插画均由英国插画黄金时代的领军人物阿瑟·雷克汉姆精心绘制,其代表作品有《爱丽丝漫游仙境》《仲夏夜之梦》《尼布龙根的指环》《柳林风声》等,他因丰富的想象力和神秘奇幻的风格被称为“艺术的魔法师”。

    ★ 众多魔幻巨著的灵感源泉。凯尔特神话是与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并列的欧洲经典神话,而爱尔兰神话则是这个庞大故事体系中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分支。在经典魔幻文学作品《魔戒》和《哈利波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凯尔特文化元素。

    ★ 装帧精美,极具收藏价值。封面四色印刷,采用烫金、压凹工艺,再现欧洲古本韵味。

    ★ 译言古登堡计划牵头翻译,专业机构保障译稿流畅优美

  • 空间简史

    作者:[意]托马斯·马卡卡罗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又怎能看清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自人类第一次用步伐丈量大地,探索空间的欲望就从未停止。“我们在哪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答案却总是暂时性的,不断被新的常识更替。

    在早期文明中,先人用神话确立“哪里”的最初答案。在青铜器时代,人们已经勾勒出复杂美丽的地图,并且能够利用星星找到方向。在中世纪,计算和导航工具更加完善,一个新大陆的发现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哪里”的概念,随之而来的探索迅速填满了古老羊皮纸地图上的空白。在当今时代,望远镜拉近了我们与天空的距离,新的行星被发现。星星变成星系,星系汇成星河,汇入无涯的宇宙。但仍不断有新的理论重塑着宇宙的轮廓。

    过往的理论或被证实,或被推翻,“哪里”这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却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后来的我们”去发现,去留下新的足印。

  • 迷宫之谜

    作者:[英]亨利·艾略特 / [法]奎贝 绘

    通常,我们时刻小心谨慎以防迷路,那为什么有人会渴望走进一座迷宫呢?

    雅典王子忒修斯进入迷宫时,还是个孩子,但是当他走出迷宫,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男人,一个英雄。

    19岁的嬉皮士青年格雷格,在音乐节散场后的营地,孤独地摸索出设计高阶迷宫的复杂规则,而建造了世界十大迷宫之一的朗利特迷宫之后,他却消失了……

    艾柯说,一座迷宫不需要牛头怪,一座迷宫本身就是牛头怪;而博尔赫斯说,一部大书就是一座迷宫,通向所有可能的未来。

    从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到欧洲园林的树篱迷宫,再到电影《闪灵》《007》,游戏“超级玛丽”,小说《爱丽丝漫游仙境》,“迷宫”的意象和形象,在文学、建筑、艺术中散发出迷人的特质。

    如何走出迷宫之王设计的迷宫?

    为何欧洲园林都是“迷宫控”?

    为什么卡夫卡、博尔赫斯和毕加索都迷恋迷宫?

    沿着希腊神话中忒修斯进入米诺斯迷宫时带着的红线,每读一页转一个方向,解密迷宫之谜。

    你没有发现迷宫( maze )与惊奇( amazement )之间的联系吗?迷宫是如此的复杂迷人,我甚至为它写了一首诗。——博尔赫斯

    它让阅读变成了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这本书既是谜题,也是解谜工具,而谜题的答案,就是各种各样的诱惑、挫败和上瘾——这与真正的迷宫别无二致。

    ——《卫报》

    引人入胜,资料详实……在艾略特深沉的文字与奎贝灵动的画作中,不断迷失又有所发现,是一种令人成就感满满的体验。

    ——《出版人周刊》

    一场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

    ——《书单》

  • 被弃的意象

    作者:[英] C·S·路易斯

    本书是著名文学家、学者C.S.路易斯的最后一部学术著作。书的前身是路易斯在“二战”前后为牛津大学学生开设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诗歌导论”课程讲稿。路易斯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为主要样本,旨在勾勒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形态,即作者所说的“中世纪模型”,并由此审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质。

    《被弃的意象》不只是一部通识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记载了西方人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构想和谐的世界秩序、为自己的灵魂寻找精神依归的历程,也蕴含了作者关于宇宙、文学、人生、时代、思维方式的洞见和领悟。此外,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引文及思想背景,本书译者精心撰写了6万字平易翔实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