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北大批判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官僚系统还是在企业,文献体现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如果你不能参与写作这些文献,不能有效地阅读这些文献,你就无法担任任何中高层的工作。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你看美国的常青藤,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没有工商管理类的学位。只有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学院等少数例外。美国好的商学院,一般也避免要那些本科学管理的学生,觉得这样的人视野太窄,缺乏领袖素质,而希望招募学人文的那种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 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下个月工资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一张工资单而操心。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你就更可能成为领袖。 中国公众意见领袖 聚焦高等教育中的132条常青藤法则 -
岩松看美国
《岩松看美国》内容简介:在中美两国建交30周年及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前往美国华盛顿、纽约等重要城市,采访美国新一届政府团队和政治、经济界要人,同时深度观察美国在经济危机后的政治、社会和民生,带着中国民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疑问,将一个真实、立体的美国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
爱上布拉格
《爱上布拉格》全面介绍了捷克首都布拉格以及近郊的卡尔斯坦堡和特蕾西亚镇。《爱上布拉格》对交通、气候、购物、娱乐、餐饮、住宿和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于有意前往布拉格旅行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指南。除此之外,《爱上布拉格》还向读者描绘了布拉格美丽迷人的城市风光、纷繁复杂的历史人文及多彩浪漫的生活方式,带领读者走进这座“欧洲最漂亮的城市”,即使没有亲自前往,也仿佛做了一次思想的旅行。 -
读点
以书评为主的文集,对近年来我国出版的有较高学术、思想和文化价值的几十种图书做了深入、全面的评价。本书也可以说是作者几十年与书相伴的故事。作者觉得,“读书是私事”,在生计需要之外的自由阅读才能真正地丰富自己,阅读高品味的好书,就是与那些思想和文化高手的对话和“过招”,久而久之,必能提高自己。作者的故事和感受,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轨迹。 -
采菊东篱下
内容简介 绵里藏针,纵横捭阖,研究中国文化,跨越文明两界,江湖文化,游民文化,隐士文化,见人所未见,及人所难及。 目录 408个皇帝轮流做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皇帝的故事及解读 底层社会的皇帝梦 说《大诰》——朱元璋的独特的法律文件 再说“另一个中国” 游民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 当前的“游民”问题 《丧家狗》的余波 探源溯流说《论语》 当今的“读经热”与《论语》 说《论语》的注本 孔子的“称圣”彰显了教育在传统中的地位 我们亲近孔子,但不须顶礼膜拜 故纸探趣 慈禧、光绪身边的史官恽毓鼎的日记 鼎的文化演进 先秦笑话中的地域歧视 饮食男女 中华饮食文化精神 穷人的饭 茶的风格 为什么中国没有茶道? 立春琐谈 端午节祭与祭祀泛滥 津津有味谭 “名”医陈存仁 陈存仁与《津津有昧谭》 “画人”邱秉恒 老北京胡同的最后留影 再说“东富西贵北贱南贫” 少年旧事忆城南 世纪年代的春节 我的“北京的符号” 从宝玉、黛玉的“姑舅婚”说起 更能消几番风雨 平反路上 说运动 更能消几番风雨 ——反右斗争中的群众“参与” 病榻闲笔 读书阅人 颇具文学性的回忆录 笔力千钧,神流方寸 ——读宁伯龙先生《垂露悬珠集》 回首文坛往事的思考 ——评《往事何堪哀》 “原生态”的思想家 ——评《李宗吾新传》 《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后记 《水浒与江湖》后记 -
时尚方程式
《时尚方程式》主要内容:时尚方程式=(复古+未来)×无限创意。这是一本由“英国文化史”延伸出来、专门讨论“服装史”学问的小书。仔细阅读《时尚方程式》后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时尚书,更是一本文化史书。它包含了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分析了每一种服饰的特点以及现在的大师仍在沿用的流行元素。由不同时期的服装饰品衍生出来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也在作者的笔下熠熠放光:一个个鲜活事例,一段段妙语连珠,就连每一章节的标题都是令人兴味盎然的。“闪闪发亮的钻石其实不是女人的专利,最早爱上钻石的,是男性!毛衣原来是给马匹穿的衣服,曾几何时竟穿到我们的身上!高跟鞋一直被认为是女性的专利,但法王路易十五才是高跟鞋的流行教主!印度老爹平常穿的裤装睡衣,现在竟成了香奈儿最昂贵的社交服!”作者风趣幽默的讲述中,融入了大量的服装服饰类常识及知识,对于初涉入时尚界的人士来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普及类读物。 -
我们香港这些年
繁华闪耀的香港,文艺作品里的香港,娱乐明星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疯狂购物的香港,迪士尼乐园的香港,颠沛流离终于回家的香港,充满活力又无所依傍的香港。受关注的香港,被遗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压抑的香港。 你的香港,我的香港。 他的香港。 自称“港怂”的北漂律师徐天成,看到廖信忠所著《我们台湾这些年》之后,深受启发,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视角,通过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笔,来说说一个真实甚至未知的香港。 徐天成与廖信忠同为1977年生人,这30多年来,香港的发展?香港人的心理归属感究竟是怎样的?香港的身份和台湾有什么不同?香港回归前后,当地人的生活有何变化?香港人是怎么看内地人的? 一本书无法展现全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香港人的真实告白。在“借来的地方”,他们如此生活30年。 -
离线·开始游戏
每一个geek心中,都有一款游戏。 《离线Offline》创刊号聚焦于“游戏”这个技术与人文的交叉领域,以“角色”概念统领整个专题,分别从游戏设计师、游戏玩家、游戏商人和游戏学者的角度,探讨什么是游戏,以及为什么游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威尔·莱特和他的《模拟人生》,“吃豆人”大师追寻游戏真谛的人生体验,任天堂商业上的辉煌与沉浮,这一切都指向在游戏背后的一种“游戏精神”,它使人在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遗产”追溯了游戏手柄进化发展的历史,“工具”讲述了如何策划一场逃离现代文明的旅行,“写作”则收录了一个有着多种结局的互动故事,“缓读”在最后讨论了机器的封装艺术和睡眠的科学。 -
音乐的故事
《音乐的故事》内容简介:音乐展示给我们的是在表面的死亡之下生命的延续,是在世界的废墟之中,一种永恒精神的绽放。《音乐的故事》集合了罗曼•罗兰关于音乐的若干文字,它们能帮助我们探索世界的灵魂。 -
跟着音乐去旅行
《跟着音乐去旅行》内容简介:旅行没有音乐可以吗?当然可以。旅行有音乐会更好吗?当然更好。既然会更好,为什么不跟着音乐去旅行呢?作者在书中将他在18个国家的旅游经历和对当地音乐的感悟娓娓道来,并独家制作了最应景乐曲清单,为读者奉献上了一份旅行音乐大餐。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 音乐•旅行 -
欧风欧雨
本书是作者关愚谦旅欧四十年的记录。这“不是一本单纯介绍欧洲风光的游记”,“不是风景名胜的介绍”,而是着眼于“欧洲的文化与历史”,“以素描速写勾勒多元欧洲”。这是一本旅行书,但更是一本在旅行中进行文化观察的书。作者写作时,采取了“上下纵横”的方法,既有不同国家诸如皇室、官僚等上层社会的情况,亦介绍平民百姓生活的特点,同时,还将不同民族、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视野是走东西,闯南北,从古至今,既有历史背景,更有传统下的现实,从中庶几看出不同国家的精神气质与国民性格。作者精通英、俄、德语,对中西方文化均有深入的理解,长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历史文化。这次,他则用游记的方式,向中国人介绍欧洲文化。 -
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出生于重庆,1949年随家人赴港。1958年中学毕业,随赴美深造。先后在哈佛大学及拔兰大大学分别获得物理学学士及物理学博士学位。1966年返港,任教于当时新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1980年出任大学秘书长;1986年出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近年学术工作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电子资料库”之建立、现代化历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 -
吴越之间-余秋雨眼里的中国文化(彩图本)
《余秋雨眼里的中国文化:吴越之间》内容简介:江南,一个永远诉说不尽的梦境,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摄影师镜头里的莺飞草长、云山隐隐。一群年轻的摄影家,从余秋雨的散文出发,从苏州小城到西子湖畔再到天一阁的深宅大院,用凝固无声的影像,试图寻找到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在图与文之间,共同勾勒出中华文化的泱泱之风、动人神韵,带领读者,一同重回余秋雨教授曾身处的历史现场。 -
灵魂的归宿
本书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墓中是令人敬仰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上产生过影响的人物。他们苦辣酸甜的生平可向后人提供人生的启示。二、墓碑本身是出色的艺术创作。通过墓碑或碑上的雕像,介绍一下著名的雕刻家,如安德烈耶夫、梅尔库罗夫、沙德尔、穆希娜、列别捷娃、别拉绍娃、阿尼库申、涅伊兹韦斯内等人怎样为亡者构思墓碑雕像的。三、墓主是与我国文化有联系的友好人士。这样的人物我们不应忘记。 -
宣南秉烛谭
邓云乡是对民国掌故,尤其是对北京的民国掌故很熟悉的一位老先生。《宣南秉烛谭》谈到了当年胡适无奈地跟后来成了汉奸的王克敏、周作民等人去“吃花酒”的事,胡适还被妓女连灌七杯。邓老先生提醒我们说,那时候的文化人即便是“吃花酒”,也“决不像现在电视剧演员凭想像演的那样粗俗”,不了解时代状况,就无法真正理解那个时代的人。 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应该属“学府往事”。邓先生念大学的时候刚好赶上北平沦陷,他进的是伪北师大,读的还是日文系!所以他对那一时期北方学界的气氛是非常了解的。在字里行间,邓先生用细致平实的笔致将那段尴尬岁月种种微妙的关系表述得很清楚,让不知情的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这些文字的重要性恰恰体现在它们能帮助后人模拟出那个凭时间、地点、人物这些历史“硬件”无法构建的时代氛围和历史逻辑。 -
纽约第三只眼
这是一本谈论美国,谈论纽约的杂文集。作者在纽约生活了二十余载,尽管已经融入了当地生活,在身份认同上依旧属于一个漂泊者。这使得本书具有了一种既不同于当地人也不同于游客的视角,对这座城市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姿态。文风泼辣,带着北京人特有的贫劲儿,把平凡的生活咂摸出了别一番的滋味,让人看到别一番的纽约和美国生活。 -
如何培养美感
如何培养美感?作者的回答是:从尊重自然出发,从回归原本开始,多看美的东西。但随后他也表示,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第一,什么是美的东西?第二,怎么样才能常看到它们?作者在书中举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他老人家去公园赏花,结果看了一场“虐待花的展览”。公园“用各种花当成颜色材料,编织成各种图案与造型,花的本质失掉了,只看到一些造型。用花做成动物与人物,甚至讲述故事,市民们兴高采烈地看着这些奇景,如同赏花灯一样,象征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真正爱花的人看到这样使用花朵,只能感到痛心。”今天的某些“艺术家”也经常制造一些“指鹿为马”的作品,将丑当做了美,这就让我们更坠五里雾中。为了尽可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汉宝德写了一系列谈美的文章,集结起来,就是这本《如何培养美感》。秩序、比例、理性、色彩、质感、构成,这些抽象的名词和专业的分析,通过拿大量的植物、器物、建筑来进行讲解说明,古董、书法、家具、建筑、陶瓷以及灯具,这些生活用品全成了上佳的例子……在比较之中,读者能直观地看到“更”美的事物,并进一步理解这件为什么较那件“更美”的原因。 -
民国那些事儿·禅机卷(1912-1949)
史冷金PK易中天 横刀立马挑战《品三国》全景再现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痛苦、最混乱的时代——一个军事上大决战、政治上大革命、社会制度上大变革的年代。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本书以大历史观来对那个时代进行微观的分析…… -
你不知道的美国
《你不知道的美国》是对20世纪离奇真实事件和有趣人物的记叙评论,其中不少是尚未被中国媒体报道过的“美国剖面”。在跨文化的观照中,《你不知道的美国》让你看到你没有看到过的现象,让你接触到你没有接触过的一种思考,让你感觉你从未发见的震惊,让你感受到不乐观后面的乐观…… 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美国,来一句美国式的自信,这是汤本式的真实视野,汤本式的坦诚直言,汤本式的讽刺幽默,汤本式的抒情抒怀…… 这个不宁静的世界,弥漫着暮气和朝气;美国有很多剖面,纠葛着美和丑,纠葛着善和恶,纠葛着强和弱。你痛苦也罢,你兴奋也罢,你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国。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