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
最昂贵的不一定是最美丽的?这个道理在蔚蓝海岸行不通。 一个少年的奢华之梦,无数金色房间,朝向蔚蓝色的地中海。 喝1864年的法国干白邑。 当年的俄国大公爵把双份的大瓶香槟酒砸在大理石的柱子上,以求欢乐的一响。美国大亨在枕头底下放了左轮手枪,然后西装笔挺地在路易十五餐厅用晚餐,接下来就昂首踏入对面灿烂的卡西诺赌场。 长发诗人、芭蕾舞女星在Calton旅馆前的沙滩上暗恋,无数无数的招待在雪亮的房间忙着把床单、毛巾烫得极平而妥贴…… -
中国历史的后门
鲁迅先生说中国历史都是“瞒和骗”的历程。从孔子开始,中国历史就一直被有计划地篡改。统治者和统治者所依特的主流意识形态,出于一种莫名的恐惧,对典籍实行官方净化。净化的后果,即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是——正如阉割尚有不净,罗网尚有漏鱼,百密难免一疏。“官方净化”总会有形形色色的漏洞,刀笔吏的指缝间也常常汇露出有趣的消息。此之谓“历史的后门”。本书作者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或以嬉笑怒骂的解构风格,从中国典籍中寻绎历史的后门,揭开“瞒和骗”的历史中的真相。 -
真腊风土记校注
《真腊风土记》为周达观于13世纪末奉使真腊(今柬埔寨),归国后写成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柬埔寨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辉煌的吴哥文化有详细记载。校注者在过去中外学者研究该书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校注,是研究柬埔寨历史和中柬关系史的必备读物。《西游录》记述了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至中亚的各地见闻,为13世纪初中国与中亚交通的重要史料。《异域志》是周致中根据元以前资料著录了210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风俗、物产情况,文字虽然简略,但其中有不少已佚书的材料。 -
凝固历史
本书的目的绝不是猎奇和把这些题材“异国情调”化,这些经过慎重选择的文化“孤本”,眼下仍然以其原有的方式顽强地生存着。在一个日益物质化、浮面化的躁动者的中国,本书所提示的生存方式,仿佛是历史的凝固,它提供给我们一种以更为复合的眼光看待现实的方式,以更为沉潜的心境面对现实的态度。 -
我的藏书票之旅
藏书票的世界可说是一座名人的殿堂。他们因为追求知识,请人或自行设计藏书票,作为爱书的一种标志。这本书中展示了数十帧西方文化名人的藏书票,并以散文文字讲述蕴藏在其中的掌故和故事。从狄更斯到厄普代克,从俾斯麦到伊丽莎白女王,从希腊神话到象征主义,藏书票一方小小天地,却如一面明镜,涵盛着数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精华的缤纷映影。 -
乙男蟻女
茂呂美耶的日本文化關鍵報告 融入日式生活必讀、理解20代至70代的人文趨勢 從世代標籤看日本男女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演進 乙男不是家中第二個男孩,而是手巧又專業的粉紅系男孩;蟻女不是工作認真的女孩兒,而是小巧又可愛的袖珍女。還有請教君、弁当男子、爸爸友、晩嬢、仙人掌女、保留君、歐巴桑軍團、導航姬、歷女、鉄子……等代表日本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語彙,你認識的有幾個? 例如: 教えて君(おしえてくん/oshietekun):請教君 無論日本或外國,只要是網民身分,應該都碰過這種「請教君」。現今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免費資訊,但這些「請教君」卻懶得自己搜尋資料,到處打游擊提出「請告訴我」、「請教我」、「求救」之類的提問,連最簡單最基本的常識也要問人。 倘若有人好意回答,他們會如水蛭般緊緊咬住回答者不放,再三提出問題,問得回答者不勝其煩。最後他們通常僅留下一句「謝謝」即揚長而去,有些人甚至連「謝」字也懶得留,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便下落不明。碰到這種人,只能自認倒霉。這詞的「君」字並非尊稱,而是蔑視之意,與「小」同義。「請教君」本來只在網路世界出沒,目前逐漸擴展至實體社會。 サボテン女(saboten onna):仙人掌女 光看漢字字義,可能會聯想到「干物女」,實際上兩者的生活態度確實有點相似。仙人掌不需要太多水分也能活,「仙人掌女」則是生活中幾乎沒有水分:不進廚房做飯,吃的都是超商便當;非得等到洗衣機堆滿髒衣服時才會轉動洗衣機;不打掃,埋在垃圾堆中生活也無所謂;不談戀愛;房間亂得無立足之地,因而沒有朋友願意造訪;不在浴缸泡澡,只用超短時間淋浴(這點與日本的風俗習慣有關,畢竟不泡熱水澡的民族多得很);給人的第一印象如同全身長滿了刺。總之是身心均缺乏水分並帶刺的獨居女子,據說她們連真正的仙人掌都養不活。 如果這世上只剩「干物女」與「仙人掌女」,不知男性會選擇哪一方? 日本文化觀察專家茂呂美耶,以恢諧又幽默的文筆詳細分析日本男女關鍵詞,從中探究日本近代文化發展與生活型態。 -
瓷之色
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喜欢就事论事。研究瓷器是这样,研究者喜欢以包围之势将对象看穿,而不顾其生成的原因以及周围的环境。瓷器颜色缤纷,成长分先后,有的贯穿始终,有的昙花一现;过去我常常被其苦恼,弄不明白,遂惦记在心,终于有一天柳暗花明。 我开始知道文化不可单一形式,陶瓷同样也是。科学、文学、美学、哲学乃至玄学都为此层层加码,让简单包涵玄妙,使单色成为五彩。而成功表达这一成就,个人就显得力不从心,语言苍白。偶然一天,看见墙上悬挂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顿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瓷之色亦如是。 -
君子爱财
作为一个博学多闻兼心理变态的家伙,李开周用这本书为圣贤和隐士一一打上鲜明的财务印章,让一切不靠谱的浪漫都回归于泥土。 ——王小山 有人说历史就像比基尼,露出来的部分固然诱人,没有露出来的部分才是真正要命的,这本书用独门武器“审计之刀”挑开了比基尼,让我们看到了一帮历史大腕的贪婪和无耻,独立和良知。 ——叶倾城 李开周是当下玩专栏的人当中,春秋笔法用得最好的一位,他的文字带读者忽而进入深邃的历史深处,忽而把读者放倒在灼热且焦躁的现实空间,其语言兼具嫩滑与老道之味,品后余香袅袅。 ——韩浩月 写历史写得生动不难,难在字字有来历;字字有来历也不难,难在事事于今天都能为借鉴。故此,我自从无意中发现开周兄的博客后,就列入为每天必看的文章,如今欣闻结集成书,我可以夜夜反复捧读了。 ——杨智深 -
时尚史的碎片
时尚,是为当时之风尚。为何古希腊人右脚不穿鞋?比基尼是罪还是美?紧身胸衣为何被称为魔鬼曲线的雕刻史?虚荣丛生的假发如何成为时尚?领带原来如何从铁血战士走向纨绔子弟?高跟鞋的前世是怎样的?小黑裙如何成为世纪风流?男士内裤为何称为遮羞布的旗帜?从全民浴乐到百年禁浴是怎样的历史?……所有一切想到的想不到的时尚,本书一一为读者解读。 欧洲的法官为何头顶永远戴着假发?泰坦尼克号上的女人为何要把自己勒得像只蜜蜂?小黑裙何以击败众多华衣美服成了女人衣橱中永恒的经典?从此时的时尚中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寻觅到一点彼时的影子。这些影子或深或浅,或远或近,但并不妨碍热爱真理的我们沿着它们追根溯源,触摸彼时社会生活的印记,探寻时尚的本质含义。 时尚,是指当时的风尚。不难看出,时尚本身就带着一定的历史意味。那么,“风尚”又是什么呢?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得到的关于“风尚”的解释是这样的: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尚是一种集体的心理状态,是社会的产物,当然如果是在古代,我们说是源自上流社会权贵阶级的产物也毫不为过。 风尚可以表现在服饰、发型、礼节、礼仪、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好奇、新颖等社会心理因素造成。比如当年那顶戴在法王路易十三头上用来遮挡秃顶的假发,到了17、18世纪的欧洲竟成了贵族气派和特权阶级的象征!还有高跟鞋,当年不过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为了掩饰自己身材矮小而设计出来的。可那时候的贵族和现代人一样精于跟风和模仿,于是高跟鞋就华丽地套在男人的脚上,并在当时欧洲的上层社会流传开来,成为当时的风尚。 风尚不同于风格和习惯,后者经历的历史是较悠久、较巩固的;而风尚则是一种风气,有的是悠久的,有的是短暂的、一时的,有的又呈现出和历史类似的螺旋形的发展轨迹。 时尚界出现的传奇女装“小黑裙”(Little Black Dress),无论崇尚宫廷奢华韵味的设计大师保罗•波烈如何批评它的“高贵的穷酸相”,我们今天几乎仍然能在所有女人的衣柜里找到小黑裙的身影。不过,比小黑裙早流行了几十年的紧身胸衣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除了在电影和博物馆里,紧身胸衣在现代的确是芳踪难觅了。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否则现在我们身边的女人真不知道是该把自己饿个半死还是勒个半死,然后塞进小黑裙了。 还记得前些年曾经风靡一时的松糕鞋吗?在多少时髦少女的脚上熠熠生辉!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古代的官老爷们早就玩过这一招,那鞋底高过鞋帮的官靴活脱脱就是松糕鞋的古代版,只是穿在男人脚上罢了。看,历史就是这样重复着的。所以家里的松糕鞋先别急着丢,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又重新流行了! 在汉语里说起“风尚”,似乎又带了一些“道德”的元素,毕竟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被“树立道德新风尚”这样的字眼耳濡目染着了。但事实上风尚并不同于道德。风尚没有道德那么强大的威力,当然,它的风行一时有时候确实可以起到维护道德的作用,但有的时候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们说,流行的风尚并不一定是高尚的,在十三世纪的法国,公共浴室里男女共浴风行,你能说它是高尚的吗? 时尚这个东西大概从人类社会诞生的那天起也随之诞生了。它的历史也就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进化史,浩瀚如海洋。本书中所选取的内容不过是从中打捞到的一点点闪光的碎片。幸运的是,即使只是这样一些碎片,也足以让我们窥视到时尚的文化内涵。虽然今天的时尚明天马上就会成为历史,但是它的文化内涵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
话题2010
揭开少林寺、李一道长与“曹操墓”神秘的外衣,多层解读众声喧哗下的汪晖事件与韩寒现象,深度解析娱乐节目《非诚勿扰》和电影《孔子》,细读章子怡“诈捐门”和“蜗居”“蚁族”们的“N连跳”……已经成为历史的2010,依然留下这些余波难平、喧嚣难去的公众事件。一批年轻学人聚合起来的1217俱乐部,秉承独立个性、人文立场,对事件不判断是非,亦不提供所谓的真相。但是他们把这些事件嵌入历史的谱系,在其中进行思考、批判,和预测。 -
人论二十五种
在本书中,作者以坦荡的心怀、冷峻的文孚,描绘了二十五种中国人,写尽人性的荒谬和病态,笔触所及,透辟入里,忍俊不禁之余,令人掷笔三叹。国乏信仰、人乏信念的悲哀,却又激唤起作者反抗荒谬、反抗绝望的不解追求,发人深省。作者在文中着墨之处主要不是人性之恶,而是人性之丑。作者在深切的爱中把自己审丑的结果,奉献给那些干净的孩子们和尚未被社会污染的纯洁心灵,愿他们与种种病态人格保持批判性距离,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别一种境界。 -
饮馔丛谈
当你为他人饮食习惯冠上”粗俗”、”野蛮”之名时,可曾想过饮食文化的形成并非那简单?听到吃狗肉你会吓到,但在韩国可是见怪不怪;驴肉、猫肉、狗肉、蛇肉、孔雀、蜥蜴、蝗虫……作为食物,很奇怪吗? 东方与西方的餐桌礼仪,哪一个精致?火腿的起源与盐尸有关;古代女人也爱放纵豪饮;麻辣为四川招牌,其实是误传……这些知识,都是有凭有据,出自历史典籍。 龚鹏程现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学问渊博。从动植物、宗教、地理、文学、医学多方面切入,引经据典,谈饮馔文化。 在批判”文明”与”野蛮”之前,先来认识历史、学学文化、试着尊重他人饮食习惯吧!每一口食物,背景都是源远流长。看完本书,你将会重新定义“奇珍异食”。 ——“知味者,非舌尖之功夫;雅趣者,非水煮清淡之谓。须明此理,乃知饮膳之道。无论吃荤吃素,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可惜现今懂得吃的人太少了,遂令吾人抚遗编而叹息矣。” ——“所重非食物之烹调,而是食材之珍稀、数量之繁盛、排场之闳阔、仪节之讲究、歌舞之欢愉、场地之奢华、宴会设计之别出心裁等。好吃,只固执吃的乐趣,不知贵族飨宴之乐乃是这些总体合起来的。就算是今天的宴会,菜也都不会好吃,宾主尽欢者,其实在椟而不在珠。何况椟本身也确实有可观之处。例如宴会的餐具、摆设,宾客的服装,乃至餐厅均是。” -
文人的左与右
谈读书,说掌故,讲人物, 这是一部徘徊在书与人之间的“文人”之书, 文坛往事娓娓道来,书中故人历历在目, 作者以其温婉大气的笔触,同情之了解的态度, 深入到中国文化肌理之中, 深沉深刻,感人动人。 -
谁在误读中国
《谁在误读中国:央视名嘴杨锐纵论天下》蕴含杨锐文风犀利、文采飞扬、旁征博引、学贯中西的思路,收录了他的五十余篇政论、随笔和散文。对于渴望成功的年轻人,他的生活和思想轨迹是一部精彩的教材。对于中年人,他的智慧和知识结构将成为有力的参考。对于年长的读者,他的思索轨迹和探索实践代表了新生代的精神面貌和竞争力。 -
文明与野蛮
路威教授专门研究北美平原区印第安人,一生写过好几本人类学专著,这本为“非专业人士”写的书,被誉为其中“最可喜的一本”,他将人类文明文化史描绘、阐述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路威教授力求“正确而易解”,既不板起面孔,也不引经据典,只是罗列逸趣横生却确凿无疑的事实给你看。他“从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89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床,可说上下古今,无一不谈,而又无谈不妙”。吕叔湘先生的精妙译笔更是锦上添花。1984年,吕先生将《文明与野蛮》“通读一遍,在词语上稍微做了些修改”,由三联书店再版,后多次重印。此次重版,即以1984年三联版为底本,只对少量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等根据现行用法做适当的统一。 -
战国日本1:时间的滋味
硝烟滚滚,武运功业……有Miya在,跟充满血腥和汗臭味的传统战国说拜拜! 信而有征的时代记载,隐约其事的趣闻传说,历史细节、文化精髓尽收囊中。 战国武将,谁最强? 第一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竟是“不得不”跃上历史舞台?!不按牌理出牌的信长,幸运女神看似只对他微笑;岂知最后的大赢家,却是凭长寿坐等天下的德川家康…… 长寿才能盗取天下? 性格决定命运,饮食则决定性格:吃饭快、口味重又偏食的信长,性情暴躁容易亢奋;细嚼慢咽则可以令精神安定,所以粗茶淡饭的家康才能平心静气地等着信长和秀吉揉好天下糕…… 战场中的女人在做什么? 炮火中铸子弹、给死人头颅化妆,嘴馋的时候哪怕敌人就在门口,也不忘来碗荞麦烧。自古至今,女人始终是历史的旁观者、牺牲者,也是善后者。战国第一美女及其三个女儿的命运,更是一座豪华、金光四射且哀切的时代桥梁。 日本城池趣事怪谈 不想跟德川幕府打仗的话,就乖乖给我筑城吧!面对老奸巨猾的家康,咽不下这口气的大名门们,又怎能不在工事里动点手脚呢?不说说这些著名城池的怪谈趣事,战国日本的历史就犹如被阉割了一半。 说战国、品战国,总是群雄争霸、成王败寇不容戏说。唯Miya以轻松风趣的庶民眼光还原可触可感的时代,领我们尽览风云际会的浮世声色,品尝被潮流裹挟的人生百味。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战国第一美女市姬、浅井三姐妹等跃然纸上,而有趣好玩的战国风情、传说、饮食、城池之轶事,也在其亲切细腻的笔下活灵活现。 -
故国 身影 沉默
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芸芸众生,被记录或被遗忘,都像是一种宿命。 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写出了盛世背后普通中国人的飘零与挣扎、迷茫与忧伤、尊严和生命。它讲述了北京“7•21”大雨中被洪水冲走的60岁农民飘零的一生;它刻画了汶川地震中翻山越岭,背儿子回家、修路的父亲孤独的努力;它写出了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师的寂寞孤独;它讲述了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美军少校与中国老兵的命运无常…… 其实,中国的故事永远都不只有一面。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了国家荣光阴影下的另一面。在这里,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
责任的重负
编辑推荐: ★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经历并反对这个时代? ★《战后欧洲史》之外,托尼•朱特最富盛名的两部著作之一。 ★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以三位重负责任的知识分子,触及了我们时代思想和道德的困境。 ★“被遗弃的先知”莱昂•布鲁姆、“不情愿的道德主义者”阿尔贝•加缪、“局外的当局者”雷蒙•阿隆 ,三位深度介入政治的法国知识分子,如何以道德责任挑战黑暗时代? 他们的生活和著述都与这个不负责任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毕其一生,经常感受到这个国家所要求的政治与思想相一致的压力,却甘愿在政界、公众、左翼同僚或知识分子同侪中充当不受欢迎的人,这是一种稀罕而耐人寻味的个性。仅此,他们的事迹就值得一书。 ——托尼•朱特 -------------------------------------------------------------------------------------------- 内容简介: 《责任的重负》是托尼·朱特最富盛名的两部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选取了阿尔贝•加缪、莱昂•布鲁姆、雷蒙•阿隆这三位法兰西精神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还原他们生活的年代,考察他们的言行与历史纵横嬗变之间的联系,讨论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的诸多重要议题。 托尼•朱特认为,评价知识分子的核心词应是“责任”。这三位道路迥异却共同拥有“勇气与正直”这种道德人格的知识分子,在投入公共生活之后,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责任之下,以独立的良知发言,以一致的言行影响现实政治、纠正时代谬误,并不惜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才有所谓“责任的重负”。 他们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时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过,并反对这个不负责任的时代”。 可以说,他们不单代表了现代法国的思想和政治文化中独特的、令人憬悟的一种声音,还代表了现代社会和思想中许多最优秀、最持久的价值——过去是,如今也是。 -------------------------------------------------------------------------------------------- 媒体评论: 所有为知识界缺失“正义”“品格”与“道德”而感到遗憾的人,都会从本书中读到很多值得汲取的言论。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托尼·朱特有关三位已逝的伟大法国人的论述,触及了我们时代思想和道德的全貌。在当前文化战争的甚嚣尘上的声浪之中,朱特理性的声音犹如一把穿透黄油的刀,穿透了那些胡言乱语。 ——欧仁·韦伯(Eugen Weber,著名历史学家) 托尼·朱特笔下的这几位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也都是积极的活动家,不像后来的学者只摆弄语词。他描写这些人的笔触优雅,充满有根有据的自信。 ——埃尔贝•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著名作家,《加缪传》作者) 朱特讲述了布鲁姆、加缪和阿隆的思想历程,并进一步展现了法国思想文化的诸多方面。而且,这本书文字优美,笔触动人……令人钦佩。 ——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
清词丽句细评量
诗是民族的感情抒发,更是民族苦乐的忠实记忆。《诗经》之“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食”与“事”即给后人极大的影响。对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诗是在权力话语外,对其物质与思想世界的记录与寄托。 本书是王学泰先生数十年思想之大成,既有针砭时弊,又有对柏杨、杨宪益、聂绀弩等当代诗人诗学、人生际遇的深度解析。全书文笔从容,旁征博引,感情淳厚,且不失诙谐幽默。以平和心态和冷静态度审视,做人做事的道理融汇其中,使人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淡定与超然。 -
花點的春天——關於美食
巧妙調製出獨家配方的花果茶,然後專門定製享飲這種茶所使的茶具,再然後憑着茶品與茶具的新穎組合為party營造氣質,這多像是小資和文藝青年的舉動,可是,乾隆皇帝在當年於用心國務之餘,卻也曾以如此的清娛舒緩心情,培養情趣。在清代,乾隆很用心的為每年的正月設計了一項重要的宮廷活動,乃是非常清雅的茶宴。這不是簡單的吃吃茶,而是由天子召集並主持的一次宮廷雅集。茶宴總是於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之間的某個佳日裏舉行,十八到二十八個具有文才的重臣蒙君恩欽召前往重華宮,一邊啜茶,一邊聯句賦詩。《紅樓夢》中,大觀園群芳曾於蘆雪庵賞雪聯句,類似的場景,可是在紫禁城中年年真實的上演哦。當然,宮廷裏的雅集到底不會像大觀園裏那樣輕鬆隨意,每次茶宴,均是由乾隆規定題材與韻腳,他不僅是這一次詩會的參與者,更是最終的評判人。 著名作家孟暉就是這樣開始美食與中國文化的雅趣,非常色香味俱備。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