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中国乡贤

    作者:袁灿兴

    三千年来,他们是中国乡村的脊梁!泽被后世的楷模!本书围绕中国历代乡贤,择取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乡贤人物,以生动故事,翔实史料,展示其在慈善、公益、文化、教育、治安、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积极作用。由本书也可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生态,了解传统士绅如何努力造福乡梓,而乡人、社会、官方 ,又是如何予他们以肯定,授以乡贤之荣耀,使之名垂 青史。本书按年代展开,择取各个时段具有代表性的乡贤,展示了乡贤群体适应时代变化,自身加以调整,以更好服务乡梓的历程。 功德言行,荣光乡梓,丰神仁意,山高水长 生于其地,而有徳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 天地之心,生民立命,未尝一日相忘; 追求至善,实践理想,贤者宣勤地方。 读懂乡贤,读懂中国。 有一种归属是乡情,有一种诚挚是奉献乡土,有一种荣耀被称为乡贤。不分贵贱,不论贫富,服务于乡土之心,让他们从事于教育、赈灾、治安、文化等事业。大人物的小故事,小人物的真传奇,中国传统士绅的品格、精神、骨气,凝聚成乡贤文化。 著名学者陈明点评。
  •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

    作者:[日] 盐野七生

    【内容简介】 盐野七生在这部著作中介绍了马基雅维利的一生,展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生活画卷。本书与作者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罗马人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等在叙述上既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又独立成篇,在历史长河中撷取一叶,铺陈发华,读来引人入胜。 本书可以说是通过马基雅维利的视线来看文艺复兴。第一部着力于介绍马基雅维利的生活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相关情况,交代时代背景;第二部重点介绍马基雅维利的职场生涯,包括主要经历、业绩、相关历史事件和遭遇;第三部着重介绍马基雅维利失意后的奋斗经历和著述生涯,介绍和评价了他的重要著作和成就。 ----------------------- 【编辑推荐】 1、日本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其前作《罗马人的故事》得到俞敏洪、王石、王巍等人倾力推荐,全套十五册累积印量已超百万册。 2、随书赠送精心设计的知识导图,一张图快速了解本书内容,纷繁历史,一图掌握。 3、读懂马基雅维利,就是读懂为君之道,一本当代中国管理者需要的书。如何作为一名君主、管理者?如何统治、管理一个国家、团体?这是所有时代都需要回答的问题。对马基雅维利来说,这是他倾其一生力求解答的问题。 4、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燃烧生命,尽情释放,每个人都在创造一个时代。站在时代十字路口的我们,正在经历新的一轮“文艺复兴”。 ----------------------- 【名人推荐】 需要称赞一下盐野七生,一个女性在写历史的时候,写出了男人写不出的气魄和壮烈来。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历史在她笔下如同缓缓展开的色彩斑斓的巨幅油画,栩栩如生又冷静透彻。盐野七生的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我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维利的故居。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等名流的来龙去脉。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
  • 我们的中国

    作者:李零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历经多年遍访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等,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 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我们的中国》是李零在《我们的经典》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的巨制。
  •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

    作者:刘二囍 编著

    在喧嚣的都市里,总有那么一个拒绝任何声音的宁静角落,那就是书店。书店被称为反映一座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本书为第一本对广州著名独立实体书店的巡礼。通过实地探访,记录了广州众多独立书店中具有代表性的数家,包括1200bookshop、学而优书店、博尔赫斯书店、唐宁书店、联合书店、方所书店、禾田书房…… 书中的文字,由一群热爱书店的青年实地走访后撰写而成。他们相聚在1200bookshop,以广州第一家不打烊书店开启探访之旅,继而走进了广州独立书店圣地博尔赫斯书店,探访了老牌人文书店代表学而优,走进摇滚书店红书店,以及最具学术气息的二手书店小古堂。通过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书店背后的故事,更可以按图索骥,来一次广州的书店之旅。
  • 食物

    作者:保罗·弗里德曼

    这是一场图文并茂的美食文化之旅,是食品历史学家第一次尝试挖掘食物的浪漫吸引力之所在。这里展现了文明的成就,从史前到现在,再到用餐的乐趣——配料、准备和演示等各方面。主编保罗·弗里德曼搜集了法、德、比、美、英等国历史学家的全面的、从史前到现在的历史味道的散文。对以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精妙的解答。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吃肉和甜食呢? ·为什么19世纪欧洲人放弃了自古罗马时代以来就开始喜欢的香料? ·咖啡和巧克力怎样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和国际贸易? ·复杂的阿拉伯食物的起源在哪? ·谁是古典时代的第一名厨? ·法国的高级料理如何征服世界? ·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餐厅于何时何地开始出现? ·我们今天的味道偏好又从何而来? …………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为何吃什么的迷人且雄心勃勃的书。它漫游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不同于我读过的任何关于此类主题的书;我拿起就无法放下。 —— 露丝·雷克尔(《美食家》杂志主编) 这本书提醒我们,味道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艾丽丝·沃特斯(美国现代烹饪之母) 开胃菜的集合……精美的插图……具有好奇心的吃货们一生完美的礼物。 ——《观察家报》
  • 故宫营造

    作者:单士元

    《故宫营造》是在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单士元的《故宫史话》一书的基础上增加选篇而辑成,收录单士元先生关于故宫建筑的学术随笔集。是典雅文存第四号作品。内容包括故宫建筑的历史及其保护。书中配有131幅故宫建筑图片。
  • 地道风物001·广西

    作者:陈沂欢/主编

    【地道风物】 {地}生万物·崇尚自然的力量及对人的影响; {道}法自然·人们遵从自然规律生活并衍生出各自的文化; {风}化成典·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物}宝天华·关于物产、美食、手艺。 “地道风物”由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倾力打造,通过脚踏实地的发现之旅,深刻挖掘并分享一个地方关于自然、文化、风俗、物产的系列故事;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发现乡土中国之美。 第一站,广西。 同步推出《地道风物·广西》。 【地道风物·广西】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为本书顾问,并亲自撰文。 “广西是中国饮食最复杂的地方。两部《舌尖上的中国》都故意回避了广西的内容,当时我知道中央电视台就要跟广西电视台合作拍摄《秘境广西》,所以特别留着广西美食,憋大招。” 而提到广西美食,大多数人似乎只能想到桂林米粉;就像提到广西美景,只能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样,不知道她拥有除了沙漠、草原之外几乎所有你想看到的景色。 这是一处我们知之甚少的地方。勤恳的百越民族开创了稻作文化的长久辉煌,平和包容的广西人继续着他们生生不息的日子;从六堡黑茶到桂林米粉,从壮锦手工作坊到钦州古陶村……每一次欣赏与品味都是无形的传承。 这是一处被我们忽略的地方。很少人知道,(许多研究指出)粤语发源于广西梧州;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与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广西北海有一座美如仙境、好吃又好玩的涠洲岛…. 广西,不是最美,不是最好吃,不是最便利,不是最闭塞,甚至不是最穷,不是最贫瘠……她不显眼。 她的美好,等待发现。 《地道风物·广西》 探秘广西盲点,颠覆你的“广西观”。 附赠独家广西美食地图、地道广西人推荐的秘境路线图。
  • 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

    作者:许晖

    “古代生活读本”之《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 探索中国文字的原乡,发现古代语言的魅力。 作家许晖独辟蹊径,带你“窥视”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代生活读本”系列第一辑《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低调上市,助你高调“涨姿势”! 本书融汇历史、语言、民俗、文学,从细节入手,寻根究底,顺藤摸瓜,抛弃百科全书式之成分,抛弃眉头紧皱之学究气,不抒情,不励志,不含沙,不射影,一切只为好读、有趣、有见识。 比如,古人怎么自称?又如何称呼他人?男人怎么称呼女人,女人如何自称?古人怎么称呼奴隶?古人如何称呼死亡?还有,古人怎么骂人?……书中包含众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知识点:“我”本是兵器,“驸马”原本是官职;“千金”最早指男孩儿,“犬子”是司马相如的小名;“掌上明珠”最早指情人,“布袋”竟然是对招赘女婿的谑称;“蒲柳之姿”原是男人的自谦之辞,“破瓜”跟性交没关系;“三八”出自中原官话…… 锁线软精装,追求舒适的阅读体验,让阅读回归阅读。随书附赠精美书签和明信片。
  • 长物

    作者:[英] 柯律格

    晚明时期,品类繁多的“物”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过去所不曾享有的重要角色,关于物的分类、使用、品评,以及对它们所感到的不安或褒贬,成为晚明士人关注的话题。 牛津大学教授柯律格的名著《长物》,以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一书为例,从物品视角切入艺术史,同时也跨越学科界限,参照社会文化理论,讨论明代的“多余之物”——绘画、书法、青铜器、瓷器、玉雕以及其他明代士绅精英所拥有的文玩用品,考察它们如何被鉴赏、使用,如何成为被消费的商品,以怎样的方式流通、被接受,以及它们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意涵,是一部有关晚明文化消费的经典著作。
  • 古画里的中国生活

    作者:孟晖

    中国古画优美细腻,在细节处见功力与趣味,更可见当时当地的风俗人情。 作者孟晖精心挑选21幅著名古画,在美好细节处停驻、引发,讲述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有趣情致。 有时候,图像比言说更有力量,因为它们以直观的方式,把种种丰富的信息直逼到人眼前,让人们无法再躲藏在文字的迷宫中玩抽象概念的游戏,而不得不去思考图像所透露的事实。 文中插有精美古画大图与相关资料图,可与文章相对应欣赏。
  • 食帖03:食鲜最高

    作者:林江 主编

    《食帖03:食鲜最高》是食帖品牌的第3本纸质出版物,以“鲜”为主题,探讨“鲜味”如何产生、从何而来、如何烹饪等话题。并介绍全球范围内代表性的鲜味食材、鲜味料理人、鲜味市场,以及烹饪鲜味的正确方法。 人类可以品尝出“酸甜苦咸鲜”这五味,“鲜”是其中最抽象、最难形容的一味,它具有化学的复杂性,也具有人类饮食文明赋予它的特殊意义。这一次,我们将围绕“鲜”一字,彻底探明其中奥秘。 “鲜”的英文为“Umami”,源于日语,这个词直到20世纪初才被定义出来。人们彻底了解鲜味的历史不过百年,食物中谷氨酸钠、肌苷酸钠、鸟苷酸钠等氨基酸成分发挥出的综合味道,可以被理解成“鲜”的本质。 “鲜”有百种。海鲜、河鲜、山珍、时蔬、豆类、发酵食物等,都有鲜味蕴藏其中。价贵至松露、鱼子,价廉至嫩笋、虾米,各有各味,都是味蕾的惊艳之旅。我们尝到的大多数“鲜”,其实都是对食材“本味”的提炼与升华。这当中包含考究的烹饪工艺、节制的调味技巧,以及对食材的珍惜与尊重。 酸甜咸苦皆可述,唯“鲜”一言难蔽,这种复杂的暧昧,便是它的高妙所在。 食帖WithEating,2015年增长速度最快的高品质“食物生活”类内容品牌,探索有关食物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将提供官方站点、纸质出版物、社交媒体账号等产品和服务,与用户一起构建高品质的理想生活方式。
  • 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

    作者:蒋勋

    “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 ——米开朗基罗 在雕塑、绘画、建筑、诗歌等众多艺术门类中取得辉煌成就,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只有米开朗基罗一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他的才智是如此杰出,以至于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尊称他为“神”。 美是一种呼吸。继破解达芬奇、破解梵高之后,美学大师蒋勋再现文艺复兴巨匠,雕刻人性的狂喜与剧痛。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神圣而痛苦。如果没有这些痛苦、挣扎、波折、困顿,便不会有《哀悼基督》《大卫》《垂死的奴隶》……这些令人敬畏的雕像。米开朗基罗从石头中解放了人体,却把自己献祭给了雕刻。
  • 漫长的革命

    作者:[英]雷蒙德·威廉斯

    雷蒙德·威廉斯在本书中考察了近代英国的教育、识字(图书、新闻报刊)、“标准英语”的发展,英语作家、戏剧的社会历史进程,20世纪英国小说的形成。在这些考察的基础上,他发现一种文化的变革正在发生,并且与之前英国曾经经历过的民主革命与工业革命一样重要。正是以他的英国文化史研究为依据,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在长时段内存在着一种文化革命的理论。
  • 2012语录

    作者:《新周刊》 编

    《2012语录》选取最能反映2012年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事件的语录,配以相关图片,力图编成最个性化、最有趣的“中文甜点”,作为媒体工作者和创意人群的案头参考书。《2012语录》包含1000条语录·1000幅人物肖像·1000个时代现代,是创意人群的案头必备!
  • 桑奇三塔

    作者:扬之水

    去岁春夏之交以及仲秋时节,分别得获赴欧洲几个博物馆和印尼爪洼婆罗浮屠参观的机会。行旅所及,在关注早期佛教艺术的过程中,慢慢生出看世界的感觉:一个小小的纹饰,竟可以折射出跨山越海的曲折经历。传播的因素当然有很多种:和平的,战争的;偶然的,必然的,等等。天下格局分而合、合而分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文化传递,常会演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传奇。有的可以大致勾画出经行的路径,有的却只能是若干虚线,甚至只是分散的点。我想,作为一个游客,我在这里记下近年各地游走所见以及归来后整理印象之际遇到的相关资料,且选择一种我喜欢的方式,把印度之行拍摄的照片资料刊布出来,以成专题介绍桑奇三塔浮雕的一小册,这样的努力,也许不无意义罢。
  • 庄子浅说

    作者:陈鼓应

    陈鼓应是研究庄子的著名学者,本书是他研读《庄子》的心得。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以及迷离传奇的庄子,在作者的笔下有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不愧为大家写小文章,有助于引导普通读者进入庄子的世界,了解《庄子》的风貌。
  • 京劇六講

    作者:孔在齊

    2012年,本身只有二百多年歷史的京劇,入選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信報》前總編輯沈鑒治,生於上海,父親是京劇票友,令他在京劇唱片聲中長大,從三十年代起,在上海、在北京親身經歷了京劇在民國時期的黃金年代。因為生於戰亂時代,即使畢業於名校聖約翰大學,也只能離家來港謀生;在香 港少有機會看京劇,卻沒有妨礙他對京劇的熱愛,多年來他以筆名「孔在齊」撰寫了不少京劇評 論。 去年,沈鑒治應康文署之邀,在文化中心主講六場「京劇欣賞」講座。從現代人對京劇的陌生 感講起,講到京劇的舞台講究,演員的唱念做打內涵,京劇做為產生於民間卻又自然抽像的藝術形式之美,一直講到為什麼會愛上京劇。京劇的魔力在他的精彩講述 中復活。三聯書店將講座改編成《京劇六講》一書,以饗大眾。
  • 废墟的故事

    作者:[美] 巫鸿

    美术史家巫鸿最新学术专著力作,中文版与英文版同年面世。 废墟主题,纵横捭阖,探讨中国艺术从古代到当代的实践与经验,领域横跨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并与西方艺术参照并观,令人眼界大开。《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的种种形式,“如画废墟”的东西流通,“战争废墟”的庆典与见证,《小城之春》的废宅与老城,圆明园旁的前卫诗歌与美术,当代艺术对于都市拆迁废墟的浓烈兴趣……本书在梳理这份涵盖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的材料清单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清晰与准确”(包华石)。 《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 瓶花谱 瓶史

    作者:[明]张谦德 袁宏道著,张文浩 孙华娟编

    插花,不单充满技术细节,其中亦有细腻的趣味。明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堪称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典籍的双璧。《瓶花谱》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等八节;《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十二节。二者文字和观点不乏重合处,但因循承续中各有千秋。本次约请专业学者,精选底本进行校点、注释、翻译和点评,并配以精美插图,图文相得益彰。
  • 到伦敦去

    作者:乔晓华

    《到伦敦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学部分,实地探访了作家们在伦敦留下的各种印迹,这部分以大致的区域划分,围绕该区域最著名的地标展开旅行,不仅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等著名景点,也有艾略特故居、弗吉尼亚·伍尔夫故居、狄更斯故居等等文化地点,现场体验配合各种故事,再加上实地照片以及实用信息,为读者勾勒出英国文学的大致轮廓。 第二部分为艺术部分,以著名英国画家特纳、佛洛依德以及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为线索,把伦敦的文艺地标一一串联起来,其中囊括了伦敦最著名的博物馆与画廊,并配合很多实用信息,所有去到那里的人都可以凭此了解到博物馆最好最值得观赏的珍藏。 第三部分为购物,作为旅行的一大乐趣之一,我们选择了伦敦8个购物地点,其中既有最高端的百货公司如哈罗德,也有最英国的市场集市比如康登市集,让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最高端百货公司里最特别的购物指南,同时也让他们体味到最英伦最活泼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