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Chusan

    作者:Liam D'Arcy-Brown

    "We must religiously observe our engagements with China, but I fear that Hong Kong is a sorry possession and Chusan is a magnificent is land admirably placed for our purposes." So wrote the home secretary Sir James Graham to the prime minister Sir Robert Peel, as British diplomats prepared to return the island of Chusan to Chinese rule during the winter of 1845. For years, this now little-known island off the coast of Zhejiang province had been home to thousands of men, women and children of all classes and backgrounds, of all races and religions, from across the British Empire and beyond. Before the Union Jack ever flew over Hong Kong, it had been raised on Chusan. From a wealth of primary archives, Liam D'Arcy-Brown pieces together the forgotten story of how the British wrested Chusan from the Qing dynasty, only to hand it back for the sake of Queen Victoria's honour and Britain's national prestige. At a time wh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inspiring a new brand of patriotism by revisiting the shame inflicted during the Opium Wars, here is a book that puts Britain's incursions into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in a fascinating and revealing new light.
  • 三春七秋

    作者:卢伶,俞雷

    本书以卢伶的摄影作品,和俞雷的文字为主线,在同一时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描述作者在2000年至2006年十次徒步行走山西明长城的所见所闻所感。本书从拍摄的近万张摄影作品和二十多万字的旅行日记中精选而成,呈现出21世纪这片黄土地的自然风貌和祖祖辈辈生活在长城边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唤起人们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生存状态的人群的关注。
  • 圣经世界的婚姻与家庭

    作者:[美]肯•M.坎贝尔

    当代人讨论婚姻与家庭时所运用的许多资料都涉及相关习俗的历史。然而,对于它们的社会和伦理构成,尤其是圣经时代的社会伦理构成,我们真正了解了什么呢? 本书围绕着婚姻与家庭观念的动态轮廓,6位专家在其各自领域分别考察了古代以色列与中东地区、希腊罗马社会、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以及《新约》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实践。其成果勾画出一幅博闻广识、富含证据的图谱、并对一批概念和习俗的异同做出辨析,包括结婚、离婚、性伦理、性别角色、孩子、禁欲、堕胎、避孕和家族生活,它们在古代以色列和《新约》时代的教会中流行,并发生过种种影响。
  • CURATION策展的時代

    作者:佐佐木俊尚

    為一則訊息、一件作品或一個商品, 篩選資訊、賦予脈絡、創造情境, 並且提出看法、重組價值、分享串聯, 就是二十一世紀的策展(curation)。 這是一個資訊氾濫的時代, 也是一個最需要策展人(curator)的時代! 當我們在意見領袖的觀點上按讚、在目前所在地打卡, 就是一種策展,全民都是策展人的時代已經到來! 消費市場或資訊傳播已經產生莫大的變化──從二十世紀強調提供「更多」的價值,到二十一世紀重視「好用」的價值。不僅如此,消費者與閱聽大眾與人串聯的想望,改變了他們的需求,從過去期望「獲得更多資訊」,到現在渴望「以資訊串聯人們」。 然而,「以資訊串聯人們」的關鍵,在於賦予共鳴的脈絡與情境。除了網站上的搜尋關鍵字之外,還需要有「人」的介入--藉由這些人的「觀點」,讓我們在取得資訊的同時,也藉由這些觀點串聯人們。為資訊賦予脈絡、創造情境的人,提供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這就是「觀點」。 提供「觀點」的人,英文的網路世界中稱為「策展人」;策展人「提供觀點」的行為,就是策展。 以往,所謂策展,指的是策展人在博物館或美術館中所策畫的展覽;現在,策展指的是從如恆河沙數的資訊洪流中,基於策展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淘選資訊,賦予新意並與眾多的網友共享。 以往,每天最重要的頭條新聞在報架上;如今,最重要的頭條新聞,往往是社群網站上最多人轉推的文章--電視、報紙、書籍、雜誌、廣告等傳統媒體沒落,傳播資訊的常識出現重大轉變。透過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Foursquare等社群網站,將人與人之間「串聯」起來,策展已經和資訊本身同等重要,「策展的時代」已經來臨! 本書作者佐佐木俊尚從藝術、演唱會、電影、社群網站,到媒體、政治、社會、全球化等角度,以說故事的方式,帶給讀者一場場策展的盛宴。精闢解讀「當我們在意見領袖的觀點上按讚、在目前所在地打卡,就是一種策展!」的緣由,深掘策展時代中資訊傳播產生巨變的本質,進而詳述如何藉由策展找到新商機,是一本角度多元、觀點獨到的資訊社會論。
  • 闲聊美国节日的历史和文化

    作者:王辉云

    本书以“闲聊”的形式,告诉读者美国的15个节日中,哥伦布为什么不是新大陆的“发现者”;马克思为什么说欧洲资本的每个毛孔都沾满着肮脏的东西;美洲奴隶制为什么更加残忍和更加非人道;咖啡怎样改变了世界历史;北美殖民地为什么要与英国闹分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什么都对美国革命赞美有加;《解放宣言》发布后为什么美国南方仍然实行种族隔离;奥巴马上台后“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为什么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痼疾;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认同甘地以和平抗争的手段争取民权;美国社会为什么崇尚勤奋工作;中产阶级为何易于忘记哪天是愚人节;每年12月美国媒体为何打“圣诞战争”;对鬼节和感恩节的误解为何能流传至今;参加国庆游行为什么不是“政治任务”;美国社会为何不排斥其他文化;节日商业化又怎能强化传统节日的气氛;美国节日游行狂欢为什么少有严肃气氛;美国为什么不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还有美国宗教节日怎样世俗化、政治节日为什么休闲化……
  • 憂鬱的邊界

    作者:阿潑

    「我恨旅行。」 而我熱愛衝破我門和他們的邊界線, 從東亞各國回望台灣。 為什麼我們能如數家珍地說出西方的文化點滴, 卻不熟悉時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東亞文化? 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 這些離台灣這麼靠近的國家,我們為什麼卻感到陌生? 我們有多少成見,使得我們不願意甚至迴避於認識這些地方? 而只把他們歸為「外籍」或「陌生」的一類,這些邊界是誰畫出來的? 從事媒體工作,具有人類學背景的阿潑,效法人類學家的精神, 到東亞各國旅行時不忘田野調查,尋找邊界如何具體而微地作用在不同國族的人群之中; 而阿潑也以與當地人同桌吃飯為目標,在深刻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東亞並非想像中陌生, 台灣和他們也同樣有著因邊界而造成的憂鬱情景,而他們和台灣之間有各式各樣的關係。 她沿著邊界行走,一路追索著每條國界上那些難分難解的認同與曖昧的身分: 她在越南古芝地道體驗越戰的烙印,也前往南北韓38度線理解韓戰的寒冷; 她到澳門不住豪華酒店,而住進木板隔間的破舊旅館,看見城市嫖賭不分的難堪過去; 她從中國與北朝鮮邊境乘坐廉價巴士前往北京,體驗底層中國的生活; 她進入泰緬邊境小鎮探訪,甚至在越南火車上被警察誤以為是中國偷渡客。 一般旅客不敢做的事情,她都勇於嘗試, 原因在於,她想要更深入當地,重新越過憂鬱的邊界,找出認同為何困惑的答案。 「印尼華人幾乎不搭火車、巴士,他們只搭飛機。在他們的想像中,這些便宜的陸路交通工具滿是危險,又因為沒搭過,恐懼更被無限放大。但實際上不然,從雅加達到萬隆的『恐怖火車』,卻擁有空中巴士一般高級享受。沒有他們所說的壞印尼人。」這類刻板印象與文化偏見的打破,書中比比皆是。 阿潑站在東亞各國的邊界上,對每一個性鮮明但又揹負著跟台灣類似殖民歷史的國家,作出關於邊緣、身分、認同這幾個主題深刻且生動的描述,而她也點出了新一代人關於認同的想法。透過一次次邊界的旅行,阿潑勇往直前,她讓我們理解:在邊界之外,還有更多的邊界。 而這些邊界,在當今的社會與人心之中,始終曖昧地作用著。 張翠容 專文推薦 余佳璋(公視全球現場節目主持人) 柯裕棻(作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張正(四方報總編輯) 張瑞昌(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楊宗澧(社運工作者,曾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 賴樹盛(NGO工作者) 簡美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羅正心(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各方推薦 (按姓氏筆劃遞增排序) 記者阿潑不是一般的背包客,僅以經濟克難的方式踏行每個景點或聚落,而是透過強烈目的性與有計畫地在走訪他堅持關心的城鄉,且那些路線多半鮮少出現在旅遊書或遊記式部落格上。也因此她的文章,多了些來自記者專業調查訓練與深度訪談結果得出的人文味,不僅具閱讀趣味性,還帶些特有視角。 余佳璋(公視全球現場節目主持人) 再遠也不怕,再荒僻也不退懼,帶著遠闊的眼界和胸襟氣度走到山巔海角,她的旅行是尋找而非放棄,不是流浪或放逐,而是尋找問題與答案。 柯裕棻(作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我覺得,阿潑不只把旅行當作跑田野,更把整個大東亞當成巨型遊樂場,抱著破關的頑皮心情一關闖過一關。無奈心思太細密敏銳,冒險玩樂之際,又克制不住地認真起來哀傷感嘆兼反省。當然,阿潑沒有辜負記者與人類學家的身份。多年奔波,以她一如其名時而活潑時而潑辣的文字,累積出這本百轉千迴的田野筆記,帶領讀者進入謎一般的世界。 張正(四方報總編輯) 這是一部深情的邊境流浪史,作者從島嶼出發,在國界的交會發現,那位處大陸邊緣的家鄉,竟是如此深情。 張瑞昌(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我總用抽象的方式認識東南亞、韓中港澳,而阿潑則用具體的行走認識。作者揉合人類學式的、旅行書寫的、新聞題材的風格,任何習於從閱讀過程中增益認知與樂趣的人都會發現,本書讓人開卷有益。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一本學術教科書難以完全打破那道台灣與東南亞社會之間的文化藩籬,但是一本人類學家的旅行筆記,也許就此扭轉你對東南亞的認同想像。 楊宗澧(社運工作者,曾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 不算意外地發覺她連一般人最放鬆想好好享受的遠行,竟也能藉著街頭巷尾的哈拉閒聊寫下了這令人著迷的田野筆記。關於這位菜鳥人類學家觀看世間的獨有視角,以及對文化與社群的無盡關懷,絕對值得大夥好好捧讀此書盡情享受。 賴樹盛(NGO工作者) 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在《憂鬱的熱帶》一書的開頭說:「我恨旅行」。而阿潑,一個熱愛旅行的文化記者,雖然她說她沒有繼續人類學研究,但是這本書記錄幾年來她旅行亞洲國家的所聞所思的主軸:邊界、身分與認同,卻是目前人類學極為重要的議題。 簡美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邊界」是個無法避免的專有名詞,如果沒邊界,如何講模糊曖昧的地帶?然而有邊界,也正是情感無法安歇的因素!不得以而用「邊界」一詞,只好是「憂鬱的」。我們在書中看出,有政治的邊界、國家的邊界、文化的邊界、情感的邊界。原來在現實生活中,邊界並非單數。阿潑以人們的複雜處境,描繪出流動的、變化的、雜揉的邊界,並詳述在其中安身立命的故事。 羅正心(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 一起建前朝 一起看后宫

    作者:赵广超

    本书是《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的两册合一。 紫禁城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明清宫廷典章制度及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北京故宫博物院支持,设计及文化研究(香港)工作室制作的《我的家在紫禁城》是为一套专为儿童、青少年及公众设计的书籍。创作团队包括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总监赵广超、陆智昌及创作人谢立文、麦家碧等。书籍以轻松活泼的手法,带领读者进入紫禁城的世界,介绍它的起源、视觉文化、建筑特色、人物与历史等。 《前朝后宫》综合展示紫禁城的面貌,除了欣赏大场面,细心找还可以发现本系列中其他书中的角色、场景会在这里出现。 前朝的东西样样大,需要动员百万人员建造,而后宫的空间则恰如其分。 本书属于本系列的概论部分,书中以彩图介绍紫禁城对内对外的空间趣味。读者可以根据这两本书对于故宫的建筑方法、空间布局及用途、内部藏品、历史状况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 《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 紫禁城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明清宫廷典章制度及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北京故宫博物院支持,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制作的《我的家在紫禁城》是为一套专为儿童、青少年及公众设计的书籍。该系列丛书之主创人员由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创立人赵广超先生及其工作室年轻成员担纲,同时更邀得创作人谢立文先生共同策划及撰写、麦家碧小姐担任美术指导以及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负责装帧工作。书籍以轻松活泼的手法,带领读者进入紫禁城的世界,介绍它的起源、视觉文化、建筑特色、人物与历史等。 本系列还包括《前朝后宫》、《幸福的碗》、《中国建筑•自然组曲》、《皇帝先生您好吗?》、《小动物起宫殿》、《在紫禁城》。
  • 思想的谱系

    作者:佩里·安德森

    《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本书全面考察了当代思想领域的各种变化,从极右派、自由主义中间派到马克思主义左派,从保守思想、自由思想到激进思想,其独特的视角至今罕见。书中分为政治学、哲学、历史学、文债四部分。
  • 跟阿嬤學做菜

    作者:好吃編輯部

    20位手藝了得的台灣阿嬤、 143道一定要學起來的好味道, 以及更多阿嬤隨口傳授的廚房小知識…… 阿嬤說,這樣做才好吃! 煮魚湯時將虱目魚肉壓碎更鮮美、紅燒滷肉起鍋前加點黑醋更醒味、獅子頭加點荸薺口感更有嚼勁、竹筍雞湯加木瓜能讓肉質更軟嫩、用炒過的蝦頭煮麻油腰子是上癮絕招…… 這不只是一本食譜書! 而是一本傳遞情感、記錄家常味,跟著阿嬤細細尋問的飲食筆記。 要把好吃的廚房祕密全都記下來! 真正的名廚就在我家! 為什麼阿嬤煎的魚就是比較漂亮;紅燒肉永遠是家裡的最好吃;而過年時費工做出的紅豆年糕,美味訣竅就在阿嬤講究、絕不妥協的傳統做法裡…。說起阿嬤的拿手菜,每個人應該都有一串很長的名單,這些料理不一定食材多昂貴、作法多繁複,經驗就是最棒的佐料! 本書將走進20位台灣阿嬤的廚房,從南台灣到北台灣,本省、外省、客家阿嬤…,個個手上都藏著厲害的料理功夫,隨口就能說出意想不到的食物小知識,為了趕緊把這些從小吃到大的好菜以及獨家秘方學起來,我們要以挖寶的精神聽阿嬤們說菜,究竟好吃的秘密是什麼,這些引人入勝的深厚滋味,將是我們走到哪都會想念的家常味。 .聽阿嬤說食物的故事!這是20位台灣阿嬤的廚房記錄,從南到北,本省、外省到客家阿嬤…..,完整勾勒出各種風味的台灣家常菜光景。 .最精采的家常菜食譜!143道一定要學起來的好味道。從經典的台灣手路菜、富含人文風土的在地菜、百吃不厭的日常家庭菜,到年節必備的年糕、肉粽、粿、月餅、油飯…等,都有完整的作法記錄,讓這些美好的風味能傳承下去。 .最受用的廚房經驗談!這不只是一本食譜書,更是一本傳遞情感、記錄家常味、收集飲食智慧的廚房筆記書,要發掘各種阿嬤的做菜撇步及厲害的廚房小知識。 ★本書特色: 1.教你如何從菜鳥變老手,克服難關大豐收,為自己種出健康的一畝田。 2.10位假日農夫現身說法,分享豐富經驗,讓你少走冤枉路。 3.全台市民農園資訊,告訴你哪裡可以實現夢想。
  • 哈哈镜

    作者:彭丽君

    内容简介: 《哈哈镜》探讨了1880至1930年代这一动荡历史时期,中国市民主体在与新兴视觉文化的相互碰撞中,观看自身的多重而复杂的方式。书中广泛涉及了印刷术、摄影、广告、电影与戏曲表演等一系列媒体和视觉形式。市民积极投入并享受这些视觉文化,而它们皆为主体对空洞的现代性 许诺——由新兴、刺激与时尚等抽象和短暂的观念组成——之欲望所大力驱动。 作者详述并分析了各种视觉再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由此证明视觉现代性并非独立的文化现象的结合,而是一个颇为紧密的社会文化话语,影响了文化的差异与典型之所在。 本书首先对十九世纪末兴起的印刷文化做了总括性的历史描述和理论探讨,并检视了现代性对于探究“真实”的迷恋。接下来的章节讨论了新兴视觉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形象,视觉文化展开与展示的娱乐场所,都市人与新兴现实主义的相互妥协,而对各种形象的生产和接受间的动力学关系则成为了贯穿全书的主题。 如作者所示,现代性通过奇观向中国人展现。尽管奇观纷至沓来,俘获着现代的主体,但却无法完全驯服或限制那些投身其中的人们。作者特别指出,他们在崭新而现代的自我认同尝试之中,参与和表演着这一稍纵即逝的视觉文化。这里讨论的中国视觉文化是高度竞争性的,在持续的流动和变化中,呈现出对现代主体的全新理解:他面临的不仅是过去的消逝,而且是未来的歧路。中国的现代视觉文化揭示出主体及其环境的激烈碰撞和相互渗透中,现代性的不断更新。 权威推荐: 彭丽君的著作对“视觉”做了细致的历史化考察。她并未把观看当作天然之事,而是充满睿智地将视觉作为一种现代现象,并拓展和转换成凝视与观看的本土文化塑型。本书中,理论性与经验感协调缜密,趣味盎然,洞见迭出,提供了对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杰出观察。 ——纽约大学 瑞贝卡•卡尔 彭教授处理了现代中国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视觉现代性。在奇观的政治学中,她通过中国人的万花筒与现代视觉装置的相遇,展开了从新奇话语到媒体技术、再生产等诸多面向的讨论。《哈哈镜》是一项中国人在现代历史关键时刻如何看与被看的迷人的研究。 ——哈佛大学东亚系 王德威 作为中国视觉现代性的“观察者”,彭丽君在《哈哈镜》一书中不仅呈现了各类视觉样式构造的都市文化奇观;而且揭示出诸种观看欲望形塑的“视觉无意识”。正是上述两方面的相互生产,彼此运作,如“魔术”与“摩登”,似真似幻,亦真亦幻,于真假难辨间,决定了观看的主体何时“凝神关注”,何时“视而不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罗岗 晚清报刊,月份牌女郎,摄影术,慈禧,西洋镜,梅兰芳,戏院,妓女,电影,上海,戏曲,魔术,《哈哈镜》几乎收纳了有关中国视觉文化的所有关键词,但此书的成就不光在媒介覆盖和知识场域的辽阔,还在历史纵深和细节考察上示范了中国经验和现代性理论的交锋和撕扯。这确乎是饱含温度和强度的研究著作,我们在彭丽君的写作中感受到真正的理论活力,一种从微观政治回望过去和眺望未来的激情。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 毛尖
  • 文化人类学

    作者:(美)康拉德.科塔克

    本书是最好的文化人类学教科书之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学入门”,介绍人类学各分支学科、文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与应用等;第二部分为“砍赏文化多样性”,探讨文化人类学如何从语言、族群、经济与政治体系、家庭与亲属、婚姻、性别、宗教、艺术展演、媒体与体育等多个维度,表现人类在历史时空中的文化多样性;第三部分为“变迁的世界”,进一步探讨这些维度在当代世界的转型与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殖民主义、全球化、环境变迁与土著居民运动等热点议题。 最新修订的第14版,增加了“欣赏人类学”、“透过他者的眼光”和“欣赏多样性”等多个专题,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会聚了作者毕生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心得,实属不可多得的一本人文社科普及读物。
  • 方言存稿

    作者:李荣

    破除“理论”迷信,强调“理论出于事实,并且受事实的检验”。如何为汉语这种方言分歧严重的语言分区,如何把现代方言和历史文献结合起来考订本字,如何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来研究汉字问题,作者在本书所收论文中均有深刻论述并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研究实例。 本书收录作者1983年以来发表的文章计51篇。第1至10篇讨论学风和研究方法,11至16篇讨论汉语方言分区,17至27篇研究音韵和语音,28至33篇讨论词典及词汇问题,34至46篇研究汉字与本字考证,47至49篇是李方桂、丁声树、朱德熙三位语言学家的小传,50至51篇是国际音标的文章。
  • 时尚白痴

    作者:[美]克林顿·凯利

    肚子上的赘肉、弹性束发带、土黄色的短袜、荡妇才穿的鞋子、露出来的裤线……实际上,谁没有过这种糟糕的外型呢? 梅西百货代言人克林顿用诙谐幽默、辛辣毒舌的语言,一针见血地直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时尚误区,无论是满身品牌logo,还是磨损的鞋跟,都是降低时尚感的致命失误。长期从事时尚行业的他在服装的颜色、款式、裁剪、发型、配饰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本书为大家提供了各种轻松实用的着装方案,带你走出时尚泥沼。 时尚天才和时尚白痴只有一线之隔,看完这本书,你就会跻身时尚天才之列!
  • 日本创意学

    作者:柯珊珊

    《日本创意学:日本7位优秀创意人与9个杰出创意组织的生存之道》介绍了日本创意产业十分发达,每次到日本旅行,都会为那些细致特殊的创意赞叹不已!这些创意遍布日本各个角落,显示出日本强大的创意,也让人不得不佩服那些绞尽脑汁、开发出这些创意的人。不过我们平常对于这日本创意,大多只是浮面观察、欣赏,鲜有深入研究创意开发的人员以及创意产出的过程,因为这些背后的种种,并不是简单可以去了解的;或是说其实我们可以收集到许多关于故事的种种信息,却不容易去解读这些信息,面对这些复杂的信息,我们需要的是类似“读梦师”的人,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日本创意产出的内幕。
  • 释放建筑自由的方法

    作者:TN Probe

    《释放建筑自由的方法:从现代主义到当代主义(套装共5册)》的构架来自于由东京TNProbe出版社举办的连续五次主题为“换代的现代”相关系列建筑对话,与会的不仅有来自日本建筑界各方面的学者,还包括活跃在建筑第一线的各年龄阶层的具有代表性的四名建筑师。
  • 京都美好散策,Milly的私旅風景

    作者:Milly

    進入每一間住宿,都像是開始著一個旅行中的小旅行。 從旅店延伸出的散步路徑,更是各有風情,各自精彩。 在京都水聲潺潺的高瀨川邊擁有一間町家,散步十多分鐘到錦市場採買家常晚餐,像在京都同齡好友家中過夜的感覺,又像是住在這裡很久的京都居人。 拖著行李來到一樓咖啡屋Check in,是住宿的客人而不是來喝咖啡的客人!暗自滿足著這不同以往的身分,品嚐佐以紅酒的晚餐,不怕微醺而錯過回去的巴士,因為住宿的房間就在咖啡屋樓上。 千年古都出現了設計風旅館,在森林木色為主調的房間內,手中拿著熱咖啡,走向鋪著木板的大露台,就像是樣品屋內的理想生活! 繞進洋溢著人情溫暖的古川町商店街,住進有著陽台的京町家民宿,緊貼著鄰家屋子的曬衣台和屋頂,能看見這樣偏離京都典雅風情的老屋民家風景,真是讓人興奮。 兩週十四個晚上的旅行,Milly始終每天興致勃勃的,拖著行李一間旅店一間旅店遷移,品味著、感受著京都的舊情緒和新表情。 住進20間憧憬旅宿╳古都12處美好散策╳遍嚐40個美味記憶╳20座寺院新感動旅行性格典雅而纖細的京都,總能讓人染上一再重遊的癮頭。這一次,Milly以住宿為樂趣,完成憧憬的京都旅路,住進了擁有庶民生活感的京町家,淪陷於限量而超值大器的懷石套餐,暗戀著絕對只適合一個人前去的咖啡屋,在粉雪晨光中擁有三千院片刻的寧靜…多麼幸福的組合,多麼美好的旅途時光。 本書特色 ◎總是能在一次次一個人旅行中旅出不同味道的Milly,這次在睽別五年的京都,藉著屬於京都的住宿旅行,去品味京都的舊情緒和新表情。 ◎在京都以住宿作為旅行主題,再從住宿點發想出與眾不同的京都任性散步動線,搭配手繪地圖,完成憧憬的京都慢旅。 ◎介紹京都新的住宿點,不單是新開張的飯店多了,型態的選項也豐富了。像是女性專用宿坊、頂級和風度假旅店、設計風的HOTEL、可以長期住宿的週租月租公寓、樓下是咖啡屋樓上是住宿空間的完美結合住宿型態…等等。
  • 批萨:吃的全球史

    作者:凱蘿.赫史托斯基

    罪惡的美味,不管怎樣都要吃! 披薩原本是拿坡里都會區窮人的主食,現在卻搖身變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速食 ♦ 北韓領袖金正日曾指定義大利的披薩師傅飛到平壤,教他的廚師製作道地披薩,當時正是1990年代末北韓大飢荒時期。 ♦ 義大利在2004年通過一項法案,要保護拿坡里披薩的正統純粹。 ♦ 美國人訂披薩喜歡用假名,根據統計,最常用的假名是「芭莉絲希爾頓」。 除了告訴你古早時代披薩的由來,本書主要描述過去兩百年間披薩經歷的種種演變。這種拿坡里地區窮人吃的下流食物,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觀光及移民潮而擴散至義大利其他地區,最後成為義大利全國的美食傳統。 義大利人發明的披薩,卻在美國找到它的第二故鄉。義大利移民把披薩帶到美國各大都市,美國人則靠著新科技和商業頭腦,透過工業化生產和企業化經營,將披薩變成驚人的巨大生意,不但讓披薩成為美國的國民美食,更因此將披薩推向全球各地,成為一種全球性的食物。 ∞ ∞ ∞ 吃史是一則關於特定食物的動人故事,它說明這些食物如何因為人類歷史的變化,無論是經濟的、文化的、科技的、商業的,甚至政治的與軍事的因素,而成為一種全球性的飲食。最後一章是篇幅精簡的食譜,列出了歷史上各種代表性的口味與做法。
  • 椀一式

    作者:[日]原研哉

    《椀一式》是一本介绍日本漆器的书。日本漆器最有名的产地是飞驒春庆,其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景德镇在中国陶瓷界的地位。但在工业化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当下,日本的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一方面是传统手艺人的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传统器具造型难以创新,大众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质疑;另一方面是设计师们对传统工艺望而却步,并不能将其信手拈入设计之中,究其缘由,则在于他们对于传统的造型经验性的理解之中。为了让日本设计师和传统手艺继承人一起解决这些困局,日本设计师协会邀请了日本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八位设计师与飞驒春庆传统手艺人一起设计制作了八套日用漆器餐具。
  • 北京深处

    作者:杨多杰

    这是一本北京人文旅行指南。作者以北京几条主要的地铁线路为线索,串联起沿线最有价值的75个人文秘境,对每个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让你用最经济便捷的方式逛遍千年帝都,在现代生活的脉络中,重新发现北京的古老与神秘。
  • 古典时尚考

    作者:[美]杰西卡·克尔文·詹金斯(Jessi

    █编辑推荐: ★一部时尚百科全书揭秘千年流行密码; ★一百则词条,涉及历史、艺术、文化、时尚、旅行、美食……词条故事化,网罗各种逸闻趣事,可读性强; ★词典式体例,赋予每一种流行元素鲜活的生命,述说它们的缘起、逸事,以及流传…… ★覆盖上千年的社会审美进化史 ; ★陆智昌担纲设计,突出优雅经典之气质,精装呈现,收藏价值高 █内容简介: 时尚专栏作家杰西卡悉心精选100则古典流行文化的词条,以诙谐的笔触、富有想象力的描绘,以及有据可依的历史考证,撰成一部时尚小百科全书。其中收录了优雅、稀奇、平凡、有趣之事,勾勒格调为何物,成功融合古怪与实用,将艺术、时尚、饮食、旅游、居家、园林等领域的流风变化分以条目介绍,是一本目光独具的导览之书。所收条目以数则轶事贯串,烘托历久弥新的美感泉源和妙趣横生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时尚演变的古典风情画卷。 █媒体及专家评论: 妙不可言的讴歌,颂赞日常的优雅,一则又一则的轶事,指点世人再不显眼的平凡之处,也找得到非凡的美。全书蕴涵无限的可能,将我们的生活妆点得更为有趣。读完之后,放眼身边的一切,全都有了崭新的美感。 ──莎拉‧杰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美国热门剧集《欲望城市》女主角) 富含美感的奇书。每一则故事──不论是羽毛球的起源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助兴开胃菜──一概逸趣横生,读来兴味盎然。一经翻阅,便不忍放手。 ──托瑞‧勃奇(Tory Burch,著名时尚设计师) 詹金斯机敏地选中了那些稀有而又很少有人想到的珍藏,又带有一丝朱莉·安德鲁斯在《我所钟爱之物》(音乐之声里的插曲)里敏锐的感性……《古典时尚考》中的奇思妙想能够填满你一整座城堡,值得珍藏。 ——《纽约时报》 这是不同寻常、俏皮、怪诞之物的展柜,展示者投入满腔热情进行调查,又兴致勃勃地展示于此……书里有很多乐趣可以取悦哪怕是最厌世的人,尤其是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些我们已熟知的艺术品。 ——《华尔街日报》 詹金斯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次异想天开的旅程……她的目标是完成一套能表现万物之美的收藏,有趣、买得起,并且如通常的杂物志那样:古怪。在这里她做到了,这本书不仅仅吸引人,还会让人上瘾。……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因此如果对书中提到的无数话题中的哪一个感兴趣,本书也可以作为研究路上的一个不错的起点。 ——《丹佛邮报》 本书是一本流行索引,关于你应该知道却从不知道的100件生活中美好的事——从花边内衣和香槟到野餐到荡秋千。 ——Glamour(英国高端女性时尚周刊) 这本精美、雅致的书完全就是一部关于时尚的微型百科全书,书中探究了几乎所有的东西,从羽毛球的起源到折纸艺术到路易十四对巴氏梨的喜爱。 ——《娱乐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