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词的冒险

    作者:曾园

    谁会沉思爱情与靠垫的关系?谁能在玩中书写男人?曾园执意在这本书中屡屡提供这类视角,让我们去重新审视那些常常被使用的词与物——枕头是不是一件合适的杀人凶器?诗人为什么要歌咏扫帚? 我们应该感谢作者对日常生活细节抱有的榨取心态,以及对它们起源的质疑惯性,在这种强力逼迫之下,看似平常无辜的事物最终吐露了它们的“魔幻性”:原来在摩托车的轰鸣、香水的氛围中隐藏着一出出悲喜剧……
  • 这世界,原该天清地宁

    作者:薛仁明

    本书是著名文化行者薛仁明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书中多是作者关注文化、生命形态及现实人生的专栏文章,汇集五十余篇,或读人,或品味生活,或纵论天下学问。薛仁明文章“朴实而有华”,兼具山林与庙堂之美。文风泱浩,特别有眼下白话文难得一见的平仄顺气的韵律。薛仁明又长于从浅近之处,推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在“礼崩乐坏”的当下,总能以文化的角度切入,化腐朽为神奇,让我们即使面对劫难,仍处处见到生机。他能将中国文化中人间的兴味,在不知不觉中,给挑拨开来,霍地亮出一片宁静祥和的天地。
  • 不列颠笔记

    作者:孙骁骥

    本书是作者在英国期间对英国政治、文化、社会观察的集结,成文之初都以专栏或评论的形式发表在《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日报》、《新民周刊》等知名报刊或杂志上,文字较为活泼,编选时也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与调整。 对中国读者来说,英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人们倾慕英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但是对于当代英国的社会现状及其种种细节却缺乏一定的了解。英伦随笔方面,香港的林行止、董桥等等前辈早已曲尽其妙,不过,他们的作品大多偏重文学、文化的话题而疏于对当下英国政治与社会的观察。因此,作者集英国题材文字于一册,透过社会、政治、文化几方面呈现当代英国的实际面貌,希望以此提供探究当代英国的新视角。
  •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作者:曹聚仁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是曹聚仁先生的晚年之作。缘起于报章连载《听涛室随笔》,成书为《国学十二讲——中国学术思想随笔》。章念驰先生综合二者精心校订而成为三联书店版《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此书梳理中国传统学术源流,自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迄清代朴学、民国余绪,以时序为经,以流派为纬,博引文献,又不乏裁断,故行世以来,颇受学界推重。由于文笔清新洒脱,论说平实易懂,普通读者亦可借此得窥中国学术思想堂奥。
  • 张爱玲的广告世界

    作者:魏可风

    作者魏可风拂去时光的尘埃,擦亮历史的玻璃,透过一幅幅张爱玲时代的广告画面,让读者"在老上海的广告世界里"闻阵阵的仙乐,嗅咖啡的幽香,望张爱玲爱吃的冰淇淋大咽涎水,看时髦性感的玻璃丝袜让人想入非非。
  • 言言斋性学札记

    作者:周越然

    言言斋主周越然向以小说及词话类书籍的收藏闻名海上,其中尤以性学方面的各种资料为富,本书即是周先生发表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晶报》上的文章结集,其最大特色就是语涉香艳,凡西人书籍之涉及性爱者,作者浏览所及,必撷其精华为之彰显,除故事颇具秘闻性而离奇可读之外,尚有书林掌故、版本探源、购书趣闻、域外风情之类,内容之丰富可谓洋洋大观,而作者思想之通达亦同样可圈可点。
  • 北溟行记

    作者:龚鹏程

    《庄子·逍遥游》说:“北溟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龚鹏程仿佛那只大鹏鸟,往来各地,讲学会友、访古揽览胜、吃狗肉、喝压酒…… 如同带上一个古人的灵魂和一双历史的透视眼,在龚鹏程笔下,看山不惟是山,看水不只是水。山水中可见人文,历史和当下相互印证,浅白伧俗的风景增添了人文的底色,传统文化的温暖和感动在字里行间流淌。这何止是一次记游,更是一次文化行旅。
  • 看不透的英国

    作者:马建国

    从伦敦街头形形色色的雕塑,到控制全球制海权的大将军;从古城堡里的皇家宴会,到被一些大国政要公开讥笑的英国饮食;从汽车公司、军工厂、核电站被拍卖,到英国的经济前景展望;从米字旗的由来,到联合王国未来的命运…… 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英国该是什么样子?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全球化的今天又有着怎样的走势? 马建国先生作为新华社驻伦敦记者,在英国生活数载,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观察思考,挖掘英国文明当中的边边角角、点点滴滴,观望今天回顾历史,透过历史窥视未来,纵横捭阖,扣人心弦。阅读本书,应该是中国读者深入了解英国的一条愉快、轻松的路径。
  • 中国吃

    作者:唐鲁孙

    “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别人也称我馋人。所以,把以往吃过的旨海名馔,写点出来,也就足够自娱娱人的了。”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本书写的是中国人的吃,以及吃的深厚文化。除了谈吃,还谈酒与酒文化,谈喝茶,谈香烟。文中一段与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一夕谈烟,精妙无比不容错过。书中记录了老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美食,颇多独到见解和珍贵记忆。 ◎ 编辑推荐 1.华人谈吃第一人——唐鲁孙出身显赫,见多识广,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写下中华吃文化之精髓所在,真要探讨“舌尖上的中国”,唐鲁孙的作品恐怕是功力最深,也最有韵味的,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清末民初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这些珍贵内容于文化的传承和资料的保存,也是有极大价值的。 2.值得全套收藏散文经典——此次再版修订了前版中出现的少量错漏并重新排版,由著名设计师陆智昌统一操刀设计,以小精装的形式推出,“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唐鲁孙是中国饮食类作者中最具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这一版本则是唐鲁孙作品最齐全、最完善、最精美的版本,爱书之人不可错过。
  • 味道台北

    作者:欧阳应霁

    台北,吃什么? 香港饭人欧阳应霁点火x台北地陪韩良忆煽风 欧阳应霁与六十位台北好友严选一百二十个吃喝地标,与嘴馋为食的你一同从早到晚从粗到细从轻到重从新到旧由始至终,吃出台北历史文化真材实料最最滋味! 台北,美食之都,汇集大江南北各式美食。老饕们曾有过这么一种说法,要吃 最精致美味的各地中国菜,不在大陆在台北。也正因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台北多元的美食文化。这次,资深老饕欧阳应霁与他的台北在地好友韩良忆,将带领我们走遍街头巷弄,品味地道台北美味。 台北,该怎么吃呢? 从<早餐台北>的烧饼油条∕东门米粉汤∕万华周记咸粥∕大稻埕慈圣宫排骨汤到好样Brunch……欧阳仿佛汇聚了众家美食友人的功力与记忆,台北成了另一款的分类记忆:从早到晚,可以是这么一路吃下来:<早餐台北><恋恋菜巿场><不只牛肉面><馅露乾坤><coffee or tea><面包新世界><甜美台北><吃出民国范儿><好呷台菜><东洋风不息><异国在地><夜巿夜宵><伴手礼><走出台北>等十四章美食乐曲。 “这碗卤肉饭,就叫人想搬到台北。”欧阳团队里的上海姑娘如是说。 原来,台北可以吃出天堂。 旅行,有各式动机种种目的,各式主题各种玩法;但如何吃喝?总是避不开的课题。如果用吃喝来理解一个城巿,那又会是何种感受?香港作者欧阳应霁,在漫画创作∕设计书写外,最为关心的其实是这么件饮食小事。 在每个城巿如何吃喝,是他在2007年出版了两本《香港味道》后最关心的问题。“夫饮食,小术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决定从他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开始,进行一个个城巿的city food guide的吃喝玩乐饮食书写。所谓:从私人味道体验出发,带领读者进入每个城巿的味道质感。 本系列名为〈吃到底〉味道城市系列,以《味道台北》为首发,预计出版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美食导览。
  • 去印度,去印度

    作者:伊洛

    《去印度,去印度》内容简介:唐僧去过印度,留下《西游记》的传说;乔布斯去过印度,推出iPhone和iPad;李欣频去过印度,写出了《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张德芬去过印度,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去印度是一种方式,让人找到生命的答案。印度,是目的地,更是出发点。一本充满文化思辨与禅意哲理,引领一场重新发现自我的幸福与疗愈之旅。
  • 即将消失的百年美味

    作者:黄婉玲

    古早味,就是遵循历史流传至今的饮食制作方法和味道。古早味是台湾人用来形容古旧味道的一个词。在台湾,因为时髦饮食的冲击,许多古早味店铺正日渐式微,而遵循传统的老师傅、老店铺,则仍在付出与收成完全不成比例的情况下,默默地艰难支撑,为的是给日渐稀少的怀旧食客们留一份“正宗”的老味道。本书即在讲述这样一群人,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味道。然而在本书出版之时,因为烹调之人的逝去或老店铺的关张,又有几样古早味道已消失不见了。 作者花费9年时间,一一寻访台湾本地的古早味道,力求全面与真实。写到自己著作的过程,她曾喟叹:“唯一遗憾的是,如果我早几年写这本书,就不会让掺有地瓜的双润糕失传……我与时间竞跑的压力是多么沉重与孤独。”
  • 时间的残渣

    作者:冯峰

    本书是作者多年的创作手记结集,集中呈现作者几十年的创作理念、方法、作品、哲思等,文字或灵动,或犀利,既能从中透视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困惑,也能从中窥见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我们生存的地球,据说是正反物质碰撞湮灭后留下的剩余物质,而在这一小块剩余物质上就发生了生命这回事儿。这本书,不过是一个生命成长中留下来的一粒残渣。透过它,我们能看到出生于新中国60年代一辈人中的一位,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遭遇,以及,他以艺术的方式做出的反应。 无论艺术还是设计,都是我们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 上海书评选萃:画可以怨

    作者:阿城 等

    《画可以怨》精选了《上海书评》五年来涉及艺术领域的访谈及文章,不仅汇集了诸如阿城、缪哲、孙良、孙晓云、白谦慎等名家对艺术及艺术创作的思考和回忆,还为进一步了解齐白石、傅抱石、文徴明等著名书画家的创作生涯及成就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涉及历史,考古,书画收藏等各领域。
  • 吃到念念不忘

    作者:蔡澜

    食物是一种培养出来的文化,要有长远的历史,也要靠土地的肥沃,不是魔术可以变得出来的。 春日万物生,夏日食解燥。 冬日一碗热汤暖,秋日一颗梨子沁。 纵使曾与千百种味道相遇过,但终究那道菜最中意?还是母亲烧的最好。她给的口味,终身留在身上,其他地方的东西,始终会吃厌。
  • 北美崔哥:中国人来了

    作者:北美崔哥

    这是一本令人捧腹的段子书。 2013年,有一篇神段子《老外含泪哭诉:娶中国太太的下场》,揭密了洋婚生活中的中外文化冲突,被网友疯转700万余次;另一篇《“世界末日”就是中国人来了》也被转发了300万余次;他的博客点击量在2013年7月突破所有名博量级,直冲800万次,一小时内浏览量达40万次、转载1000余次,微博上更是大量涌现“崔哥神文,先转后读”的网友评论。 《北美崔哥:中国人来了》分为两部分内容:北美崔哥的最火、最热的段子集,其中包括《娶中国太太的下场》《“世界末日”就是中国人来了》等文;另外一部分是令人爆笑的、未曝光的段子集,内容包括“崔哥教你混美国”“崔哥教你做营销”等。 本书蕴含中国式思维与美国式幽默,内容包罗万象,既是一本段子集锦,又是一本教你说好场面话的励志畅销书。 另外,本书还赠送超长60分钟、从未在网络上曝光的DVD,以轻松、爆笑、回味无穷的段子以飨读者。
  • 民国的忧伤

    作者:祝勇

    《民国的忧伤》是著名作家祝勇的一部散文力作。本书以无比同情的心情回望民初宪政那段历史,回望那些在民初的混乱局面中为实现宪政梦想而努力挣扎的人们,领会和理解他们的痛苦和纠结。他们的功绩,丝毫不逊于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只是在以革命为主导的历史叙述,没有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地位。那些人不是消逝了的人,而是现实中的人,举手投足,都可以耳闻目见,或者说,这些人,就是我们自己,因为他们生命中的所有际遇与抉择,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 帝国的遗产

    作者:张伟劼

    西班牙语是彩色的,不只有西班牙的西班牙语,还有墨西哥的西班牙语、阿根廷的西班牙语、秘鲁的西班牙语……马尔克斯的叙事、博尔赫斯的沉思、卡斯特罗的咆哮、马拉多纳的忏悔、洛尔卡的传说、桑布拉诺的哲思、哥伦布的身世、切•格瓦拉的革命之旅、墨西哥的革命传奇……全都经由它而出。它的使用范围涵盖了地理、文化、人类肤色的如此多的可能性。《帝国的遗产》通过作者细腻的文笔,从文化、作品、作家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西语文学、文化世界。
  • 建築變形記

    作者:Edward Hollis 愛德華.何利

    《衛報》新人作品獎入圍,BBC 撒繆爾.強森獎入圍 揉合編年史、寓言和神話,描寫建築的愛、失去與時光,挑戰建築書寫的一鳴驚人之作 才華洋溢的古蹟說書人為建築寫下的口述歷史,故事之中還有故事…… 帕德嫩神廟的文物散盡成了廢墟,聖索菲亞大教堂成了博物館,格洛斯特大教堂在電影《哈利波特》中成了霍格華茲魔法學校,阿蘭布拉宮則成了超人氣景點,而柏林圍牆是收集紀念品的採石場…… 從石頭到紀念碑,從遺蹟到廢墟,建築,是多變的。它會被人佔據,也會被人改變,同時,它連結了歷史和生命,串起神祕與令人好奇的過去。 本書作者何利斯化身為古蹟說書人,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探訪十三座歷史建築的生命故事,特別是其中不為人知的演化細節:從誕生初始的情景,到數十、數百年來的利用、損毀、竊盜和改造過程。 何利斯認為,建築作品的交替更迭,是美妙又荒謬的演化故事,遠比建築師的生平八卦更有趣,而無論你是否拜訪過這些建築,都會有所感動與收穫。 評論者認為,在何利斯手中,建築物彷彿開口說話、形體成長、發生變化了。我們跟著本書遊歷這一遭,也才驚覺:建築的成住壞空,往往只是人類文化的縮影,並將所有慾望變形隱藏其中。 宛如卡爾維諾筆下的《看不見的城市》, 鑽研古建築修復的作者結合了史實和想像,細細勾勒建築在時間長河裡的多變面容,那是一曲永恆與變化的二重奏……
  • 爱上咖啡

    作者:林莹、毛永年

    《爱上咖啡》是国际著名餐饮及咖啡大师毛永年、林莹夫妇的成名作,曾在中国台湾大受欢迎,被誉为“品味咖啡与美食的第一本书”,以唯美而富有情趣的文笔介绍了咖啡的传说,咖啡豆,咖啡研磨、烘焙和包装,以及咖啡萃取的艺术、世界咖啡风情、咖啡经营的精神和咖啡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世界各地虽然风景各异,民情不同,但咖啡似乎成为一种共通语言,无论到哪里,人们对于咖啡的喜爱似乎都是一致的,咖啡早已超越藩篱越过疆界,以无形的力量系住人们的心。 喝咖啡是一种满足,一种恬静,一种安适。