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读书很好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
拉布拉多鸭的诅咒
人类对于拉布拉多鸭知之甚少。这种海鸟曾经生活在北美东部,现已灭绝了一百多年,其标本隐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据称仅有54件。当然,比这个数字更稀少的是愿意为了写这样一个小物种而环绕地球3.3圈、寻找每一件标本的人。那么诅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其中一件特殊的标本,任何拥有它的人都有一个不好的结局。 在漫长旅途中,奇尔顿遇到了各色各样的科学家、记者、业余鸟类学家甚至是一个苏格兰采蛋贼;他从位于拉布拉多的繁殖地来到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一些发霉的房间,在欧洲和美国寻找博物馆和个人藏品;他经历了宿醉,在一条冰川小河里赤身游泳,在纽约差一点被捕……最后,他终于见到了最后一只拉布拉多鸭,结束了这段奇妙的旅程。 《拉布拉多鸭的诅咒》不同于其他任何探索,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探索的对象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灭绝,没有任何活人见过它们活着的样子。 编辑推荐:这是一个关于执著的故事,谁会为一只死鸭子如此大动干戈?而在实用主义之外,我读出作者的童真来,人与自然原本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作者对于如此微小的物种的尊重与执著确实令人感动。确实,每个物种都是造物主的光荣。 整本书的结构清晰,情节紧凑,语言诙谐幽默,虽为科普类的题材,但读来却十分轻松。阅读时仿佛与作者一同经历了探险,一同抽丝剥茧地寻觅起每一只鸭子,引人入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拉布拉多鸭的生活习性更为了解,也了解到了每一件标本背后的故事。因为这些标本分属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馆,所以也有幸做了一回背包客,跟着游览了很多地方,比如苏格兰、德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在一定程度上,本书也成了一本游记作品,喜欢旅游的朋友也不妨一读。 然而除了对寻访拉布拉多鸭标本的有趣描述和欣赏各国风景外,这本书中还是有些严肃的东西,环境保护无疑是书中的草蛇灰线,总会在文字笔端自然地流露出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在对某件拉布拉多鸭标本进行检查时,有的这样一段描写:“雷德帕思博物馆的这只拉布拉多鸭,不论出身如何,并没有机会面临多少生命的挫折……看得出它曾经很有希望长成一只成年公鸭。生平第一次被制成标本时,它状态或许并不好,胸膛里满是弹孔和愤怒……当我测量它的左翼时,我朝它的头部看了一眼,我发誓它给了我一个责备的眼神。”带着滑稽幽默的口吻却将严肃的主题再次加强了一遍,引人深思。或许我们问这个世界索取的太多,而给予的却太少了。但愿当我们醒觉时,在水泥墙面之外,还有鸟儿愿意为我们歌唱。 -
此生
面對生死、探討肉身,讚嘆人在脆弱中的美好 最廣大的觀照、最深層的感動,圖文唱和 美學大師蔣勳首次呈現給您:「此生」與自己最美麗的相遇 ★想了解世界文明關於肉身、美學、生命的歷程與浩瀚? 唯有透過《此生》。美學大師蔣勳,第一次用最直接的筆觸在書中談生活經歷與生命議題,而發想古今文明關於,肉身、人像與生死的美學藝術,第一本談人類肉身與文明的書! ★蔣勳用生命的感受、巨大的能量,書寫生命與美的深邃。透過文字與照片解說敦煌壁畫、秦俑、基督教與羅馬時代人體美學、印度人體美學……等等。一場橫跨世界各大文明,對「肉身」之美的追尋,最動人最浩瀚的生命之書、美的寶典! ★4年內全球巡演200場,締造崑曲奇蹟的《牡丹亭》專屬國際攝影名家許培鴻、海洋作家廖鴻基、雲門「流浪者計畫」(《轉山》作者)謝旺霖等,用精采攝影貫穿全書。 ★本書中之畫作、書法俱為蔣勳作品。全書大25開全彩呈現,內頁編排比照中國書畫卷軸行雲遊走,多位藝術家、知名建築師、設計師參與規劃設計。 2010年底,因為心肌梗塞緊急入院,蔣勳在加護病房住院數天後才逐漸康復,回歸正常生活。這場大變,讓他對「生死」以及「肉身」的意義有了更深層的的體悟。 《此生──肉身覺醒》輯一中,蔣勳從埃及、兩河、希臘、羅馬、印度、基督教,以及中國藝術中出發,探討人類古文明的「肉身」美學。 《此生──肉身覺醒》輯二則以北涼曇無讖譯之《金光明經》中〈捨身品〉所記載的佛陀本生故事以及敦煌莫高窟壁畫為本,談肉身「覺醒」,以及何謂「布施」與「捨身」,並深入剖析生死一瞬時的深刻感受。 全書搭配豐富的古文明藝術作品、石窟壁畫,以及實景照片,閱讀時文圖互為主體,讓讀者有如跨越時空,重回古文明孕育之初,除了詠歎藝術之美,進而反思生命無比珍重的意義。 -
前辈
本书收录了出版人俞晓群对现代十一位出版大家和关心出版的学问家的考察和理解。作为一个“爱书、懂书又做书”的出版人,作者以细腻流畅的笔触,娓娓道出巴金、陈原、王云五、张元济、周振甫、邹韬奋、胡愈之等十一位前辈出版人的故事,以及对于书业历史和现状的思考。 -
相声溯源
本书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与三位艺术理论家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 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相声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规律。它以轻松“说笑”的形式传达出发人深省的严肃内涵。这是一本探讨相声艺术之源的货真价实的严谨的学术著作,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对相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渊源与区别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考证。同时书中不时穿插的相声段子以及大量相关的珍贵图片,使阅读变得充实而有趣。 全书共分四章,以说、学、逗、唱为纲,对相声艺术的这四种因素追根溯源。同时附录相声名家穷不怕和张三禄的研究资料以及侯宝林艺术生活漫忆,颇具可读性。 本书是迄今为止探讨相声源流的最全面也是最权威的著作,对于相声艺术史的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对普通读者而言,也不失为一本怡情养目、增广见闻的好书。 -
中华文化十二讲
《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中华文化十二讲(繁体竖排版)》于一九六八年十月由空军总政战部出版,交台北三民书局经销。一九八五年,再版时,先生曾作小幅修订。今全集版整理,即以修订本为底本。新加书名号、私名号、引号,以及分段与引文之版式处理,以利读者阅读。排校了作虽力求慎重,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 -
愛上旅行的理由
如果這世界還有100種生活, 1000種神秘的緣分,10000種問候…… 旅行就是我親近一切的方式。 對我來說,每一趟旅行的發生都會有各種不同的原因,有時是為了要休息,有時是為了要逃離,大部份時候……是一種很自然發生的事情,我很自然地就會想要「變動」,而我總是在變動裡,獲得很多「心的能量」。 第一次踏上南非大陸,我試著尋找生活的真實面,並且與當地人一起真實地生活,在Cape Town,衷心迎接自己的是豐富、多變的環境樣貌。我可以穿梭在Green Market與Bo-Kaap馬來區,認識許多熱情的新朋友,聽他們的音樂、學他們的語言;我可以前往Hout Bay或Aquila Safari,親眼目睹海豹與非洲獅、象等野生動物在海平面與地平線上的美麗姿態;我更可以攻上Cape of Good Hope與Table Mountain,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見證大自然奇蹟,並約定下一次的相遇。 世界就是JANET的教室,她在旅途中,分享旅行的樂趣,旅行帶給人的啟發,她深入當地文化、吃當地的食物,終於明白,旅行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融入當地生活,而最快樂的是就是接近這個世界和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心胸開闊了,眼界更廣了,心靈也更為豐富,當然,也從旅行中更接近自己等等。書中透過JANET對旅行生活的想法,讓讀者更能感受到自己的本質,以及自己對生命、自然的態度。永遠沒有不可能,永遠不會沒時間,這個世界一直都在眼前,只要去嘗試、去碰觸、去體會,每分每秒都將充滿各種樂趣與生命力! 本書特色 ■書衣海報設計,「黑白寧靜版」與「彩色熱情版」,隨機出貨 ■近20小時的航程,穿越大西洋與赤道,從「瘋台灣」到「瘋南非」!JANET的世界五大洲拼圖的最後一塊! ■南非理想之城—Cape Town的全面探索:從山線(桌山Table Mountain)到海岸(布拉堡史傳德沙灘Bloubergstrand)、從寧靜(康斯坦夏酒莊Constantia)到熱情(亞奎拉野生動物園Aquila Safari)、從日常(綠市廣場Green Market Square、Bo-Kaap馬來區)到觀光(水門廣場Victoria and Alfred Water Fron)、從人文(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至自然(豪特灣Hout Bay)…… ■一趟跨越山海與心靈邊界的旅行,一段沒有國籍、語言等限制的美麗相遇!重新掏掘JANET愛上旅行的真實理由! 旅人手記 — 我並不刻意追求安定,一直在移動、一直在抵達與離開。 — 旅行,不一定是遠行。旅行的驚奇不會因為走過的距離太短而減少,只要轉換心情,在生活場景中,也可以是旅行! — 我的心和情感早已留在很多地方,很多地方也一直放在我的心裡,而它們慢慢拼湊成了自己心中的那張世界地圖。 — 旅行,是我熱愛的生活,旅行的目的從來不是獵奇,我總是試著讓自己在最有限的時間裡,融入一地的生活,盡量像當地人一樣食衣住行。 — 女人的身份,在旅行中常常會被突顯、被發現,在某些時刻,我會意識到身為一個女人應該要往什麼方向思考,而在某些時刻,我很自覺這是女人這個身份帶給我的經歷與感受。 — 我一直相信,在旅行中最大的收穫,就是「人」,只有他們,才能帶我走得更遠。 — 旅人,見過世界的四季,見過許多離別的場景,也見過穿越冬天、再度回到自己生活土地上的陽光,以及更多重逢的場景。對我來說,四處旅行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親眼目睹「重逢」,讓我更能從中明白—離開不是結束,只要有勇氣等待,終究還是會把人再帶回一樣的地方! — 很多時候,分離,是為了預約下一次的旅行。 -
西方主义
《西方主义(敌人眼中的西方)》内容简介:阿拉伯裔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一书中指出,西方视野中的所谓东方是西方人精心“虚构”且充满偏见的产物。而《西方主义(敌人眼中的西方)》首倡的“西方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东方主义”的反向论述,亦即东方人对西方世界的报复性想象及去人性化理解。 西方主义眼中的西方,浅薄而傲慢,缺乏东方的古老传统;追求罪恶的城市,唾弃美好的乡村:以商业原则替代英雄主义;讲究物质至上,漠视精神灵魂。它将各种扭曲的、失败的文化怨恨发泄到一个虚构的西方上,并对其进行丑化或妖魔化。 西方主义的立场是所谓东方的,但方法与武器却常是西方的。在作者看来,西方主义最深刻的根源正是西方自身。其发端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对启蒙理性主义及西方社会现代性的否定,西方主义正是这种思潮“西学东渐”后与东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进一步指出,从20世纪德国法西斯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到“9·11”和伊拉克战争以来高涨的反美情绪。乃至针对西方世界的恐怖主义,都是西方主义或隐或显的折射。 西方主义一词自《西方主义(敌人眼中的西方)》提出以来,在东西方学术界引起强烈关注,虽然书中的某些前沿观点,如将法西斯主义和西方主义同化处理等还有待商榷,但它所开启的思想和方向,对促进当代东西方文明的理解和共融都将起到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
酒谱
《酒谱》内容简介:酿酒饮酒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姑且不论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等上古传说,各类典籍中关于酒的可信记载很早就有,数量也相当多。有学者统计,成书于先秦时代的《诗经》中有三十多首诗歌提及酒,占全部诗歌的十分之一以上。到魏晋南北朝,士人纵酒放达成为一时风气,并突出体现在记录当时士入言行的名著《世说新语》中,士人与酒的风流故事可以说是书中最为精彩夺目的部分之一。此外,在农业技术典籍(如(《齐民要术》)、地理博物书(如(《南方草木状》、《博物志》)乃至志怪小说(如《搜神记》)中,关于酿酒储酒、酒性酒味以及各种与酒相关的奇闻逸事也屡屡可见。 -
中国食文化批判
中国食文化批判,ISBN:9787801787569,作者:李波 著 -
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
《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 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与当今中国学界之极力推崇‘专著’不同”,陈平原先生坦言:“我欣赏精彩的单篇论文;就连自家买书,也都更看好篇幅不大的专题文集,而不是叠床架屋的高头讲章。前年撰一《怀念‘小书’》的短文,提及‘现在的学术书,之所以越写越厚,有的是专业论述的需要,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剪裁,以众多陈陈相因的史料或套语来充数’。外行人以为,书写得那么厚,必定是下了很大工夫。其实,有时并非工夫深,而是不够自信,不敢单刀赴会,什么都来一点,以示全面;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才把书弄得那么臃肿。只是风气已然形成,身为专家学者,没有四五十万字,似乎不好意思出手了。” 关于该丛书的编选,作为主编的陈平原先生认为,“与其兴师动众,组一个庞大的编委会,经由一番认真的提名与票选,得到一张左右支绌的‘英雄谱’,还不如老老实实承认,这既非学术史,也不是排行榜,只是一个兴趣广泛的读书人,以他的眼光、趣味与人脉,勾勒出来的当代中国人文学’的某一侧影。若天遂人愿,旧雨新知不断加盟,衣食父母继续捧场,丛书能延续较长一段时间,我相信,这一‘图景’会日渐完善”。 关于丛书的编选宗旨,陈平原先生有三点说明:“第一,作者不限东西南北,只求以汉语写作;第二,学科不论古今中外,目前仅限于人文学;第三,不敢有年龄歧视,但以中年为主——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历史原因,选择改革开放后进入大学或研究院者。” 于今,陈先生的宏愿,经由我们的“加盟”和大陆读者的捧场,可以说已部分得以实现;无论如何,为中国学术的繁荣做点传薪的工作,也是复旦出版人的志趣所在。 -
“穷“归故里
《"穷"归故里:从旅行到流浪的故事》内容简介:一个80后的年轻人,一路步行,或者拦汽车、卡车、马车,独自从欧洲沿丝绸古路回到北京。108天中,路费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消瘦,行囊越来越沉重,但心境却越走越平和。为了完成旅程,他打过工,也讨过饭,甚至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从旅行到流浪,再从流浪到苦行,当物质水平逐渐沦落到最低点时,他的心却变得格外开阔,游客的发现变成了苦行僧的醒悟,游走的意义此时变得更加深刻。 -
雪域天工
《雪域天工》是到实地,问不见。陈丹的作品许多是亲历亲见的,亲历亲见往往难以替代,这就是价值;亲历亲见,真切而有新意,这就是魅力。“在拉萨北郊一个小区的居民楼里,藏着一所民办的福利技术职业学校,创办人是一位娇小的福建女孩,她的近百个10岁到18岁的孩子,都是来自藏区各地的孤儿、轻度残疾人和极度贫困者……每次去看她,都会先穿过一楼的唐卡教室,那是一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挤着20来个专心作画的孩子。每当我推门跨进屋子,20多张小脸都会齐刷刷地抬起来看着我,然后羞怯地笑,那些小脸和小手都被染得黑黑的,但那一双双眼睛却是无一例外地清亮,柔柔润润地浸进我的心里。”——不到实地是写不出这种感受的。问“不见”,就是要问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表象后的东西,尤其是对于佛教,许多菩萨手中的物件都有象征和说法,不问,就了解不了具形的、精神的、深层的含义和问题。 -
裸女
《裸女: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哀愁》是一本关于进化、社会学和女性身体研究的书,它引领全球女性重新认识真实的自我。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研究,运用事例和数据分门别类地描绘出女性身体各个部位的历史,及其在各种文化习俗、种族、地域的合力下完成的“内在变革”,展现了经过上千万年进化而来的、隐藏在女性身体里的完美结晶和不为人知的身体秘密。 与弗洛伊德研究人类非常行为不同,著名的动物学家莫里斯侧重研究人类的正常行为,他站在人类行为学的角度,将人安置在人类进化历史的经纬之中观察、解剖、透视、阐述现代人的行为。 -
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
《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内容简介:淮河,一条形容美丽、内涵丰富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走在淮河边上,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我们讲述与淮河有关的人与事,用这些从中国历史的躯体上抽出的丝线——明与暗、名与实、道与德、水与人、情与利、暴与乱、爱与怨、幻与变、诗与剑、药与酒、狂与狷、儒与道、歌与城、灵与爱、石与鬼,织出了美妙、隽永、警世的篇章。 -
风景与认同
本书是一项跨学科研究,涉及1750年至今的广阔时段,考察了风景在历史阶级关系和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全书分文化表达、政治内容和民族志三部分,论及风景区的立法史、风景进入权与政治进入权的冲突或互动、交通运输体系与景区环境保护的关系、围绕景区开发和土地使用展开的博弈、隐匿在风景里的权力关系等。多重视角相映成趣,在学术视野和方法上都具有启发性。 -
解读清明上河图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阅读、观赏和研究我国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心得。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略述该画的价值和影响,介绍作者张择端,并对该画所描绘的宋代汴京作一回眸式的扫描;第二部分为全书重点,将该画内容细分为自然、人物、建筑、风俗等七十多个小项,依次详细解读,并配以原图中的局部细节,使得读者一目了然;第三部分简介此画的传奇经历和真赝辨析。全书笔调精炼隽永,并配以原图各放大的局部细节,成功地将《清明上河图》这幅千古名画还原成一座活的城市、活的群体。 -
长物志
《长物志(彩色图文版)》主要内容简介:夫标榜林壑,品题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何也?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腧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 -
朝圣
一个80后的女子,为了去西藏,不顾家里的反对,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结束电视台的实习工作。以出走的决绝姿态,坐上火车去拉萨。从广州出发,经历四千里路云和月,为自己的灵魂吸氧。在西藏,她并不像一般观光者一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般游览景点。而更宁愿接近西藏看不到的内在本质。她始终站在暗处里,以一个窥看者的身份,进入西藏的心脏——拉萨。 她无意介绍大昭寺,小昭寺的景点,但她对八角街里的朝圣者特别感兴趣。试着与他们同吃,同住,同修,同行。零距离的接触朝圣者吃喝拉撒等形而下的生活内容。她发现藏民的生活,是那么的严肃,痛苦或幸福是那么的真实, 每个事件都愈发具有不可思议的重大意义。在真正了解拉萨后,她发现外人对拉萨,对西藏存在太多误解。外来人将西藏形容成天堂的圣洁之地。他们对西藏的诗意想象,来自于布达拉宫,纳木错,八廓街的表面…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