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窥视印度
本书是作者于1978 年和1983 年印度之行的素描随笔。河童在两次历时三个月的旅行中, 从北到南, 从内陆到海滨, 穿行于这个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度之间, 尽管他谦虚地称这并非" 看遍印度" 之旅, 不过是在短短旅程中" 窥看印度" 所得的感想, 但这些" 感想" 岂是寻常游记可比。河童凭着一贯的亦文亦画风格, 加上穷根究底毫无节制的好奇心, 细腻生动地勾勒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的大致风貌, 其文其画中不仅有古老印度的过去, 也或隐或显地预示了她的今天, 甚至未来, 是了解印度这一文明古国神秘特性的绝佳读物。 -
单读09
本辑内容有资深记者张泉带领读者《重走梁思成之路》,寻访这位中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史家的人生足迹;许知远与著名作家阿乙畅谈创作之路,讲述写作这条路上的孤独与坚守;沈从文研究者张新颖讲述沈从文的后半生,探讨这位文学大师后期的人生历程与创作之路;榫卯app的创始人孙勇讲述这款被苹果选为2014年年度最佳app的产品诞生的前后历程以及自己的创业理念等等。本辑的主题是耐心,为本期撰文的这些学者、作家和文化人士所从事的和关注的,多多少少都与耐心有关。然而,单纯批判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时代是没有力量的,我们必须具体地解释什么是耐心,以及耐心在过去如何可能。我们选择了一些人,他们的命运和创作,可能拥有过耐心这个东西,而我们选择另外一些人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于他们的认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 -
古老之美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之一承孝相最新力作。建筑不仅充满美感,也洋溢着人文精神,能提升人的精神与心灵。在讲述建筑的时候,不管是自己的建筑还是别人的建筑(无论是我们的古建筑还是外国的建筑),承孝相不仅讲结构和功能,还会综合囊括历史性和现在性,因此他讲述的建筑故事始终触碰到人文精神 的核心。本书汇聚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和地区的负有盛名的古老建筑,图文并茂,深入探讨这些建筑设计的优点和美好之处。 -
大石缝镇的小书店
由温迪·韦尔奇所著的《大石缝镇的小书店(关于友谊人际交往和读书其乐无穷的回忆录书店的灯光)》是一部回忆录,记述作者温迪·韦尔奇和她丈夫、苏格兰民歌歌手杰克·贝克落户美国弗吉尼亚州矿区一个叫大石缝的小镇,并在当地开设一家旧书店的真实故事。 其时,正值美国经济衰退,处在穷山僻壤的大石缝镇没有工业企业;闭塞的小镇居民对外乡人满怀疑虑;作者夫妇俩对图书行业一窍不通;电子书方兴未艾,冲击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均不沾边,作者的旧书店能开张吗?开了又能维持多久呢? 本书以风趣的笔触,描述了作者夫妇俩如何用乐观克服艰辛,用友善化解冷漠,用大爱赢得人心。书店不仅开得红火,还成为当地的社区中心。 -
单向街005
本书为《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5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反智主义”,将美国当代竞选文化造成的对历史的无知、苹果公司精明的设计和销售哲学,以及同时作为“反传统英雄”与“时代病人”的吴虞的事略贯穿在一起,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背后其实都有着反智主义的实质。本辑其他文稿还有:对两位蜚声世界的汉学家舒衡哲和宇文所安的精彩访谈,青年摄影师张克纯拍摄的黄河地景,印度记者在中国的见闻、20世纪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孙女寻访并倾听祖父促进中西交流的事业的“回声”、本雅明在柏林的童年生活,等。 -
去印度成长
印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它的10多亿人的民主又是如何运作的?它如何实现了直逼中国的经济增长?这增长是可持续的还只是昙花一现?它有没有惠及广大民众还是只局限于社会中上层?为了解答心中的疑问,作者在取得清华大学工学、法学双学士学位后,毅然决然地去印度尼赫鲁大学留学。在印度学习的一年里,作者细致观察记录了印度尼赫鲁大学的校园生活,并深入印度南部和北部的城市与乡村,展现了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别样的印度风土人情。 -
与西藏有缘
林聪对于西藏人、西藏事的认识,并不出自枯燥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亲身体验。衲相信透过他的文章,读者可以认识到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大藏寺法台祈竹仁波且 也许你也曾亲入西藏,只为揭开藏文化的神秘面纱;也许你也曾饱读数万文字,只为了解藏地的千古传说。但你从未见过这样一个人:20年内入藏100次,以信仰者的面目,书写他与西藏的难解奇缘,为你讲述藏传佛教的无上智慧。他,就是林聪。 -
李敖生死书
《李敖生死书》包括《李敖生死书》与《我们没有明天》两部书的内容。 《李敖生死书》共收入《何妨投死为韩凭?》、《四月之死》等19篇李敖谈论生与死问题的随笔,喜怒笑骂皆成文章,反映了李敖一贯的泼辣作风及对于生与死这一永恒话题的豁达态度,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对读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没有明天》则是李敖有感于台湾现实,以为“明天是一种美好的憧憬,但也常常是愚者自欺欺人的遁辞”,奉劝“不甘与他们同归于尽的人们”,“要把握今天”。其中多篇是从未发表过、或被查禁不见天日多年的文章,实为李敖著作中之精品。 -
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本书选了徐先生的六十一篇文章,其中,半数以上是怀人、忆旧和悼念之文;所忆所念的对象多数是徐先生的师友,个别未曾亲与过从的,徐先生也都从个人角度刻画印象和抒写感受,所以这些文章,读来篇篇都使人感到亲切有味,仿佛能触摸到具体。或者可以说,这里有一册一个个知识分子的肖像合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就从这册合集里透露出来了。 六十一篇文章编为七组,每组的标题是编者加的。第一组“历史的观察”,其中有两篇是为宋儒朱善画像。第二组“新潮涌起中的旧学”,前三篇分别忆念徐先生早岁在武汉求学时的三位老师,刘凤章、王季多和黄季刚。当时正值五四前后,新学思潮涌来之际,三位旧学先生力学敦行的风貌,在徐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另有一篇《五四运动的一个角落》,徐先生回忆了在武汉时受到五四运动影响的情况,写出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北京与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在先,五四运动在后,而武汉则是“因有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才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洪流”。这样的回忆,能把读者从只知“德先生”、“赛先生”的抽象认识中,一下子拉回到历史的现场。第三组“共担文化生命”各文,是徐先生对熊十力、马一浮、唐君毅等同道师友的忆念;最后一篇《(民主评论)结束的话》记叙了创办《民主评论》杂志的始末和甘苦。第四组“典型种种”五篇文章,分别谈吴稚晖、鲁迅、章士到、余嘉锡、殷海光五位学人,可以分别看作五种知识分子的典型。余嘉锡之外的四位,不仅有学名,有文名,更都是社会上的大名人,但徐先生最钦重的还是“埋头闭户,不务声华,认真治学”的余嘉锡先生,称其为“一个伟大知识分子”。第五组“怀人感逝”十一篇文章,所忆念的人,大陆的读者多不熟悉,借此可以了解徐先生播迁以后的交游。第六组“东海西海”,有的记日本的山人人物,有的谈对日本知识分子的看法,有的谈西方的知识分子,如爱因斯坦、汤恩比、毕加索。第七组“青年与教育”,徐先生的儒者襟袍中,始终装着青年一代,大至“青年往何处去”的方向问题,小至初中入学的国文试题,他都以一颗拳拳之心,坦陈已见。 -
威尼斯逸事
公认德意大利和威尼斯通格哈德・特青厄尔凭借自己与“威尼斯共和国”几十年之久的友好接触,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这座水上城市德新的、另样的图画。在书中,作者将卡桑诺瓦兄弟,将作为志愿消防队队员的乔尔乔内和提香,将妇女划船比赛,将“交易所”――现代历史上第一座国家银行,将马克・吐温,将1902年圣马可教堂钟塔坍塌,将小胡同里的一场捕象闹剧等许许多多关于威尼斯的人、事和奇闻异趣,连同“威尼斯共和国”的命运,一并象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美丽城市 -
学林
《学林》10卷,凡358则,内容以考辨字体、字音、字义为主,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书》之文以前人诗歌,并广采《说文》《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对文字的字体、字音、字义进行考辨,资料收集详备,辨析精赅,是宋人笔迹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一种。 学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庆十四年(1809),萧山陈春将此书收入湖海楼丛书,同治五年(1866),以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书后收录四库总目学林提要,湖海楼丛书本跋,孙文昱的学林考证,以及俞樾俞楼杂纂中的读王观国学林。为例于查阅,按10卷358则的顺序,逐一编了数码,并做了目录放在卷首。 -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
“没有一张照片可以被否定。所有照片都具有事实性。需要加以检验的只是照片以何种方式能够或不能赋予事实以意义。”写下这些话时,我们时代两位深刻而雄辩的视觉探索者,对一种似乎是最直截了当的艺术形式的歧义性,提出了最为独特的思考。 此书由约翰·伯格和瑞士著名摄影家让·摩尔共同撰写。图文并茂,理论分析与奇闻轶事、新闻纪实兼顾。书中探索了摄影师与被拍摄之物、图片与观众、被拍摄的瞬间与回忆之间的张力。伯格和摩尔,以批评家的道德热忱和摄影家的实践技术,制作了这部著作,由此拓展了由瓦尔特·本雅明、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开创的批评前沿。 -
寨名水浒
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 《水浒传》之奇,有宋江千回百转上梁山之奇,晁盖领头造反而死于曾头市中箭之奇,吴用神机妙算之奇,林,中历尽磨难之奇,武松打虎、杀嫂、血溅鸳鸯楼之奇,鲁智深一杆禅杖打遍山林之奇,李逵“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之奇,戴宗飞步神行之奇,阮氏三雄和张顺等人水中耀武扬威之奇,燕青慧敏机巧之奇;还有智取生辰纲之奇,三打祝家庄之奇,大破连环马之奇,月夜赚关胜、雪天擒索超之奇,攻打北京城、智取大名府之奇,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之奇;还有“说时杀气侵肌冷,讲处悲风透骨寒”之奇,“钢刀响处人头滚,宝剑挥时热血流”之奇,“双拳起处云雷吼,飞脚来时风雨惊”之奇,“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之奇,“农夫背上添心号,渔夫舟中插认旗”之奇,“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之奇,“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下梁山”之奇,“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之奇,等等.从明末李贽等人起,一直有人孜孜研究这部不朽巨著,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它而争论不休,聚讼纷纭,“忠义说”同“强盗说”打了几百年的嘴巴官司和笔墨官司。 《寨名水浒》以纵横谈的形式,发掘繁本《水浒传》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和人生哲理,妙论宋元时期的“水浒”故事、梁山好汉的历史原型、富有艺术趣味的故事情节、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与经济活动等。各篇文字不多,但小题大作,机趣易懂,不平淡,不油滑。 -
香港味道1移山填海西米撈
香港著名文化、飲食人歐陽應霽帶您遊走於大街小巷,尋找最具道地特色的「香港味道」。從高級食府的經典名菜,到街頭排檔的燃手小炒;從茶樓的一盅兩件,到茶餐廳的奶茶西多;還有傳統的零嘴小吃、麵包餅食......一一細窺本地飲食文化原汁原味的點點滴滴。作者還邀來一眾城中名人好友街坊親朋,邊大快朵頤邊暢談對每種食物的回憶感受,令這趟味道之旅滿載了精彩的個人與集體回憶。本系列共有四冊,每冊均介紹了36種道地食物,每種食物更附有作者的心水食肆分享和人物訪問 -
从长安到雅典
本书分为中国编和欧洲编。包括:西北各地美术考古、新疆文物美术考古记、长江沿岸和南北各地的美术考古、英国伦敦参观记、西欧五国美术考古记等内容。 -
古琴丛谈
在高山之巅聆听万壑松风,在流水之侧沉思生命与时光的涵义。秋风乍起,飞鸿掠过高爽清澈的天空;静寂轻寒的良夜,独坐幽篁,万籁有声。晨曦微现,樵人已肩着柴禾踏着露水走下山冈;渔舟还载着微醺的渔人随流漂荡。春花烂漫之时,有无限的希望在琴人眼中呈现;雪落空山之际,剡溪会友的念头却在心中消解…… 古,距今远矣,距时尚远矣,是时间的概念,但更是心理的一种时间尺度。好古之人,爱琴之人,不肯随波逐流,不肯相信时间可以改变永恒的美。他们固执地坚守着,心里充满悲愁,也充满欢乐。众人以为自己是明智的,因为他们现实;好古之人也以为自己不糊涂,因为他们有固执的梦想。到底是谁超越了生的病痛和烦恼,各有各的标准和道理。执着于古的人们,当然是迷恋被时间之浪淘洗之后留存下来的精华,以为它们的美得到了肯定,它们已经具备了不朽的证明,想把超越依托于这种不朽,可是这与当下的眼光不合。现在的人不爱它们,于是,古便被当下抛到了一旁,而爱古的人却正因此而超越了时俗。 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古琴堪称博大精深,美不胜收。它由历史上那些美丽的心意创造而出,并与爱美的中国人相伴千载,成为不朽。琴积淀了那么多,却又似乎总是不言不语,从来也没见琴大声喧哗过,没见哪个琴人籍琴而腾达过。古琴有些像磊磊山岩上的一株孤松,有些像杳然出岫的一朵孤云,有些像不舍昼夜奔流的大河,也有些像寻常之人一张诚肯质朴的脸。它的悲恸、欢乐与盼望,都以朴荗的方式述说,以从容的态度存在,如同无限蕴含的大自然。 -
金陵琐事 续金陵琐事 二续金陵琐事
《金陵琐事 续金陵琐事 二续金陵琐事》由《运渎桥道小志》、《凤麓小志》、《东城志略》、《金陵物产风土志》、《南朝佛寺志》、《炳烛里谈》、《钟南淮北区域志》、《石城山志》、《金陵园墅志》组成,内容涉及山川、里巷、街衢、桥梁、寺庙、祠宇、园林的变迁,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风土人情的变化,是研究南京历史和地名的重要乡邦文献。 -
中国人的闲情逸致
历史从来不可能仅仅是正史与教科书中所叙述的那种有关政治、政权与国体等的活动,也不单是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与社会行动方式等的更替,或由社会活动引起的思想与文化等的变迁,历史包含着雷蒙·威廉斯所说的“生活方式”的铺叙与展现。这一意识反射到思想史与观念史的领域也一样。在过去,我们所确认与了解的中国思想与观念的历史,几乎都是以儒释道三家中的经典思想的文化事实被重新发现,人们的生活方式被引入历史的结构之中时,一个更宽泛与广大的生存世界与观念世界遂开始浮出地表。 中国人在日常状态下的生活方式,必然还会是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也制约人们的需求,体现为一种被动形态,并且不是自身所愿意选择的。然而,毕竟有一些方式依然是人们真心意愿与视为归属的,只有在些之中,才体现出主动的快感,为心灵所自觉认同,不断地求之索之。 -
自由的款式
今人写历史,多从历史本身出发,得出其规律性,注重实证与理性,讲“普世性”。但本书作者独辟蹊径,将文化个体性融入历史写作当中,贯通文史,将哲学的思辨与诗化的语言糅合在一起,自成一体。 本书分为“文明论语”,“江山诗话”、“国史清谈”三部分。 “文明论语”部分主要是文明论,以“论语”的形式梳理世界文明史:西方文明由“分化”而演进,中国文明由“统一”而展开。从神话到史诗,从英雄到公民,视野广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江山诗话”撷取《史记》的诗性特质,以诗话形式论说历史:文化中国少年老成,周公的理智、孔子的伦理贯穿始终,用思想自由与否为尺度给诗人的江山排座次。从治乱兴衰到文化中国,指点江山,一气呵成。 “国史清谈”部分,不争论,只清谈,一步步重新发现近代史:清王朝卖国以维系王权,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办洋务、争海权,也只是专制制度下自由的微光。带着“流氓无产者习气”的慈禧,一步步拆了大清王朝的局。一句话,“中国人的自由精神埋伏在文化的江山里”。 编辑推荐 好的文明,应该是天赋人权的摇篮,是人生而自由的保护伞。 在一个好的历史时期,进入一个好的文明里,当然“幸运”,如有不幸,生为奴隶,被人统治,那就权当绝对理念的最后证据:“不自由,毋宁死”! -
我不是一本型录
一本“不实用”的生活方式读物,“梦幻逸品”陈列馆,认真生活启示录。 PPAPER杂志人气专栏“许舜英 X 包益民对谈集”, 关于一瓶洗碗精的选择到对现代都市的规划意见。 顶尖创意人倾谈生活美学,并提供最敏锐犀利的媒体、广告、时尚观点和洞察。 感性流畅文字配以概念化摄影图片,延续许舜英出版品至臻风格呈现。 大陆全新设计口袋本风靡上市,用心努力生活者必备读物。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